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大学生是与社会接轨的群体,他们的行为与社会稳定息息相关,而当每一起事故发生时,我们都会深思家庭关系与亲社会行为的建立与发展[1]。反观如今,中国的教育环境会更加注重学生学业成绩的培养,学生们可能面临来自家长的学业压力,这可能导致亲子关系紧张和沟通不畅。以往研究表明,亲子关系是否融洽对亲社会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如王艳辉等人发现亲子依恋对亲社会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与此同时,亲子关系还会影响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高质量的亲子沟通与交流能够促进个体自我控制力更好地发展。而自我控制对亲社会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具有较高自我控制能力的个体更倾向于表现出亲社会行为,并更能够遵守道德规范、抑制冲动、延迟满足和调节情绪。综上所述,本研究假设亲子关系可以直接影响个体亲社会行为,也可通过影响自我控制能力间接影响个体亲社会行为。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方便取样法,对大学生发布网络问卷进行调查,选定对象为大一至大四学生,最终有效问卷305份。
2.2. 研究工具
2.2.1. 亲子关系量表
本研究使用董奇和林崇德博士编著的《中国青少年儿童发育特征调查报告》中的亲子关系量表[3]。该测量包含二十三道题目,涵盖了“满意度、烦恼、亲密度、情感、冲突、工具性帮助、价值肯定、陪伴”八个维度,采用五点计分法,其中烦恼和冲突需要进行反向评分。通过反向评分加总后得分越高,表明关系越好。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49。
2.2.2. 自我控制能力量表
该量表由谭树华和郭永根据Tangney等人编制的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修订而成[4]。该量表由五个维度组成,分别是专注工作、抵御诱惑、健康习惯、节制娱乐和冲动控制,其中2、3、4、6、7、8、9、10、12、13、15、16、17、18、19题为反向计分题目。共19道题,采用5点计分,1为完全不符合,5为完全符合,个体得分越高表明其自我控制能力越强。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57,分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605~0.773。
2.2.3. 亲社会行为量表
该量表由寇彧等人结合中国青少年关于亲社会研究结果对Carlo和Randa的亲社会倾向量表翻译及修订而成[5]。包括6个维度,共26个条目,采用5级计分,问卷整体结构效度良好,模型拟合较佳。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数为0.88,其中:公开的、利他性、匿名的、情绪性、依从性、紧急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75、0.78、0.68、0.66、071和0.65。修订后的量表得到了国内学者的认同并广泛用于国内亲社会行为研究。
2.3. 统计方法
使用SPSS25.0 & Proces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方法包括描述统计分析、单样本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中介效应检验等。
3. 结果
3.1. 大学生亲子关系、自我控制与亲社会行为现状分析
为了更加直接地反映大学生亲子关系、亲社会行为以及自我控制的总体情况,本研究采用描述性统计中的均值(M)和标准差(SD)来分析其总体情况,其结果见表1。
Table 1. Current status of parent child relationships, self control, and prosocial behavior among college students
表1. 大学生亲子关系、自我控制与亲社会行为现状
变量 |
M ± SD |
MIX |
MAX |
t |
p |
亲子关系 |
71.02 ± 10.48 |
45.00 |
90.00 |
3.372 |
0.001 |
自我控制 |
59.72 ± 14.19 |
36.00 |
80.00 |
3.349 |
0.001 |
亲社会行为 |
83.05 ± 23.00 |
48.00 |
112.00 |
3.827 |
0.001 |
大学生亲子关系总分71.02分,显著高于理论中值69分(t = 3.372, p < 0.001),大学生在自我控制总均分59.72分,显著高于理论中值57分(t = 3.349, p < 0.001),大学生在亲社会行为量表总分的平均值为83.05分,与理论中值78分差异显著(t = 3.827, p < 0.001)。也就是说,被调查大学生的亲子关系、自我控制能力、总体亲社会水平均处于中等偏上,表现良好。
3.2. 大学生亲子关系、自我控制和亲子社会行为的人口学差异分析
以性别、父母文化水平段为分组变量,对亲子关系、自我控制、亲社会行为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表明,亲子关系、自我控制、亲社会行为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p > 0.05);自我控制、亲社会行为在父母学历水平上差异不显著(p > 0.05),亲子关系在母亲学历水平上差异显著(p < 0.05)。如表2、表3所示。
Table 2. Scores of college students of different genders on the main research variables
表2.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主要研究变量上的得分
