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兴区竹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Bamboo Industry in Dongxing District
DOI: 10.12677/wjf.2025.142018, PDF, HTML, XML,   
作者: 彭晓琳:内江市东兴区高梁镇农业服务中心,四川 内江;李宝山, 王 桔*:内江市东兴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四川 内江
关键词: 竹林竹产业发展对策Bamboo Bamboo Industry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摘要: 竹产业是高效生态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兼具的绿色资源产业,竹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对于实现碳中和目标和解决当前生态环境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东兴区竹产业发展和竹林资源培育现状,通过总结目前竹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结合当今竹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提出了促进东兴区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合理对策。
Abstract: Bamboo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fficient ecological forestry and a green resource industry with both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bamboo industry has significantly contributed to achieving carbon neutrality and addressing existing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challenges. This paper has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of bamboo industry and the cultivation of bamboo forest resources in Dongxing District. By summarizing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bamboo industry and combining with the new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bamboo industry, this paper has put forward the reasonable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bamboo industry in Dongxing District.
文章引用:彭晓琳, 李宝山, 王桔. 东兴区竹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 林业世界, 2025, 14(2): 153-157. https://doi.org/10.12677/wjf.2025.142018

1. 引言

我国于2020年9月22日在第75届联合大会上正式作出碳中和承诺,这一举动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应对气候变化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1]。竹类资源的培育与应用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因为竹类植物作为生物质合成速度最快、种类多样、资源丰富的重要森林资源具有巨大的固碳潜力,其固碳能力甚至远超普通林木,竹林碳汇对于抵消碳排放具有重要的价值[2] [3]。近年来,国内外对于竹类植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竹纤维、竹炭及竹醋液[4]-[6]、竹笋加工[7]、竹类造纸[8]、竹板材[9]、竹家具[10]等多种产业和产品。内江市东兴区自2002年和2003年实施退耕还林栽培麻竹以来,大力发展竹产业已成为内江市东兴区林业发展的主要课题,与周边宜宾市长宁县等相比,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竹产业升级不及时,产业链建设不够完善,缺乏竹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且竹制品种类单一,竹林管理机制不完善,竹材滞销等原因制约了竹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2. 东兴区竹林资源和竹产业发展现状

2.1. 竹林资源现状

内江市东兴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居沱江中游东岸,东邻重庆市荣昌区,南靠隆昌市,西隔沱江河接内江市市中区,西北与资中县交界,东北抵安岳县,幅员面积1180.14 km2。根据《内江市东兴区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2000年以来,通过退耕还林工程、现代林业重点县建设等项目实施,全区实现竹林资源面积大幅增加,截至目前,东兴区现有竹林面积83022亩,主要竹类品种有麻竹、巨黄竹、慈竹、毛竹等,主要分布在高粱镇、双才镇、双桥镇等镇。

2.2. 竹产业发展现状

东兴区依靠两大工程的实施,林业产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逐步建立了经济林果产业(以花椒、橙橘类、核桃为主)、竹产业、速生丰产用材林产业和蚕桑产业四大支柱体系。竹产业作为东兴区四大产业支柱之一,全区建立了以竹笋、竹片等为主的竹产品加工体系,东兴区竹产业发展存在明显优势潜力。目前辖区内有木竹加工企业90余家,具有代表性的竹产品加工企业有以下三家,一是内江市巨林麻竹种植专业合作社,主要在双才镇进行竹笋加工,该专合社竹笋加工厂占地面积约13亩,建设厂区办公用房30平米,投入资产300~400万,年产值1300吨,年利润100万元以上,带动3900人就业;二是内江市东兴区恒业种植专业合作社,主要在高粱镇进行竹片加工,该专合社竹切片加工厂占地面积约14亩左右,建设厂区办公用房600平米,已建成年产2万吨生产线一条,建成120吨地磅称一台,该生产线于2018年6月份正式投入生产,目前产值5000吨,收入350万,年产量约4万吨,产值3000万元以上,带动当地农户1800人以上就业;三是四川云竹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2017年引进东兴区至今,已发展万亩竹产业综合利用基地,在高梁镇种植巨黄竹13000亩,年产值超3000万元。2024年,内江市巨林麻竹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四川云竹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均被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评为省级现代竹产业基地。

