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如何促进基层社区治理——基于萧山区北干街道社区治理机构改革的分析
How Can Digital Empowerment Promote Grass Roots Community Governance—Analysis of the Reform of Community Governance Institutions in Beigan Street of Xiaoshan District
DOI: 10.12677/ass.2025.142173, PDF, HTML, XML,   
作者: 戴高涵: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关键词: 数字赋能基层社区治理机构改革Digital Empowerment Grassroots Community Governance Institutional Reform
摘要: 在社区治理的过程中,探索社区治理的创新路径非常重要,需要推进基层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以及深化基层治理机构的改革,从而降低治理过程中的成本、提升基层治理的成效。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数字赋能被运用到基层以提升城市社区的治理水平。研究聚焦于杭州市萧山区北干街道数字赋能社区治理的实践,分析出数字赋能社区治理的研究框架和理论机制,为基层社区治理现代化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community governanc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explore the innovation path of community governance. It is necessary to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grassroots governance system and deepen the reform of grassroots governance institutions, so as to reduce the cost of the process of governance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grassroots governanc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technology, digital empowerment has been applied to the grassroots level to improve the governance level of urban communities.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practice of digital empowerment community governance in Beigan Street, Xiaoshan District, Hangzhou, analyzes the research framework and theoretical mechanism of digital empowerment community governance, and provide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the modernization of grassroots community governance.
文章引用:戴高涵. 数字赋能如何促进基层社区治理——基于萧山区北干街道社区治理机构改革的分析[J]. 社会科学前沿, 2025, 14(2): 692-701.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5.142173

1. 引言

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性工程,基层治理构成了政府与民众联系、互动和服务的核心场域。2021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乡镇(街道)与城乡社区治理”的要求,并突出了“增强基层治理数字化与智能化水平”的核心重要性。随着现代互联网数字技术的快速进步,基层社区治理亦迅速向全面现代化迈进。数字技术的引入,不仅引发了治理理念、手段、流程和场域的全方位变革,而且促进了基层街道治理机构的改革[1]。数字技术所赋予的效能体现在:组织(场域)的转型、资源整合能力的增强以及心理思维层面的正面转变[2]

在学术界,围绕着数字赋能基层治理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数字技术对于基层社区的治理效果有极大提升作用。国际上社区组织在推动居民数字融入方面所采取的赋能实践,主要通过招募导师、提供资源以及组织活动三种途径实现赋能[3]。何晓斌、李政毅、卢春天指出国内城市正积极寻求大数据治理下的技术治理创新,旨在为街道、社区治理单元“赋能”,提高治理效率和水平[4]。高立伟提出,社会治理智能化通过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据化,对社会治理进行重构,旨在优化治理过程、提升治理水平、增强治理能力,并为精细化治理提供创新思维和技术支持。该概念强调治理技术、信息、数据的集成优化和共享,以及治理要素的高效响应和最优处置[5]。郁建兴和樊靓认为,基层治理平台通过制度化的评价、考核和激励机制,整合和优化了社会治理资源。这一机制推动了公众参与从形式到实质、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有助于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6]。沈费伟、叶温馨认为,基层政府在数字治理中面临的时代挑战具有明显特征,涉及空间广泛、主体多元、范围广阔和环境复杂。这导致基层政府不可避免地遭遇治理理念、制度体系、治理机制、基础设施和公民参与等方面的困境[7]。因此,本研究在反思智慧治理的不足之处的基础上,提出重构一种整合性的治理模式。该模式旨在整合前述功能,并实现技术与社会的有机融合,以期最大化地提升基层治理的效能[8]。以上许多学者的研究从多个方面阐述了数字赋能基层治理的过程和作用机制,加深了人们对于数字赋能基层社区治理的理解。但是学界整体上对数字技术对于基层社区的促进作用和作用机制的研究仍然不够深入,还需要再进一步地深化。本研究试图探讨数字赋能基层社区治理的功能表现和由数字赋能带来的基层治理机构改革。

