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识别学前教育当前的研究热点对其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文章采用文献计量法从发文量、发文作者、发文机构、关键词等方面解析学前教育的研究进展、热点及演变趋势,并从交流合作、经验学习、政策支持、“三教”改革等方面提出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参考路径。
Abstract: Identifying the current research hotspots in preschool education is crucial for its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Therefore, this paper employs bibliometric methods to analyze the research progress, hotspots, and evolution trends in preschoo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publication volume, authors, institutions, and keywords. Additionally, it proposes reference pathways to promot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preschool education, focusing on aspects such as communication and collaboration, experiential learning, policy support, and the reform of “three educations” (teacher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eaching methods).
1. 引言
学前教育对幼儿语言、情感、社会性、技能以及未来学业和事业均具有重要影响,已成为各国教育发展重点。随着学前教育体系建设的高质量推进,我国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化水平越来越高[1]。我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由2011年的62.3%上升到2021年的88.1%,到2025年将达到90%以上[2]。《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文件发布对我国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和解决长期存在的公平性、师资、立法等问题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3],2021年印发的《“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进一步提升了研究热度[4]。
当前对学前教育的具体研究热点、方向、发展趋势缺乏完整归纳,导致缺乏对国内外学前教育研究热点与动态发展趋势的系统分析,难以指导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与创新。因此,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和CiteSpace软件,基于CNKI文献库、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集,从发文量、作者、机构、关键词、热点等方面进行分析。CNKI检索中以关键词 = “学前教育”或“幼儿教育”或“早期教育”或“学龄前教育”或“幼教”或“早教”为检索词,选取核心期刊、EI、CSSCI、CSCD收录期刊进行筛选,获取有效文献3213篇;WOS检索中以主题 = “early education”或“preschool education” AND 主题 = “childhood”为检索词,文献类型为Article,获取有效文献14,331篇,检索时间为2023年1月1日。研究旨在客观揭示学前教育研究动态和趋势,识别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路径。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发文量分析
各年份发文数量结果显示国内第一篇文献晚于国外近半个世纪,反映出早期我国在学前教育领域的重视程度不高。国内第一篇文献是1992年张荣建开展的十个教育领域领先国家研究[5]。同年还开展了陈鹤琴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国际学前教育机构与管理体制综述、幼儿问题行为调查、国外幼儿教育的发展动向、美国早期教育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福建省幼教师资发展格局等系列研究,表明国内此时已开始重视学前教育。
从发文量来看,国内发文量从1992年的14篇开始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在2003年突破100篇高水平文章后数量出现明显上升,这可能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年)、《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2003年)发布有关;国外虽然在1939年就发表第一篇文章,但1991年其发文量才出现明显增多。国内和国外的逐年新增文献量最大增幅分别出现在2019年和2017年,分别为44篇和600篇,这与我国发布《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2018年)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开设“国际早期学习与儿童幸福研究”(2016年)有关,表明其受政策影响较大。从总体趋势来看,国内外研究在近年来出现了高热点,未来针对学前教育的研究将持续保持较高热度。
2.2. 发文作者与合作网络分析
