案例教学法在会计专硕教学中的应用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ase Method in Teaching the Master of Accounting Specialization
DOI: 10.12677/ces.2025.134215,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李天宇:河北地质大学管理学院,河北 石家庄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会计专硕教学应用Case Methodology Accounting Specialization Teaching Application
摘要: 会计专业硕士旨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的会计复合型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高校在对会计专硕的学生开展教学工作时,要注重联系企业实际需求,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通过案例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的财务理论知识运用至实践,增强教学效率和教学的实用性。基于此,文章主要是对会计专硕教学过程中,如何科学应用案例教学法进行研究,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优秀会计学生助力。
Abstract: The Master of Accounting is designed to cultivate high-level, application-oriented accounting composite talents, focusing on cultivating students’ management thinking, analyzing and problem-solving ability. As a result, when universities carry out teaching work for students with a master’s degree in accounting, they should focus on contacting the actual needs of enterprises and choosing appropriate teaching methods. Through the case teaching method, students can apply the financial theoretical knowledge learned in the classroom to practice, and enhance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practicality of teaching.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mainly focuses on how to scientifically apply the case teaching method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Master of Accounting,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help cultivate excellent accounting students.
文章引用:李天宇. 案例教学法在会计专硕教学中的应用[J]. 创新教育研究, 2025, 13(4): 52-57.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5.134215

1. 引言

会计是一门综合性极强,实践性极高,应用性极大的理论和实践课程。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往往是以老师传授大量理论知识为主,缺乏实际案例的引用,导致学生在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之间存在较大脱节。因此在会计的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借助丰富多彩的实际案例,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与实践性,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利用所学知识破解财务方面问题,提高学生理解和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在会计专硕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

2. 案例教学法在会计专硕的教学优势

会计专业硕士是我国为适应经济质量发展需求而设立的专业学位,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国际化”会计人才为核心目标,突出职业能力导向与实践创新素养。相较于学术型硕士,会计专业硕士教育更强调理论与实务深度融合,课程体系聚焦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审计、税务等核心领域,旨在培养具备扎实会计理论、精通实务操作并在复杂的商务环境中进行财务决策、风险控制与价值创造的复合型人才。然而,传统教学模式偏重理论知识灌输,缺乏真实商业场景的模拟,导致学生知识迁移能力较弱,创新思维不足,难以满足行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1]。而案例教学法本质上是一种以案例分析与研讨为核心的教学范式,教师通过系统化组织案例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在协作式学习环境中达成预设教学目标,并同步培养其批判性思维与实践能力。因此,将案例教学法与会计专硕教学相结合具有显著优势,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符合应用型、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具体优势如下:

首先,案例教学法能够提升实践能力。案例教学法通过真实或模拟的会计案例,让学生在课堂上运用会计工具或软件,分析案例,对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进行会计处理和职业判断,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能力,也提高了职业判断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其次,案例教学法能够增强综合素质。案例教学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而案例讨论通常以小组形式进行,由此锻炼了学生的团队沟通与协作能力。案例的多样性更是帮助学生了解到不同行业和企业的会计问题,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增强对行业的理解。最后,案例教学法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案例教学通过真实情境与互动交流,增强了学生对会计理论的学习兴趣与课堂参与度,学生也能够在案例中运用所学知识,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促进知识的应用。学生课前对案例思考更是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2]

3. 案例教学法在会计专硕教学中的应用

3.1. 案例教学法的种类

在会计专业教学实践中,案例的甄选与实施需遵循目标导向原则,以课程核心内容与能力培养目标为轴心,筛选具有典型性以及与教学高适配性的案例材料,使每一个案例都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价值。当然,教学目标不同,案例教学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1) 分析讲解模式

在会计学体系内含有大量抽象、复杂的专业术语与理论框架,其概念和逻辑容易超出会计初学者的认知状态,理解不当容易产生概念碎片化和语义歧义等现象,例如,混淆“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的概念,不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与操作。在传统教学中,由于授课内容多,课时短,老师虽能完成理论阐释,但受限于单向知识传递模式,导致老师解读完成后,知识难以穿透学生的浅层认知,这正是因为知识与实践无法有效建立联系。分析讲解模式下,整体授课思路发生改变,让学生在真实商业情境中观察抽象概念的具体化表达,由此,许多名词与理论在学生脑海里不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了更直观的感受,记忆也会更加深刻。

