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4年英语全国新高考Ⅰ卷阅读理解试题内容效度历时研究
A Chronological Study on the Content Validity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Test Content in the 2020~2024 N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Volume I
摘要: 本研究以2020~2024年英语全国新高考I卷阅读理解试题的20篇阅读文章,共75道测试题为研究对象,根据Bachman和Palmer“任务特征”模式,结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定义,从语篇输入和预期回答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五年的全国I卷总体上符合课标和考试说明的要求,内容效度较高。但也在个别文章的话题广泛性、文章长度布局合理性以及阅读技能考查的全面性等方面存在不足。为了优化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的质量,提升高考试题对英语教育的反拨作用,命题者应合理安排各个阅读技能的考查题目数量;广泛采用不同主题语境和话题的文章;注重关键能力的全面考查;进一步提高高考英语试卷的内容效度。
Abstract: This study focuses on 20 reading articles and a total of 75 test questions from the 2020~2024 N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NCEE) Part I Reading Comprehension Test. Based on the Bachman and Palmer “task characteristics” model and relevant definitions in the general high school English curriculum standards, the study analyzes them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discourse input and expected answer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national Grade I papers in the past five years generally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examination instructions, with high content validity. However, there are also shortcomings in the breadth of topics, reasonable length and layout of individual articles, and comprehensive testing of reading skills. 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quality of English reading comprehension tests in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and improve the backsetting effect of higher test questions on English education, the proselytizer should reasonably arrange the number of test questions for each reading skill. Articles with a wide range of thematic contexts and topics should be adopted. Test questions should focus on a comprehensive examination of key competencies so that the content validity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English papers can be improved.
文章引用:罗艳. 2020~2024年英语全国新高考Ⅰ卷阅读理解试题内容效度历时研究[J]. 教育进展, 2024, 14(12): 1375-1383.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122426

1. 引言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是一种具有标准化、覆盖广、高利害等特点的大规模的常模参照性考试。在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新高考Ⅰ卷逐渐开始在中国部分省份实施,该卷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命制的、适用于全国大部分省区的高考试卷,目的在于保证人才选拔的公正性。全国新高考Ⅰ卷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1] (以下简称《新课标》)以及《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以下简称《高考评价体系》) (2019) [2]对考试内容和方式进行改革,全面考查了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较好地落实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体现了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功能定位;在考查内容上更加突出对“读”与“写”等关键能力的考查,符合外语学习的特点[3]。阅读理解试题作为高考英语试题中分数占比最高的部分,一直以来都受到学生和教师们的关注。有学者认为,阅读理解试题是学校人才选拔和考生考试成功的关键[4]。《新课标》指出,命题要遵循教育测量的基本原理,保证试题的信度和效度,以使考试结果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因此,高考阅读理解试题的质量测评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探究高考改革背景下,英语全国新高考Ⅰ卷阅读理解试题的内容效度,以期为高中英语的教学和命题提供参考。

2. 研究设计

2.1. 理论框架

效度是评估试卷命题质量重要的指标之一。Alderson、Clapham和Wall (2000) [5]将效度分为内部效度、外部效度和结构效度,其中,内容效度是内部效度中最重要的效度。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的内容效度研究主要探究阅读理解的文章和试题是否符合课标的要求,是否有效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本研究主要依据Bachman和Palmer (1996) [6]的任务特征框架中的语篇输入和预期回答两个特征进行阅读理解内容效度研究。语篇输入指考生需要处理和回答的测试材料,指文本长度、文本难度、体裁、主题语境和话题,其中主题语境和话题的定义参考《新课标》中的相关描述。预期回答指考生对测试任务作出的反应和输出,对应《高考评价体系》中规定的六项关键能力,分别是理解主旨要义;理解文中具体信息;根据上下文推测单词和短语的含义;作出判断和推理;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笔者基于布卢姆(2008) [7]的教育理论中对于教育目标的分类,将阅读理解试题中所考察的六项关键能力分为低阶思维和高阶思维。其中,理解主旨要义、理解文中具体信息、根据上下文推测单词和短语的含义为低阶思维能力;作出判断和推理、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为高阶思维能力。据此,本研究确定了阅读理解试题内容效度的分析框架(见表1)。

Table 1. A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the validity of the content of the English reading comprehension test in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1.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内容效度分析框架

项目

描述

语篇输入

体裁

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

主题语境

(人与自我)生活与学习、做人与做事

(人与社会)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文学、艺术与体育、历史、社会与文化、科学与技术

