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策略
Strategies for Cultivating Students’ Cultural Awareness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DOI: 10.12677/ces.2025.134214, PDF, HTML, XML,   
作者: 周啟胜, 刘 洁:重庆三峡学院外国语学院,重庆
关键词: 文化意识文化素养阅读教学Cultural Consciousness Cultural Literacy Reading Teaching
摘要: 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之一,文化意识的培养在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然而目前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文化导入形式化、理解浅层化、对比单一化和交际体验虚假化等问题。文章结合教学案例,介绍了如何在阅读教学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Abstract: As one of the key elements of English core literacy, the cultivation of cultural awarenes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eading teaching. However,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such as the formalization of culture introduction, the shallow understanding, the single contrast and the false communication experience. Combining teaching cases, this paper introduces how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in different stages of reading teaching, cultivate students’ cultural awareness,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and improve students’ cultural literacy.
文章引用:周啟胜, 刘洁.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策略[J]. 创新教育研究, 2025, 13(4): 44-51.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5.134214

1. 引言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一素养体系涵盖了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多个方面[1]。其中,文化意识体现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部分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忽视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导致学生难以理解英语知识的深层内涵并得体地使用英语。为此,初中英语教师可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2. 文化意识的概念与内涵

文化意识主要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鉴赏。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文化意识,学生才能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过程中了解国外文化内涵,并将其与国内文化进行分析比较,最终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2]。因此,在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里,教师不但要为学生传授具备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英语知识,还得引领学生领会国内外文化的不同之处,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文化态度与行为导向。当学生能够切实认识某种文化现象,并明晰其背后的成因时,便能够以理性视角对其加以评判。

需要留意的是,文化所涉及的范畴极为广泛,一个国家的风土人情、民众的生活习惯、思维模式、价值理念,乃至地理环境等,都可归属于文化的范畴。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向学生讲解某个国家的人文历史和地理环境等内容,强化学生对相关文化的理解。笔者通过对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梳理总结,发现教材中蕴藏着大量丰富的文化元素(详见表1),教师可借助这些教材内容来培育学生的文化意识。

Table 1. The cultural elements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xtbooks

1. 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中的文化元素

文化元素

教材单元

历史地理

七下Unit 7,八上Unit 1,八下Unit 9,九年级Unit 6

风土人情

八上Unit 5、Unit 9、Unit 10,八下Unit 7,九年级Unit 3

传统习俗

八上Unit 8,九年级Unit 2、Unit 10

生活方式

七上Unit 7,七下Unit 6、Unit 10、Unit 12,八上Unit 2、Unit 7,八下Unit 1、Unit 3、Unit 10,九年级Unit 4

文学艺术

八下Unit 6、Unit 8,九年级Unit 9、Unit 11

行为规范

七下Unit 2、Unit 4,九年级Unit 7

价值观念

八上Unit 3、Unit 4、Unit 6,八下Unit 2、Unit 4,九年级Unit 1、Unit 8

然而,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在文化意识培育方面存在诸多弊端:文化导入常流于形式,教师多以大段文字介绍文化背景,未能有效唤起学生已有经验;理解深度不足,仅着眼于表层文化现象,忽视根源探究;文化对比重差异轻共性;跨文化交际活动设计失真,难以切实提升学生交际与文化素养能力。针对这些难题,本篇文章通过教学实例,研究如何在阅读教育的各个阶段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本篇文章针对这四个问题,通过教学实例来探讨如何在阅读教育的各个阶段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3.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实践

3.1. 情景创设,唤醒文化感知

语言脱离了语言环境就难以恰当地表达意义,准确地传达意思并充分发挥其表现力和思想深度的能力就会受到限制。所以,我们应以情景为基础来教授语言[3]。在阅读课程的前期部分,只有创造出与日常生活中相关的文化和教育环境,学生才会觉得它具有实用性和有效性,从而实现文化的深刻体验效果[4]。唯有把对文化知识的学习融入到接近现实的生活场景里,使学生能够在富有意义的环境下使用英语,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已有经验,理解文字中的丰富文化含义。因此,老师需要创建有意义的语言环境,利用文章包含的文化信息,指导学生去发掘它的深层含义和重要性,以此方式让他们能在多种语言实践活动中学会应用和吸收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5]

