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背景与优势
1) 重视低密度自然康养类旅游业态发展
“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后,康养旅游作为新的旅游方式日益受到重视。近年公共卫生安全成为游客出行首要考虑的问题,以“健康治疗,修养身心”为目的低密度自然康养类旅游备受市民青睐,与此同时,游客对于亲近自然、放松身心、强健身体的愿望较之以往更加强烈,乡土村落地广人稀,空气流通性好,游客除领略乡村田园风光外,还通过旅游放松身心、康养健体,全家自驾乡村游更是成为了近年游客出行的首选[1]。
其中,康养旅游的旅客群体中不仅包含渴望健身养体的老年人、需要释放精神压力的中青年人,更包括可以通过亲近自然、感受民俗、农事劳动进行生活教育的各年龄段学生。2020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统筹做好乡村旅游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加快市场复苏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积极要求各部门引导乡村旅游点顺应疫情防控形势和大众旅游消费需求,要求积极推出自然康养类旅游精品线路。
河北省地形丰富、地貌齐全,是全国唯一集平原、海洋、盆地、湖泊、山地、丘陵、高原等各类地形地貌于一体的省份。这种多样化的地理环境为康养旅游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河北省还拥有茂密的森林、丰富的温泉、优美的田园风光以及多彩的旅游文化,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康养旅游的基础条件。河北省的传统村落[2]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乡村风情,这些文化元素与康养旅游的结合,可以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康养旅游产品,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康养旅游作为健康中国的催化剂,将成为乡村旅游经济的新增长点。
2) 旅游影响下传统村落发展迎来机遇和挑战
传统村落是指形成较早,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截至目前,河北省国家级传统村落(第1~5批)累计达到206个,分布在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张家口等区县,多数地区资源丰富,地形地貌齐全,适合发展生态康养、阳光康养、森林康养、温泉康养、冰雪康养、文化康养等多种形式的康养产业。最重要的是传统村落原生态的乡村味道浓郁,是延续中华历史文脉、传承中华道德传统,保留中华文化基因的最重要的社会载体,这种天然的、保存良好的乡土气息恰恰是疫情防控常态下康养旅游开发的重要阵地。依托传统村落良好游憩资源条件,有序增加传统村落游憩景区数量,提高传统村落的交通可达性,促使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资源更高效地转化成旅游产能,将成为河北省传统村落未来发展的必然要求。
然而,目前传统村落正面临着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的强烈冲击,各自为战的开发建设模式对传统村落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2]。对未来客源市场规模考虑不足、对外部交通条件缺乏互联互通的全面分析、对村落自身游憩资源认识不足等已经成为传统村落旅游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3) 京津冀协同发展助力河北省康养旅游
京津冀地区集中了国内优质的医疗资源、医药资源,且交通便利,在发展康养旅游项目上,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2018年,首批国家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公布,河北省拥有包括河北以岭健康城在内的3家示范基地单位,数量在全国排位靠前。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河北以岭药业声名鹊起,显示了中医药在保卫人民健康方面的巨大作用。在所处的公共卫生安全时代,中医药健康旅游在发挥其文化传承作用、医疗保健作用等方面将会有更大的发展,康养旅游作为河北省健康中国的催化剂,将成为疫情防控常态下乡村旅游经济的新增长点。
2. 传统村落与康养旅游解析
1) 关于传统村落
传统村落作为乡村地区最具文化价值和地域代表性的物质空间载体,一直以来都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研究热点,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高度关注。国内学者对传统村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空间分布、景观基因、空间演化、影响因素与保护模式等方面,研究的空间尺度已涵盖全国、省域和典型市县区域。其研究的重要应用是依据分析结果中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可达性影响因素,辅助经营实体制定相应的市场策略。近年来,逐渐开始关注传统村落空间可达性的问题,周广坤[3]对山东省传统村研究了有关可达性吸引力的评价模型,付强[4]等对河南省国家级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规律、空间可达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窦银娣等[5]测算了湖南省14个市域的整体可达性和空间差异性,对其空间可达性进行测度,为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根据现有文献资料,以张家口域内52个传统村落的区位、坡度以及距离可达性为例[6],对张家口市传统村落的旅游可达性展开评分(1分~4分)对比分析(见图1)。可以发现张家口域内传统村落旅游区资源价值较好的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价值和交通可达价值也不落后。具体表现为:区位较好的传统村落开发价值优于区位较差的传统村落,平地传统村落开发价值普遍优于山丘传统村落,距离可达性较好的传统村落开发价值普遍优于可达性较差的传统村落。
Figure 1. Analysis of traffic accessibility value
图1. 交通可达价值分析
2) 关于康养旅游
目前国内外对康养旅游的研究多以新时代下康养理论的理论概念、发展模式以及解决对策为主。研究表明健康旅游将逐步取代普通旅游,因为健康旅游既满足了旅游者对普通旅游的需求,又能健康养生,既能缓解压力又能远离亚健康的环境,即传统旅游与现代养生和医疗的结合,可以让旅游者健康放松、缓解压力[7]。郭鲁芳[8]较早提出健康旅游的概念,认为所有的改善身心的服务,包括健身、美容、营养、食疗、放松陶冶性情以及精神放松和调节,都属于健康旅游,既要满足食、住、行、购、娱、游六大旅游要素,又需要使人增强体魄、愉悦身心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金媛媛[9]从产业角度出发,认为乡村康养旅游是乡村旅游产业与健康产业融合的产物,发展乡村生态康养旅游是带动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之一。
3. 历史与文化传承
河北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各个地区蕴含着无比丰富的文化资源。传统村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价值、审美价值和保护价值,为了进一步提升自身吸引力,有必要与周边旅游地联合,整合河北省各级别交通网络的连通度,利用旅游交通路线将旅游区串为一体,提升传统村落自身的时空可达性,对燕赵文化、驿道文化、边塞文化等进一步弘扬和传承,对传统文化在新时期的活化保护起到积极意义[10]。