性别 |
例数 |
亲子关系 |
自我控制 |
亲社会行为 |
男生 |
155 |
70.58 ± 10.61 |
59.23 ± 14.38 |
83.61 ± 22.77 |
女生 |
150 |
71.50 ± 10.34 |
60.23 ± 14.02 |
82.47 ± 23.38 |
t |
|
−0.782 |
−0.611 |
0.429 |
p |
|
0.435 |
0.542 |
0.668 |
Table 3. Scores of college students with parents of different educational levels on the main research variables
表3. 父母文化水平不同的大学生在主要研究变量上的得分
|
文化水平 |
例数 |
亲子关系 |
自我控制 |
亲社会行为 |
父亲文化水平 |
小学及以下 |
148 |
71.28 ± 10.21 |
60.79 ± 13.97 |
82.40 ± 23.44 |
初中及高中 |
104 |
71.53 ± 10.72 |
59.28 ± 14.31 |
85.32 ± 22.73 |
本科及以上 |
53 |
69.30 ± 10.76 |
57.60 ± 14.54 |
80.42 ± 22.57 |
F |
|
|
0.950 |
0.538 |
0.908 |
p |
|
|
0.388 |
0.585 |
0.404 |
母亲文化水平 |
小学及以下 |
84 |
68.52 ± 11.14 |
59.92 + 14.27 |
81.15 + 23.17 |
初中及高中 |
173 |
71.61 ± 9.91 |
59.73 + 14.15 |
84.34 + 22.90 |
本科及以上 |
48 |
73.29 ± 10.69 |
59.33 + 14.51 |
81.73 + 23.53 |
F |
|
|
3.656 |
0.026 |
0.631 |
p |
|
|
0.027 |
0.975 |
0.533 |
3.3. 大学生亲子关系、自我控制、亲社会行为的相关分析
大学生亲子关系与自我控制、亲社会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p < 0.01);自我控制与亲社会存在显著正相关(p < 0.01)。即三变量之间呈两两正相关,如表4所示。
Table 4.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main research variables
表4. 主要研究变量的相关分析
变量 |
亲子关系 |
自我控制 |
亲社会行为 |
亲子关系 |
1 |
|
|
自我控制 |
0.357** |
1 |
|
亲社会行为 |
0.430** |
0.376** |
1 |
3.4. 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分析
中介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亲子关系能正向显著预测亲社会行为(β = 0.38, t = 7.047, p < 0.001);大学生亲子关系显著正向预测自我控制(β = 0.43, t = 8.286, p < 0.001)。当加入中介变量自我控制后,大学生亲子关系对于亲社会行为的直接预测仍然显著(β = 0.33, t = 6.133, p < 0.001)。如表5所示,亲子关系与亲社会之间总效应显著;加入中介变量自我控制后,亲子关系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直接效应显著;而自我控制在亲子关系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中具有显著的间接效应,即自我控制在亲子关系与亲社会行为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换言之,大学生亲子关系可直接预测亲社会行为,且能通过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预测亲社会行为。
Table 5. The mediating role of self control in parent child relationships and prosocial behavior
表5. 自我控制在亲子关系和亲社会行为的中介作用
项目 |
预测变量 |
结果变量 |
拟合系数 |
回归系数显著性 |
R2 |
ΔR2 |
F |
β |
t |
第一步 |
亲子关系 |
亲社会行为 |
0.185 |
0.182 |
68.655*** |
0.430 |
8.286*** |
第二步 |
亲子关系 |
自我控制 |
0.141 |
0.138 |
49.653*** |
0.375 |
7.047*** |
第三步 |
亲子关系 |
亲社会行为 |
0.244 |
0.239 |
48.834*** |
0.331 |
6.133*** |
|
自我控制 |
|
|
|
|
0.263 |
4.883*** |
4. 讨论
4.1. 大学生亲子关系、自我控制和亲社会行为的特点
本研究发现大学生的亲子关系良好。有可能的原因是大学生与父母距离相距较远,且不像初中那样“反抗父母”,故与父母亲子关系更加和谐[6]。大学生自我控制良好。聂衍刚研究显示,自尊心越强的人越具有自控力,自控力还可以通过锻炼提高[7]。因而大学生自我控制良好,可能是相比中学,大学生活自由而丰富,学生有大把时间可以自由安排,在学习和生活中其自我规划、自我调节与控制能力不断得到锻炼和提升。大学生亲社会行为水平较高。可能原因是当今时代素质教育飞速发展,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则是现今社会的大势所趋,学校尤其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质,因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所以当代大学生亲社会行为水平普遍偏高。
4.2. 大学生亲子关系、自我控制和亲社会行为的人口学差异分析