构建场景需遵从如下三条准则:第一,必须全面考虑到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成长轨迹、文化和认识上的差别、个人特质等等元素,这有助于引导他们进入环境中并引发内心的感情反应,同时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第二,可以通过结合学生们的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把这些实际存在的问题呈现给他们,让他们利用已经掌握的文化理论去解析和应对。唯有如此,才能够使得文化的理解和学习紧密连接到学生们的生活当中,切实提升他们在解决问题方面的技能。第三,教师应该依据教材的内容、教导的目标、教授的过程等方面变化而调整创建各种教学场景,并且挑选出适合的活动模式。教师也可以使用多种形式的工具,例如影片、声音、图像、表单等,以唤醒学生的过往经历,触发他们的感知,激起他们的热情,增强他们求知的动力,进而有效地启动他们的现有文化体验。

[案例1]

以下是基于人教版《英语》教材中第九学年Unit 10“You’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的Reading板块举例分析。这个阅读内容包含两篇文章,它们展示了两位来自不同国度的人物(Teresa和Marc,分别是哥伦比亚人和瑞士人)对时间的态度和看法有所差异。为使课堂更贴近文章所讨论的话题,即各国人民对待时间的独特方式,教师设计了一个场景:在学校举行的一次聚会上,不仅有本校师生,还邀请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四个外国留学生参加。问题随之出现:他们是否按时到达呢?接下来是一个关于文化和时间的测试题,要求学生把这四个不同的观念对应到相应的人群上。

[设计意图]

在导入环节设置的情境一定要切合主题,不能生搬硬套。例如在本例中,因为各国的观念差异导致了聚会上提前到达、按时出席或晚到的情况,这引发了一系列文化摩擦。这个场景的选择源于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难题,符合主题环境,它能引导学生初次体验文化的多样化,并对接下来的学习内容做出预判,为他们的思维做足铺垫。创新性的文化测试活动既富有趣味又吸引人,能够强烈刺激学生的参与感和好奇心,同时也利用他们对各国时间的推断来唤醒他们脑海中的已有文化信息,从而协助他们在旧有知识和新的认知间建立连接。

3.2. 文本深耕,挖掘文化根源

教材作为教育课程的重要工具之一,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文化认知能力。在阅读课的学习阶段,很多老师对文化因素的处理方法较为单调,主要停留在教授文化知识点上,而忽略了激发学生思考的文化实践活动,这使得他们无法更深刻地理解文化。但是,单纯的文化和信息传递并不能完全代替文化意识的教育,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对文化资源的解读和研究[6]。因此,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全面发掘文章中的文化要素,指导学生观察和注意到文章里的文化表现,深入解析、逻辑推断及评估这些背后所蕴含的文化理念和意义,探索产生这种文化现象的原因,并在这一过程当中增强他们的文化修养。为了实现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三步来深化对文本的研究。

第一,梳理文化信息。这包括仔细研究文章的架构和写作风格,然后以此作为基础来组织文化内容。常用的方法有制作表格或者绘制思维导图。这些工具可以使读者更直接且明了地理解文章中包含的文化元素,同时也能让他们发现这些元素和其他相关内容的联系,从而为深入挖掘文化的深层意义提供充分的支持。

第二,品读文化细节。教育者应指导学生多次研读文章的内容,特别关注其中深藏的文化元素。他们应该以文章的主要含义为基础,对这些文化因素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体验,同时也要试着从不同的视角来审视这个问题,包括地域背景、历史传统、文化和生活的影响等,这有助于推动学生的深度思维,从而克服了文化理解过于表面化的难题。

