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是一组遗传和表型异质性疾病,其特征是皮质脊髓束逐渐退化。目前HSP的致病基因谱尚未完全明了,仍有很多HSP患者未检出明确的致病基因。现已发现有超过80个基因与该疾病相关,涵盖所有可能的遗传形式,其中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最为常见,约占病例的70% [1] [2]。大量已知的HSP致病基因编码蛋白主要涉及微管动力学、内质网形态发生、囊泡形成、脂质代谢和内体功能的蛋白质[3]。
HSP患者通常隐匿起病,缓慢渐进加重,虽在各个年龄阶段均可起病,但更常见于儿童期或成年早期。步态障碍是最常见的初始症状[4]。单纯型HSP通常表现为进行性下肢痉挛、排尿功能障碍以及深感觉障碍。而复杂型HSP会伴随各种其他的神经系统体征和症状,包括共济失调、构音障碍、认知障碍、智力低下、癫痫、周围神经病变以及眼肌麻痹等[5] [6]。
本文收集一例复杂型HSP的患者,相较于痉挛症状,患者的共济失调、震颤和眼肌麻痹更为突出。通过患者的全外显子测序结果以及既往文献报道,明确了患者的致病突变位点。并结合既往文献对HSP54型的表型描述,探讨了该例患者的临床特征。扩大了对HSP54型临床表型的认识。
2. 研究内容
方法:收集患者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神经一科住院的临床资料、家系图、颅脑磁共振影像、腰穿脑脊液结果、血清学检验结果、全外显子测序结果以及治疗经过、预后。本研究获得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病历资料:患者2012年44岁时无明显诱因走路时出现双膝关节疼痛,休息时可缓解,47岁时出现走路时双膝关节抖动,伴下肢僵硬感,伴行走不稳,动作缓慢,尚能独立生活。后逐渐出现视力下降,右眼内斜视。而后逐渐开始出现走路时头部不自主向左后仰,自觉晨起时症状较清,下午、晚上症状较重,另外情绪激动或劳累时肢体抖动加重,2018-07曾行全外显子基因测序,结果提示DDHD2基因c.335G>A出现错义突变,当时该变异为意义不明变异。后于2019-07行SCA相关基因检测,结果未见异常。2022-12行颅脑MR平扫结果未见明显异常。患者虽基因检测检测到HSP相关的突变,但因变异致病性不明确,故多次外院就诊未能确诊HSP。患者曾使用“美多芭62.5 mg tid、奋乃静 + 左乙拉西坦”等改善症状,但效果欠佳。2023-02起多次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住院治疗,前后予“左乙拉西坦、郝智、氯硝安定、安坦”等药物治疗,全身抖动症状仍较前加重,坐位及倚靠物体时抖动减少,走路后倾。为改善患者颈部肌张力障碍,曾在双侧头夹肌、半棘肌、最长肌分2点各注射肉毒素10 U治疗,但效果不佳。现患者运动能力严重减退,需依靠轮椅活动。
个人史:文化程度大专,职业会计。否认特殊化学品及放射性物质接触史。无吸烟饮酒等嗜好。
家族史:患者父母为近亲结婚,1哥1姐因精神疾病去世,家系图如图1。
Figure 1. Family tree
图1. 家系图
体格检查:高级神经系统阴性;颅神经:右眼内收位,双眼球外展不到边,言语欠流利;运动系统:四肢肌张力正常,四肢肌力4-级,行走时全身不自主抖动,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欠稳准,双手轮替试验笨拙,Romberg征不能完成,痉挛步态;腱反射:四肢腱反射(++++);感觉系统:双侧深浅感觉对称存在;双侧霍夫曼、罗索里莫阳性;脑膜刺激征阴性;自主神经系统阴性。
辅助检查:糖化血红蛋白:5.70%;尿沉渣定量检测:尿粒细胞酯酶阳性(1+),白细胞58个/Ul↑,基础代谢生化组合I + II + 血脂组合:总胆固醇CHOL 6.0 mmol/L↑,低密度胆固醇LDL-c 3.60 mmol/L↑;急诊心酶组合、感染筛查组合4项、急性/术后感染组合、出、凝血常规II、粪便常规 + 隐血 + 转铁蛋白组合、同型半胱氨酸、25羟基维生素Vit-D、甲状腺功能组合II未见明显异常。