1.1. 研究背景

基层治理面临的困境主要体现在民众对治理主体及其采用的治理策略的信任度普遍偏低[9]。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大规模流动导致社区人口异质性增强,不同地域居民带来各自文化、价值和生活方式的差异。同时,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人口比例上升,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服务内容提出更高要求,需求在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精神文化等方面日益多样化和专业化,社区需提供更多资源。

城市资源配置不均衡,基层社区间资源差异大,发达地区社区资源丰富,边缘或老旧社区资源匮乏。资源有限加剧了社区间的竞争,影响了分配公平性,导致一些社区资源不足,而其他社区资源浪费。社区治理需要整合政府、社会资本和居民力量,但在城市化进程中,资源整合面临协调挑战。

城市化促进了社区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涵盖政府、居委会、社会组织、企业和居民团体等,但这些主体间的协调合作面临挑战。基层政权组织与外部社会组织等力量互动时,通过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党组织支持成立社会组织或在其中嵌入基层党组织,以提供资源支持和规范引导[10]。政府在社区治理中可能面临干预过多或不足的问题。过多地干预可能抑制其他主体的积极性,而干预不足可能导致治理混乱。社会组织发展不均,一些因缺乏专业能力和资金难以有效参与治理,与政府、居委会的合作机制也不完善。企业参与治理时可能以自身利益为主,这可能与社区公共利益冲突。网格化是现在社区治理的一大趋势,“社区网格化”已成为现代智慧社区治理的基础架构,但其复杂的治理结构可能导致治理“碎片化”,进而削弱社区治理的契约精神[11]。研究数字技术在基层治理中的应用应从优化基层数字治理架构、提升基层社会数字素养、创新基层数字治理模式等维度入手,旨在实现数字技术与基层治理的深度融合[12]

1.2. 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深入探讨数字赋能如何促进基层社区治理的现代化,并具体分析其带来的基层治理机构改革。研究聚焦于杭州市萧山区北干街道的数字赋能社区治理实践,旨在通过分析该实践案例,提炼出数字赋能社区治理的研究框架和理论机制。该研究旨在揭示数字技术如何强化基层治理的能力,提升治理效率,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并进一步探索数字技术与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1.3. 研究意义

数字技术在社区治理中的广泛应用推动了治理的便捷,给居民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应推动其在社区治理中的深度融合,构建智慧、高效、和谐的现代社区。数字技术不仅为社区治理带来机遇,还在提升治理水平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方面展现出重要价值,数字赋能对于基层社区治理的革新具有深远意义,它不仅为社区治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更在提升治理水平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价值。

2. 研究方法与理论框架

2.1. 方法选择

本研究采用了探索式单案例的研究方法,以杭州市萧山区北干街道作为具体的研究对象,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考察与分析。选择北干街道作为案例,是因为其在数字赋能基层社区治理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素材和宝贵的经验借鉴。

通过文献回顾与理论梳理,对数字赋能基层社区治理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地归纳和总结,明确了研究的背景、意义以及研究问题的具体指向。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数字技术赋能多元主体参与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分析框架,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和逻辑起点。还采用了实地调研与深入访谈的方法,前往北干街道的多个社区进行实地考察,观察了数字技术在社区治理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同时,与街道干部、社区工作者、居民以及社会组织代表等进行了深入地访谈,了解了他们对数字赋能社区治理的看法和体验,获取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此外,本研究还采用了参与式观察的方法。研究者积极参与到北干街道的社区治理活动中,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数字赋能社区治理的实际运作过程和效果,这种方法有助于研究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数字技术在社区治理中的优势和不足,为研究的深入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2. 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本文选择的杭州市萧山区北干街道这一案例,该选择可能不具有普遍性,然而它“通常为在极为罕见或极端情境下探索某一重要研究现象提供了机遇”。数字赋能北干街道的改革既有上级政府的设计推广,也离不开地方的自主性创新,是归纳数字赋能基层治理的鲜明样本。本文的论据遵循了“一手资料-辅助资料-参与式观察”的“三角验证”,来自于北干街道数十个社区的实地调研走访、对街道干部的深入访谈、参与式观察、档案文件以及新闻报道。

