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2022年,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研制并下发《国际中文教育用中国文化和国情教学参考框架》,其中强调应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融入文化教学,且明确指出“语言与地方文化的融合”更有利于对外汉语教学成效的提升。相关数据显示,截止2022年,来华留学生人数已突破50万人,无论是留学生规模还是数量,在亚洲地区留学目的国中,中国俨然排在首位。而江西省是来华留学生高度青睐的目的城市之一,目前省内具有49所外国留学生招收资格院校,留学生人数达6500人,覆盖了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的111个国家。“十四五”期间,来赣留学生数量增长68% [1]。随着更多的外国学生选择来到江西省学习中国文化,包括地方汉语在内的地方文化也成为其必然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以江西省地方文化为语境,针对来华留学生建设“语言与地方文化”相融合的国际中文教育流媒体素材库,能够为留学生了解江西文化提供有效的途径,进一步完善和丰富江西省的留学生教育体系的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江西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广泛传播。
2. 案例的理论基础
2.1. 情境学习理论
情境学习理论指出,学习属于情境性活动,是一种整体性的社会实践,不可分割,而学习者参与其中,在实践共同体中完成知识与技能的吸收与运用[2]。即应通过在具体语境中的实践运用,使学习者真正掌握语言的交际功能。
国际中文教育教学更为注重情境的运用,因为其能够为汉语学习者提供知识实际应用的真实、恰当情境,引导汉语学习者融入其中,利用语言情境交流同时实现汉语的学习与应用[3]。不仅能增强留学生在汉语学习中的动力、与他人交流的自信,丰富且真实的情境,也有利于留学生在实践中切实地掌握相应的汉语知识点,并通过小组学习、沟通,进一步巩固留学生对汉语的掌握和应用[4],进而提高留学生的汉语学习与应用水平。且留学生在情境中除了学得知识之外,认知也能得到有效的提升与发展[5]。
因此在诸多汉语国际教育技能大赛中,参赛选手均会给自己的课文设置一个“大情景”、“大话题”,如“五一我们去哪里旅游”的主题去学习语法点“一……就……”,通过“一下飞机,我就吃饭”等相关语句去掌握语法点的具体知识。考虑到留学生与母语者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能力,国际中文教师在进行语言点教学时,需要设置一个较为容易进入、可探讨性较强的“情境”。由此也可看出,情境设置的质量极大地影响着留学生汉语学习水平的高低。
2.2. 多模态学习理论
多模态学习理论是指借助对学习者的语言、眼神、身体姿势(如手势、体态姿势、表情等)以及生理信号等的数据信息的共同捕获、融合与分析,来观察和理解学习者的学习行为、思想与情绪波动等[6]。与侧重学习者某种数据来源,从而导致对学习者学习情况的理解具有片面性的传统教育相比,该学习理论强调对多种模态数据信息的综合关注和理解,以此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因此更为全面、客观,所得学习结果也更贴合实际情况[7]。流媒体素材以地方文化为内容,以日常情境为范围,将汉语学习置于数据驱动范式中,身处其中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语言、眼神、姿势等,能够传递出相应的学习信息数据,便于教师据此了解和把控他们的学习情况,进而调整与优化地方文化流媒体素材库,以供留学生更好使用,逐步增强留学生的汉语学习与应用能力。
3. 案例的文献综述
流媒体本质上是短视频的一种,而随着短视频的兴起和在文化领域的广泛应用,其逐渐成为留学生学习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进而被纳入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的常用方式之中。融合了中华优秀文化的短视频汉语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且能够促进课堂教学内容丰富,提升教学效果,扩大中华文化的向外传播[8]。尤其是高质量的文化短视频,能够有效地激发学习者对中华文化的学习兴趣,弱化理解中华文化的难度,增强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行为[9]。但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在构建文化短视频并利用其进行汉语教学时,选用的内容、方式等不同,也各有侧重,因此取得的教学效果参差不齐。如美国、俄罗斯、巴西、越南、印尼为中文学习资源的主要产地,欧美注重开发口语教学视频,而亚洲地区则注重汉字教学[10]。因此欧美的汉语学习者口语表达能力较强,而亚洲地区的汉语学习者则是书写能力较强。为进一步提高文化短视频的质量,使其在汉语教学中切实发挥积极作用,建议基于对外汉语教学方法策划和构建短视频,通过评估机制为短视频的内容和质量提供保障,依据平台数据和用户反馈不断优化视频,同时将现代优秀文化逐步加入视频之中[11]。
4. 案例的分析与探讨
4.1. 案例的设计
