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老龄化社会下我国建设适老化商业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研究
Research on the Necessity and Importance of Constructing Elderly-Friendly Commercial Streets in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 Deeply Aging Society
DOI: 10.12677/ass.2024.13121161,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付 月, 陶洋琳, 杨 萌, 祖 霞: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廖 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文化艺术学院,四川 成都
关键词: 深度老龄化适老化商业街积极老龄化Deep Aging Suitable for Aging Commercial Streets Active Aging
摘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群众生育观念发生了变化,人民群众对生育问题的认识不断提高。随着生育政策的实施和人口流动的加大,我国已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面临少子老龄化、城乡差距、东部与西部发展不均衡以及高龄化速度加快等问题。“十四五”规划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出了明确要求,为解决老龄化问题,文章将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通过数据分析法、文献研究法对我国老龄化现状进行分析,深入探讨建设适老化商业街的重要性和必要价值。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social economy has been developing continuously, the quality of life has improved obviously, the mass birth concept has changed, and the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the birth problem has been improving constantly.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birth policy and the increase of population flow, China has entered a deep aging stage, facing problems such as the aging of young children,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the uneven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and the acceleration of aging. The “14th Five-Year Plan” puts forward clear requirements for “actively coping with the aging population”. In order to solve the aging problem, this paper will combine qualitative analysis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alyze the aging situation in China through data analysis and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deeply discuss the importance and necessary value of building age-appropriate commercial streets.
文章引用:付月, 陶洋琳, 廖莎, 杨萌, 祖霞. 深度老龄化社会下我国建设适老化商业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研究[J]. 社会科学前沿, 2024, 13(12): 741-749.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4.13121161

1. 引言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8.70%,人口总数达到了2.64亿人。整体来看,我国老龄化程度虽不及部分发达国家,但老龄化人口基数庞大。中共中央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提出发展银发经济,凸显应对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深入分析建设适老化商业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我国银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2. 我国老龄化现状

目前,中国正处于人口大周期的关键时期,并跻身最大“灰犀牛”之列,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估计,到2025年中国60岁以上的新增人口将超过3亿人。如果照此趋势发展,到2033年,老龄人口的数字有望突破4亿,而在2050年,老龄人口的规模将达到4.8亿,占总人口的34.9%。由于生育率降低、寿命延长,老龄化问题进一步加剧。我国现已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1],主要呈现以下趋势。

2.1. 少子老龄化现象严重

我国的老龄化程度在世界范围内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平,这种现象的进一步加剧源于少子化和长寿化的趋势。根据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影响》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超过7%时进入老龄化社会[2]。自2000年起,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已突破7%,标志着我国正式迈入老龄化社会。这一比例到2021年已突破14%,我国步入深度老龄化阶段。到2022年和2023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分别达到14.9%和15.4%,我国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如图1所示,据育娲人口《中国人口预测报告2023》的估算,中国将在2030年左右成为超级老龄化社会,届时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20%,并在2060年讯速攀升至约37.4%。此后,经过一段企稳期,老龄人口占比将在2080年及之后达到约46%,这一趋势表明我国少子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挑战。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Figure 1. China’s aging population continues to deepen

1. 中国老龄化持续加深

2.2. 城乡倒置、东高西低

从城乡分布看,我国农村存在明显的“城乡倒挂”现象,农村老龄化程度总体上高于城镇,且差距逐渐拉大。由图2所示,2010~2022年度城镇、城镇和农村老年人口比重分别由7.7%、8.9%和10.1%提高到12%、13.3%和19.3%。从省份分布看,全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不含港澳台地区)中,有20个在2022年度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其中老龄化程度最严重的是辽宁、上海和重庆,分别占老年人口的20.0%、18.7%和18.3%。省级及以上单位中年龄最“年轻”的是西藏、新疆和广东,老年人口比例分别为5.9%、8.4%和9.6%。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Figure 2. Widening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ging in China