2.3. 数字赋能基层治理的运作逻辑

本文将数字技术赋能基层治理的方式划分为结构赋能、技术赋能与情感赋能三种类型。在结构赋能方面,注重强化党建引领,推动制度变革,通过数字技术来促进制度调适与变革,从而实现价值共识、决策共议、行动共治、责任共担;在技术赋能方面,创新性的新技术促进了社区治理信息的互联互通,实现了治理资源的融通共享,进而推动了数字治理与制度治理之间的良性互动;情感赋能则可以通过数字党建等平台,加强基层党组织与群众、社会组织之间的联系和互动,涵养善治意识,形成共同治理的良好氛围。同时,情感赋能还可以体现在对治理对象的关怀和照顾上,如通过数字平台提供便捷的政务服务、生活服务等,让居民切实感受到治理的温暖和关怀。本研究从数字技术在北干街道基层社区治理中的实际应用出发,深入探讨了数字赋能基层社区治理的机理,并借鉴数字治理理论,提炼出赋能的作用路径。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数字技术赋能多元主体参与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分析框架(如图1所示),以进一步探究数字技术对基层社区治理的赋能机制。

Figure 1. Analysis framework of digital technology enabling grassroots community governance

1. 数字技术赋能基层社区治理的分析框架图

3. 北干街道社区数字赋能的背景

3.1. 萧山区北干街道概况

北干街道地处杭州市萧山区中部,总面积19.8平方公里,下辖40个社区。北干街道,作为萧山区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新旧住宅区文明建设的深入探索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条以“智慧治理、共同治理、优良治理”为核心的提升与改造路径。在改造过程中,北干社区将“党建”与“智治”相结合,以优化社区治理效率,提升居民服务质量为目标,整合社区多方力量,整合了各方资源,方便社区内的群众,群众的各种办事和活动只需要在家门口跑一次,极大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

3.2. 街道治理机构改革背景

随着社会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北干街道社区类型多样且复杂。不同社区在基础设施、居民需求、管理模式等方面差异显著。社区居民参与治理主动性不足,基层政府对居民反馈回应性不够,社区自治能力未充分发挥[13]。传统治理模式面临挑战,需更精细化、个性化方式满足居民需求。外来人口涌入导致人口结构多元化,对社区治理的包容性、适应性和创新性提出更高要求,需利用数字技术提升治理精准性和有效性。北干街道经济总量显著增长,产业结构多元化,传统治理模式难以满足企业和市场的需求。需通过治理机构改革和数字赋能,提高政府服务企业效率和质量,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字化信息技术如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社会治理提供新手段。北干街道认识到数字化技术在提升治理效能、优化服务、促进居民参与方面的潜力,积极探索数字赋能治理机构改革,适应数字化时代发展。

3.2.1. 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

北干街道在社区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例如北干街道城北村的智慧服务中心,这个服务中心的墙面荧屏上展示了城北村小区房屋入住率以及入住人员的详细信息,以及实时监控小区内的车辆数量和停车位情况。

城北村的“智慧小区”系统由数个子系统和近千个摄像头组成,对整个小区实施了全覆盖,各个子系统集成于平台集中管理,对小区的物业进行统一管理,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北干街道依托萧山城市大脑AI开放平台,构建了街道和村社两级的数字驾驶舱。这些驾驶舱不仅具备空间可视化功能,还能进行告警、互动、调度和指挥,为街道的智能化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持;除此之外,街道还在智慧医疗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通过设立社区医养智慧平台、卫生服务站等,为居民提供了便捷的医疗服务。

通过数字驾驶舱,北干街道实现了对重点人员、重点场所和重点设施的全要素智控,提升了城市治理的效能。智慧社区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了治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无界限交流,全天候地倾听居民的利益诉求,从而对传统治理结构进行了有效地扁平化改造[14]