4. 资源与环境分析
河北省的传统村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清新的空气、优美的自然风光等,这些都为康养旅游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此外,这些村落还保留了传统的农耕文化和乡土风情,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文化体验。河北省传统村落的产生与驿道经济息息相关,重要的地理位置,商贸通道的古今延续,使得这些山区的村落历经百年依然能够生机勃勃。这些河北传统村落的构成,既包含民居、戏台、庙宇等建筑要素,也包含了街巷、广场、植被等景观环境要素,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更是与交通规划研究密不可分。作为多重文化的聚集地,河北省传统村落的可达性在地区交通网络领域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在康养旅游项目的规划和建设中,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确保项目的开发与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匹配。
5. 市场需求与经济潜力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日益增强,康养旅游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河北省的康养旅游市场也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根据近年河北省各区县的GDP统计可以发现,经济水平整体呈现北低南高的趋势,张家口传统村落所在区县经济条件是全省各区县中最低的,石家庄和邢台传统村落所在区县的经济水平中等,邯郸传统村落所在区县的经济条件最好,甚至在全省都名列前茅。尤其在游客旅游意愿较强,且对旅游安全有着较为理性的认知:偏好短途短时旅游、散客自驾游。对于那些寻求远离城市喧嚣、亲近自然生活的游客来说,河北省的传统村落无疑是一个理想的康养目的地。同时,河北省的康养旅游产品还可以针对不同游客群体的需求,提供更加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既可以为传统村落交通改善提供经济支撑,又能为其保护发展创造坚实的物质保障。
6. 政策支持与投资环境
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康养旅游产业的发展。河北省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为康养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同时,河北省的康养旅游项目也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随着康养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游客需求的不断提升,这些项目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也将逐步增强。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级战略,河北省可以承接京津优势资源,为京津冀3地的人群提供性价比极高的康养服务。河北省省内地形地貌齐全,可以发展生态康养、阳光康养、森林康养、温泉康养、乡村康养、文化康养等多种形式。在疫情防控常态下大力发展河北省康养旅游产业,加快对河北传统村落时空可达性的研究,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对乡村振兴、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的实现贡献力量。
7. 建议与展望
河北省康养旅游型传统村落发展的可行性研究表明,传统村落发展康养旅游产业可以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交通网络,并结合村落特色发展相关产业入手。具体如下:
1) 针对传统村落普遍存在的交通不便问题,应加大投入,修建或升级通往村落的道路,确保道路质量满足现代交通需求。加强交通、通信、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如增设停车场、设置交通标志,以及优化步行道等,提升游客和居民的出行体验。
2) 在区域交通规划中,将传统村落作为重要节点纳入考虑,构建多样化多层级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将公交线网向村落、郊区及毗邻城市(镇)延伸,以提升整体的交通便捷性。通过增设公交线路或开通旅游专线等,将景点、服务点、交通节点等串联起来,以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提升传统村落旅游的竞争力。推动公共交通服务向传统村落延伸,提高村落的公共交通可达性。
3) 利用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风光,发展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吸引外部游客和投资。例如,可以开发家庭亲子游、情侣度假游、老年人康养游等多种产品,以满足不同年龄层和兴趣爱好的游客需求。在传统村落密集地区,通过挖掘具有地方特色、时空可达性高的康养旅游资源,提升传统村落旅游频率,实行村落–交通–旅游地耦合发展模式,以此提升自身的空间可达性。通过产业发展带动村落经济活力,进而促进交通等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此外,在提高传统村落可达性的过程中,还需注重保护村落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生态环境,确保村落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为村落的交通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4) 在康养旅游项目的开发和建设中,注重生态保护,应始终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的原则,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针对不同游客群体的需求,开发多样化的康养旅游产品,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渠道,加强康养旅游产品的宣传推广,提高项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综上所述,制定科学的康养旅游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确保项目的有序推进,为康养旅游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11]。河北省康养旅游型传统村落的发展具有较高的可行性。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开发、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等多方面的努力,可以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康养旅游产品,推动河北省康养旅游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基金项目
河北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和旅游研究项目(HB22-YB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