2. 中国城乡老龄化差距扩大

2.3. 高龄化速度快

我国的老龄化速度逐渐加快。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在2001~2010年间年均提升0.2个百分点,而在2011~2023年间年均提升至0.5个百分点,老龄化速度显著提高。同时,我国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在2023年已接近4000万,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约为2.8%。根据《中国人口预测报告》,预计2030年、2050年、2070年和2100年80岁及以上人口的占比分别为3.7%、11.0%、18.6%和30.45%。这些数据显示,中国的高龄化正在加速,人口危机越来越突出。

3. 建设适老化商业街的必要性

3.1. 国家政策的重视和支持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近年来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2019年11月发布的《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明确提出到2035年前全面建立老年友好型社会的战略目标,为适老化商业街建设提供了宏观政策导向。该规划强调要营造老年友好型社会氛围,鼓励建设老年友好型社区和适老化公共设施,这与适老化商业街建设理念高度契合。同时,规划中对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等方面的要求,也为商业街在适老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提供了重要指导。

《“十四五”全国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进一步细化了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的发展蓝图,在养老服务供给方面,积极鼓励多元主体参与,推动养老服务产业创新发展。这为适老化商业街引入多样化商业服务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例如,规划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养老服务领域,适老化商业街可借此吸引更多商家入驻,提供诸如适老化餐饮、健康养生服务、老年文化娱乐产品销售等服务,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政府多管齐下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通过多方位的政策扶持和社会服务改善、促进社会融合,努力健全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建立和扩展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并探索长期护理保险,以逐步提升老年人的社会福利水平。同时,政府也注重老年人权益保护和社会参与,推动社会对老年人的友好型建设。

3.2. 稳定社会的迫切性

我国老龄人口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给稳定社会和谐带来巨大挑战。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政府和私人部门需要投入更多资源来支付养老金和医疗保健费用以达成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尤其是第11项目标“可持续城市和社区”,强调创建包容、安全、有弹性和可持续的人居环境,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这对财政预算和社会保障体系造成了压力,尤其是在工作人口减少的情况下更为明显[3]。同时人口老龄化也会导致市场劳动力短缺的情况,尤其是高技能和专业领域。这种情况下,企业可能需要更高的薪酬或者培训成本来吸引和保留人才,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随着劳动力市场的缩小和生产率的下降,整体经济增长可能受到抑制,从而影响我国的产业结构和社会发展。

此外,小型化、空巢化的家庭结构和淡化家庭观念在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中逐步显现。这些将会导致家庭养老保障功能快速弱化,家庭整体功能和代际和谐程度受到影响。传统的家庭观念正在逐步消退,社会上出现了重视年轻人而忽视老年人的趋势,有时甚至表现出对老年人的歧视。这使得老人的物质需求和情感需求都很难得到满足,家庭养老这一传统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4]

最后,老龄化群体在步入老年阶段后,会面临一系列的身体和心理上的困境。在身体健康问题上,老龄化群体更容易受到慢性病、关节炎、骨质疏松等疾病的困扰。随着身体机能下降,行动不便,生活自理能力减弱,还会出现认知能力下降的问题,如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在心理健康问题上,年龄的增长可能导致孤独感、抑郁情绪的增加,尤其是对于那些失去配偶或亲友的老年人。同时部分老龄化群体可能感到被社会边缘化,难以融入社会活动[5]。并且部分老龄化群体缺乏社交机会,可能导致社交圈缩小。

适老化商业街的建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些社会问题,通过提供个性化、关怀性的服务,尊重老年人的个人选择,不仅可以有效提升他们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还关系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3.3. 养老体系健全的需求

在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健全和完善养老体系已经成为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对于我国这样老龄化速度较快的国家而言,建设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其直接关系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当前,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保障范围、待遇水平、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还存在着一些难题。需要进一步扩大参保范围、提高养老金水平、完善个人账户制度,并且逐步实现城乡统筹,以确保老年人基本养老金能够满足基本生活需求[6]。养老保险制度财务可持续是一大难题。随着老龄化的加剧,退休金支出在参保人数相对减少的情况下不断增加,可能造成退休金缺口不断扩大。因此,亟需采取有效的财政管理措施,例如增加税收、调整缴费率、优化资金投资等。面对人口老龄化和经济转型带来的财务压力,中国养老金缴费基数虽在扩大,但仍存在养老金不足的问题。