3.2.2. 数据资源整合与平台建设

数据资源整合是数字化技术赋能基层工作的核心要点。北干街道塘湾名苑社区,作为一个特殊的拆迁安置房提升类未来社区,建成了总面积为1.2万平方米的党建综合体,该系统集成了数十项核心功能。该系统在投入使用后,将依托街道和村社两级的数字驾驶舱,构建一个全域感知的智能治理平台。该平台将形成全要素的智能控制、一个全流程的闭环机制以及一个全周期的服务体系。北干街道因拥有众多楼宇,成为城市基层党建的重要承载区域。“智慧楼宇驾驶舱”项目利用数字化手段,将楼宇及其相关企业紧密串联,推动楼宇经济的繁荣发展。此外,瑞商楼宇社区还利用数字化手段,创新性地推出了“你点,我做”的菜单式服务,将党建工作与智慧化管理深度融合,成功塑造了社区党建品牌,提供了精细化服务。

除此之外,北干街道为实现“强社惠民”这一改革目标,上线了由社区和第三方企业共同运营的“街坊汇”微信小程序。该数字平台覆盖了北干街道的所有社区,通过全街道通用的积分互联体系,将社区内的商家、社会组织、志愿者组织和社会公益组织等全部整合到线上,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的优势,扩大了社区的服务范围。通过各方力量的汇聚,实现了社区居民“小事不出社区,服务线上直达”的目标。

“街坊汇”不仅提供居家购物服务,还包含众多便民服务,为居民提供了发声的通道,将社区的服务与反馈功能全部线上化,使居民能够随时随地表达意见,真正实现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促进了社区的和谐发展。

3.3. 数字技术的北干治理实践

运用数字技术逻辑对社区权力运行和公共秩序运转的体制机制进行规范,以及推动多元治理主体协同作用以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构成了关键的创新路径。

3.3.1. 信息整合与共享

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北干街道能够整合来自社区各部门、居民信息系统及公共服务设施等多源数据。北干街道通过建立统一的社区治理数据平台,打破了不同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实现了信息的实时共享与高效交互。例如,民政部门能够及时将居民救助信息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享,从而提供更加精准的医疗关怀服务给困难居民;社区网格员采集的环境卫生问题信息能够迅速传递至城市管理部门,这不仅加快了问题的处理速度,还避免了以往因信息传递不畅而引发的延误,从而显著提升了整体治理的协同性和效率。

3.3.2. 智能决策支持

北干街道运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深度挖掘并分析社区治理中的各类数据。通过对居民人口结构、需求偏好、投诉热点等数据的分析,北干街道能够精准预测社区的发展趋势,并识别潜在问题。例如,北干街道通过分析居民用水用电数据的异常波动,能够提前发现独居老人生活困难或房屋安全隐患等情况,并据此提前介入,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这种数据驱动的智能决策模式,取代了以往依赖经验判断的决策方式,使决策过程更加科学、精准、高效,从而有效减少了资源浪费,并降低了因决策失误导致的治理成本。

3.3.3. 精准化服务供给

数字赋能让北干街道能够实现对居民服务需求的精准识别与个性化匹配。通过“街坊汇”小程序,居民可以便捷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如申请社区养老服务、报名参加文化活动等。居民随时可以在手机上查看现有的活动情况以及进行报名参加,这不仅提高了居民对社区服务的满意度,还避免了服务资源的错配和闲置,使有限的社区服务资源能够得到更高效地利用,提升了服务供给的整体效率和质量。

