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调查家庭劳动教育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并探究幼儿参与家务劳动的中介作用,为开展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方法,于2023年5~6月在重庆市某区抽取1894名3~6岁幼儿的家长完成幼儿家庭劳动教育问卷、幼儿参与家务劳动量表和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问卷。结果: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为中等偏上水平。不同性别、年级、生源地、园所性质、父/母学历、家庭子女数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F值分别为−0.541、191.776、3.577、5.097、2.686、2.676、−6.862,均
P < 0.01),女生、大班、农村、公办园、父母学历专科及以下、非独生子女幼儿高于男生、中小班、城市、民办园、父母学历本科及以上、独生子女幼儿。中介效应检验表明,幼儿参与家务劳动在家庭劳动教育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95%
CI = 0.637~0.841),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9.43%。结论:家庭劳动教育既能直接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也能通过促进幼儿参与家务劳动进而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家长应加强劳动教育、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家务劳动,来有效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family labor education on preschool children’s self-care ability, and explore the mediating role of children’s participation in housework,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children’s self-care ability. Methods: Using convenient sampling, 1894 parents of children aged 3~6 years old were selected from a district of Chongqing to complete questionnaires from May to June 2023. Results: Preschool children’s self-care ability was above the average level.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hildren’s self-care ability among different genders, grades, places of origin, nature of kindergartens, parents’ educational background and number of children in family (
T/F value were −0.541, 191.776, 3.577, 5.097, 2.686, 2.676, −6.862 respectively, both
P < 0.01), which was higher among children in female, top class, rural area, public kindergartens, parents with junior college education or less and non-one-child. The medi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preschool children’s participation in housework played a partial mediating role in the influence of family labor education on preschool children’s self-care ability (95%
CI = 0.637~0.841), and the mediating effect accounted for 49.43% of the total effect. Conclusion: Family labor education can not only improve preschool children’s self-care ability directly, but also improve their self-care ability by promoting children’s participation in housework. Parents should strengthen family labor education and guide them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housework to effectively improve children’s self-care ability.
1. 引言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能照顾自己和自主解决穿衣、睡眠、进餐、盥洗及其他(如厕、饮水)过程中生活问题的能力,是应具备的最基本生活技能,对幼儿个性发展和未来成长具有积极意义(林桢等,2016)。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均明确提出要培养和发展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期是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的关键期,劳动教育是培养和发展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何光辉,2023)。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在劳动教育中,家庭要发挥基础作用,学校要发挥主导作用,社会要发挥支持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2020)。