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自北京冬奥会成功申办以来,冰雪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特色旅游形式在国内迅速发展,为中国冰雪产业带来了意义深远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我国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1]。国务院办公厅也印发了《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推动冰雪旅游提升计划,旨在通过优化冰雪旅游产品供给、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宣传推介,进一步激发冰雪经济的活力。文化和旅游部也积极响应,牵头组织制定了《冰雪旅游提升计划》,并联合相关部门推出了冰雪旅游发展行动计划,以及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的优化提升工作,这些政策无疑为吉林省冰雪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此背景下,吉林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致力于打造世界级冰雪品牌和冰雪旅游胜地。虽然丰富的冰雪资源和先天的自然条件都为冰雪旅游的发展打下基石,但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众多严峻的挑战,需要在品牌建设、协同发展、产品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更加具体的战略规划和发展策略。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吉林省的冰雪旅游产业进行战略分析,提出相应对策,促进吉林省冰雪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2. 吉林省冰雪旅游产业现状分析
2.1. 吉林省冰雪旅游资源概述
吉林省作为东北三省的枢纽地带,位于北纬约43.87度,冬季平均温度−15˚至−25˚,雪期长达4个月之久,不仅雪量大时间长,而且雪质优良,具有独特的地域特征和丰厚的冰雪资源,为冰雪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先天优势。
吉林省最新的冰雪资源普查资料显示,全省现有冰雪资源单体优良级6312个,占全部冰雪资源单体数量的7.05%,其中5级冰雪单体607个,4级冰雪单体1015个[2]。吉林省的冰雪资源不仅总量丰富,而且品质优良,虽然不同地区的冰雪资源品质存在差异,但优良级冰雪资源在吉林省内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同时,吉林省的冰雪资源分布呈大分散、小集中格局,区域特色鲜明,这些特点反映了吉林省冰雪产业构建的“四轮驱动”空间发展格局,为冰雪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稳固的基础。
2.2. 吉林省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
2.2.1. 冰雪自然景观
吉林省的雾凇在众多冰雪自然景观中最具代表性,是中国四大气象奇观之一,其形成得益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在冬季时,松花江两岸的树木银装素裹,挂上一层晶莹的白霜,极具观赏性[3]。吉林市拥有九大雾凇观赏带,分布在重点冰雪景区周边及市区内松花江沿线的雾凇高发区域,方便游客规划线路,提升观赏体验;吉林省拥有广袤的森林资源,冬季时森林被积雪覆盖,形成壮观的林海雪原景观,如敦化老白山雪村和延边雪岭;在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的露水河国家森林公园内,有一条四季恒温的矿泉河——碧泉河,水温常年6℃~8℃,是北方难得一见的不冻河,皑皑白雪覆盖两岸,河水热气腾腾,雾气缭绕,形成了独特的景观。
2.2.2. 优质滑雪场资源
吉林省长白山区域与阿尔卑斯山系、落基山脉共同跻身于三大粉雪胜地之列,且雪质极佳,各项指标均达到优质标准。长白山和平滑雪场海拔较高,雪道多样,设施齐全,不仅适合专业滑雪运动员训练,也深受普通滑雪爱好者的喜爱。滑雪度假品牌化,是吉林的冰雪产业特色,目前,全国26个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中,吉林省拥有5家,如表1所示,这些滑雪度假区不仅提供高品质的滑雪体验,还融合了餐饮娱乐、度假康养等属性,形成了多元化的旅游度假模式,已成为全国冬夏旅游度假的热门目的地。
Table 1. Jilin Province’s five national-level ski resort destinations
表1. 吉林省五大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
滑雪场名称 |
位置 |
特点 |
设施 |
万科松花湖滑雪 旅游度假地 |
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 |
拥有50条总长55公里、面积220万平方米的雪道 |
雪具品牌区全新升级,提供亚玛芬冰雪集合店等新体验 |
北大湖滑雪旅游度假地 |
吉林市永吉县 |
国家AAAA级景区,拥有74条雪道,总长超100公里,雪道面积275公顷,配备13条缆车,是全国缆车数量最多的滑雪场 |
提供滑雪、嬉雪、看雪、亲雪等四大冰雪文旅品牌,以及 中医康养馆、人参代茶饮等 特色服务 |
长白山万达 国际度假区滑雪场 |
吉林省白山市 |
拥有雪道43条,雪道长度30余公里。新增初级魔毯、趣味雪道、树林道以及蘑菇道、回转追逐道等多样雪道 |
提供滑雪、娱雪、山地度假等多重体验,以及高品质的旅游度假服务 |
万峰滑雪旅游度假地 |
吉林省通化市 |
前身为新中国首座滑雪场——通化滑雪场。总长31公里,最高点海拔960米,有效落差560米,最大坡度38度,索道总运力达1.4万人次/小时 |