脑脊液检查:脑脊液生化组合:乳酸脱氢酶LDH 47 U/L↑;CSF蛋白组合II:白蛋白ALB 34.4 g/L↓,脑脊液常规未见明显异常。脑脊液细胞学报告:可见较多大淋巴细胞,提示明显炎症反应。
肝胆胰脾 + 双肾输尿管膀胱B超、心电图、胸部CT平扫无明显异常。
电生理检查:脑电图报告:BEAM:各频段慢波功率值增高。结论:异常脑电图和脑电地形图。肌电图:双下肢、腰椎旁肌慢性神经源性改变。
影像学检查:颅脑MR平扫 + MRA:1) 双侧额叶皮层下小缺血灶。2) 脑MRA:轻度脑动脉硬化。左侧椎动脉V4段纤细。3) 颈椎轻度反弓;颈3/4、颈6/7椎间关节不稳;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间盘变性;颈3/4~颈7/胸1椎间盘膨出并向后突出。4) 双侧副鼻窦炎症。未见明显白质异常信号,如图2。
(a) (b)
Figure 2. Brain MR
图2. 颅脑影像学
视频眼震电图印象:全程扫视侵入,凝视稳定性下降,平滑跟踪III型,注意中枢调节异常可能。中耳分析检查报告:右侧鼓室图A型,同侧声反射500、1、2、4 kHz可引出,对侧声反射2、4 kHz可引出,声反射衰减阴性。左侧鼓室图A型,同侧声反射500、1、2、4 kHz可引出,对侧声反射2、4 kHz可引出,声反射衰减阴性。纯音听阈测定检查:双侧无听力损失。DPOAE:右耳500、1、2、4 kHz可引出;左耳500、1、2、4 kHz可引出。
全外显子测序 + Sanger验证:结果检测出DDHD2基因的c.335G>A纯合变异,其大哥及二姐该基因为杂合变异,其三哥该基因为野生型。SCA1、2、3、6、7、8、12、17、DRPL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共济失调的亚型:均为阴性。
眼科会诊诊断弱视、共同性内斜视。
3. 讨论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复杂型HSP54型极为罕见,它是由DDHD2基因的双等位基因突变引起的。DDHD2基因编码含DDHD结构域的2蛋白,与DDHD1和SEC23IP一起属于细胞内磷脂酶A1 (PLA1)家族[7]。DDHD2具有作为脂肪酶的潜力,生化分析已经证明DDHD2是主要的大脑脂肪酶。体外实验表明DDHD2 p.R112Q突变不会导致DDHD2基因的mRNA表达改变,而是影响到了DDHD2蛋白的稳定性,显著加速了DDHD2蛋白的降解[8]。DDHD2蛋白减少会导致神经元中大量的脂滴积累和严重的神经退行性变[9]。
目前仅有少量的HSP54型个案报道。有文献总结复杂型HSP54型的核心表型为极早发性(<2岁)痉挛性截瘫、智力残疾和脑磁共振波谱检测到指示脂质积聚的异常脂质峰[10]。也有文献报道,p.R112Q纯合突变的HSP54型患者54岁起病,5年时间内运动障碍持续恶化,进展至轮椅行走[8]。本案例患者中年时起病,最突出的症状为共济失调、震颤、以及眼肌麻痹,符合典型的复杂型HSP症状。但未观察到明显的智力残疾,与已有文献中HSP54型早发且伴有智力残疾的描述存在差异。遗憾的是,本例患者未行颅脑磁共振波谱检查,未能明确患者是否有异常脂质峰。
4. 结论与展望
本文报道了一例临床罕见的基因确诊的纯合致病突变的HSP54型病例,与既往文献报道不同,本文患者成年起病,主要以共济失调、震颤和眼肌麻痹为特征,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患者为DDHD2基因p.R112Q纯合突变,目前认为该突变的致病机制为影响DDHD2蛋白的稳定性,从而显著加速DDHD2蛋白的降解,导致神经元脂滴沉积。
HSP具有高度的临床和遗传异质性,临床表型多变,基因检测并不能完全诊断和排除HSP,临床上容易误诊。而本文的报道扩大了对复杂型HSP54型这一罕见疾病表型的认识,并提示在成人起病的共济失调和震颤患者中应考虑HSP54型的可能性,以防止漏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