可见,家庭应协同学校和社会,发挥其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积极开展家庭劳动教育,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目前,围绕家庭因素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影响的研究指出(李恋,2019;张梦霞,2022),父母文化、家庭经济水平、家庭结构、教养方式等因素会影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但还较少有“家庭劳动教育与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关系”的调查,本研究则试图为家庭劳动教育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提供实证支持。家务劳动是幼儿参与家庭劳动的实现形式(高健等,2021),主要包括自我服务性劳动和服务家人劳动,它是影响幼儿行为和发展的最直接因素(桑标,2009);对中小学生的研究发现参与家务劳动既能增强其体魄、培养其动手能力和责任感等,也能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刘爱玲等,2008;王君,2020)。而指导幼儿参与家务劳动是家庭劳动教育的重要组成,幼儿在家庭劳动教育中积极参与家务劳动,可能会有助于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综上,本调查构建了中介模型,探讨幼儿参与家务劳动在家庭劳动教育和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之间的中介作用,深入理解家庭劳动教育影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作用机制,为开展幼儿劳动教育、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提供参考。
2. 资料来源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024年6月,在重庆市某区18所幼儿园2000名3~6岁幼儿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各幼儿园召开家长会时由主班教师请本班幼儿家长现场统一完成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894份,有效率94.7%。其中,男生990人(52.3%),女生904人(47.7%);小班509人(26.8%),中班590人(31.2%),大班795人(42.0%);农村1072人(56.6%),城市822人(43.4%);公办园1399人(73.9%),民办园495人(26.1%);父亲学历专科及以下1498人(79.1%),本科及以上396人(20.9%);母亲学历专科及以下1460人(77.1%),本科及以上434人(22.9%);独生子女582人(30.7%),非独生子女1312人(69.3%);家庭月收入 < 5000元487人(25.7%),5000~10000元935人(49.4%),>10000元472人(24.9%);和父母居住864人(45.6%),三代同堂832人(43.9%),和祖父母或亲戚居住198人(10.5%)。幼儿平均年龄(4.71 ± 1.00)。本调查所有调查对象及其监护人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2.2. 研究工具
2.2.1. 幼儿家庭劳动教育问卷
采用李雪雨编制的“幼儿家庭劳动教育基本情况问卷”中调查“幼儿家庭劳动教育措施”的8个题目(李雪雨,2022),测量家长对幼儿家庭劳动教育(如口头表扬、鼓励战胜困难、布置劳动任务、游戏教育、树立榜样、独立劳动实践、观察模仿劳动等)的实施情况,采用五点计分,回答从“非常不符合~非常符合”分别计“1~5分”,得分越高,表明家长对幼儿开展家庭劳动教育力度越大。在本研究中,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15。
2.2.2. 幼儿参与家务劳动量表
参照张静娟等编制、高健等修订的“幼儿参与家务劳动量表”(高健等,2021;张静娟等,1995),调查幼儿参与家务劳动的情况,共15个题目,如整理被子、洗手帕、扫地、倒垃圾、擦桌子、分碗筷、帮助端饭、餐后收拾餐具桌椅、择菜淘米、做简单食物、服务长辈等,采用5点计分,回答从“从不~总是”分别计“1~5分”,得分越高,表明幼儿越多参与家务劳动。在本研究中,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26。
2.2.3.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问卷
采用林桢等编制的“3~6岁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问卷”(林桢等,2016),调查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共33个题目,包括穿衣、睡眠、进餐、盥洗及其他(如厕、饮水等)五个因子,采用5点计分,回答从“完全不能~完全能”分别计“1~5分”,总分越高,表明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越强。在本研究中,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51。
2.3. 施测过程和质量监控
研究者与区教师进修学校联系,由进修校在组织区幼儿园园长培训时召开调查知情宣讲会,为愿意参加调查的园长分发调查知情同意书及问卷。园长召开本园调查宣讲会,向各主班教师宣讲调查相关事项、发放问卷及知情同意书;幼儿园召开家长会,各主班教师向幼儿家长宣讲调查内容、填写注意事项、调查匿名信及保密性等,请幼儿家长自愿签署调查知情同意书;然后,为签署调查知情同意书的幼儿家长统一发放问卷,现场填写,及时回收。调查人员到各园回收并整理问卷,完成数据录入和分析。
2.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22.0录入和分析数据,计量数据采用(M ± SD)描述,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描述;连续变量的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三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用Pearson相关分析了解变量间的关系;采用Haye编制的Process宏程序中的模型4检验幼儿参与家务劳动的中介效应(Hayes, 2013)。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为检验本研究数据是否存在相似研究方法造成的结果偏差,采用Harman单因素方法对本研究变量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结果显示,第1个公因子的方差解释率为32.42%,小于临界值40%,表明本研究数据不存在共同方法偏差。