设有6座不同风格特色的星级酒店和1条特色商业街 |
长白山滑雪旅游度假地 |
吉林省长白山池北区 |
包含了和平滑雪场、红松王滑雪场和长白山北景区滑雪相关项目,度假 地总面积50平方千米,专业训练 滑雪道共14条,在建雪道7条, 总面积超过100公顷 |
提供滑雪培训、比赛和滑雪体验等服务,是滑雪爱好者和专业运动员的理想训练场所 |
2.2.3. 冰雪娱乐项目
“北国春城、娱雪天地”是长春的雪季新主题,为强化“体验”“乐享”概念,长春将在2024~2025年雪季推出300余项“冰雪+”主题活动吸引各地游客。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计划举行万人“打雪仗”活动;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将4万平方米的樟子松林打造成都市林海雪原,并引入无人机低空拍摄等,发展冰雪旅拍;松原市的查干湖冬捕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吉林省著名的冬季民俗活动。除此之外,吉林省还承办众多冰雪运动赛事,为专业运动员和业余爱好者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增加了吉林省冰雪旅游的吸引力。
3. 吉林省冰雪旅游产业战略分析(SWOT)
3.1. 优势(S)
3.1.1. 冰雪资源优势
吉林省位于世界冰雪黄金纬度带范围内,是公认的世界三大粉雪基地之一。长白山脉作为中国第一滑雪胜地,其粉雪雪质松散,呈絮状,粉雪资源媲美欧洲阿尔卑斯山、北美落基山,堪称到处是“粉雪天堂”。这种优质的粉雪为滑雪爱好者提供了极致的滑雪体验,吸引着众多滑雪爱好者从11月中旬到次年4月来到吉林畅享滑雪乐趣。据数据统计,2023~2024年雪季,北大壶滑雪场累计接待游客8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4亿,同比增长37%;万科松花湖滑雪场累计接待游客76.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25亿元,同比增长43%。据国内知名APP“滑呗”监测,上述两座雪场的雪友滑雪历程位居全国第二位和第三位。
3.1.2. 文化底蕴深厚
吉林省共有48个少数民族,民间文化与区域特征丰富,可以与冰雪旅游进行充分融合,提供文化支撑。从历史文化看,满族等少数民族在此留下丰富遗产,满族冰嬉、吉林市因江兴起的船厂文化都彰显古老韵味;民俗文化方面,吉林雾凇衍生出独特地域文化与民俗活动,松花江的放河灯习俗演变成“冰雪河灯”新民俗,查干湖冬捕的祭湖醒网仪式传承古老的渔猎文化,成为极具吸引力的旅游亮点;艺术文化上,精湛的冰雪雕塑技艺与多样的民间手工艺也融入冰雪旅游,丰富了冰雪旅游的内涵。这些深厚且多元的文化底蕴相互交融,赋予吉林省冰雪旅游独特的魅力与竞争力,为其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3.2. 劣势(W)
3.2.1. 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存在短板
吉林省冰雪装备产业受诸多因素制约影响,发展速度相对较慢。首先是省内冰雪装备制造企业数量少,从业人员技术水平低,缺乏专业的冰雪装备制造企业和高水平的研发团队;其次吉林省目前从事冰雪产业生产和科研机构较少,大多数的冰雪设备都是从国外进口,而国内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较低;最后缺乏高水平的专业性人才,导致现有的从事冰雪产业生产的员工专业水平偏低。冰雪旅游服务机构和人才较为匮乏,无法形成完整的冰雪旅游产业链条,在冰雪景区规划、建设、经营管理等方面缺乏专业指导,这种情况影响了吉林省各方面对冰雪行业产业的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导致吉林省冰雪旅游全产业发展效益欠佳。
3.2.2. 冰雪文化融合不足
冰雪文化是一个涵盖历史、民俗、艺术等多方面的丰富体系,吉林省的冰雪文化与旅游融合力度不够,主要在于对冰雪文化的挖掘不足。旅游产业与冰雪文化的融合缺少对多元文化起源的挖掘,即各少数民族因彼此相邻的居住环境、民族语言、风俗习惯等多元属性的民族文化特色。例如,如何将吉林省独特的萨满文化同冰雪旅游有机地结合,提高游客对冰雪旅游项目的认知,是吉林省冰雪旅游文化挖掘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此外,许多旅游从业者和开发者对冰雪文化的理解较为狭隘,简单地将其等同于冰雕、雪雕等直观的冰雪艺术形式,或者认为举办文艺演出就是融入了冰雪文化,从而忽视了冰雪文化所蕴含的丰富内涵。例如,吉林省的一些冰雪旅游景区,只是在景区内设置了一些冰雕展示区,但对于冰雕所代表的艺术风格、创作技艺以及背后的文化故事缺乏介绍和挖掘,游客的冰雪旅游活动仅停留在表面的观赏和娱乐,而无法深入了解其文化内涵。对自身丰富的文化资源,未能充分挖掘其与冰雪旅游的结合点,使冰雪旅游项目和产品开发缺乏文化深度和独特性,缺乏具有广泛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冰雪文化旅游品牌,难以形成独特的品牌形象和品牌价值[4]。
3.3. 机遇(O)
3.3.1. 国民经济发展与消费升级
随着国民经济的稳健增长与民众生活质量的持续提升,人们对于旅游的需求日益旺盛,特别是对高质量、独特性的旅游产品的渴望愈发显著,为吉林省的冰雪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机遇。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有能力选择冰雪旅游作为冬季休闲度假的方式。同时,消费观念的升级也促使人们更加注重旅游的体验感和品质。吉林省丰富的冰雪资源、独特的民俗文化以及不断创新的旅游产品,可以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旅游的需求。
3.3.2. 政策支持与合作机遇