(人与自然)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灾害防范、宇宙探索

话题

个人经历、生活经历、语言学习、饮食习惯、健康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热点

文本长度

文章长度

文本难度

文章难度

预期回答

关键能力

(低阶思维能力)理解主旨要义、理解文中具体信息、根据上下文推测单词和短语的含义;

(高阶思维能力)作出判断和推理、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2.2.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2020~2024年高考英语全国Ⅰ卷5套试卷中阅读理解试题的20篇文章和共75道题目为样本,根据表1的框架,对其进行了整体分析。由于研究者个人理解的差异,此次分析首先由3名研究者根据理论框架中的体裁、题材和阅读技能的定义分别进行确定,再进行核对,针对有分歧的地方由3名研究者共同讨论后达成一致意见。

2.3. 研究问题

本研究试图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 英语全国新高考Ⅰ卷阅读理解试题的输入特征如何?

(2) 英语全国新高考Ⅰ卷阅读理解试题的预期回答特征如何?

2.4. 研究方法

根据表1的分析框架,本研究从语篇输入和预期回答两个方面对2020~2024年英语全国新高考Ⅰ卷阅读理解试题内容效度进行分析,其中,文本长度和文本难度利用高考英语阅读分级指难针进行统计;《新课标》和《高考评价体系》为评估体裁、主题语境、话题和阅读技能提供依据。

3. 结果与讨论

3.1. 语篇输入特征

本部分将从文章的体裁、主题语境、话题、文本长度和文本难度5个方面对全国新高考I卷的阅读理解的语篇输入特点进行分析和讨论。

(1) 体裁

文章体裁可以分为应用文、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四种体裁。《新课标》要求学生接触和学习不同类型的语篇,熟悉生活中常见的语篇形式,把握不同语篇的特定结构、文体特征和表达方式。基于上述描述,本研究主要从应用文、记叙文、说明文和应用文四个方面对新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文章的体裁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如表2

Table 2. Article genre statistic of 2020~2024 N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Volume I reading comprehension articles

2. 2020~2024年全国Ⅰ卷阅读理解文章体裁统计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比例

应用文

1

1

1

1

1

25%

记叙文

1

1

0

1

1

20%

说明文

2

1

2

1

1

35%

议论文

0

1

1

1

1

20%

表2可知,新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文章题材中说明文占比较大(35%),其次是应用文(25%),记叙文和议论文均占比20%。总体来看,2020~2024年新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体裁涉及较为广泛,四类体裁都有涉及,且分布较为平均。

说明文通常采用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事物,阐明事理。它通过揭示概念,描述事物的特征、本质和规律来给读者呈现新的知识,其内容往往也与社会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新高考英语阅读理解对说明文的偏重体现了高考注重应用性和生活化的特点。其次是应用文,由上表可知,近五年的阅读理解A篇都是应用文,这体现了高考评价体系中将情境作为考察载体的要求,A篇选取了合适的材料,让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也符合了课标中提出的“语篇要尽量涵盖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类型”要求。例如,2022年阅读理解A篇介绍了某校文学概论课的分级政策,其中的第23题“What will happen if you submit an essay one week after the due date?”贴近校园生活实际,迟交论文也是学生可能会面对的情况。

(2) 主题语境和话题

《新课标》中指明高中英语学业质量水平二是英语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水平二要求学生能够在不太熟悉的语境中,围绕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等主题语境,使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综合运用学习策略,理解语篇中不同的文化元素及其内涵,分析不同语篇类型的结构特征和语言特点。在阅读理解测试中,话题的熟悉度会对考生的理解产生较大的影响[8]。据《新课标》中对主题语境的描述,表3将阅读理解语篇的主题语境和话题进行了归类。

根据表3的统计结果,5年共20篇阅读理解中,三类主题语境均有涉及,人与社会主题语境占比最多,共出现了9次,人与自我出现了7次,人与自然出现了4次。在考查人与社会的试题中,子语境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出现了4次,其中有3次考察出现在A篇中,且都是应用文的体裁,对该类文章的考察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中可能会面对的情况,提升学生的信息理解能力。人与社会主题也能够引领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在话题方面占比最多的也是社会热点,该类文章能够帮助学生提升社会责任感,增强责任意识。2024年A篇阅读针对栖息地保护组织的招募信息提问,既能够提升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也能够锻炼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在7篇人与自我主题语境的文章中有5篇考察了生活与学习的子语境,这类主题与学生密切相关,学生较为熟悉且具有相应的经验和感悟。例如2024年C篇阅读分析了电子化阅读的优势和劣势,电子阅读的优势在于有声音和视频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文本,但是也会分散读者的注意力,通过电子获取信息的效率不如纸质阅读。学生在平时的阅读过程中也会有类似的感受,该文章在最后也给出建议,分析了两种形式的阅读分别适合哪个阶段的学习者和哪类学习材料。