基于关于流媒体以及江西文化的介绍,加之国际中文教育的教材广泛,以江西地方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已有流媒体素材较为丰富,将国际中文教育教材和江西地方文化相结合而摄制一系列视频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在确定了目标留学生群体,并考虑了语言点和地方文化衔接的难易度,以及形成点面结合的推广模式,逐步覆盖到全体留学生等各方面因素后,确定以《发展汉语·高级综合》这本在学生群体中知名度较高的国际中文教育教材为依据,对《发展汉语》(高级综合1)的整本15篇课文和《发展汉语》(高级综合2)的前五篇课文仔细研读,选用20个语言点,与木雕、名城庐陵等江西地方文化相结合,撰写了20个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课前一分钟导入视频台本,分别是《偶遇的契机》《真相的追求》《破碎的关系》《意外的邂逅》《心桥》《网络时代的爱情》《北京人与上海人》《科技时代人们的时间》《高薪养廉和缘木求鱼》《一辆自行车》《涵涵奶奶的木雕》《广告的创意》《在路上相遇》《爱在岁月静好时》《做人一二法则》《探寻庐陵》《谁偷走了我的时间》《我和她》《阳明先生》以及《一个球迷的奋斗史》,并进行了拍摄、摄制和存档,制作出了同时包含教材内容和地方文化的流媒体素材库
4.2. 案例的实施
流媒体素材库初步建立完成后,以江西理工大学巴基斯坦来华留学生为教学对象,利用课前一分钟播放流媒体素材库的相关视频,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导入,一方面吸引留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为接下来的语言和文化学习做铺垫。以讲解《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篇目的《探寻庐陵》课文为例,课前通过播放该素材视频,展现了江西庐陵地方文化、课文的重要生字词和语言点等,从而使留学生直观地感受江西古城文化的魅力以及汉语的语法结构,最后再结合素材视频的内容讲解相关的汉语词汇和语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
除了课堂教学之外,江西理工大学还组织巴基斯坦来华留学生利用流媒体素材进行实地学习和体验。在“中国文化行海外华侨客家行夏令营”中,国际中文教育教师团队带领留学生参观赣南地区的传统村落、文化遗址等,同时播放相关的流媒体素材,帮助留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4.3. 案例结果的分析
为了解地方文化流媒体素材库在来华留学生汉语学习中的应用效果,从教学对象中随机选取了20名学生进行了访谈,访谈结果显示,有18名学生肯定了地方文化流媒体素材库对其汉语学习的积极作用,表现为:
1) 该地方文化流媒体素材从声音到图像、从视频到故事,从不同角度展示了语言点与地方文化的结合。并且这种流媒体形式较好、较全面地诠释了汉语知识点,因此他们不仅能从中了解到一定的地方文化,如传统技艺木雕、庐陵的自然风景与人文风俗等,而且也能学到了相应的语言知识。
2) 该流媒体素材库作为课前导入,方便了他们在之后课堂上学习教材中的相应课文,能够激发他们与教师、其他同学互动的信心。
3) 该流媒体素材库为他们提供了学习和应用汉语知识点的情境机会。这些流媒体素材均以不同的情境演绎相应的故事,时长保持在一分钟左右。他们可以从中选择感兴趣的流媒体进行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通过实践丰富了学习体验,也提高了汉语沟通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另外的2名学生则表示,由于其自身汉语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因此:
1) 在学习课文方面本身就存在较大困难,并且对江西地方文化较为陌生,因此引入地方文化后的流媒体素材对于他们而言难度加大。
2) 视频时长在一分钟左右,时长较短,而视频包含的内容较多,加上自身理解能力不高,在有限的时间内无法准确、全面地捕捉其中的地方文化与语言知识。
3) 日常汉语学习几乎占满了其所有时间和精力,本身对江西地方文化不够熟悉、兴趣也不高,因此对地方文化流媒体素材库的利用率相对也比较低。因此整体而言,该地方文化流媒体素材库对他们汉语学习的积极影响并不明显。
5. 案例的启示
5.1. 选择合适且丰富的流媒体素材
在运用流媒体素材对留学生进行汉语教学之前,汉语教师应先仔细斟酌、认真筛选合适且丰富的流媒体素材,确定素材内容及类型适合留学生群体,并能够满足留学生的个性化汉语学习需求。以江西陶瓷文化为例,在江西陶瓷文化流媒体素材准备阶段,其一,汉语教师应先充分了解江西陶瓷文化。建议教师利用图书馆及网络,广泛查阅和浏览有关于江西陶瓷文化的各种资料,如书籍、文献、报导资讯、音视频等,掌握江西陶瓷文化的起源、发展历程,将文字资料做成视频,或是筛选优质的资料视频,用作针对留学生的汉语教学素材。其二,汉语教师可深入陶瓷文化代表性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如景德镇、洪州、吉州等,切身了解江西陶瓷文化,体验其中奥妙,感受其魅力。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将实地考察过程拍摄下来,剪辑成视频,用作陶瓷文化流媒体素材库,以备教学所需。其三,以参加过江西陶瓷文化体验活动的留学生及教师为对象,通过访谈了解其关于江西陶瓷文化的体验感悟,尤其是从中学习到的汉语知识、陶瓷文化等。一方面深化该部分留学生对江西汉语文化的认识,另一方面从中总结学习经验,后以视频形式传送给更多留学生,便于其学习包含了陶瓷文化的汉语知识。