近几年,我国出台了《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等一系列鼓励和推动冰雪产业迅速发展的政策和举措[5]。吉林省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制定了一系列扶持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通过发放冰雪消费券,设立冰雪交通补贴等方式为游客提供切实的优惠,为冰雪旅游发展提供政策支持。此外,吉林省还积极开展区域合作,加强与周边省份的旅游合作,共同打造冰雪旅游精品线路,与黑龙江省、辽宁省合作推出“东北冰雪旅游环线”,整合三省的冰雪资源,不断创新旅游产品和服务,推动冰雪旅游产业迈向新的高度[6]。
3.4. 威胁(T)
3.4.1. 竞争压力日益加剧
随着冰雪旅游市场的不断升温,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发展冰雪旅游产业,吉林省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作为吉林省最大竞争对手的黑龙江省,凭借丰富的冰雪资源及悠久的冰雪旅游发展历史,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有著名的景区如亚布力滑雪场。而且随着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爆火,黑龙江省冰雪旅游接待游客数量也逐年增长,对吉林省冰雪旅游市场形成了一定的冲击[7]。此外,河北、新疆等地区也在加大对冰雪旅游的投入,推出了一系列特色冰雪旅游产品。这些地区与吉林省在客源市场、旅游资源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
3.4.2. 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
冰雪旅游产业高度依赖自然气候条件,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给产业发展带来了潜在威胁[8]。在未来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吉林省冬季降雪量将会减少,降雪时间将会缩短,进而影响到冰雪旅游资源的品质与可持续发展。雪期缩短的直接影响是减少滑雪场的营业时间,影响游客的体验和景区的收入。同时,气候变化还可能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如暴雪、冰冻等,给旅游交通、景区设施等带来安全隐患。据气象数据显示,近年来吉林省冬季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降雪量也存在一定的波动,这给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4. 吉林省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策略
4.1. 品牌建设与推广
吉林省应该积极推广其自身资源,将冰雪旅游作为冰雪产业的发展核心,全力打造“雾凇之都,滑雪天堂”的品牌形象,明确发展冰雪旅游的核心区域,并将各地区的风俗特色和资源优势体现出来,打造独具特色的冰雪旅游产品和服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发展重心,科学规划冰雪旅游的发展顺序,并逐步推进各个项目的建设和发展。各地区要在充分发挥自身特色的基础上,加强协作和联动,共同打造吉林省的知名冰雪产业品牌。
长白山是作为林省最为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要将长白山作为冰雪旅游发展的核心区域,加强建设和开发,讲好长白山故事,提高品牌知名度。通过文化展示、文化活动、文化交流等方式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感受长白山文化的魅力。长春市和吉林市是吉林省发展冰雪旅游产业的两大重要城市,长春市以其独特的冰雪文化、历史和人文景观而闻名于世,而吉林市则以其壮观的冰雪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户外冰雪活动备受游客青睐。可以将这两大城市与长白山形成联动,将两市的冰雪资源进行整合,包括冰雪文化、历史、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和户外冰雪活动等,通过资源整合形成独特的冰雪旅游产品,不断推广加强品牌建设。同时将吉林省的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区域进行联合布局,将长白山、长春市和吉林市的冰雪资源优势充分体现出来,并实现与城市特色的有机结合,充分突出整体性与差异性,确保能够为游客提供多种服务,也有利于吉林省冰雪旅游形象建立,强化冰雪产业发展,打造世界知名品牌。
4.2. 产业链整合与协同发展
吉林省冰雪旅游产业的产业链还不够完善,缺乏完整的产业链支撑,为了加强产业链协同发展,应加大对冰雪装备制造产业的扶持力度[9]。政府通过制定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同时引导企业进行产业整合,建立冰雪装备制造产业园区,鼓励相关企业入驻,形成冰雪产业集群。同时,也要加大对冰雪旅游的衍生产品的研发力度,将吉林省的人文特点与冰雪资源相结合,开发出富有地域特征的冰雪旅游纪念品。在提升吉林省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能有效弘扬其文化内涵并推广旅游资源。在此过程中,加强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合作显得尤为重要[10]。冰雪旅游产业广泛涉及旅游景区管理、住宿服务供给、餐饮服务优化、交通运输保障以及冰雪运动装备制造等多个维度。为了促进该产业的健康稳步发展,各相关环节需紧密协作,共同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深度融合,全面带动冰雪产业各链条协同发展,构建起一个全方位的冰雪产业生态体系。
4.3. 产品创新与差异化发展
