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家庭与家庭之间在经济水平、文化资源拥有上的差距逐渐扩大。同时在追求教育公平的当下,学业成绩是衡量教育公平的重要标准之一。这使人们逐渐意识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会使子女在学习资源获取、教育机会上存在差距,进而影响子女的学业成绩。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是一个比较复杂、多维度的概念,是根据一个家庭所拥有或能够获取社会资源(财富资源、文化资源等)的多少所进行的等级排名,它可以反映一个家庭能够为其子女提供教育资源的程度。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是影响个体成长发展的重要因素(Tucker-Drob & Harden, 2012)。也有其他研究表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并不会直接对子女学业成绩起作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通过影响其他因素例如心理素质从而间接影响学业成绩(Chen et al., 2018)。通过揭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联机制对于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一方面探究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另一方面探究学业自我效能感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学业成绩影响中的作用发挥机制,以期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1.1.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学业成绩的影响
美国心理学家科尔曼于发布的《科尔曼报告》最早注意到家庭的经济差异会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产生影响,该报告指出,在不考虑其他家庭因素的情况下仅与家庭经济情况相关的因素就可以解释不同学生间学业成绩15%左右的差异。这一结果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家庭层面因素的广泛关注(Fransoo, Ward, Wilson, & Brownell, 2005; Park, Byun, & Kim, 2011)。此后科尔曼的结论得到了相关研究的证实,研究发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可以有效预测子女的学业成绩,随着子女年龄的增长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在子女学业表现中发挥的作用逐渐减弱(Lawson & Farah, 2017)。来自高薪家庭与高知家庭子女在学业成绩上表现通常优于来自低家庭经济情况的子女(付双双,2024)。
1.2. 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时并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相关因素的影响进而影响个体发展。低社会经济地位的家庭往往面临着较大的生活压力,在这种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更容易获得无力感、低自尊、自卑感,进而削弱孩子的自我效能感(Bandura, 1978)。根据社会认知理论,环境因素(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通过影响个体内部因素(自我效能感)进而影响于个体行为表现(Pajares & Miller, 1994)。学业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学业任务的评估。在面对复杂学习任务时,高效能感的个体会采取积极的方式去处理,而低效能感的个体更可能采取退缩的方式,这种消极的应对方式会进一步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石雷山,陈英敏,侯秀,高峰强,2013)。因此,我们假设学业自我效能感可能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学业成绩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本研究从浙江杭州、河北唐山两所中学采用分层随机取样的方法进行测查。共发放问卷1055份,经过筛查剔除无效问卷后获得998份有效问卷,问卷有效率95%。有效问卷中包括男生519人(52.0%),女生479人(47.9%);独生子女341人(34.1%),非独生子女657人(65.8%)。年龄在12岁至16岁之间,平均年龄13岁(SD = 0.755)。
2.2. 研究工具
2.2.1.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量表
本研究采用庞维国等人使用的5个自陈式问题来评估学生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庞维国,徐晓波,林立甲,任友群,2013)。该问卷分别从父母的学历情况、家庭中拥有学习工具的情况、家庭藏书数量等方面分为5个条目考察受试者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该问卷的克隆巴赫α系数为0.816。
2.2.2. 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
此量表分为学业行为自我效能感和学业能力自我效能感两个维度(梁宇颂,2004)。量表包含22个条目,采用Likert五点自陈计分,受试者在该量表上测验得分越高代表着受试者具有较高的学业自我效能感。总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37。
2.2.3. 学业成绩
以中学生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学业成绩指标,将获得的考试成绩转化为标准分数进行统计分析。
2.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26.0进行统计分析与整理。主要采用Pearson积差相关对各个评分量表之间的一致性进行检验。在SPSS内使用Process插件利用Bootstrap法进行有调节的中介检验(温忠麟,张雷,侯杰泰,刘红云,2004)。