第三,鼓励合理推理。文本呈现的仅仅是文化表象,而要深入了解文化内涵,则需要进行分析、推断和验证。教师应激励学生通过对文化表象的分析,主动进行推测和判断,以提高他们的文化认知和文化鉴赏能力。

[案例2]

在七年级下册Unit 10 “I’d Like Some Noodles.”Section B的阅读材料“Birthday Food around the World”中,作者详细阐述了全球各地生日传统食物的文化象征意义。基于文本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元素,本研究设计了一套系统的教学活动方案,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本背后的文化意蕴,促进其跨文化理解能力的提升。首先,学生快速浏览文章,了解整体结构,以避免片段化的信息获取。随后,学生通过阅读关键词和句子,发现文章采用“先总结、再细分、最后总结”的结构。然后,学生深入阅读文章,填写表格,整理文化信息,获取相关知识。

当学生已经掌握了文章浅层次的信息后,老师会问道:人们为何选择这三种食品来庆祝生日?以此鼓励他们深入理解并探索文章内容,找出为什么蛋糕、长寿面和鸡蛋常常成为生日食物的原因。接着,学生们开始提出他们的推断,而老师则适时地给予一些建议性的指导。以下是师生间的互动:

S1: Because cakes and candies are sweet.

T: Yes, but why do people eat sweet food on birthdays?

S1: Because sweet food can make people happy...

S2: Because the shape of eggs is round.

T: What do you mean?

S2: In China, the word “round” denotes contentment and joy.

S3: ...

从之前的交流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教师和学生对于不同国家的生日食品这一文化现象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推理并做出判断。最终,老师鼓励学生在课后利用书籍、网络等资源来验证他们的猜测结果是否准确无误。

[设计意图]

在这个阶段里,我们已经整理好了关于全球各国的生日食品的信息,接下来我们将焦点转移到这些食品产生的原因上来,让学生们多次阅读和思考有关生日食品的内容,激励他们通过逻辑思维来探索各种国家和地区的生日食品所蕴含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从而进一步深化他们的文化认识。

3.3. 异同探寻,汲取文化精髓

仅仅依靠以文化知识和背景为基础的静态教育来培育文化的理解力是不够的,我们需要采用更多的方法如文化比较、文化体验和文化对话等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7]。其中,文化比较是一种重要的方式来提升我们的文化认识。但是,很多老师只注重分析不同之处,却忽略了共同点的重要性。

作为外语教师,我们需要具备对文化的敏感度,能够洞察并且理解那些被掩藏于文化差别背后的人类共享的命运及价值主张。尽管全球各地的文化各自独特,然而它们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相互作用且融合在一起的一个整体。因此,当我们在教授文化阅读课程的时候,应该先比较了各种不同之处后,再进一步启发学生去深入探讨:为何会出现这种差异?这些文化现象的基本动机又是什么?它所传达出的价值观又是如何呢?以此种方式来推动学生探索差异中的本质,同时寻求相似处;然后让他们明白其中的优点所在,并将之转化为正确的价值观行为和品质,从而培养出拥有高度文明修养的学生。

[案例3]

例如,针对九年级Unit 10“You'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中的Reading部分,老师首先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章,发现哥伦比亚和瑞士人在时间观念上的不同之处,然后填入表格中比较这些信息。接下来,为寻找隐藏其中的文化共同点,教师继续指导说: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Colombia和Switzerland的人们对时间的看法完全不一样且有不同的习惯。他们之间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吗?试着找到他们的相同之处。基于此问题,学生进行了小组讨论,积极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下面是师生之间的互动:

G1: They both think friends are important.

T: Do they both esteem camaraderie? Why do you believe so?

G1: Because Marc consistently shows up promptly for gatherings with his friends, demonstrating a strong appreciation for the relationships he has.

T: I agree. I must ask: How can you be sure Teresa values friendship, despite her tardiness?

G1: Because she says that spending time with our family and friends is important to us in our daily routines.”

T: Excellent! You’ve found evidence to support your idea.