3.4. 发展银发经济的紧迫性

为了追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出现了新的要求。首先,从表1图3的直观图表可以看出,过去5年我国GDP总体呈上升趋势,国民总收入逐年上升,人均GDP逐年上升,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经济发展渐入佳境。

Table 1. Gross domestic product of the past five years

1. 国内近五年生产总值

指标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国民总收入(亿元)

1,249,990.6

1,194,401.4

1,141,230.8

1,005,451.3

983,751.2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1,260,582.1

1,204,724

1,149,237

1,013,567

986,515.2

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

89,755.2

88,207

83,216.5

78,030.9

70,473.6

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

482,588.5

473,789.9

451,544.1

383,562.4

380,670.6

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

688,238.4

642,727.1

614,476.4

551,973.7

535,371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

89,358

85,310

81,370

71,828

70,078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Figure 3. GDP of the past five years

3. 国内近五年生产总值

在老年人口年龄划分的实践中,60岁及以上的人口往往在发展中国家被定义为老龄,而65岁及以上的标准则更倾向于发达国家的使用。而按照我国法定退休年龄来划分,60岁到69岁被称为低龄者,70岁到79岁被划入中龄者,而80岁及以上则被视为高龄。由图4可知我国近10年老龄化群体逐步增大。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Figure 4. Data of Chinese population sampling survey aged 50~79 in recent 10 years

4. 我国近10年50~79岁人口抽样调查数据

我国老龄化人口数量庞大,构成了较大的市场规模,并且老龄化人口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正进一步增长[7]。不同阶段的老龄化人口对健康商品的追求以及特定服务和产品的需求量巨大,但我国适老化市场的建设不完备,老龄化群体的市场缺口较大,显示出老龄群体消费市场规模的巨大潜力,且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老龄化群体消费能力不断增强。

伴随经济的稳健发展和时代的大步迈进,老龄化群体的消费观念发生了深刻的转变。老龄化群体开始更加注重生活质量和精神享受,消费态度变得更加积极,其消费偏好从基本生活需求转向了休闲、娱乐、旅游等领域。他们的消费意愿变得更为强烈,更加注重产品便捷性和舒适性,对于多元化的商品需求达到了更高的水平。

中国主动推动积极老龄化建设[8],以满足老龄化群体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并促进经济发展。老龄化人口正在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其不断增强的经济实力和充裕的时间都是促进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而如今,老龄化群体正在积极寻求专门为他们设计的适老化产品,因此,建设适老化商业街,对完善老龄化群体市场极为迫切。通过打造适老化商业街,对市场需求进行精细化细分,精准满足老龄化人群的消费需求,从而激发消费欲望,进而为中国经济的高品质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4. 建设适老化商业街的重要性

4.1. 迎合了老年群体的多元化需求

适老化商业街的建设既满足了老龄化群体需求的多元化升级,也促进了商业和服务业等多业态的发展。适老化商业街提供符合老龄人群需求的商品和服务,包括无障碍设施,适老商品设计,专业健康咨询,健康产品,康复辅助器具,文化娱乐活动等。适老化商业街还可以满足老龄化群体的特殊需求,如养生、医疗等需求。适老化商业街可以提供针对老年人特殊需求的商品和服务,如保健食品、康复器械、适老化的家居用品等,并且建设舒适、便利的购物环境,增加了老龄化群体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性,有助于提升生活质量。商业街内的商家也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如提供轮椅、助听器等辅助设备,方便老年人购物和出行,为老龄化群体提供便利服务,更好地帮助老年人解决问题。