3. 结果分析
3.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由于本次测量的各变量均为被试报告,为避免共同方法偏差对结果的影响,采用Harman单因素统计控制法,以第一因子方差解释率占总方差解释率的百分比作为判断依据(Podsakoff, MacKenzie, Lee, & Podsakoff, 2003)。结果显示,第一因子的方差解释率25.475%,未超过40%的临界标准,说明不存在共同方法偏差,可以进一步分析。
3.2. 描述性统计与结果分析
3.2.1. 初中生父母受教育水平现状分析
由表1可知初中生父母受教育水平一般,有52.6%的父亲和51.8%的母亲学历是高中及以下,大学以上的学历父亲占47.5%,母亲占48.1%。
Table 1. Distribution of educational level of parent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N = 998)
表1. 初中生父母受教育水平现状分布(N = 998)
父母受教育水平 |
N |
% |
父亲受教育水平 |
小学及以下 |
16 |
1.6 |
初中 |
257 |
25.8 |
高中或中专 |
251 |
25.2 |
大学 |
407 |
40.8 |
研究生及以上 |
67 |
6.7 |
母亲受教育水平 |
小学及以下 |
24 |
2.4 |
初中 |
246 |
24.6 |
高中或中专 |
248 |
24.8 |
大学 |
418 |
41.9 |
研究生及以上 |
62 |
6.2 |
3.2.2. 初中生家庭藏书量现状分析
Table 2. Distribution of household book collection status (N = 998)
表2. 家庭藏书量现状分布(N = 998)
藏书量 |
N |
% |
0~10本 |
47 |
4.7 |
11~25本 |
175 |
17.5 |
26~100本 |
220 |
22.0 |
101~200本 |
201 |
20.1 |
200本以上 |
355 |
35.6 |
调查问卷中家庭藏书量不包括杂志、报纸和课本。家庭藏书量可以间接地反应家庭的文化氛围和学习氛围。由表2可以看出,调查对象中22.2%的家庭有26本以下的藏书,拥有100本以上的藏书的家庭有55.7%,说明调查对象家庭的藏书量平均水平以上。
3.2.3. 初中生家庭财富水平现状分析
Table 3. Distribution of household wealth levels (N = 998)
表3. 家庭财富水平现状分布(N = 998)
|
|
N |
% |
电脑 |
没有 |
226 |
22.6 |
一台 |
373 |
37.4 |
两台 |
194 |
19.4 |
三台 |
103 |
10.3 |
三台及以上 |
102 |
10.2 |
电视机 |
没有 |
99 |
9.9 |
一台 |
572 |
57.3 |
两台 |
184 |
18.4 |
三台 |
99 |
9.9 |
三台及以上 |
44 |
4.4 |
轿车 |
没有 |
208 |
20.8 |
一辆 |
500 |
50.1 |
两辆 |
239 |
23.9 |
三辆 |
38 |
3.8 |
三辆及以上 |
13 |
1.3 |
家庭财富水平包含了家庭拥有电脑、电视机和轿车的数量三个指标。由表3可知,在家庭拥有电脑数量上22.6%的家庭没有电脑,而37.4%的家庭有一台电脑。在家庭拥有电视机数量上只有9.9%的家庭没有电视机,也就是说电视机在家庭中已经得到普及。在家庭汽车拥有量上20.8%的家庭没有汽车,50.1%的家庭只有一辆汽车。因此从整体上看学生家庭财富水平以中等水平居多。
被试在量表得分上的描述性统计与相关结果分析表明,学生的学业成绩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学业自我效能感均呈显著正相关。如表4所示。
Table 4. Mean, standard deviation, an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matrix of SES, academic self-efficacy,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表4. SES、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的均值、标准差及相关系数矩阵
变量 |
M |
SD |
1 |
2 |
3 |
1 SES |
11.19 |
4.93 |
— |
|
|
2 学业效能感 |
73.74 |
12.81 |
0.36** |
— |
|
3 学业成绩 |
38.73 |
8.74 |
0.74** |
0.41** |
— |
注:*p < 0.05;**p < 0.01;***p < 0.001;下同。
3.3. 中介效应分析
Table 5. Mediating effect of academic self-efficacy between family SES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表5. 学业自我效能感在家庭SES与学业成绩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
|
Effect |
SE |
t |
p |
LLCI |
ULCI |
总效应 |
0.73 |
0.02 |
33.65 |
0 |
0.6921 |
0.7779 |
直接效应 |
0.66 |
0.02 |
29.39 |
0 |
0.6236 |
0.7129 |
间接效应 |
0.06 |
0.01 |
/ |
/ |
0.046 |
0.0905 |
Table 6. Mediating model test of academic self-efficacy between family SES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表6. 学业自我效能感在家庭SES与学业成绩之间的中介模型检验
回归方程 |
模型拟合指标 |
效应值及显著性 |
结果变量 |
预测变量 |
R |
R2 |
F |
t |
p |
学业自我效能感 |
SES |
0.29 |
0.15 |
46.85 |
12.32 |
0.00 |
学业成绩 |
SES |
0.76 |
0.58 |
282.76 |
29.39 |
0.00 |
|
学业自我效能感 |
|
|
|
8.05 |
0.00 |
Figure 1. Mediating effect pathway diagram
图1. 中介效应路径图