从以上对话可以看出,我们可以观察到这个小组在合作中发现了一个文化共性,也就是瑞士人和哥伦比亚人都非常看重友情,并且强调与朋友的互动。紧接着,第二组也迫不及待地想要分享他们的见解,接下来,教师和学生继续进行如下的讨论:

G2: Despite their disparate methods of managing time, they are both content and feel at ease.

T: What leads you to believe that? What phrases demonstrate their contentment?

G2: Teresa explains that they prefer to savor their moments leisurely, frequently strolling through the town center to catch up with friends. Meanwhile, Marc mentions their tendency to seek out engaging activities or outings as a pair, indicating their laid-back lifestyle.

T: Indeed, they opt for the lifestyles that bring them pleasure and ease. Therefore, it is evident that they both strive to live contented lives.

学生举一反三,能够发现另一种文化的普遍特征:尽管哥伦比亚和瑞士的居民选择不同的生存模式 (前者偏好缓慢的生活步调,而后者则倾向于严格遵守时间并努力争取每一分钟),但是他们在寻找的是符合自己需求和生活喜好的生活方式。最终,教师与学生以图像的形式一起归纳了这两个国家的文化和差异之处。

[设计意图]

渗透文化意识培养的阅读教学,仅仅提供文化的理论信息或者简单地对比不同文化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引领学生深入探讨并理解这些文化间的异同点,寻找他们的共同之处,从而增强他们应对多元文化的能力,使他们在面对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时能更加游刃有余且富有成效,最终塑造出一种崇高的文化品格。

本环节中,老师通过比较两个国家的文化异同后,进一步指导学生从这些差别中找出相似之处。尽管中国人和美国人对时间的看法有很大的差距,但是他们的目标都是寻找一种让自己感到舒服并满足自己的生活方式。这个过程让学生理解到了全球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魅力。这种互动激发了学生深入的思考,增强了他们在面对文化问题时的主动性,让他们能够把两种优秀的文化精髓融入内心,这有助于他们在接下来的交流活动中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3.4. 交际实践,拓宽文化视域

跨文化互动技能被视为文化理解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此种技能可以确保当学生需要和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对话时,他们能够识别出双方间的文化差别,调整他们的交际方式以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流,这是英语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对于高级英语学习者来说,扩大他们了解国外文化的广度有助于开阔他们的眼界,增强他们辨识中西文化差异的能力[7]。为助力学生深入参与社交实践并且扩展他们的文化视角,老师应创造真实的符合学生生活场景的跨文化交际环境,收集相关的补充信息来支持这个主题,然后根据这些资料指导学生展开关于话题的讨论、撰写研究报告、完成读后作业或者进行角色扮演等等活动,以此让学生准确把握他们在那个特定语境下的社会地位和场所,挑选适当的正式或非正式、直白或含蓄的表达方式,以便高效而恰当地进行交往,把深藏内心的文化精髓展现出来,进而培育他们的文化认知水平[8]

[案例4]

仍然以初三单元“You’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的Section A作为示例,在阅读完成之后,老师引导学生去浏览一份与教科书文章内容相关的文化素材,同时需要他们从这份资料中归纳出来自中国的、日本的、墨西哥的、德国的和尼日利亚人对拖延时间的各种观点。

材料内容如下:

In China, arriving within 10 minutes of the agreed time is not considered tardy; however, if you arrive more than one minute after the designated hour, it is deemed so.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Pacific, in Mexico, it is common for people to show up half an hour late for a planned meeting. Due to Germany’s historical focus on industry, it is customary to be punctual and arrive at least 10 minutes early for a scheduled meeting. In contrast, in Nigeria, if a meeting is set for 1:00 pm, it is common for it to start anytime between 1:00 pm and 2:00 pm.

接着,老师构建了以下场景:假定Teresa和Marc来到中国,你招待他们用餐。然而,由于Teresa的晚到,Marc表现出极大的不满情绪。然后,你们三个对来自不同国家的时间观念展开了一场对话。首先,老师要求学生们组成小组并针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我们能做些什么以避免这种文化冲突?接下来是他们的回答:

S2: It is essential to familiarize ourselves with the various traditions of different countries beforehand.

