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页岩气分簇式射孔技术概述
1.1. 页岩气开发现状
页岩气,因其清洁、高效的特性,在全球能源领域占据重要地位。美国在页岩气开发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主要得益于其先进的钻井和压裂技术。中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凭借丰富的资源和政府的支持政策,已在四川盆地和涪陵气田等地实现商业化生产,技术进步显著,对能源结构优化和环境保护产生了积极影响。
1.2. 分簇式射孔技术应用现状
分簇式射孔技术对提升页岩气产能和作业效率至关重要。该技术通过电缆将管串输送至油气井目的层,完成桥塞坐封和多簇射孔,为后续的压裂作业奠定基础。它以作业周期短、效率高、成本低等优势,在页岩气和致密油开采中得到广泛应用。国内技术的发展,如连续油管射孔、复合桥塞与射孔联作、多级点火控制等,进一步提高了作业的安全性和适用性。特别是在长水平段非均质性页岩储层的开发中,通过优化布储方式,实现了储层的立体改造。随着智能化技术的进步,分簇射孔技术正向智能化可控起爆方向发展,如国外的压力编程起爆系统,能够根据井况编译起爆程序,实现智能多级分簇起爆,为页岩气的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2. 页岩气分簇式射孔复杂故障类型及成因分析
2.1. 复杂故障类型概述
页岩气分簇式射孔作业中,复杂故障会导致施工效率低下甚至失败,主要故障类型包括:连续油管输送射孔中途起爆,因油管下放操作不当或套管防压闸门未开启导致憋压起爆;泵送工具串泵脱,因压力波动或工具串设计缺陷造成;桥塞不能坐封或坐封不丢手,受井筒条件或桥塞设计影响;射孔枪射孔不完全,由射孔枪性能不稳定或井筒条件恶劣引起。这些故障增加施工难度,还可能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深入研究其成因并制定控制措施对提高开发效率意义重大。
2.2. 射孔过程中的常见故障
在页岩气分簇式射孔作业中,常见故障有:射孔枪遇阻,因井底泥浆杂物、井壁结蜡、油管内壁死油蜡质或井段变形;电缆及工具清洁问题,杂质影响正常运作,如电缆油污导电不良;卡枪问题,因井壁不规则、工具损坏或操作不当;点火失败,点火系统故障致射孔枪无法起爆;桥塞问题,桥塞未正确座封或失效影响压裂效果。这些故障与作业环境、工具质量、操作规范等因素有关,需严格控制各环节保障作业安全高效。
3. 页岩气分簇式射孔复杂故障控制方法
3.1. 故障预防策略
在页岩气分簇式射孔作业中,故障预防至关重要。设备定期检查与维护,详细检查射孔枪、桥塞、电缆等关键设备,清理灰尘残留物;优化射孔方案设计,根据地质条件和井眼轨迹设计射孔方案,选择合适桥塞和坐封工具;实时监测与预警系统,监控射孔作业参数,异常时预警;培训与意识提升,对作业人员培训,加强安全意识教育。这些策略可降低复杂故障风险,提高作业安全性和效率。
确保射孔枪性能稳定是页岩气分簇式射孔作业中极为关键的一环,以下是具体措施:
1) 射孔各项设备及参数的适应性调整
射孔枪类型选择:在软地层中,应选择穿透力适中的射孔枪。这类地层较易穿透,但需要确保射孔孔道的清洁和完整性,避免孔道被地层碎屑堵塞。例如,可以使用带有较大孔径的射孔枪,以便在穿透地层后形成较大的孔道,减少堵塞风险。
射孔弹调整:选择改进射孔弹药型罩的高精度的射孔弹。改进射孔弹药型罩的射孔弹能够确保孔道的规则性,提高射孔效果,避免大量地层杂质返出,避免工具串被埋[1]。
射孔参数优化:适当降低射孔压力和射孔速度。在软地层中,过高的射孔压力可能导致地层碎屑飞溅,堵塞孔道。通过调整射孔压力和速度,可以减少这种风险,同时确保射孔孔道的清洁。
射孔枪类型选择:选择耐高压的射孔枪。高压地层对射孔枪的耐压性要求较高,需要确保枪体能够在高压环境下正常工作。例如,可以使用高强度合金材料制造的射孔枪,其耐压能力可以达到100 MPa以上。
射孔参数优化:在高压地层中,需要严格控制射孔参数。例如,适当降低射孔速度,避免因过高的速度导致射孔枪与地层之间的摩擦力过大,从而影响射孔枪的耐压性。同时,需要确保点火系统的可靠性,避免因高压环境导致点火失败。
射孔弹调整:选择耐高温的射孔弹。高温地层中,射孔弹需要能够承受高温环境下的点火和爆炸过程。一般建议150℃以下可以选择RDX火药射孔弹,150℃以上应考虑使用HMX火药等高温射孔弹。