3.3.4. 高效的网格管理

在北干街道社区治理中,数字化的网格管理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网格员利用移动智能终端,能够实时采集社区内的人、地、事、物、组织等信息,并迅速上传至网格管理平台。每个网格配置了“1 + 3 + N”的网格团队,包括1名网格长、1名专职网格员、1名兼职网格员、1名网格指导员,以及网格内的其他包联干部、专业执法力量、基层党员干部、在职党员等,从而形成了有效的微网格结构,社区按照楼道、楼栋划分微网格,加快形成“村社—网格—微网格(楼道、楼栋)”的治理架构,这一合理的配置极大增强对社区的覆盖范围和及时响应速度。例如,在社区内一旦监控系统发现可疑人员或异常情况,系统会立即通知附近的网格员前往查看并处理,这大幅缩短了事件响应时间,提高了社区安全隐患排查与处置的效率,从而确保了社区的安全稳定。

3.3.5. 居民参与治理

当数字治理融入“政务平台”时,其重要功能之一就是简化居民参与流程[15]。数字平台拓宽了北干街道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渠道,提高了居民参与的便捷性和积极性。通过“街坊汇”参与社区决策投票、提出意见和建议等。例如,在社区环境整治规划制定过程中,社区通过线上平台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居民可以在手机上直接查看规划方案并发表自己的看法,社区管理者能够快速收集和整理居民反馈,及时调整规划内容,使社区治理决策更加符合居民的意愿和需求。这种便捷的居民参与方式不仅增强了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和责任感,也提高了社区治理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促进了社区治理效率的提升。

4. 数字赋能基层治理的北干经验

深化基层治理机构的改革、提升基层社区办事效率、进一步改进完善治理流程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基所在,这一根基的支撑需要对基层社区的数字赋能,从而使基层街道社区实现更加高效的资源分配、更加便捷的反馈渠道、更加合理的人员配置和更加畅通的上下层政令传达,真正促进基层社区向现代化的治理机构发展[16]

4.1. 归纳汇总:治理信息高效传达

数据信息的归集共享是数字技术赋能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的基础支撑。北干街道通过“街坊汇”小程序等一系列数字化平台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实现治理信息高效传达以及推动各项治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得力助手。

在社区治理中,居民借助数字化平台便捷上报问题,街道累计处理社会治理事件达20173件,网格上报事件7658件,且办结率均为100%。数字化平台打破了传统信息收集与分发的局限,使问题收集更全面、更及时,并能迅速精准分发至相关部门,大幅缩短了事件解决周期;矛盾调解方面,数字化平台凭借其智能化系统,成功处理了484件矛盾纠纷,积案化解率达100%。平台能依据纠纷类型、涉及主体等因素,快速匹配调解资源,避免了调解资源调配不合理等问题,维护了社区和谐;在反诈工作中,数字化平台完善了“北干反诈分中心”机制,创新宣传方式,迅速精准传递反诈信息,使社区内电信网络诈骗发案数和案损金额均明显下降,降幅达15%,为居民财产安全筑牢防线。

此外,数字化平台还实现了社区通知、活动信息的快速传达。通过一键推送、即时发布等功能,信息直接抵达居民手中,减少了信息传递层级和时间成本,增强了居民与社区互动,使社区运转更加顺畅有序。

综上所述,北干街道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了治理信息的高效传达,推动了各项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基层治理效能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4.2. 智惠数治:便民服务精准覆盖

在社区治理体系中,便民服务借助数字化手段得以有效强化,进而实现便民服务的精准覆盖,精准服务覆盖居民是技术赋能数字治理的前提条件。由杭州强社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打造的“北干街坊汇”小程序,开设“我要说事”窗口,讨论就业、医疗、环境等8大民生问题,设置便民服务、商圈购物、民意上访等多项功能。同时街道每月对社区定下基础和高阶两项考核指标,基础指标中最受欢迎的“找活动”平台,通过发布少儿晚托活动、各类文娱社团活动、志愿服务以及党建活动,单月报名人数达3000+,“帮帮团”全街道单月平均处理40件,每月注册拉新人数同比增长100%。高阶指标中,设立“积分活动”“推文转载”“推荐商户”等指标,其中“积分活动”居民使用率最高,通过“积分——支付宝”转化通道,居民可用积分兑换强社币在商家消费或直接进商城兑换心仪的物品,目前已发放积分190余万积分,兑换789,198积分。“街坊汇”上线伊始便吸纳超4.83万用户,入驻商家333家,吸粉14,210人,组建75个社群,实现互联网络同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打造出便民服务新业态。