2) 多媒体教学模式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产物,具有多样性、交互性、可视化、实践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因此,运用多媒体技术也势必也会对会计教学产生推动作用[3]。在案例教学法的前提下,加入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可以将会计学中抽象的概念和理论以形象的易于接受和理解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多重感官的刺激,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例如:当教师在讲解长期股权投资知识时,可以通过动画演示,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股权投资的不同方法和应用场景,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比如,使用动画演示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和成本法的区别,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两种方法的应用场景和计算方式,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 头脑风暴模式

对于同一个商业案例,由于认知的多样性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理解或看法。在会计教学过程中使用头脑风暴模式,选择具有观点争议性的会计实务案例,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促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碰撞思想、相互启发,形成协同效应。

3.2. 案例教学法实施步骤

1) 案例选择

在案例教学开始前,教师要准备相应的案例作为案例教学的基础,这些案例要与会计教学目标、课程内容相结合,并且能够凸显出会计内容在其中的实践应用。因此,在挑选案例时,教师不应仅从指导者的喜好出发,更要关注学生喜欢什么。要知道,那些夸夸其谈、具有高度理论化、后续会产生一系列复杂问题的案例对教师可能具有极大吸引力,但对学生而言可能因听不懂而变得枯燥无味。相反,一个有趣、表达生动清晰、具有一定情节,事件既有戏剧性又有现实意义的案例更能够在启发学生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能够更加理解和掌握案例所传达的知识,能够在课堂中有所收获,同时也能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案例准备

教师需要提前熟悉案例材料,搜集与整理案例所涉及的理论知识,考虑是否需要借助图表、图像来辅助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同时教师需要预测学生们对案例的反映,确保能够应对学生对案例产生的不同问题。另外,教师作为案例教学的主导者,应预先考虑如何能够做到积极引导学生思考相关问题,以保证案例教学课堂能够顺利进行。

由于会计是综合性的、知识之间的关联性较强,没有充分的准备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所以教师要提前将案例讲义发给学生,让学生提前预习,在上课之前预先思考一些问题,去阅读案例和相关文献,以加深对分析和评价案例相关知识的理解,保证学习效果。

3) 案例讨论

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先进行小组讨论再向全班汇报的方式汇报讨论结果,以锻炼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教师也可以先向学生提出一个会计方面问题,要求他们对此做出回答,由此展开讨论,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适当授权,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发言的胆量,更容易激发创造性,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讨论当中,而避免因外在压力而让学生变得胆怯,导致课堂鸦雀无声[4]

4) 案例总结

一系列过程完成后,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归纳和总结。通过教师总结阐述案例中的要点和难点,进而理清学生的分析思路,从而针对学生存在的不足之处给予正确评价,促使学生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

4. 案例教学在会计专硕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4.1. 会计硕士专业案例开发资源不足

首先,会计专业硕士的师资力量主要由从事相关专业领域的学术研究人员组成,其培养重点往往侧重于科研与教学能力,尤其是对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的高标准要求,这种学术导向往往会忽视案例教学对学生培养的辅助作用。此外,若教师面临繁重的教学任务和业绩考核压力,他们更难以投入充足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案例的深度开发与创新。

其次,当前教材中的财会领域的相关案例普遍较为陈旧,缺乏时效性,难以契合现行的经济环境和会计、审计等准则的变化,这种滞后感容易导致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脱节,不仅无法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反而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5]

最后,所选取的教学案例缺乏本土化,教材大多数案例来源于国外经典案例,虽然国外在案例编写和教学等方面具有领先优势,但是过度的追求西方化而忽视本国的实际发展需求,往往会取得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学生在面对本国企业发展的实际问题时,仍然可感到会束手无策,难以将所学知识有效的应用于本土企业情境。