5.2. 注重流媒体素材类型的多样性
江西文化是由古代的越文化、吴文化在两千多年与中原文化的不断融合之中形成和流传下来的。其以江西人民的生产实践为基础,以农业文明为核心,依据独特的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模式,拥有了自身的个性特色。就名称而言,江西文化也有“赣文化”“赣江文化”“赣鄱文化”之称,其中的“赣”为简称,源自其境内最大的河流赣江。在千百年的发展中,江西文化形成了内容丰富、类型多样的特色文化体系,如以庐山、井冈山、赣江等为代表的山水文化,以陶渊明、欧阳修等为代表的名人文化,以水稻、渔业、“祈龙求雨”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藜蒿炒腊肉、三杯鸡、庐山云雾茶、米粉等为代表的饮食文化,以景德镇陶瓷为代表的陶瓷文化,以庐山白鹿洞书院、南昌豫章书院等为代表的书院文化,以傩舞、孟戏等为代表的戏曲文化,以及以客家等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文化等。这些文化体现了江西人文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促进了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因此能够为境内留学生学习汉语提供充足且丰富的文化知识。汉语教师可依据江西文化分类来选择相应的特色流媒体素材,以每项或每种具体的文化为主题拍摄视频,详细地介绍其背景、形成过程、使用方法及文化内涵和价值等,并按照类型整理、排列,上传到流媒体素材库。一方面可供日常为留学生教学使用,另一方面也便于留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相应类型的地方文化流媒体素材学习和锻炼汉语,并了解江西特色地方文化。
5.3. 尊重来华留学生的文化背景差异
目前,江西省内的来华留学生来自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的111个国家,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文化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如在宗教信仰文化上,亚洲多信奉佛教,而欧洲、美洲及大洋洲国家则多信奉基督教,这直接导致位于该地的国家在节日文化、生活方式等方面明显不同。因此,汉语教师应在运用地方文化流媒体素材进行汉语教学时,充分考虑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的文化背景,尤其是宗教信仰及家乡禁忌,避免因使用不当而导致歧视、冒犯等情况的发生,进而引发冲突。建议汉语教师在运用每个地方文化流媒体素材开展汉语教学之前,预先浏览素材内容,总结其中可能存在因文化差异而造成误解的知识点,查阅相关资料并对其进行重点标注。在汉语教学过程中,针对上述知识点,结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资料做出详细讲解,方便留学生理解和掌握汉语知识点的同时,尽可能地避免不良现象的出现。
5.4. 正确把握流媒体素材的运用时机
地方文化流媒体素材作为辅助资源,在开展汉语教学时应正确把握运用的时机。一是结合教材内容来运用。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计划,选择与之相关的地方文化流媒体素材,并对流媒体素材进行二次加工,使其贴合教学需要,作为教学补充资料加以运用。二是结合留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运用。在留学生汉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短板、遭遇重难点时,选择相应的地方文化流媒体素材,用以辅助留学生学习、理解或巩固、加强相应的知识点。三是结合课堂教学的衔接、引入等的需要来运用。在连接上一节和下一节课堂教学,或开启新内容教学需要引出本节课教学主题时,可将地方文化流媒体素材当作实例,在课前引入播放,回顾之前的汉语知识,奠定基础,从而更顺利地进入新知识学习环节。四是结合课后知识点延伸及练习的需要来运用。构建流媒体素材库并按照内容分类,可要求留学生根据当天课堂教学的知识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素材进行练习、巩固。也可引导留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相应的素材进行练习、巩固。
地方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为内容,结合国际汉语教学教材,构建流媒体素材库并将其恰当地应用于留学生汉语教学中,能够丰富留学生汉语学习的资源与方式,一定程度上促进留学生汉语学习和应用水平的提高。
致 谢
衷心感谢指导老师的专业指导,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以及对本项目给予支持和帮助的个人及团体。
基金项目
江西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语言与地方文化融合型国际中文教育流媒体素材库建设,S2023104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