Table 3. Topic context and topic statistics of 2020~2024 N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Volume I reading comprehension articles

3. 2020~2024年全国Ⅰ卷阅读理解文章主题语境和话题统计

年份

篇别

主题语境

文本内容

话题

2020

A

人与社会

(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

火车站服务等信息

生活经历

B

人与自我

(生活与学习)

作者每年重读三本书的内容与感悟

个人经历

C

人与社会

(艺术与体育)

竞走与跑步的不同之处

健康生活

D

人与社会

(科学与技术)

用蔬菜代替日常用品的演技

社会热点

2021

A

人与社会

(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

罗马旅社的相关信息

生活经历

B

人与自我

(做人与做事)

翻乐谱的工作

个人经历

C

人与自然

(环境保护)

美国用发行鸭票的方式保护水禽栖息地

社会热点

D

人与自我

(做人与做事)

有关情商研究的普及带来的好处

健康生活

2022

A

人与自我

(生活与学习)

某校文学概论课程给的分级政策

学校生活

B

人与自然

(环境保护)

通过芝麻菜浪费现象呼吁减少食物浪费

社会热点

C

人与社会

(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

养老院通过让老人养鸡来减少孤独感

健康生活

D

人与社会

(社会与文化)

有关唇齿音演化的研究

语言学习

2023

A

人与社会

(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

自行车租赁公司及其推出的城市之旅项目

健康生活

B

人与自然

(自然生态)

能处理污水的生态机器

社会热点

C

人与自我

(生活与学习)

如何远离电子产品

健康生活

D

人与社会

(社会与文化)

“群体智慧”效应

社会热点

2024

A

人与自然

(环境保护)

栖息地保护组织招募成员的信息

社会热点

B

人与自我

(生活与学习)

作者针灸的经历和感受

个人经历

C

人与自我

(生活与学习)

纸质阅读与电子阅读

语言学习

D

人与社会

(科学与技术)

标本的偏差

社会热点

不足的是,没有涉及到饮食习惯的文章,且语言学习类文章只出现了两次,这两类话题都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且学生的兴趣度较高。可以通过饮食习惯类的文章让学生了解到不同国家的饮食文化,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饮食现象,拓宽知识面。语言学习类的文章则具有更强的教育意义,该类文章可以传递语言学习背后的逻辑,介绍学习语言的一些技巧来为学生提供辅助性知识。总体而言,20篇阅读理解涉及的主题语境和话题多样且有教育意义,但是缺乏个别具有重要意义的话题。

(3) 文本长度

Table 4. Texts length statistics of 2020~2024 N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Volume I reading comprehension articles

4. 2020~2024年全国Ⅰ卷阅读理解文本长度统计

篇目

年份

A

B

C

D

平均长度

总长度

2020

194

281

300

313

272

1088

2021

278

321

282

284

291

1165

2022

212

331

285

328

289

1156

2023

184

328

312

331

288

1155

2024

211

303

345

376

308

1232

文本长度是阅读测试开发者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9]。整体来说,全国卷的阅读理解文章平均长度在290词左右,文章总长度在1160词左右,符合《高考评价体系》阅读理解文章总长度不少于900词的要求。韩宝成,张允(2015) [10]认为,阅读理解的材料应控制在200~500词左右,中等以上的测试应在300词左右最为理想。如表4所示,在20篇文章中只有2020年和2023年A篇的字数少于200词。因此,虽然新高考I卷的文章长度有小范围的浮动,但是都在合理的范围内,符合《课标》和《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但是,文章总体没有遵循了文本字数逐渐增多的原则,本研究发现个别年份的阅读文章布局不太合理,如2022年的B篇为331词,属当年词数最多的文章,这可能会对学生造成心理负担,影响阅读后面文章时的发挥。

(4) 文本难度

本文对于文本难度的定级以金檀等人研制的英语阅读分级指难针作为研究工具[11],对20篇文本分别进行难度定级(见图1)。“指难针”的文本难度是将目标文本的词汇难度、句法难度和文本难度划分到对应等级并分析出难度值。4.0~5.0的难度值符合高考阅读理解文本的难度要求[12]

表5为2020~2024年新高考Ⅰ卷阅读理解文本难度统计情况。总体来说,20篇文章的难度值处在4.0~5.0之间。只有2021年B篇的难度值为3.99,略低于最低标准4.0,以及2024年C篇的难度值为5.01,略高于难度最高要求,且平均难度都处在合理范围内。由此可见,文章的难度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很好地符合了《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