射孔参数优化:在高温地层中,需要严格控制射孔参数。例如,严格控制泵送速度,避免因为长时间泵送导致射孔枪暴露在高温中,从而影响射孔器材的性能。同时,需要确保点火系统的可靠性,避免因高温环境导致点火失败。
1) 地层温度响应匹配
镁基合金桥塞:适用于温度 < 80℃地层,溶解周期可控(24~72小时适合多段压裂)
铝基复合桥塞:适配温度窗口为80℃~120℃,需通过表面包覆技术调节溶解速率
增强型合金桥塞:针对120℃~150℃高温层,采用Fe-Mn-Cu合金体系,配比调整为Mn (20~45 wt%)
2) 地层流体兼容性
矿化度 < 50,000 ppm选用常规型(PH值自适应)
矿化度 > 50,000 ppm采用表面修饰桥塞:
添加ZnO涂层的酸性缓蚀型(适用于Cl− > 80 g/L)
阳极氧化处理的碱性抗垢型(
> 5000 mg/L时选用)
3.2. 射孔过程中的操作规范
1) 下井操作控制
在将射孔枪下入井中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下放速度。避免过快下放导致射孔枪与井壁碰撞,造成损坏。同时,要保持操作的平稳性,避免急起急停,防止因惯性力导致射孔枪内部结构受损或射孔弹移位。在下井过程中,要实时监测电缆的张力。如果电缆张力异常升高,可能意味着射孔枪遇到了阻碍,此时应立即停止下放,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如缓慢活动管柱,尝试解除遇阻情况,而不是强行下压。
2) 泵送压力的选择与控制
一般在工程实践中,泵送压力的选择是水平井分簇射孔的一个关键点,现场泵送实践表明,泵送排量过大,易引起造斜点附件电缆扭曲变形,造成电缆上提遇卡工程复杂。此外,泵送速度过快,易导致管串在套变点“卡死”,造成管串遇卡工程复杂[2]。但泵送压力过低,又会导致工具串电缆冗余打扭遇卡,选择适当的泵送压力,是提高泵送分簇式射孔成功率的关键一环。
以下提供一个适用于常规水平井的简化经验公式(需结合实际情况验证调整):
P泵送 ≈ (f∙L∙ρ∙Q2) + ΔP工具 + ΔP安全P泵送 ≈ (f∙L∙ρ∙Q2) + ΔP工具 + ΔP安全
参数说明:
1) f∙L∙ρ∙Q2f∙L∙ρ∙Q2——环空流体摩阻压降(MPa或psi)
f :摩阻系数(与流体类型、雷诺数相关)
牛顿流体层流:f = 16 Re;湍流:f ≈ 0.02~0.05
L:水平段射孔段总长(米)
Ρ:流体密度(kg/m3)
Q:排量(m³/min)
2) ΔP工具ΔP工具——工具动态压降(MPa或psi)
简化为:ΔP工具 ≈ (0.3 − 0.6)∙QΔP工具 ≈ (0.3 − 0.6)∙Q
(经验系数,工具摩擦与局部阻力总和)
3) ΔP安全ΔP安全——安全余量(MPa或psi)
建议预留10%~15%的总压降
泵送压力选择:初始泵送压力:在射孔枪进入水平段之前,需要较高的初始泵送压力来克服较大的摩擦阻力。输送过程中的泵送压力:随着射孔枪逐渐进入水平段,摩擦阻力会逐渐增大。为了确保射孔枪顺利输送,泵送压力需要逐步增加。
注意事项:在长水平段输送过程中,需要实时监测电缆张力和泵送压力,避免因压力过高导致井壁坍塌或设备损坏。同时,要根据井眼轨迹的变化及时调整泵送压力。
泵送压力选择:初始泵送压力:由于高倾角井眼的重力分量较大,初始泵送压力需要较高,一般可在正常泵送压力基础上上浮10%左右。输送过程中的泵送压力:在输送过程中,泵送压力需要根据井眼倾角和摩擦阻力的变化进行调整。
注意事项:在高倾角水平井中,射孔枪的输送稳定性较差,容易出现卡阻现象。因此,在输送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泵送压力的变化,避免因压力波动导致射孔枪卡阻。同时,要确保电缆的张力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电缆打扭或断裂。
泵送压力的实时监测与调整
实时监测:在射孔作业过程中,应配备高精度的压力传感器和电缆张力传感器,实时监测泵送压力和电缆张力的变化。通过监测数据,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如泵送压力过高或电缆张力异常增大。利用实时监测系统,可以绘制泵送压力和电缆张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为泵送压力的调整提供直观依据。