发文作者发文量可识别主要研究团队,利于识别主要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国内外均形成较为明显作者团队网络,国内以庞丽娟、冯晓霞、刘晶波、霍力岩等团队发文为主,其中庞丽娟团队在我国学前教育立法、学前教育公平、学前教育体系建设、幼儿教师建设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其团队关于学前教育立法的思考、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制度保障等研究均属于该研究领域的高被引文献[6] (累积被引达数千次),反映出其团队在该领域的影响力巨大;冯晓霞团队在幼儿教育财政体制、学前教育政府投入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为学前教育做出较大贡献并获得高引用[7];刘晶波团队在学前教育立项选题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8];霍力岩团队主要在幼儿园建设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包括蒙台梭利教育法、日本“幼小衔接”、高质量学前教育体系等方面[9]。上述研究代表国内主要研究领域。国外以Justice L、Li H、Hu B、Reynolds A等团队发文量较高,Justice L团队主要开展幼儿教师素质对学前儿童语言和识字能力的影响、特殊儿童教育等方面研究[10];Li H团队主要通过香港、上海、深圳、新加坡等地的幼儿园案例开展各类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11];Hu B团队主要开展中国幼儿教育质量、幼儿教育环境评定量表等方面研究[12];Reynolds A团队主要开展幼儿早期干预与成年后的幸福感、健康、成绩、犯罪等方面关系研究[13]。总体来看,国内外高发文量团队之间的联系不紧密,这与各团队研究方向存在差异有关,但是这些优秀团队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引导和推动作用。
2.3. 发文机构分析
国内外发文机构分析发现,国内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师范类高校发文量最高,学前教育研究相关高水平文献数量分别为299篇、147篇、145篇、101篇、98篇、58篇、53篇。其中北京师范大学与首都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等存在较为密切联系;南京师范大学与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淮阴师范学院等存在合作;华东师范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世界学前教育组织、新疆师范大学等存在合作;西南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成都大学、西华师范大学、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等存在合作,各机构主要与地域相近科研院校合作。国外发文量最高的机构有Univ N Carolina、Columbia Univ、UCL、Ohio State Univ、Univ Michigan、Univ Helsinki、Univ Melbourne、Monash Univ、Harvard Univ,分别为281篇、231篇、225篇、194篇、184篇、179篇、179篇、161篇、146篇,基本属于欧美国家。其中Harvard Univ、Univ N Carolina、Columbia Univ、Univ Michigan等机构的中介中心性最高。上述高校发文机构为推动学前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对发文机构地理位置进行统计发现,国内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江苏、重庆、吉林、湖南、浙江、湖北、广州等省份,区域内主要机构的发文量均超过50篇,前五个省份的发文量均超过100篇。整体上呈现明显“东高西低”的特征,这与东西部的经济差异、家庭投入、学前教育重视程度等密切相关,表明我国学前教育研究水平整体上东部高于西部。国外主要集中在USA、Australia、Engl And、Canada、Peoples R China、Germany、Sweden、Spain、Finland、Turkey、Norway、Netherl Ands、New Zealand、Brazil、South Africa、Denmark、Italy、South Korea、India、France、Scotland、Ireland、Greece、Switzerland、Portugal、Belgium、Israel、Singapore、Japan等,发文量均超过90篇,其中排名前五的国家发文量分别为6097篇、1558篇、1225篇、767篇、613篇,表明这些国家比较重视学前教育领域发展,表明这些国家的经验值得我国在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学习与借鉴。
2.4. 关键词及时间线图谱分析
关键词图谱结果显示(图1),国内出现频次最高的为学前教育、幼儿教育、早期教育、幼儿园、幼儿教师、美国、教育公平、教育政策、义务教育,频次分别为1228、798、215、189、89、49、40、28、28;国外出现频次最高的为幼儿/儿童、幼儿教育、健康、干预、风险、护理、行为等,频次分别为6545、3724、1080、765、750、729、692,分别代表了国内外该领域当前主要研究内容和方向。同时表明国内外研究重点领域存在差异,国内由于学前教育起步较晚,较多关注欧美国家经验学习及国内现状对比,同时在幼儿教师、教育公平、教育政策制定、教育方法优化等方面也开展大量研究;国外由于发展历史较长,研究领域较为领先,更多关注学前教育对于未来成年后的影响关系和机理研究,在教育方法、教育形式等方面也进行较多研究。
Figure 1. Timeline diagram (keywords)
图1. 时间线图谱(关键词)