3. 存在的问题

3.1. 竹林经营管理粗放,原料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东兴区辖区内的竹林资源并不多,存在着竹类品种少且单一的问题,对于竹林经营管理,一是竹林种植缺乏技术指导,种植技术参差不齐;二是栽培管理粗放,科学管理缺失,部分林农追求眼前利益砍大留小、砍幼留老,没有进行竹林抚育管理,致使竹林立竹度不高,竹林径级越来越小,竹林质量衰败且产值及经济效益降低。经实地考察东兴区的两个省级竹产业基地,基地道路大多数是单行道,道路过窄,运输车辆难以通行,大大增加运输难度,阻碍产业发展。另一方面是项目地灌溉困难,大多通过抽水机或通过人力来满足,且没有合理的灌溉管线,生产成本过大。原材料市场呈现出逐步低迷的趋势,加之大多数竹产业原料基地生产作业便道、蓄水池等配套设施没有跟上,采伐运输成本过高等问题,严重阻碍了竹产业的发展壮大。

3.2. 竹产品资源开发不足,经济价值有待提升

东兴区现有木竹材经营加工户90余家,多数为小作坊,普遍规模偏小,生产的竹产品多为竹片、竹丝等中间产品以及鲜竹笋、竹胶板、笋干等低附加值产品,竹产品品种少且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市场竞争力弱,缺乏竹材加工的大型龙头企业和高附加值的“高、精、尖”产品[11]。此外,竹产业缺乏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导致产品更新换代缓慢,难以满足市场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同时,缺乏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力度,竹产品美誉度和知名度不高,市场空间没有打开。因此,加强竹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提升竹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是实现竹产业经济价值提升的关键所在。

3.3. 文旅融合不深,生态文旅产业有待挖掘

东兴区现有现竹产业发展已达1万亩,竹材加工已形成产能,目前已初步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格局,但生态农场、生态园区建设仍然滞后。竹产区积极利用竹林资源优势,探索综合利用模式,促进竹产业链向竹文化、旅游、康养及林下经济等领域延伸,一批新兴产业、业态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高梁镇已依托四川云竹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巨黄竹竹产业基地被评为省级“森林小镇”,但是竹林旅游景区差异性不强、特色不明显,缺乏竹文化和生态氛围,对竹文化的精、气、神提炼和宣传不够,不能将生态旅游与数千年的竹文化对接[1]

4. 竹产业发展对策

4.1. 积极培育竹产业经营主体

一是在保障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的同时因地制宜地加快发展以竹下生态种养、竹林定向培育、竹制产品初加工、深加工或以专业化生产、竹产品营销为特色的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壮大以竹资源综合利用和竹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的龙头加工企业、旅游开发企业,积极打造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大型龙头企业,规范发展竹产业专业合作社等;二是进一步培育和壮大营销主体,扶持具有市场开拓能力强的营销大户、龙头企业协会和行业协会;三是通过组织参加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从农村留守人群中挖掘、选择和培养一批新型职业农民,把已在家务农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负责人、返乡下乡人员培育为新型职业农民,相关政府主管部门需加大与发展壮大竹产业相关的技术、技能培训和职业、从业资格认定,着力打造竹产业领域的技术能人和能工巧匠;四是当地政府出台一系列发展壮大竹产业相关政策用于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开展专业和生产托管服务,从而全面提升竹产业企业的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

4.2.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在竹产业原料基地建设、就地加工设备、技术研发推广、精深加工技改、产品流通、产业融合等方面给予明确的政策支持。一是积极争取省、市、区级财政通过项目补助、先建后补、财政贴息等方式加大对现代竹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充分发挥各级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二是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的涉农项目资金要向竹产业发展领域倾斜;三是综合运用直接补助、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将低效竹林改培、竹区道路建设纳入地方债券和农口专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专项支持范围;四是着力加大对竹浆纸、竹制品技术改造重大项目支持力度,将竹原纤维、竹缠绕压力管道、竹炭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范围;五是在全区范围内建立竹片、鲜竹运输绿色通道,将竹片、鲜竹纳入鲜活农产品运输过路过桥费减免范围;六是建立竹片就地加工财政奖补机制,将竹材采伐、集材、削片等户外小型机具纳入农机具补助范围;七是加大省级专项资金对竹林良种繁育、标准化示范、竹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互联网等方面的支持,促进竹产业提质增效。

4.3. 创新竹产业发展机制

引导新型竹产业经营主体依法建立竹产业协会或竹产业联盟,培育全区竹产业联合体,形成以“信用合作、销售合作、生产合作”的新型竹产业经营体系。健全、规范竹林地评估流转制度,简化全区林地流转过程,完善县、镇、村三级林地流转服务体系,鼓励竹农通过竹林入股、竹林流转、成立专业合作社统一经营等多种形式,从而推进整村整组竹林连片流转,促进适度规模经营,盘活竹林资源资产。大力推广“二次返利”、“公司 + 基地 + 农户”、“公司 + 合作社 + 农户”等模式,构建稳定的竹产销联结合机制,推行竹产品定制生产、竹林定向培育以满足竹产业特色个性化消费需求。在全区开展试点,引导各个竹产业经营主体积极参加政策性综合保险,提高抗风险能力,依托互联网网络,鼓励发展网络直销、笋竹产品物流配送等新型流通业态,实现统一经营、统一销售、统一品牌和统一标准,从而拓宽笋竹产品的销售渠道。