4.3. 协同治理:多元主体参与协商

在北干社区的治理格局中,数字化平台是凝聚各方力量、促进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协商的关键引擎。以“街坊汇”平台为例,其巧妙构建的积分系统,为社区居民深度参与社区治理搭建起了一座坚实的桥梁。居民们通过积极投身各类社区活动积攒积分,这些积分可用于兑换心仪的实物、预约社区活动场地等,这一激励机制如同一把火种,极大地点燃了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热情,让他们从被动的社区生活参与者转变为主动的治理贡献者。

而线上“民情圆桌会”机制,如金泰苑社区的“听风厅”,则展现出强大的信息整合与互动功能。在此平台上,多达108个线上议题得以集中呈现,这不仅方便了居民随时反馈问题、踊跃参与讨论,也为基层政府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开辟了便捷通道。基层政府能够借助这一平台,及时倾听居民诉求,精准把握社区治理的痛点与难点,从而制定出更贴合社区实际需求的政策与规划。社会组织也可通过此平台,积极组织各类公益活动、提供专业服务资源,与居民携手共同解决社区面临的诸多问题。企业则能依据平台反馈的社区需求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商业活动或提供赞助支持,实现社区与企业的互利共赢。

当社区居民、基层政府、社会组织以及企业等多元主体,通过数字平台深度融入社区治理实践时,居民们不仅在社区规划编制、服务质量优化等关键领域感受到了自身意见与建议的深远影响,更强化了作为社区治理主体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基层政府在多方互动中提升了治理效能,社会组织更好地发挥了专业优势,企业也在社区发展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定位。这种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共商共治的模式,不仅推动了社区自治共治的进程,更充分展现了数字化平台在整合多元力量、构建高效协同治理体系方面的独特魅力与显著成效,为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与活力。

4.4. 匹配对接:治理业务全程再造

在社区治安管理领域,通过深度拓展与优化“一网统管”场景,全量信息视图3.0应用得到了迭代升级,进而全面提升了风险隐患和矛盾纠纷的剖析研判、预测预警及闭环处置能力。该过程涉及警网协同、民呼我为等多个部门的联动处理事件,数字化平台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显著提高了部门间信息交互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有效增强了协同作战的整体效能。例如,在信访工作处理进程中,访调、警调、检调、诉调等环节无缝衔接,形成连贯高效的工作链条,有效预防信访积案的滋生。

“智慧楼宇驾驶舱”项目借助数字化网络将辖区内楼宇与企业紧密串联,极大地促进了社区与企业之间的协同互动社区能够更准确地了解企业需求,从而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企业也能以更积极的姿态参与社区发展建设,特别是在就业促进、创业扶持等方面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共享和协同合作。与此同时,社区通过数字化平台与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外部资源的协同合作也变得更加高效,例如,社区志愿团体能够利用该平台更便捷地组织并开展各类活动,从而与社区治理目标实现高度契合和协同推进,充分展示了数字化在治理业务匹配、流程优化方面的核心驱动力和深远影响。

5. 结语

数字赋能无疑已成为推动基层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力量。深入剖析杭州市萧山区北干街道的社区治理机构改革,我们发现数字技术的融入不仅显著提升了治理效率,还深刻转变了治理理念和模式。本研究从结构赋能、技术赋能和情感赋能三个维度详细阐述了数字赋能基层社区治理的运作逻辑:在结构赋能方面,数字技术的引入强化了党建引领,推动了制度变革,实现了价值共识、决策共议、行动共治和责任共担。通过数字技术促进制度调适与变革,基层社区治理体系得以更加完善,治理效能显著提升;在技术赋能方面,创新性的新技术促进了社区治理信息的互联互通,实现了治理资源的融通共享。数字驾驶舱、智慧社区等平台的建立,使得治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治理过程更加透明和高效。同时,这些平台还提供了丰富的便民服务,精准覆盖了居民需求,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在情感赋能方面,数字平台加强了基层党组织与群众、社会组织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形成了共同治理的良好氛围。通过数字党建等平台,居民可以更加便捷地参与社区治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种参与不仅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感和责任感,还促进了社区自治共治的进程。并指出其在促进治理信息高效传递、加强社区与企业及社会组织协同互动等方面的显著效果。