通过上述措施,能够有效确保射孔枪在页岩气分簇式射孔作业中的性能稳定,从而提高作业的成功率和效率,降低复杂故障的发生概率。
3) 防砂卡措施
在水平井分簇式射孔作业中,压裂常用覆膜砂容易返出进入井筒,导致阻流管砂卡,影响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施工前维护设备:定期检查和维护电缆、阻流管、注脂头等设备,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减少因设备故障导致的砂卡风险。
设计过程中应控制返排参数:在压裂施工后,合理控制返排参数,避免因返排过快导致砂粒回流,增加砂卡风险。
优化阻流管设计:适当增加阻流管内径,增加阻流管的过滤能力;降低密封脂的粘度,减小电缆粘附细砂的能力。适当增加注脂控制头注脂压力,保证电缆清洁[3]。
3.3. 故障诊断技术
故障诊断技术在页岩气分簇式射孔作业中很关键,包括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实时监测技术通过传感器收集射孔过程参数,异常时报警;数据分析技术分析监测数据,建立故障预警模型,确定故障原因和位置。常见诊断方法有压力监测法、电缆张力监测法、声波检测法等。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发展,引入智能算法和机器学习模型,实现智能化监测诊断,提高准确性可靠性。
3.4. 故障处理与应对措施
处理页岩气分簇式射孔复杂故障需多种措施。针对电缆打扭和管串遇阻,控制电缆下放速度和泵送排量;针对井筒内砂问题,施工前洗井通井,选用合适工具;针对复杂井眼轨迹,优化泵送工艺,选用可靠工具;在设计操作层面,考虑参数变化,制定合理施工方案并实时调整。这些措施可有效控制复杂故障,提高成功率和效率。
4. 复杂故障控制方法的实施与效果评价
4.1. 控制方法的实施流程
实施页岩气分簇式射孔复杂故障控制方法需遵循流程。先故障监测与识别,用监测技术找异常信号;再故障分析与定位,用专家评审和机器学习等手段分类定位;接着制定与实施应急控制策略,调整参数、换部件、优工艺等;最后效果评估与反馈,全面评估处理效果,反馈优化后续方法。此流程可有效控制复杂故障,保障生产安全稳定。
4.2. 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与解决方案
实施中遇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案:连续油管输送射孔意外起爆,因油管下放操作不当或防压闸门未开,解决方案是控制下放速度、确保闸门开启;泵送工具串泵脱,因井斜变化、排量不当、摩擦力大等,优化泵送参数匹配;桥塞不能坐封或坐封不丢手,因桥塞质量或工具性能,采用高质量桥塞和工具并严格测试。这些措施可解决关键问题,提高施工效率质量。
4.3. 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构建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很重要,包括:故障控制成功率,衡量方法有效性可靠性;生产效率提升率,对比实施前后生产效率;成本节约率,分析减少故障后的成本节约;安全性指标,评估作业安全性提升程度;环境友好性,考察对环境的影响;技术适应性,评价在不同条件下的适应性。此体系可全面系统评估实施效果,为优化改进提供依据,提升开采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5. 结论与展望
通过对页岩气分簇式射孔复杂故障控制方法的研究得出结论:分簇射孔技术在页岩气水平井多段、分段压裂完井工艺中很重要,能有效提升产能,尤其在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中凸显重要性,多级点火分簇射孔技术提高了下井一次成功率,减少故障。针对复杂故障,本文提出控制方法,深入研究关键部件,揭示故障原因,提供解决方案,如电子选发开关技术提高射孔效率。研究成果具有理论实践意义,为未来研究提供参考。但页岩气开采复杂性不确定性对射孔作业要求更高,故障控制策略需进一步完善细化,以适应不同地质条件和开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