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杨树作为中国人工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平原地区栽培面积最大、木材产量最高的速生用材树种之一[1]。目前,我国人工林面积8003万hm2,其中,杨树人工林面积达到853万hm2,居世界第一[2]。关于对杨树人工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栽培方式、施肥措施、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研究[3]。栽培方式以扦插为主,具有育苗效果良好、繁殖系数高、操作简便、投入成本低等特点[4]。杨树插条喜欢生长在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5]。
近几年,随着我国林业工程的发展和建设,对优质杨树的需求越来越大,扦插育苗显得尤为重要。但在扦插繁殖过程中,常常出现生根时间过长、根量少、扦插苗成活率低、植株生长缓慢等问题,导致杨树繁殖速度受到限制,鉴于此,本文从圃地选择、品种选择、扦插管护、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方面进行叙述,旨在为改善提高吉林省中西部造林提供优质苗木。
2. 圃地选择及整地
2.1. 圃地选择
圃地选择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烧锅镇境内,该地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季候风大干燥,无霜期142天左右,年降雨量500 mm左右。林木种苗繁育基地靠近水源、地势平坦、周边劳动力资源富集、交通便利,地下水位小于1 m,土层厚度0.8 m以上。
2.2. 圃地整地
秋季翻地深约15~20 cm,春季细耙,清除地上杂物、杂草,确保土壤的松软和清洁,打垄作床。垄宽0.62 m,高0.25 m。床宽1.0 m,步道0.35 m,高0.2 m。结合耙地可施3~5吨/667m2腐熟有机肥增加土壤肥力和结合打垄作床施3%呋喃丹2.5~3公斤/m2、硫酸亚铁10公斤/m2进行土壤消毒并依据土壤肥力状况增施复合肥。
3. 品种选择及种穗制备
3.1. 品种选择
杨树品种的选取对于扦插苗木的成活率有直接的影响,针对杨树品种的选择,需要注意选取杨树品种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优先选择适宜当地生长的品种。综合分析吉林省中部地区全年气候条件选取小黑杨、银中杨、山青杨和大青杨等四个品种20个无性系作为扦插育苗对象。
3.2. 种穗制取与储藏
2月下旬开始制穗,选取中、下部无病虫害、木质化良好、粗壮、无机械损伤、侧芽发育良好的1年生或2年生苗,基径小于2.0 cm,顶茎大于0.6 cm,长度12~14 cm,上切口平,下切口斜,切口要平滑,不能出现破皮和破裂,在插穗上切口1 cm处,保留一颗饱满、无病虫害、无损的侧芽,保证插穗的成活率[6]。储藏选地势较高,背风、庇荫处铺湿沙或雪10~15 cm,每100支种穗打1捆,上摆一层打捆的种穗,再覆8~10 cm湿沙或雪,重复8~10层,上部覆30~40 cm的稻草压实,定期检查种穗温度变化,防止种穗感温。
4. 扦插管护技术
4.1. 扦插时间
小黑杨、山青杨和大青杨一般4月下旬开始扦插,特殊种类如银中杨尽量在5月中旬开始扦插。
4.2. 扦插密度
四个品种杨树按照种穗级别分别扦插,作床株行距10 × 15 cm的密度进行扦插。
4.3. 扦插方法
插前用清水浸泡1天,蘸取1500~3000 mg/kg赤霉素溶液或高浓度的ABT生根粉,处理后增加插穗的出苗数量及杨树苗的高度和粗度[7]。穗要垂直插入,切勿倒置,种穗全部插入土中勿露出地表,踏实。假如育苗密度过大,将影响杨树幼苗生根与生长过程中获得营养,进而造成苗木退化、瘦弱等现象。插穗处理后浇透水,覆盖灭草地膜,同时必须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通常要求湿度在80%~90%左右。高湿度有助于减少插穗的水分蒸发,维持其生长活力。
4.4. 管护
4.4.1. 灌溉
一般采用喷灌,也可考虑微喷或滴灌。扦插后必须立即浇透水1次,及时弥补因灌溉土表产生的裂缝,防止漏风。后续可根据土壤墒情采用喷灌、微喷或滴灌等方式适时灌溉。同时,在杨树栽植育苗期间,如遇大量降雨造成育苗地积水,为避免杨树树苗根系因积水而腐烂,要第一时间开沟排水。
4.4.2. 中耕除草
在扦插苗生长过程中,会生长杂草与苗木争夺水分和营养,所以做好苗圃地杂草清理工作才能保证苗木正常生长。除草原则除小、除早、除了,多以手工除草为主,覆地膜灭草效果也较好。
4.4.3. 追施肥料