3.2. 不同人口学特征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差异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级、生源地、园所性质、父/母学历、家庭子女数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女生高于男生,大班幼儿高于中小班幼儿,农村幼儿高于城市幼儿,公办园幼儿高于民办园幼儿,父母学历专科及以下的幼儿高于父母学历本科及以上者,非独生子女高于独生子女。不同家庭月收入、亲密居住人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得分差异不显著(均P > 0.05) (表1)。
Table 1. Comparison of preschool children’s self-care ability on different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表1. 不同人口学特征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比较
人口学指标 |
选项 |
人数 |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
F/T值 |
P值 |
性别 |
男 |
990 |
135.71 ± 17.96 |
−5.041 |
0.000 |
女 |
904 |
139.77 ± 16.92 |
年级 |
小班 |
509 |
126.92 ± 17.79 |
191.776 小班 < 中班 < 大班 |
0.000 |
中班 |
590 |
137.33 ± 16.92 |
大班 |
795 |
144.75 ± 14.08 |
生源地 |
农村 |
1072 |
138.91 ± 17.43 |
3.577 |
0.000 |
城市 |
822 |
136.01 ± 17.67 |
园所性质 |
公办园 |
1399 |
138.86 ± 16.88 |
5.097 |
0.000 |
民办园 |
495 |
134.21 ± 19.03 |
父亲学历 |
专科及以下 |
1498 |
138.21 ± 17.33 |
2.686 |
0.007 |
本科及以上 |
396 |
135.54 ± 18.41 |
母亲学历 |
专科及以下 |
1460 |
138.24 ± 17.41 |
2.676 |
0.008 |
本科及以上 |
434 |
135.67 ± 18.07 |
家庭子女数 |
独生子女 |
582 |
133.53 ± 18.13 |
−6.862 |
0.000 |
非独生子女 |
1312 |
139.47 ± 17.04 |
家庭月收入 |
<5000元 |
487 |
138.48 ± 18.51 |
1.055 |
0.348 |
5000~10000元 |
935 |
137.63 ± 17.06 |
>10000元 |
472 |
136.83 ± 17.64 |
亲密居住人 |
父母 |
864 |
138.36 ± 17.55 |
1.521 |
0.219 |
祖父母或亲戚 |
832 |
137.80 ± 18.49 |
三代同堂 |
198 |
136.87 ± 17.40 |
注:***P < 0.001,**P < 0.01,*P < 0.05 (下同)。
3.3. 主要变量的相关分析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总均分132.92高于理论中值(33 × 3 = 99)。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三个变量之间均显著两两正相关(均P < 0.01),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与家庭劳动教育显著低相关(r = 0.366),与幼儿参与家务劳动显著中相关(r = 0.594);家庭劳动教育与幼儿参与家务劳动显著中相关(r = 0.441) (表2)。
Table 2.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major variables
表2. 主要变量的相关分析
|
M ± SD |
家庭劳动教育 |
幼儿参与家务劳动 |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
家庭劳动教育 |
31.53 ± 4.55 |
1 |
|
|
幼儿参与家务劳动 |
42.59 ± 9.71 |
0.441** |
1 |
|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
132.92 ± 17.28 |
0.366** |
0.594** |
1 |
注:0.4 ≤ r < 0.7为中度相关,0.2 ≤ r < 0.4为低度相关;M为平均数,SD为标准差。
3.4. 幼儿参与家务劳动的中介效应
Table 3. Analysis on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preschool children’s participation in housework
表3. 幼儿参与家务劳动的中介效应分析
路径 |
直接效应 |
中介效应 |
t值 |
95% CI |
P值 |
家庭劳动教育→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
0.754 |
— |
10.383 |
0.611~0.896 |
0.000 |
家庭劳动教育→幼儿参与家务劳动 |
0.963 |
— |
22.869 |
0.880~1.046 |
0.000 |
幼儿参与家务劳动→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
0.766 |
— |
21.789 |
0.697~0.834 |
0.000 |
家庭劳动教育→幼儿参与家务劳动→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
— |
0.737 |
— |
0.637~0.841 |
— |