关键词的时间线图谱可以解析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国内存在学前教育、对策、幼儿教育、教育质量、幼儿园、幼儿教师、早期教育、政府责任、入园难、政府投入、陈鹤琴、学前儿童等主要聚类,其中幼儿教育、幼儿园、幼教改革、幼教事业等是早期研究热点(1993~2007年期间),然后开始转向教育公平、农村教育、教育政策、政府责任、入园难、美国、教育质量、财政投入等方面研究(2007~2017年期间),当前普惠性、教育改革则成了学者关注热点(2014年~)。“学前教育/幼儿教育/早期教育”聚类中关键词有佛洛伊德、蒙台梭利、香港、新西兰等;“对策”聚类中关键词有幼教师资、课程改革、陶行知、专业建设等;“教育质量”聚类中关键词有教育发展、幼小衔接、国际比较、师幼比等;“幼儿园/幼儿教师/婴幼儿/学前儿童”聚类中关键词有社区共育、公共政策、办园体制、师幼关系等;“政府责任”聚类中关键词有政府主导、公共服务、财政投入、普及等;“培养目标”聚类中关键词有基础教育、质量监管、澳大利亚等;“陈鹤琴”聚类中关键词有九十年代、保育院、传统文化、质量评价等。国外存在幼儿、学前教育、入学准备、父母、风险等聚类,早期干预、婴儿、死亡率、人口等是早期的研究热点(2010年以前),然后开展较多关于风险因素、发育、预防、父母、入学准备、美国、超重等方面研究(2018年之前),当前则侧重教师、专业发展、经验、学前班、幼儿教育等方面研究(2017年~)。“幼儿”聚类中关键词有环境因素、早期特殊教育、不平等、日常照护等;“学前教育”聚类中关键词有健康教育、早期干扰、早期优势、知觉等;“入学准备”聚类中关键词有质量、认知发展、支持、表演等;“父母”聚类中关键词有技能、环境、家庭、能力等;“风险”聚类中关键词有学前干预、学步儿童、功效、趋势等。综上,这些聚类中包含的关键词反映了当前主要研究方法和方向,有利于清晰认识过去、当前及未来的研究特征与发展趋势,有利于指导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3. 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
学前教育是幼儿发展的根基,其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运用教育社会学、教育政策学及比较教育学理论框架,围绕下述四方面提出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
3.1.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学术共同体建设
发文作者和发文机构反映当前研究呈现“分散型知识生产网络”特征,各作者团队、机构之间的联系紧密度不高,处于百家齐放和持续探索阶段,虽能激发多元创新,但过度分散会导致知识共享壁垒。建议构建“东西部学术共同体”,同一领域不同研究方向彼此交流合作可以起到优势互补作用,更好地推动学前教育方法和内容等方面创新。比如庞丽娟与霍力岩团队在学前教育体系方面存在合作前景,并可借鉴各团队蒙台梭利教育法、教育公平、立法等方面研究成果,更好地推动学前教育体系建设。因此未来应鼓励各作者团队/机构加大交流合作,西部地区学者团队应积极主动与东部进行交流合作,提升西部地区研究能力,为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3.2. 批判性政策借鉴中的全球本土化
通过上述关键词解析可知当前国外研究已不局限于学前教育本身的方法、体制、政策、公平、师资、立法等基础领域,国外学前教育已形成“全人发展”研究范式,更多地开始关注学前教育的水平对于成年后的习惯、性格、学业、健康、社会发展等更深更广的研究领域,这有利于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和不断创新。此外,国外对于早期教育干预作用非常重视,同时对家庭及入学准备的重视程度也较高,对学前教育与成人心理、生理健康等方面关系研究较为深入,有利于提升学前教育的存在价值和实际意义。国内应注重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助推我国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3.3. 国家层面应加大对西部的支持
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国家层面的支持,尤其是在项目、经费等方面需要给予一定倾斜,西部机构因学术资本积累不足陷入发展瓶颈。目前学前教育研究主要资助源自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这些项目能极大推动相关领域研究工作,提升成果产出量和质量。当前由于东部师资力量较强,大部分项目由东部立项,进一步拉大东西部科研实力差距。从项目立项角度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有利于缓解西部地区学前教育的不公平性,提升地区科研实力,更好地解决国家和地方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关键问题。
3.4. 未来应结合“三教”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三教”改革是我国为推动高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实施的重大战略,自2019年提出后一直处于高热度,学前教育领域也开展了大量研究,尤其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领域。学前教育研究涉及面广,应结合国家对“三教”改革的重视,围绕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1 + X证书制度建设、校企合作模式探索、“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培育、模块化教材搭建等方面,不断丰富和完善学前教育内涵。通过渐进式制度创新,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4. 结论
本文通过解析国内外学前教育研究进展、热点及演变趋势,并提出学前教育高质量路径。得出以下结论:1) 学前教育发文量持续上升并保持高热度;2) 国内各学者/机构之间合作较少且呈现出明显“东部高、西部低”特征,国外则以欧美国家为主;3) 国内研究较多关注幼儿教师、教育公平、教育政策制定、教育方法优化以及国外经验吸纳等方面,国外则更多关注学前教育对成人的习惯、性格、学业、健康及社会发展等方面,未来将在教师能力、专业发展、经验吸纳、教育公平性等方面开展更深研究。基于上述成果,国内研究应不局限于学前教育本身的方法、体制、政策、公平、师资、立法等基础领域,应从加强交流合作、学习国外经验、加大西部支持、结合“三教”改革等方面推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角度全面解析了学期教育的研究热点和趋势,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未来可以借助回归分析等开展更深入的研究分析。
基金项目
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青年项目(KJQN202406203)。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