冰雪旅游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推动产品创新与实施差异化战略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游客需求的持续演变及市场竞争的愈发白热化,传统冰雪旅游产品已经难以满足当前游客多元化的需求,调研数据进一步揭示,超过七成游客倾向于选择富有创新性的旅游产品,这一趋势强调了产品革新在吸引游客方面的重要性。
为了实现产品创新与差异化发展,吉林省需深入探索并挖掘其独特的本土文化资源。将丰富的民族文化、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多彩的民俗文化资源与冰雪旅游结合[11]。例如吉林省松原市查干湖冬捕,这一传统捕鱼方式融入了蒙古族的文化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渔猎文化。每年的查干湖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都会举办祭湖醒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游客可以亲身体验、领略传统渔猎文化的精髓和魅力。吉林省还要加大其他产业与冰雪旅游融合发展的力度,通过“冰雪+”的模式,“冰雪 + 赛事”、“冰雪 + 文化”、“冰雪 + 温泉”、“冰雪 + 康养”、“冰雪 + 科技”等,创造出更为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组合,包括举办冰雪赛事、推出冰雪主题的文艺演出展览、开展冰雪研学旅行、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打造冰雪主题的科技体验项目等。最后,注重产品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定制也是必然之举,根据游客的不同需求和兴趣爱好,为他们量身定制专属的旅游线路和活动项目。通过个性化定制,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提升游客满意度,让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最终提升吉林省冰雪旅游产业的竞争力。
4.4. 人才培养与服务质量提升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服务质量越来越重视,服务质量好的地方往往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吉林省必须加强冰雪旅游人才队伍的建设,提升从业人员在专业领域的知识储备、技能水平以及服务意识,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冰雪旅游市场需求。
首先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吉林省有多所高校设有旅游管理、体育教育等相关专业,可以与这些高校合作,开设冰雪旅游相关课程和专业方向,从学校层面培养更多既懂标准规则、又掌握专业技术的冰雪标准化人才[12]。其次政府和企业共同组织开展冰雪旅游职业培训,针对不同岗位的需求,制定相应的培训课程进行职业培训,从而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服务。最后引进高端人才,出台相关优惠政策,聘请国内外的高端人才来吉林省从事冰雪旅游产业的管理、研发等工作。同时,举办国际冰雪旅游论坛、研讨会等活动,邀请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和行业精英来吉林省交流经验,为吉林省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培养人才的最终目的在于提升冰雪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一方面,要参考国际先进的冰雪旅游服务标准,建立完善的服务质量标准体系,结合吉林省的实际情况,制定涵盖冰雪旅游各个环节的多层次服务质量标准。另一方面,要加强服务质量监督,建立健全服务质量监督机制,加强对旅游企业的监督检查。通过设立投诉热线、开展游客满意度调查等方式,及时了解游客的意见和建议,对服务质量不达标的企业进行整改和处罚。同时搭建冰雪旅游交流平台,鼓励旅游企业开展服务质量自评和互评,促进企业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共同提高服务质量。
5. 结论
本文通过对吉林省冰雪旅游产业进行深入的战略分析,揭示了其发展过程中的优劣势、机遇与威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研究指出,吉林省冰雪旅游产业具备显著的资源优势,如优质的粉雪资源、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多样的冰雪娱乐项目等,为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在发展冰雪产业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冰雪全产业链存在的短板、冰雪文化融合不足等问题。针对上述挑战,本文提出了品牌建设与推广、产业链整合与协同发展、产品创新与差异化发展以及人才培养与服务质量提升等策略。这些策略旨在通过打造独具特色的冰雪旅游品牌、完善冰雪产业链条、创新冰雪旅游产品和提升服务质量等方式,助力吉林省冰雪旅游产业实现进阶式发展。
综上所述,吉林省冰雪旅游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通过实施上述策略,吉林省可以进一步提升冰雪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将其打造成为世界级冰雪旅游胜地。未来,吉林省应继续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应对挑战,不断推动冰雪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为促进冰雪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