S2: We should be understanding when facing cultural conflicts.

S3: We can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in a clear way.

然后,学生们分成三个小组并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他们通过模拟对话展示了一系列的交流活动:首先是揭示出文化的碰撞,其次是对两个国家的“迟到”观念存在差异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最后则是讨论如何解决这种跨国间的文化摩擦。

课后,老师指导学生们探讨以下问题: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相似的文化纷争?我们如何应对它们呢?这有助于他们更深层次地理解和分析生活中的这类文化矛盾情况,并就其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式展开讨论。

[设计意图]

为了贴合语篇的文化主题,老师设计了一个“三个人的聚会上,因为一个人的晚到导致了一场文化的碰撞”的环境,使学生能够亲身经历跨文化的交流互动,并借助增补阅读与话题讨论的方法扩大他们的文化理解范围,提升他们对于文化现象的评估、质询及解答技巧,增强他们在跨文化对话上的技能,这有利于引导学生建立正面的文化价值观,强化他们的文化认识。

4. 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教学建议

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能够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以及家国情怀。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当着重考虑文化意识维度,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丰富的文化体验活动[9]

4.1. 基于教材内容,挖掘多元文化元素

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系统梳理其中蕴含的各类文化元素,涵盖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等多个方面。以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为例,针对八上Unit 5涉及的美国文化中的电视节目、Unit 9的派对文化,教师可在备课阶段广泛收集与之相关的拓展资料,如节目视频片段、派对真实场景照片等。在课堂上,除了讲解教材内容,还可适时展示这些拓展资料,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分析文化现象,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文化的独特之处,丰富学生对文化的认知。

4.2. 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文化体验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设计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活动。可以组织文化主题日活动,如“世界美食节”,让学生分组介绍不同国家的特色美食,分享美食背后的文化故事,甚至亲自动手制作简单的异国美食。通过这种亲身体验的方式,学生能更加直观地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加深对文化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参与文化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3. 利用信息技术,拓宽文化学习渠道

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拓宽学生的文化学习渠道。教师可以推荐适合学生的英语学习网站、APP,如BBC Learning English、英语趣配音等,这些平台提供了丰富的英文原声资料,包括新闻、影视片段、歌曲等,学生可以从中接触到地道的英语表达和多元的文化内容。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室,定期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纪录片、电影片段,如在讲解九年级Unit 6关于发明创造的内容时,播放介绍工业革命时期发明创造的纪录片,让学生了解发明背后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4.4. 开展合作学习,促进文化交流分享

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鼓励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分享自己对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在学习九年级Unit 10关于不同国家礼仪文化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布置小组任务,让学生分组调查不同国家的礼仪习俗,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展示。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和观点,共同探讨文化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从同伴那里获取更多的文化知识,丰富自己的文化储备。

5. 结语

为实现阅读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有效渗透,教师可采取多层次的教学策略。首先,通过情境创设激活学习者的文化认知图式;其次,引导学生在掌握显性文化信息的基础上,深入探究文本的文化渊源,通过对比分析把握文化异同,拓展文化认知维度;最后,借助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促进文化知识的迁移运用。

综上,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学生的文化意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教师需要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利用丰富的文化元素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最终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 [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2] 李明远,彭华清. 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 教学与管理, 2016(28): 58-60.
[3] 李冬梅. “浙江省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案例解读 初中英语[M].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5.
[4] 梅德明.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教师指导英语[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20.
[5] 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 [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
[6] 王颖婷.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实践[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2019(7): 45-49.
[7] 武和平. 作为核心素养的文化意识培养及文化教学[J]. 英语学习(教师版),2015(12): 12-14.
[8] 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七年级下册、九年级[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
[9] 马利. “文化知识学习框架”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19(4): 40-44, 6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