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近年来,旅游市场的热度持续攀升,国内游、境外游的人数飞增,旅游产业规模日益扩大[1]。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在促进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演化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影响,深入挖掘和有效利用旅游资源是确保一个地区旅游业长久发展的关键[2]。而旅游资源无外乎包括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两种,要基于地理大背景下进行开发和利用。一些学者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例如:任春艳等认为地理环境的分布规律和地域特征共同构成了旅游资源开发的基础[2]。王紫君等探讨了地理位置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影响特征,发现对地理位置的深入理解和充分利用,可以促进旅游业的繁荣和地方经济的发展[3]。李友华等通过分析平陆运河的地理位置情况,以此制定了该区合理的旅游文化发展路径[4]。可见,借助地理环境进行的旅游开发,可以更好地推动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立足地理环境和社会人文特征这两大因素,分析其对哈尔滨旅游业产生的影响,探索哈尔滨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对深入理解地区旅游经济发展规律和促进地区经济繁荣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2. 哈尔滨旅游业发展情况
据市政府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度哈尔滨市累计接待游客高达1.35亿人次,与上一年度相比,增长率达到145%,对比2019年增长幅度为41.4%。在旅游总收入方面,创收共计1692亿元,同比增长率至239%,而相较于2019年增长了7.4%,刷新了历史新纪录。而仅在2024年上半年,哈尔滨市就接待了游客730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千亿元。由此可见,哈尔滨旅游热度显著提升。
冰雪旅游市场呈现出愈发强劲的势头,冰雪旅游消费在市场经济的提升中发挥引领作用。《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5)》指出,2023~2024冰雪季期间,全国接待冰雪游客达4多亿人次,实现冰雪旅游收入5247亿元。在这一亮眼的战绩背后,哈尔滨的表现尤其突出。2023~2024冰雪季,哈尔滨市接待游客数量超8700万人次,同比增长率为300%,旅游收入1248亿元,涨幅高达500%。寒冷的气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哈尔滨的发展,但这也成为了冰雪旅游的天然优势。独特的地理位置会赋予一个地区与众不同的地域属性,哈尔滨正是依靠这丰富的底蕴特色将冰雪旅游打造成闪亮的名片,让沉寂已久的黑龙江省旅游经济热了起来。
哈尔滨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承办了2025年冬季运动会,乘着亚冬会的东风,“尔滨”怀揣着坚定的信心和饱满的热情再一次迎接挑战。此外,凭借重要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完备的城市基础设施、政府的政策助力、多样化的旅游产品以及贴心的服务水平等影响因素助力,哈尔滨旅游业的吸引力得到显著增强。
3. 哈尔滨自然地理特征对旅游业的影响
3.1. 地理位置
哈尔滨(126˚39'20"E, 45˚44'24"N)坐落于黑龙江省中南部,地域广阔,是东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经济交流中心。优越的地理位置是建设良好交通设施的基础,在提升哈尔滨通达性的同时,也促进了旅游业及相关服务产业的发展,为旅游业的繁荣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因黑龙江省东部和北部与俄罗斯接壤这一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哈尔滨处处可见俄式风情,有关俄罗斯文化的交流传播非常广泛[5]。据悉,2024年哈尔滨出入境人员突破50万人次大关,其中包括外籍旅客13.6万人次,增长率为181% [6]。以俄罗斯为代表的外国游客们带着好奇与向往来到有着“东方小巴黎”美称的哈尔滨,可以尽情感受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独特魅力。因此,自然地理位置对当地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又成为了旅游业能否实现长远兴盛的基石所在。
3.2. 气候特征
哈尔滨因纬度位置较高,全年气温相对较低。冬半年严寒持久,气温常常降至零下27℃左右[1]。而冰雪旅游项目的开展有赖于漫长雪季提供的充裕时间和资源保障,哈尔滨因地制宜开发、推广冰雪资源,将气候劣势转化为旅游优势。享誉全国的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如梦似幻的冰雪大世界、令人啧啧称奇的雪博会、美轮美奂的冰灯展览等观光盛宴,吸引数百万游客前往赏玩。因雪质好、降雪多,山地坡度适中,哈尔滨建设多处大型滑雪场,为游客提供了绝佳的体验和保障。每一种气候类型塑造出的风景都是大自然的别出心裁,巧妙利用并加以整合,打造出令人心驰神往的旅游胜地。
3.3. 地形优势
哈尔滨地处松花江流域,平原面积广袤,东部多山地、丘陵,东南临近张广才岭支脉[1]。丰富多样的地貌类型同样为哈尔滨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松花江穿城区而过,松花江铁路大桥横跨江面,站在桥上可以欣赏到美丽江景,成为游客打卡观景的宝地。层峦耸翠的山地和绵亘蜿蜒的丘陵为哈尔滨开发绿色生态旅游提供了丰富素材和场景,例如:以二龙风景区为代表的野游避暑胜地,以帽儿山森林公园为典型的徒步旅行和生态体验的理想之地。不同的地形地势呈现出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和独特风光,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科学开发原生景观,实现保护与创新并重。
4. 哈尔滨社会人文与旅游业的关系
4.1. 服务体系的构建与优化