同时,商业街营造了一个安全、舒适、便利的购物环境,更好地满足老龄人群的消费需求,提升老龄群体的生活品质。适老化商业街创造性地增加了老龄化群体的娱乐场地,通过举办各种适合老年人的健身、娱乐活动来提高他们的身心健康。同时也增强了老年人的社交活动,减少孤独感,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4.2. 促进社会融合和打造共享空间

适老化商业街通过设计适合老年人的商业街环境,如舒适的休息区、颐达的步行步道、亲切的服务设施等,增强老年人与不同年龄层次的沟通和交流,促进社会融合。例如,荷兰乌特勒支市“亲密邻里”项目以其创新的方法有效地促进了邻里间互动,增强了社会支持网络,并为老年人创造了友好的生活环境。该项目通过定期组织社交活动、建立兴趣小组以及增设适合老人使用的休闲设施,不仅提升了社区凝聚力,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经验。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各个城市可以借鉴乌特勒支市的方法,根据自身特点进行调整,以实现更高水平的人际关系构建和社区发展目标,从而为所有年龄段的人群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这种跨代交流有助于减少社会隔阂和打破老年人的孤独感,增强社会凝聚力,从而促进社区内部的文化交流和理解。老年人群体通常拥有稳定的退休金和储蓄,他们在商业街中的消费能力不可忽视。为老年人设计便利的购物和服务环境,不仅能够吸引更多老年顾客,还能刺激商业街的经济活动。老年人的购买力和消费习惯也对商业街的商业模式和商品种类提出了新的需求。这种模式的更新还能够延长商业街的发展周期和吸引力,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提升商业街的整体可持续性[9]

适老化商业街既是购物消费场所,又是共享空间,同时也是社交平台、社交场所。老年人在这里可以参与各种社区活动、文化展览、健身运动等,与社区其他成员建立联系和互动。对于小型商家和本地企业而言,适老化商业街的活跃度为它们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活跃的商业街能够吸引更多的居民和游客,增加客流量和消费额,从而促进就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关研究表明,社区经济的多样性和社会包容性对于社区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10]。适老化商业街通过支持本地商家和创业者,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商品和服务,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提高了社区内部的经济平衡。例如,本地的手工艺品店、传统小吃店、特色杂货店等可以在商业街中找到发展空间,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特色,同时也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选择。

4.3. 促进城市发展

适老化商业街集购物、社交、旅游等功能为一体,具有强带动和辐射作用,促进周围的商业、旅游、服务等的发展,同时推动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交通的建设。其次,适老化商业街还注重社区居民的参与和反馈,建立开放、透明的交流机制,让社区居民可以更好地了解街区的发展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例如,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老年友好型城市项目旨在应对全球老龄化和城市化带来的挑战,通过创建支持老年人健康、安全和社会参与的环境,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进积极老龄化。该项目自2006年启动以来,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网络,连接了世界各地的城市和社区,共同致力于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10],促进城市的融合性发展[11]。综上所述,建设适老化商业街既有利于促进社区发展、提高城市品质和生活质量,也为商家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机会和资源支持。

5. 实证研究

为深入了解目标群体的需求,我们开展了一项问卷调查,旨在收集老年居民对适老化商业街的意见和建议。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最终回收有效问卷500份,回收率达到83.3%。受访者涵盖了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其中65岁及以上的占比约70%,确保了样本的代表性。

5.1. 基本信息分析

表2所示,在参与调查的500名受访者中,男性占45%,女性占55%;年龄分布方面,65岁以下占30%,66~75岁占40%,76岁及以上占30%;居住状况显示,独居老人占20%,与家人同住占80%。