4.2. 学生积极性不高,案例教学效果甚微

由于会计专业硕士的报考条件较为宽泛,每年均有大量的跨专业考生参与其中。这部分学生的本科阶段未接受系统的会计理论学习,对会计基本知识的掌握较为薄弱,若直接采用案例教学法,他们可能难以从底层逻辑来理解案例内容,导致无法积极参与到案例的讨论分析中,进而丧失对案例教学的兴趣,即使有教师的引导与辅助,也可能难以激发他们对案例的思考与分析的热情,使得课堂气氛沉闷,最终使案例教学就失去应有的意义与价值。

4.3. 老师的自身能力欠缺

一些高校教师在博士毕业后直接进入到高校任教,缺乏社会实践的经历,导致其会计实务经验不足,这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使得教学内容与实际行业发展之间形成较大鸿沟,同时,由于这部分教师对实务操作了解有限,难以参与到高质量案例的编写当中,制约了案例教学的深入开展。

此外,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倾听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然而,部分教师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未能适应新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尽管案例由教师选择和设计,最终需由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但教师在挑选案例时未能充分考虑师生双方的需求,倾向于选择晦涩难懂的案例,导致学生难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法独立分析和研究案例问题,最后仍依赖教师进行解释与总结,使得案例教学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学生难以获得教师针对性的指点和帮助,老师也无法从学生处获得教学反馈,案例教学的初衷在于实现教学相长,但若不改变教学方法,这种局面将难能改善。

5. 会计硕士专业实施案例教学法的改进意见

5.1. 丰富会计硕士案例开发资源

案例教学是会计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手段,其实施依赖于经典且与时俱进的案例。目前,案例获取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使用硕士教指委和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案例库的案例;二是各培养单位教师自主研发的案例教学。因此,各高校应高度重视案例库的建设,推动校内教师与校外实务专家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实务经验与理论的深度融合,以提升案例研发与建设的质量。同时,高校需完善激励机制,为案例开发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案例建设,增强对现实经济现象的敏感度,注重案例素材的搜集与整理,并运用自身的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确保案例库的时效性和质量。此外,案例开发应注重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各方在互动、渗透与共赢中的深入持久动态过程。

5.2. 完善学生的评价制度,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高校应根据案例教学的特点,重新构建学生的评价体系,确保评价能够全方位、多角度的反映学生的综合表现[6]。具体而言,可通过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的次数、参与讨论的活跃程度,课堂作业的理解与完成情况以及期末考试成绩等多维度指标,综合评定学生的最终成绩。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有助于使学生认识到期末成绩并非唯一的考核标准,从而更加注重平时课堂的表现,积极参与案例讨论与分析。同时,教师也能通过评价结果及时了解学生对案例的理解程度和学习情况,进而做好教学策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提升案例教学效果。

5.3. 提高案例教学教师的自身能力

为提高高校教师的专业能力,首先,教师应该积极参与校内校外的培训活动,通过持续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及时了解企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教师需要更新传统教学方法,紧跟教育改革的最新趋势,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快速适应从知识传授者到引导者角色的转变,以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案例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教师之间应定期开展交流研讨会,深化对案例教学的理解,推进案例教学的有效实施;最后,高校应为教师提供赴企业调研的机会,使其能够深入企业进行实地考察,了解企业实际运营中的问题,从而增强教师的案例教学能力。

6. 结语

综上所述,为实现会计专硕培养目标,在会计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不仅能够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交流互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还能实现会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紧密结合的目标,为会计专业学生未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基金项目

河北省教育厅专业学位研究生精品教学案例(库)“油气生产企业作业成本管理精品教学案例(库)建设”(KCJPZ2023052)。

参考文献

[1] 李雅雯. 案例教学法在财务会计教学中应用分析[J]. 商业文化, 2020(36): 120-122.
[2] 奉梅. 案例教学法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科技风, 2023(28): 124-126.
[3] 吴亭, 李霞. “互联网+‘新经管’”视阈下案例教学创新研究——以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为例[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3, 26(14): 232-234.
[4] 乔婉婷, 王瑾, 刘珉川. 案例教学法在财会类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 继续教育研究, 2023(3): 125-130.
[5] 陈帅男. 案例教学法在高校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 2022(7): 207-210.
[6] 王莉. 基于案例教学法的基础会计教学实践与效果研究[C]//山西省中大教育研究院. 第七届创新教育学术会议论文集. 海南工商职业学院. 2023: 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