采用SPSS宏程序PROCESS3.2的模型4,在控制性别和是否独生子女的情况下检验学业自我效能感在家庭SES与学业成绩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可以正向预测学业成绩(t = 33.65, p < 0.001),学业自我效能感变量加入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学业成绩的预测作用减弱(t = 29.39, p < 0.00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可以正向预测学业自我效能感(t = 12.32, p < 0.001),学业自我效能感可以正向预测学业成绩(t = 8.05, p < 0.00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通过学业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学业成绩,间接效应为0.06,对应的效应贡献率为8.21%,其Bootstrap 95% CI (0.046, 0.905),区间内不包含0,因此认为中介效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如表5、表6所示。中介效应路径如图1所示。
4. 结论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成绩之间均为显著正相关。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初中生学业成绩具有预测作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能够显著预测个体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业自我效能感能够显著预测初中生学业成绩。学业自我效能感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学业成绩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学业成绩的总效应显著c = 0.73 (SE = 0.02, p < 0.01),直接效应和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90.41%和9.59%。
5. 讨论
5.1. 学业自我效能感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学业成绩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本研究发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除了会对学生学业成绩产生直接影响外,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同时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存在正向相关关系。这提示我们对于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孩子来讲,家庭能够为孩子发展提供的物质资源是有限的,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来弥合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为学生学业成绩带来的不利影响。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高低决定家庭能够为子女提供发展资源的多少,无论是在教育资源、学习工具或是其他方面,相比于来自低家庭经济地位的学生,高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学生在资源拥有物上更为优渥(陈浩彬,刘洁,2018)。发展资源理论认为,青少年的自我效能感会受到发展资源的影响,个体所能够接触并使用的外部发展资源越丰富,能够为青少年自我效能感发展提供的支持越多,进而会增强青少年自我效能感水平(常淑敏,宋育珊,魏亦峰,2017)。作为一种内在资源学业自我效能感可以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带来积极影响。积极青少年发展理论认为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在面临任务时,会对自己的能力评估表现出一种积极的态度(Schmid et al., 2011),所以在学校中面对困难的学习任务时,学业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并不会轻易放弃,会投入较多的精力去促进学业发展。
5.2. 对教育的启示
本研究发现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会对学生学业成绩提升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高学业自我效能感会对学生学业成绩发展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这提醒我们无论是作为家长还是教师都要注重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培养中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有多种途径:第一,基于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通过分阶段设定目标与差异化的任务设计,为中学生积累成功的信心,避免长时间的挫败感;通过榜样故事与同伴经验强调努力而非天赋在获得成功中的作用。第二,家庭方面。通过家庭成长对话与错误重构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而不是仅关注分数,同时鼓励家长用“暂时未掌握”代替“你总是学不好”等固定化评价。第三,学校方面。注意校园文化营造,在教室张贴成长型思维海报,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认知;实施跨年级导师制,安排高年级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转型经历(例如从英语不及格到英语竞赛获奖)。
5.3. 当前研究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横断研究难以做出因果推断。第二,采用自陈问卷的方式,主观性较强。第三,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样本较小,覆盖率较低。未来的研究可以针对上述方面做出改进,以验证当前研究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