Table 2. 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questionnaire

2. 调查问卷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数据

性别分布

男性:45%

女性:55%

年龄分布

65岁以下:30%

66~75岁:40%

76岁以上:20%

居住状况

独居老人:20%

与家人同居:80%

5.2. 需求分析

图5所示,大多数受访者对购物中心内设施的期望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有25.51%的受访者表示希望在购物中心设置无障碍通道,以方便行动不便或使用轮椅的老人顺利进出各个区域,这反映了老年人对出行便利性的重视;有34.17%的受访者希望在购物中心增设舒适的休息区,这些区域应配备座椅、遮阳设施以及饮水机等基础设施,便于老年人在逛街时能够随时休息,缓解疲劳;有17.35%的受访者表示希望购物中心内能设立医疗服务站或健康咨询点,以提供基本的健康检查和紧急救助服务,这表明老年人对健康管理和安全保障较为关注;25.51%的受访者希望有社交活动空间,如棋牌室、阅览室等,以促进邻里间互动;14.23%的受访者希望有适老商品的社区服务。

Figure 5. Demand distribution proportion chart

5. 需求分布占比图

除了上述主要需求外,部分受访者还提出了一些附加建议。例如,提供针对老年人的优惠政策,如折扣卡或会员制,这可以降低老年人的消费成本,吸引他们更多地参与商业街的消费活动。定期举办健康讲座、养生课程等活动,能够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意识和生活质量,让他们在商业街不仅能购物消费,还能获取健康知识和生活技能。

此次问卷调查有效揭示了目标群体——老年居民在适老化商业街建设中的具体需求与期待。无障碍通道、休息区以及医疗服务站是他们最迫切希望实现的设施。这些反馈为我们后续方案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有利于项目能够更好地满足实际需要,从而提升老龄群体幸福感和满意度。在未来的发展中,应持续关注并定期更新这些需求,以确保适老化商业街能够真正成为一个友好、安全且充满活力的环境,为老年人创造更好的生活体验。

6. 结语

从问卷调查方式到采访模式,通过调查数据与参考文献综合分析得知,适老化商业街的建设是为老龄化群体建造合适的商业街道,对城市空间结构进行的再规划,有利于提高城市规划的合理性,完善城市空间结构的多元性,满足老龄化群体的社交场地和消费需求。同时,通过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减少老年人的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融合和打造共享空间,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也满足了多元化的经济结构需求,拉动三大产业的发展,促进银发经济的发展,带动消费内需,促进国内大循环。综上所述,建设一条适合老年人居住的商业街,不仅是活跃老龄观念的重要体现,更是破解老龄难题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思路。

致 谢

衷心感谢指导老师的专业指导,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以及对本项目给予支持和帮助的个人及团体。

基金项目

2024年四川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S202410621063)。

参考文献

[1] 张兆玮. 我国老龄化趋势下消费升级必要性及对策研究——基于对东莞老龄人消费现状调查[J]. 现代商贸工业, 2023, 44(8): 13-16.
[2] 陶沈云.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趋势以及应对措施研究[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2024(3): 24-27.
[3] 赵蓉. 中国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财务可持续性分析与对策建议[J]. 中外管理, 2019(2): 82-84.
[4] 郑志红, 王瑶. 社会参与与老年人健康: 基于中国老年人调查的分析[J]. 社会学研究, 2020, 35(2): 82-95.
[5] 张丽华, 李建华. 人文关怀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 护理研究, 2019, 33(5): 936-939.
[6] 陈志敏, 周玉梅. 中国老年人人文关怀研究现状与展望[J]. 中国护理管理, 2018, 18(4): 377-380.
[7] 邹卫星, 王莹, 刘砚砚. 人口结构变化、老龄化趋势及延迟退休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45(2): 111-122.
[8] 娄成武, 于慧. 我国的积极老龄化策略: 认知转向、现实挑战与实践进路[J]. 社会科学辑刊, 2024(1): 181-190.
[9] 金牛, 原新. 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 人口基础、战略导向与路径选择[J]. 河北学刊, 2024, 44(2): 158-166.
[10] Noordzij, J., Beenackers, M., et al. (2019) Age-Friendly Cities: Challenges for Future Research. Bulleti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97, 436-437.
https://doi.org/10.2471/blt.18.224865
[11] Parry, J. (2010) Network of Cities Tackles Age-Old Problems. Bulleti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88, 406-407.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