北干街道的实践表明,数字技术的引入使基层社区治理变得更加智慧、高效和民主。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多元主体的共同治理,不仅激发了社区的活力,还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然而,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数字赋能基层社区治理并非一帆风顺,数字鸿沟、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更新换代等问题依然存在,需要我们给予充分的关注和应对。

展望未来,数字赋能基层社区治理的研究和实践仍需不断深化和拓展。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探索数字技术如何更好地与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结合,以发挥更大的效能;另一方面也需要关注数字技术在基层社区治理中的可持续性和可复制性,为更多地区的基层治理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

此外,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技术和方法,以保持研究的前瞻性和创新性。未来的研究还需要更加深入地挖掘数字赋能基层社区治理的潜力,为构建更加智慧、高效、民主的现代化城乡社区治理体系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 叶继红. 数字技术赋能基层治理的逻辑、困境与路径[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22(5): 80-86.
[2] 葛笑如, 张轶成. 数字技术何以破解农村基层党建“最后一公里”困境?——以苏州市吴江区D村为例[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7(1): 190-200.
[3] 荣越, 张俊, 商宪丽. 赋能社区组织促进居民数字融入: 国外实践及其启示[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24(11): 41-49+75.
[4] 何晓斌, 李政毅, 卢春天. 大数据技术下的基层社会治理: 路径、问题和思考[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40(1): 97-105.
[5] 高立伟. 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智能化精细化研究[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9(21): 52-61.
[6] 郁建兴, 樊靓. 数字技术赋能社会治理及其限度——以杭州城市大脑为分析对象[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22(1): 117-126.
[7] 沈费伟, 叶温馨. 基层政府数字治理的运作逻辑、现实困境与优化策略——基于“农事通” “社区通” “龙游通”数字治理平台的考察[J]. 管理学刊, 2020, 33(6): 26-35.
[8] 叶继红, 成君. 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下基层智慧治理的逻辑与进路——以苏州市G区“住枫桥” App为例[J].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22, 24(1): 76-85.
[9] 吴睿佳, 张乐. 消解与重塑: 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中的共同体意识[J]. 新疆社会科学, 2022(6): 10-19.
[10] 高卫星, 郑子端. 以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多重逻辑: 一个组织学解释——基于对S市辖区街道的观察[J]. 河南社会科学, 2021, 29(8): 49-55.
[11] 魏波, 张睿, 王成礼. 智慧社区共同体价值旨归: 超越工具理性省思[J]. 城市发展研究, 2023, 30(12): 122-128.
[12] 何东平. 基层数字治理的悬浮化及其克服之策[J]. 领导科学, 2023(1): 45-49.
[13] 刘培功. 数字治理视域下社区治理共同体的“智治”逻辑与实践路径[J]. 理论探讨, 2023(5): 77-84.
[14] 戚敬渊, 谢志强. 新时代智慧社区建设的逻辑自洽与路径研究[J]. 发展研究, 2023, 40(12): 59-64.
[15] 李甲奇, 何格. 数字技术在社区治理的效度与限度——基于成都市G社区的实证分析[J]. 党政研究, 2022(5): 101-111+128.
[16] 杨秀勇, 朱鑫磊, 曹现强. 数字治理驱动居民社区参与: 作用效果及限度——基于“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的实证研究[J]. 电子政务, 2023(2): 72-8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