6月中下旬苗木高生长进入速生期时,开始追氮肥,每次10公斤/亩,1~2次。8月中旬高生长逐渐下降,为促进苗木木质化,可叶面喷施磷、钾肥如磷酸二氢钾等1~2次。或浇水施肥同步进行,在安装微喷、滴灌系统的圃地适时将肥料装入施肥罐中结合灌溉一并追肥。
4.4.4. 抹芽修枝
抹芽在杨树育苗中非常重要,目前抹芽均采取人工操作,用工量大。抹芽早增加抹芽次数,抹芽晚瞎芽风险增大,抹芽后遭遇连续阴雨天瞎芽风险也增大,甚至没有完整的饱满芽。所以抹芽要及时,动作要轻柔。8月上旬抹芽工作基本结束,再新萌发的芽木质化程度低不能作为种穗。
5. 病虫害防治
杨树苗木在生长周期中常遭受多种病虫害的侵扰,其中溃疡病尤为突出,其病原为真菌,对树木构成了重大威胁。此病害不仅导致枝干枯萎、树皮溃疡及树脂流出,而且主要集中攻击树干的中下部位,严重影响树木的生长与存活。要防止树干遭受任何形式的机械性损伤,病菌通过这些微小创口侵入树体,便可能迅速扩散引发严重的病害。溃疡病的初期症状较为隐蔽,通常表现为树干皮孔周围出现微小的水泡。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处的树皮逐渐变褐并腐烂,病情若得不到有效控制,病斑将横向扩展,最终可能环绕整个树干。病斑形成闭环,树木往往因无法承受而死亡。一般3月~4月开始发病,5月下旬进入发病高峰期,此后病势减弱,8月下旬后又出现新病斑,9月为高峰期,10月以后停止发展[8]。在发病初期,可以选择50%退菌特100倍液,代森铵100倍液,食用碱10倍液,春秋结合,秋防为主。
烂皮病,可引起树干腐烂,严重时导致树木死亡。选择生石灰、硫磺粉、食用盐、水、杀菌剂,并按照10:2:1:40:1的比例充分混合,使用毛刷蘸取混合物涂刷到树干距地面1 m以下的部位,通过杀灭病原菌预防杨树烂皮病发生[6]。或者及时清除周围染病杨树,防止病原扩大。
主要虫害有杨扇舟蛾、杨扇舟蛾、东方金龟子、杨叶锈病,以及杨扇舟蛾等和干部害虫如白杨透翅蛾。除做好土壤消毒和严格检疫外,对杨扇舟蛾、分月扇舟蛾等舟蛾、毒蛾类叶部害虫在危害期可人工摘除受害叶,并人工摘除虫苞。幼虫危害期喷洒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2000倍液,或20%除虫脲悬浮剂7000~10000倍液,连用2~3次,间隔10 d左右,可轮换用药。对白杨叶甲、东方金龟子在危害期可喷施氧化乐果、溴氰菊酯等化学药剂杀灭,对杨褐锈病8月上旬喷施代森锰锌或石硫合剂2~3次,对白杨透翅蛾可结合其他经营活动人工栽除虫瘿,集中销毁。
6. 苗木生长调查分析
扦插当年9月份对各个杨树品种进行调查发现(见表1):在农安县烧锅镇圃地中,四个品种杨的生长和成活情况表现良好,平均苗高超过140 cm,平均地径超1.3 cm,扦插成活率均在90%以上,其中银中杨扦插表现最优,苗高152.4 cm、地径1.6 cm和成活率94.5%。
Table 1. Growth of current year seedlings of different poplar varieties
表1. 不同杨树品种当年生苗期生长情况
杨树品种 |
苗高/cm |
地径/cm |
成活率/% |
小黑杨 |
148.7 ± 4.4ab |
1.4 ± 0.5b |
92.4 |
银中杨 |
152.4 ± 5.3a |
1.6 ± 0.2a |
94.5 |
山青杨 |
140.8 ± 4.7b |
1.3 ± 0.2b |
90.8 |
大青杨 |
141.6 ± 5.4b |
1.3 ± 0.4b |
91.3 |
注: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性显著(P < 0.05)。
7. 采条及储存
一年生种条标准:一级苗地径大于1.5 cm,苗高大于150 cm;二级苗地径1.0~1.5 cm,苗高100~150 cm。12月中下旬开始采条,留茬高度小于5 cm,割倒后按标准分级,每50株或100株打一捆,储立于阴冷通风的空房中,同时“挂蜡”即用喷雾器喷水在种穗外表皮形成薄冰层,用雪或湿沙埋种条基部,封堵门窗,定期检查温湿度,防止鼠害。
8. 小结
为了筛选出优良的种苗,目前我国营林生产中采用了多途径育苗和无性扦插两种方式。无性繁殖可以保持亲本植物的遗传特性,确保后代与亲本具有相同的遗传特征,这对于保持优良品种的特性至关重要。本文详细阐述了小黑杨、山青杨和银中杨的扦插要点、育苗措施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内容,可为今后吉林中部地区的杨树扦插育苗提供指导和借鉴。杨树无性繁殖技术较为简单,容易掌握,应注重育苗后的管理,培养出高质量的幼苗。
基金项目
吉林省财政公益项目(GY-2024-08);吉林省林业重大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15-003)。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