4.4. 完善特色产业链,推动竹产业融合发展

利用新工艺、新技术等新型方式,大力传承、创新和发展竹编工艺、竹雕工艺、竹具工艺等竹制产品;结合东兴区实际,加强特色竹产品加工、仓储保鲜、烘干晾晒、分级包装、冷链物流、完善特色产业的交易市场及电子商务等后续配套设施建设[12] [13];积极开发竹观光、竹保健、竹体验、竹笋美食等生态旅游产品;充分利用高梁镇13000亩巨黄竹竹林景观资源,开发建设“森林小镇”、“森林人家”等竹产业生态特色旅游项目;立足新媒体平台,通过快手、抖音等社交网络平台,加强对竹林生态旅游、竹制产品的推广宣传,将本地的竹林资源河竹林附加产品宣传推广出去,逐步推动东兴区竹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4.5. 实施品牌战略,打造自有品牌

实施品牌战略,既是产业化发展的需要,也是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需要。实施品牌建设孵化、提升、创新、整合、信息“五大”工程,统筹运用区域公用品牌,创立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塑造产业园区品牌,积极打造中国驰名商标、优质竹产品,实行园区内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全覆盖,积极发展绿色食品,森林生态标志产品。以“一群”“三带”为重点,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公共品牌。本着“区域品牌+企业品牌”的宗旨,着力培育提升具有地域文化内涵和影响力的当地知名企业品牌。大力推介“川”字号竹产业知名品牌,拓展海内外市场;利用网络等媒体、报纸报刊、广播、电视,展览展示、对接推介等活动加大对竹产业公共品牌、知名企业品牌的宣传、推介力度,着力提升竹产业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5. 结语

总体而言,竹产业是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林业产业[14],是可持续发展能力非常强的绿色产业,全面推动竹产业发展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增长[15]。通过积极培育竹产业经营主体、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创新竹产业发展机制、完善特色产业链,推动竹产业融合发展以及实施品牌战略等措施,依托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以竹代塑”等背景,塑造东兴区新型竹产业,为推动东兴区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李晖, 王宵, 胡静, 等. 湖北省竹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J]. 湖北林业科技, 2021, 50(6): 65-68.
[2] 周国模, 姜培坤. 毛竹林的碳密度和碳贮量及其空间分布[J]. 林业科学, 2004, 40(6): 21-30.
[3] 费本华, 马欣欣, 石雷, 等. 竹材碳足迹内涵及其对产业发展的调控作用[J]. 世界竹藤通讯, 2020, 18(2): 12-17.
[4] 陶丽珍. 竹原纤维混纺纱强伸性能与混纺比的关系[J]. 棉纺织技术, 2005, 33(6): 30-33.
[5] 张文标, 王伟龙, 邵千均, 等. 竹炭生产工艺的现状与建议[J]. 竹子研究会刊, 2003, 22(1): 8-12.
[6] 蒋新龙. 竹醋液的生产及其应用[J]. 竹子研究会刊, 2004, 23(3): 34-37.
[7] 林清义. 拓展笋竹产品市场的几点思考[J]. 竹子研究会刊, 2003(3): 67-69.
[8] 金艳春. 试论我国造纸原料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和竹材造纸的发展前景[J]. 林业科技, 2003, 28(4): 38-38+42.
[9] 李琴, 华锡奇, 戚连忠. 重组竹发展前景展望[J]. 木材工业, 2007, 21(3): 33-35.
[10] 江敬艳. 家具设计中的工效学原则[J]. 家具与室内装饰, 1997(2): 3.
[11] 倪流发, 张帮贵, 王乾勇. 重庆梁平竹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J]. 世界竹藤通讯, 2023, 21(5): 103-106.
[12] 毛奋俭. 陇南地区贫困村经济转型与重构研究: 以礼县义堤村为例[J]. 农村实用技术, 2020(10): 128-129.
[13] 谢婷, 周金忠, 成马丽, 等. 毕节试验区农业产业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 2018(23): 247-248.
[14] 陈幸良, 窦亚权. 发展竹林林下经济做大做强竹业产业[J]. 世界竹藤通讯, 2023, 21(5): 1-5.
[15] 祝辉煌, 吴慧飞. 浅谈竹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J].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3(8): 232-23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