Table 5. Texts difficulty statistics of 2020~2024 N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Volume I reading comprehension articles

5. 2020~2024年全国Ⅰ卷阅读理解文本难度统计

篇目

年份

A

B

C

D

平均难度

2020

4.99

4.70

4.70

4.91

4.83

2021

4.23

3.99

4.99

4.97

4.55

2022

4.48

4.28

4.28

4.59

4.41

2023

4.41

4.42

4.99

5.00

4.71

2024

4.89

4.18

5.01

4.99

4.77

Figure 1. Texts difficulty statistics of 2020~2024 N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Volume I reading comprehension articles

1. 2020~2024年英语全国新高考Ⅰ卷阅读理解文本难度统计

3.2. 预期回答

本研究统计了《高考评价体系》与六项阅读技能描述相对应的题数,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试题进行探讨。其中,技能一为“理解主旨要义”,技能二为“理解文中具体信息”,技能三为“根据上下文推测单词和短语的含义”,技能四为“作出判断和推理”,技能五为“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技能六为“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Table 6. Tested reading skills statistics in 2020~2024 N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Volume I reading comprehension articles

6. 2020~2024年全国Ⅰ卷阅读理解文章阅读技能考查分布

技能一

技能二

技能三

技能四

技能五

技能六

2020

1

6

3

3

0

1

2021

1

8

1

3

0

2

2022

0

9

1

2

2

1

2023

1

7

1

4

0

2

2024

1

9

1

2

0

2

总数(%)

4 (5.3%)

39 (52%)

7 (9.3%)

14 (18.7%)

2 (2.7%)

8 (10.7%)

近5年的全国Ⅰ卷阅读理解试题每套各15道题目,共75道题目。根据表6的数据显示全国Ⅰ卷对六项阅读技能均有考查,但是各阅读技能考查分布不均衡,其中,对技能二的考查最多,占比超过一半(52%)。理解文中具体信息是阅读理解中最基本的要求,考查学生对细节信息和事实信息的提取能力以及信息匹配的能力。该类题目以原文内容为出发点,以what/who/when/which/where/how等词为引导,学生可以从题干中找到与原文部分吻合的表达从而确定答案。例如,2022年C篇的第一题“What is the purpose of the project?”和2023年A篇的第三题“Where does the guided city tour start?”等都针对文章细节进行提问,考查学生识别和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部分试题的题干与原文的表述存在差异,需要学生在字里行间仔细阅读,对具体信息进行加工转化后才能得到正确答案。

其次是对于技能四“根据所读内容作出判断和推理”的考查,占比18.7%,该类题目有一定的难度,对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学生需要根据文章提供的事实和线索进行逻辑推理,推测作者未明确提到的事实或某事件发展的趋势等。这种判断和推理能力是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例如2023年B篇第一题“What can we learn about John from the first two paragraphs?”和2024年B篇的第二题 “Why did Farber decide to try acupuncture on pets?”等都要求学生在阅读完几个段落后对文章进行分析和推理,才能排除错误选项。

技能六“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占比10.7%)考查学生的高层次思维能力[13]。每篇文章都有一个特定的写作目的或向读者传递某个信息,这些信息通常不是明确表达出来的,而是隐含在文章之中。因此,读者需要在理解文章总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关键词句综合分析与评价作者隐含的观点、态度与写作意图。

另外对技能一“理解主旨要义”(5.3%)和技能三“根据上下文推测单词和短语的含义”(9.3%)的考查基本上稳定在每年一题。这两类题型的题干都有明显的特性,例如2023年的第32题和2024年的第26题为主旨要义题,其题干分别为“What is paragraph 2 of the text mainly about?”“What does paragraph 3 mainly talk about?”,都考查了段落大意。主旨大意题有时也会以选择最佳标题的形式出现,如2021年第31题“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a suitable title for the text?”技能三的题干则表现为“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 mean?”考查某一个具体的单词或短语的含义,该类题型需要联系上下文,推断出句间的逻辑关系,了解语篇的衔接与连贯手段。

76道题目中只有2022年的两道题涉及到了对技能五“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的考查。可能由于对该技能的考查集中在阅读理解试题的第二节“选择恰当的句子补全文章”的题型中。但是文章的基本结构也是理解文章的十分重要的角度,在第一节试题中也应该恰当地考查。

总体来看,全国Ⅰ卷非常重视对技能二“理解文中具体信息”的考查,其次是技能四“作出判断和推理”,但是相对缺少了对技能五“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技能一“理解主旨要义”和技能三“根据上下文推测单词和短语的含义”的考查。因此,全国Ⅰ卷的试题有所侧重,应该合理调整各阅读技能考查比重,使每年的阅读题覆盖所有阅读技能,确保全面考查学生的阅读技能。