哈尔滨能够承办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表明其综合实力、设施条件以及办赛能力被充分认可和肯定。厚重的传统文化、浪漫的欧亚风情、辉煌的音乐殿堂和沸腾的人间烟火都深刻诠释了“冰雪同梦亚洲同心”的核心主题,展现着这座北国冰城诚邀世界各国人民共襄盛会的美好心愿。为了这场隆重的赛事,上下一心,充分展示出超前的服务意识和优秀的城市风貌。亚冬会场馆选址兼顾城镇空间利用及地域文化的传承;从赛事口号、会徽、吉祥物到城市宣传片淋漓尽致地展现着哈尔滨的文化特色;综合运输网为亚冬会宾客们的往返提供了便利;住宿、游玩及餐饮服务优化升级,游客宾至如归;医疗保障、志愿服务和信息技术支持坚实有力,同筑起了一个全方位、精细化、高效率的服务网络。是以服务体系的优化完善能够显著增强地区影响力和吸引力,并为地方旅游经济的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4.2. 旅游产品的多样化与创新
历史文化、社会人文、地理环境等因素深深影响着哈尔滨旅游产品的创作模式。在设计旅游纪念品的同时融入独具东方浪漫特质的文化韵味,将带有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元素点缀其中,极大地增强了游客的情感体验[1]。音乐节、啤酒节、马拉松比赛等文旅融合创意活动的兴起,进一步扩大城市知名度。此外,哈尔滨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精心构筑多元旅游发展格局。包括:① 极地馆、东北虎林园等感受生命魅力的宝藏之地;② 太阳岛风景区、湿地公园等野餐郊游圣地;③ 黑龙江省博物馆、龙塔、萧红故居等文化溯源之处。哈尔滨将传统的地域印记与现实旅游资源串联,不断创新、丰富旅游产品线,增加相关产业的经济收益。由此可见,要顺应时代潮流趋势,全面考虑地方特色和游客需求,科学设计旅游产品,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助力旅游业繁荣进步。
4.3. 城镇景观的开发与利用
沧桑岁月里,哈尔滨兼容并包,古朴的乡村演变成了繁华的城市,不变的是具有北方特色的地域景观。由87万多块面包石铺成的中央大街[7],汇集了众多保留完好的历史建筑,承载百年历史,展现哈尔滨的欧式风情,是哈尔滨的地标性景观;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风情街,保存着中国现存面积最大、最完整的中华巴洛克建筑群,历史遗迹与现代都市完美交融,展现了哈尔滨的地域文化魅力。
东北大炕作为哈尔滨特色传统民居,在其演化过程中展现着东北地区历史上壮观的社会主义建设场景以及城镇形态分布[8]。在每年繁忙的秋收过后,哈尔滨人会在烧热了的火炕上度过漫长的寒冬,慢慢地,东北大炕成为了东北最具代表性的特色民居,现在更是成为了游客们最爱的特色民宿。此外,众所周知的哈尔滨美食“红肠、铁锅炖、锅包肉”等,传统民俗“冰雪节、冰灯艺术展、大秧歌”等,无一例外地体现了东北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与热情大方的性格。可见,长时期寒冷严酷条件,不仅是大自然给予的特殊挑战,更是哈尔滨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创作的主要源泉。
5. 哈尔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独特而迷人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丰富多元的资源储藏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物质基础,鲜明的地域性是一个地区旅游产业建设赖以生存的关键点,只有根据地理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开发策略,才能更好推动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哈尔滨通过合理开发人文与自然资源优势,成功将北国冰城打造成独具魅力的旅游胜地。为了哈尔滨旅游业持续向着高效、高质量发展,要充分利用地理资源,多角度深入挖掘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能性,进而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经济增长的有机结合。
5.1. 建立信息平台
搭建智慧平台以全面收集、分析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地域文化和资源储备等信息,精准掌握地区旅游资源的特点,并进行科学规划与开发。具体来说,加速旅游活动与地理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系统地搜集、整理历史资料、风俗习惯及手工艺传承数据,并引入更多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以便更加全方位地展示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利用地理信息平台动态监测旅游市场风向,及时了解游客的市场需求,据此灵活调整策略,最大化地提高旅游资源利用率。比如:旅游高峰期游客数量激增,通过智能调整景区开放时间、设置人流疏导点、增配高素质服务人员等手段提升景区接待力。在淡季,通过策划特色活动、推出优惠套餐等形式吸引游客。此外,依托现代通讯网络强化旅游产品宣传也是推广地区旅游特色的有效途径。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建立旅游信息数据库,实现旅游开发和旅游发展的智能化、科技化。
5.2. 因地制宜开发
人地和谐的核心在于因地制宜,即在高度尊重地域差异、充分展现地域特色的基础上,立足于地理环境进行旅游开发,以此实现旅游资源开发的合理化。对于哈尔滨而言,冰雪旅游虽受限于时令,但这并不妨碍其旅游业的全面发展。应紧扣四季分明的气候特征,对不同季节的旅游资源进行多样化的包装加工,一方面持续挖掘和创新旅游产品,确保冬季旅游经济的稳定增长;另一方面积极拓展春、夏、秋季旅游资源,多维度满足游客需求。同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基础支撑作用,出台并落实相关政策法规,在保证生境完整性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开发当地资源。通过加强环境保护、提升旅游品质、促进文化传承等综合措施,维护区域生态平衡,推动哈尔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6. 结语
综上,以地理学的视角去分析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路径是及其有效的,不同的自然地理位置、人文社会环境共同塑造了独一无二的城市特质。通过对地理环境和社会人文因素的深入理解和充分利用,能够更好地挖掘地域特色,促进旅游业发展。哈尔滨旅游业的繁荣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哈尔滨带来显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其他城市提供了有益借鉴。未来,哈尔滨应继续发挥地区优势,优化旅游资源的利用方式,深化环境生态保护和城市经济建设协同推进,以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的健康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