家庭劳动教育、幼儿参与家务劳动与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两两显著相关,符合中介效应检验的条件;将变量进行中心化处理,以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为因变量,家庭劳动教育为自变量,幼儿参与家务劳动为中介变量,控制幼儿性别、年级、生源地、园所性质、父母学历、家庭子女数等变量,采用Process宏程序的模型4对幼儿参与家务劳动的中介效应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家庭劳动教育→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家庭劳动教育→幼儿参与家务劳动、家庭劳动教育→幼儿参与家务劳动→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3条路径95% CI均不包括0,说明上述3条路径成立,幼儿参与家务劳动在家庭劳动教育与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家庭劳动教育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总效应为1.491,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9.43% (表3)。
4.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为中等偏上水平,这说明随着国家加强劳动教育、促进幼小衔接等相关政策的出台,幼儿园、家长、社会对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视程度和教育实施力度都在增加。
差异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年级、生源地、园所性质、父母学历、家庭子女数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异显著,这和已有研究结果部分一致(林桢等,2016;郭柯然,2020)。女生比男生高,是因为家长受传统“女主内”观念影响,更注重女孩劳动自理能力的培养(贺光烨等,2018)。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增强,这和幼儿动作技能协调性不断增强、父母对其自理能力培养力度逐渐增加有关。农村及父母学历低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更好,这可能和其家庭经济收入比城市、学历高幼儿家庭低有关,高收入家庭可能会请家政、存在家务替代现象,其幼儿可能更多参加校外培训,这些会减少幼儿生活自理实践(付卫东,李伟,2023)。公办园幼儿比民办园高,表明公办园更好地落实了国家相关政策,更注重在劳动教育中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非独生子女比独生子女高,独生子女家庭更易溺爱孩子,从而导致孩子缺乏独立意识、生活自理能力差(冯佳琪,2021)。可见,要结合不同特征幼儿群体生活自理能力的特点,对其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才能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教育的效果。
中介分析发现,幼儿参与家务劳动在家庭劳动教育与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间起部分中介作用。首先,良好的家庭劳动教育能直接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这是因为幼儿家庭劳动教育重点是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与劳动体验,使幼儿具备劳动精神品格和独立生活能力,家长通过引导幼儿独立、主动地参与各种家庭劳动,能有效培养幼儿具备自主劳动意识,直接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陈尚宝,2020;赵忠心,2001;李尚,2021),为幼儿适应校园和社会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见,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不容忽视和替代,家庭应主动落实其劳动教育职责。其次,幼儿参与家务劳动会中介家庭劳动教育对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家庭劳动教育通过促进幼儿参与家务劳动进而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这是因为,一方面,家庭劳动教育能提高幼儿参与家务的意识和能力,家长通过向幼儿传递积极主动的劳动观、讲解家务劳动要领、树立积极参与家务的榜样等,使幼儿养成做家务的主动意识和行为习惯,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家务劳动(高健等,2021);另一方面,幼儿参与家务劳动能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幼儿在自我服务劳动(如穿衣、自主进餐等)中掌握了基本生活技能、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刘爱玲等,2008),在服务家人劳动(如帮家人拿拖鞋、跑腿、摘菜等)中掌握了服务技能、获得了积极劳动情感、增强了劳动积极性(李亚男,2022)。
5. 结语
综上,家庭劳动教育既能直接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也会通过促进幼儿参与家务劳动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该结果提示,家长在开展家庭劳动教育时不能只注重口头教育,而应该既注重幼儿劳动意识的培养,也加强幼儿劳动实践,“意识 + 实践”才能有效提升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首先,家长应建立科学家庭劳动教育观,明确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重视家庭劳动教育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促进价值,积极落实家庭劳动教育。其次,通过家庭劳动教育培养幼儿具备家务劳动意识,让幼儿认识到参与家务是必备生活技能、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第三,在家务劳动教育中,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幼儿参与劳动实践,在亲身参与劳动的过程中提升整理、收纳、梳洗等自理能力。
本研究的局限,为横断面研究,不能做因果推断;取样范围为重庆市某区,会影响研究结果的外推性。在后续研究中,可以开展前瞻队列性研究,扩大取样范围(不同省市),进一步验证研究结果。
基金项目
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幼小衔接的幼儿园入学生活准备教育实践研究(K22YG116545)。
NOTES
*共同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