4. 结论与教学建议

上述分析表明,2020~2024年新高考英语全国Ⅰ卷的内容效度较高,且呈现出如下特点。第一,紧扣课标。在体裁、文章长度、文章难度、主题语境与话题各个方面都较好地反应了课标的要求,也体现了考试说明对考试的指导作用。第二,具有稳定性。全国Ⅰ卷五年来语篇输入特征的各个方面都保持在合理的区间范围内,体现了考试的公平性。第三,与时俱进。阅读理解文章的选择在体裁和主题语境方面都体现了广泛性,也具有时代性和思想性,发挥了高考试题的育人功能和导向作用。然而,通过分析也发现了全国Ⅰ卷在命题方面的一些不足,如部分阅读的话题不够全面,阅读技能的考查不够平衡全面,一些文章的布局不太合理等。据此,本文尝试为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命制和高中英语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4.1. 文章合理布局,考查更加全面

每年四篇阅读文章的布局和安排一般体现由长到短,由易到难的原则,这有助于学生逐渐进入考试状态,帮助他们更好地发挥。阅读技能的考查应更加平衡全面,分析发现技能五“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题型经常缺失,以后的命题应该尽量全面涉及六种阅读技能的考查,这有助于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全面的阅读技能,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全面发展。

4.2. 丰富阅读资源,熟悉语篇类型

基于以上分析,教师需重视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教学,探究同类文本在结构和语言上的共性,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具体而言,说明类文本重在说明事物,阐明事理。针对此类文本,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识别段落间、句子间逻辑关联的能力,强化语篇构建意识。叙述类文本通常由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构成,情节性较强。教师在解读此类文本时,可引导学生抓住故事情节的主线,判断关键节点,在此基础上推断并预测情节发展。论述类文本由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构成。教师可基于三要素解构此类文本,引导学生在三要素建模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文本内容。

4.3. 培养文化意识,发展思维品质

高考英语阅读选材广泛,聚焦热点话题。这要求高中阅读教学进一步关注阅读语料的广泛性、真实性和时代性。《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0)提出,英语教学应以促进文化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为目标,通过深入理解文本精神内涵,将优秀文化内化为学生的意识和品行。阅读选材承载文化,传递道理,凸显文化和育人价值。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化意识是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和发展需要教师善于挖掘阅读文本中丰富的文化信息和思维内涵[14]。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篇章信息的同时,要将文化意识和情感教育渗透其中,使学生从阅读文本中收获宝贵的文化知识和情感体验,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英语阅读教学要向课外延伸,选择多种形式的英语阅读资源,将英文报刊、网站等教学有关资源融入课程体系,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热点话题,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并由此发展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 [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
[2] 教育部考试中心.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9.
[3] 陈新忠, 李鹏, 杨琳, 沈伟刚, 卓俊斌, 周建林, 赵静宜, 钦锋, 栗瑞莲, 梁厚富. 2020年高考英语试题分析与教学策略(上) [J]. 英语学习, 2020(10): 26-38.
[4] 张鹏达, 李凯旋, 毛延生.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中文化语用能力评价——以2021年高考英语全国卷(新高考Ⅱ卷)为例[J]. 教育测量与评价, 2022(2): 40-47.
[5] Alderson, J.C., Clapham, C. and Wall, D. (2000) Language Testing 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6] Bachman, L.F. and Palmer, A.S. (1996) 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 Designing and Developing Useful Language Test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7] 洛林·安德森. 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8] 刘颖, 王文琴, 许立新. 江苏省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测试内容效度的历时研究(2009~2015) [J]. 教育测量与评价, 2016(2): 23-29.
[9] 谭思坦, 程晓堂. 文本长度对大学生英语阅读理解测试成绩的影响[J]. 中国考试, 2022(10): 55-63.
[10] 韩宝成, 张允. 高考英语测试目标和内容设置框架探讨[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5, 47(3): 426-436.
[11] 金檀, 陆小飞, 郭凯, 等. 英语阅读分级指难针[EB/OL].
https://www.languagedata.net/tester/, 2021-12-04.
[12] 曾用强. 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阅读量表”制定原则和方法[J]. 外语界, 2017(5): 2-11.
[13] 洪晓翠, 罗晓杰. 2009-2018年高考英语全国卷Ⅰ阅读理解试题的思维层次探析[J]. 教育测量与评价, 2018(12): 49-56.
[14] 李明远, 彭华清. 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 教学与管理, 2016(28): 58-6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