男女大学生的亲子关系、自我控制、亲社会行为差异不显著(p > 0.5)。可能原因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人们逐渐抛弃了传统性别偏见的观念,这无疑改善了亲子关系;同时,如今是女性主义高举的时代,男女更加平等,对男女大学生的教育方式也越来越趋向一致。在此背景下,男女大学生的亲子关系、自我控制、亲社会行为并未存在显著差异。
大学生自我控制在父母文化水平上差异不显著(p > 0.05)。父母的学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教育水平和知识背景,但并不能全面反映他们的育儿能力和教育方式。大学生已经是拥有独立自我意识的成年人,不再像初高中一样被父母管控。同时,自我控制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的性格特质、成长经历、社会环境等。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于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因此,不管父母文化水平如何,大学生自我控制没有显著差异。
亲社会行为在父母文化水平上差异不显著(p > 0.05)。可能原因是信息化时代,大学生往往从网络媒体中获取信息,这会影响个体的行为表现。研究发现媒体报道中在紧急情况下出现的一系列英雄模范人物,对大学生具有较大影响[8]。因此,不管父母文化水平如何,当代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没有显著差异。
在亲子关系方面,父亲学历水平不同的大学生其亲子关系没有显著性差异,而母亲的学历水平不同的大学生其亲子关系有显著性差异(p < 0.05)。对这一结果进行事后检验,发现母亲文化水平为小学及以下的大学生其亲子关系得分显著低于母亲文化水平为初中及以上的大学生。可能原因是父母的教育程度可能会影响其对子女教育的投入,包括时间、金钱和精力。她们更可能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她们往往更加开明和包容,她们更容易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和育儿方式,也更容易理解孩子的个性和需求,从而给予孩子更多的支持和理解。与孩子进行深入的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从而建立更紧密的亲子联系。所以,高学历的母亲亲子关系更加好。
4.3. 大学生亲子关系、自我控制和亲社会行为的相关关系讨论
在本研究中,大学生亲子关系与亲社会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亲子关系越好,大学生亲社会行为越多。刘倩文研究发现,在低亲子冲突条件下表现更多的亲社会行为,在高亲子冲突条件下表现更少的亲社会行为[9]。所以当亲子冲突降低,亲子关系更好时,更有利于孩子的亲社会行为。
大学生亲子关系和自我控制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可能原因是亲子关系良好的家庭,亲子沟通会更为顺畅和有效,父母和孩子能够更好地了解对方的想法、感受和需求,从而建立更深层次的理解和信任。徐清刚发现亲子沟通与自我控制能力显著正相关[10]。故亲子关系最终影响着个体的自我控制。
大学生自我控制与亲社会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可能原因是自我控制良好的大学生,对于自身的要求高,并更能够遵守道德规范、抑制冲动、延迟满足和调节情绪,因而更倾向于表现出亲社会行为。张政与范依婷的研究指出,自我控制可以作为调节变量调节善良人格、道德自我等因素会对亲社会行为产生积极作用[11]。
4.4. 大学生自我控制在亲子关系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
本研究显示,自我控制在大学生亲子关系和亲社会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与本论文的研究假设符合,即大学生的亲子关系即可以直接作用于亲社会行为,产生直接效应,也可以通过自我控制间接作用于亲社会行为,产生间接效应。
张飞杰发现,母亲教养的孩子亲社会行为发展高,母亲通过给予孩子情感支持和安全感,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情感基础和信任感。父亲的陪伴可以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和自信心,使他们更加愿意与他人合作、分享和帮助他人[12]。所以父亲和母亲投入更多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示范来影响孩子的亲社会行为。因而亲子关系可以直接影响亲社会行为。
同时,吴明证等人的研究表明亲子关系也可以正向影响自我控制,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利于个体自我控制的发展[13]。而具有较高自我控制能力的个体更能够遵守道德规范、抑制冲动、延迟满足和调节情绪,从而更倾向于表现出亲社会行为。综上所述,亲子关系不仅可以直接作用于亲社会行为,也可以通过影响自我控制间接影响亲社会行为。
5. 总结与展望
当下大学生亲子关系良好,自我控制、亲社会行为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大学生的亲子关系既可以直接作用于亲社会行为,也可以通过自我控制间接作用于亲社会行为。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接班人,影响着社会未来走向、趋势,促进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本次研究来看,未来更应该重视大学生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和自我控制能力的提升,以增加亲社会行为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