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导向视域下高职交通安全专业教学改革路径探究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Reform Path of Traffic Safety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mployment Orientation
DOI: 10.12677/ae.2024.14122399, PDF, HTML, XML,   
作者: 彭 涛:贵州交通职业大学道路与桥梁工程系,贵州 贵阳
关键词: 就业导向交通安全专业教学改革Employment Orientation Traffic Safety Major Teaching Reform
摘要: 就业导向推进高职交通安全专业教学改革,可以使交通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符合市场需求,并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促进产学合作,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基于此,本文对某地两所高职院校交通安全专业21级、22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指出就业导向视域下高职交通安全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市场情况调查不充分,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教学改革方向不明确,课程模式选择不合理;学生能力培养不全面,模拟实训教学不充分;专业教学特色不明显,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就业导向视域下高职交通安全专业教学改革路径:注重市场调查,优化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改革方向,实施任务 + 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合作,开展模拟实训活动;凸显专业特色,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Abstract: Promoting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raffic safety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an make the training of traffic safety professionals meet the market dem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promote industry-university cooperation and enhance students’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Based on this, this study conduct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grade 21 and 22 students of traffic safety major in two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a certain place, and pointed out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of traffic safety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mployment orientation: The marke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is not sufficient, and the goal of talent training is not clear; the direction of teaching reform is not clear, the choice of curriculum model is not reasonable; the training of students’ ability is not comprehensive, and the teaching of simulated practical training is not sufficient. The specialty teaching characteristic is not obvious, and the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is not perfect. In view of the above problems, this study puts forward the path of teaching reform of traffic safety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mployment orientation: paying attention to market research, optimizing the goal of talent training; clearing the direction of reform and implementing the task + teaching model; guiding students to cooperate and carry out simulated practical training activities; highlighting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optimiz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文章引用:彭涛. 就业导向视域下高职交通安全专业教学改革路径探究[J]. 教育进展, 2024, 14(12): 1181-1187.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122399

1. 引言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十四五”全国道路交通安全规划》的通知相关数据显示,“十三五”末,全国机动车保有量3.7亿辆,机动车驾驶人4.6亿人,公路通车里程519.8万公里。截至2020年末,全国每千人汽车保有量214辆,70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超过100万辆[1]。同时,“十四五”时期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预计2025年,我国机动车保有量、驾驶人数量、公路通车里程将超过4.6亿辆、5.5亿人和550万公里。同时,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由此可见,以就业为导向,推进高职院校交通安全专业教学改革,是提升交通安全专业人才培养实效,确保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符合的必要路径。但现阶段,部分高职院校交通安全专业教学仍存在一定问题,难以保证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符,不利于高职院校交通安全专业教学高质量发展。据此,本文在阐述就业导向推进高职交通安全专业教学改革价值的基础上,对就业导向视域下高职交通安全专业教学现状进行调查,指出就业导向视域下高职交通安全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教学改革路径,旨在为提升交通安全专业教学质量,提升专业人才就业竞争力提供借鉴与参考。

2. 就业导向推进高职交通安全专业教学改革的价值

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由此可见,立足就业视角,推进人才培养实践,是保障民生,对教育教学提出的要求,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教育提出的要求。近年来,智慧交通建设的持续推进,对高职院校交通安全专业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持续推进交通安全专业教学改革发展,提升人才培养实效[2]。具体而言,就业导向视域下高职院校交通安全专业教学改革价值有以下几点:

第一,符合市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推进交通安全专业教学改革,可以使教育培养的人才更符合行业要求和市场需求。高职院校可以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等措施,可以使学生毕业后更容易找到符合自身专业的工作岗位。

第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就业导向视域下教学改革可以促进学校和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情况,从而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工作需求,最终培养出职业素养、综合能力强的专业人才,并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

第三,促进产学合作,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在就业导向下,与行业进行合作开展实训基地建设、实习实践项目、校企合作研究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学习机会,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更能够适应职场环境,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 就业导向视域下高职交通安全专业教学现状调查

3.1.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某地两所高职院校交通安全专业21级、22级学生,共80名。

调查内容设计:在教授和相关专家的帮助下,完成调查问卷初步设计,并通过测试,完成二次修正,最终编制了《就业导向视域下高职交通安全专业教学情况调查问卷》。

3.2. 调查实施

问卷应用SPSS23.0软件进行信度分析,结果显示本问卷的信度系数为0.988,表明本文所设计的问卷可以使用,且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进行效度检验,结果显示本问卷的效度值为0.954,高于0.9,表明本文所设计的问卷结构良好。基于此,在线上平台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共计80份,回收有效问卷80份。问卷实施时间为2023年9月22日~2023年9月29日。调查问卷结果应用Excel进行记录分析。

3.3. 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Table 1. Survey results of traffic safety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mployment orientation (n = 80)

1. 就业导向视域下高职交通安全专业教学情况调查结果(n = 80)

调查内容

选项

占比(%)

您认为市场调查在高职交通安全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如何?

重要,市场需求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目标设定

70.00

一般,市场调查对教学影响有限

30.00

不重要,教学内容不需要受市场需求影响

0.00

您认为高职交通安全专业教学改革方向是否明确?

明确

10.00

不明确

70.00

不确定

20.00

您认为高职交通安全专业教学中哪种课程模式更适合学生的学习?(多选)

任务驱动法,注重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

80.00

传统讲授法,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和基础建设

50.00

情境创设法,营造真实场景,提升学生学习体验

70.00

您认为高职交通安全专业教学课程模式选择是否合理?

合理

20.00

不合理

70.00

不确定

10.00

您认为高职交通安全专业教师应该具备哪些能力?(多选)

实践能力

80.00

教学能力

80.00

市场分析能力

70.00

您认为高职交通安全专业教学中应该如何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多选)

加强实习实训环节,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90.00

引入行业专家授课,提供实用技能培训

70.00

拓展校企合作,增加就业机会和实习岗位

80.00

您认为高职交通安全专业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最需要提升的能力是什么?(多选)

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60.00

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70.00

行业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掌握

80.00

表1结果分析可知,有70%的学生认为市场调查在高职交通安全专业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原因在于市场需求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目标设定。有70%的学生认为现阶段,高职院校交通安全专业教学改革方向不明确,且高职交通安全专业教学课程模式选择不合理。同时,分别有80%、70%的学生认为在交通安全专业教学中,任务驱动法、情境创设法更适合学生的学习;分别有80%、80%、70%的学生认为高职交通安全专业教师应该具备实践能力、教学能力、市场分析能力;分别有90%、70%、80%的学生认为高职交通安全专业教学中,应加强实习实训环节,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引入行业专家授课,提供实用技能培训;拓展校企合作,增加就业机会和实习岗位。这从侧面反映出高职院校交通安全专业教学中,教学模式选择仍不合理,且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不足、实训教学仍不足。另外,分别有60%、70%、80%的学生认为高职交通安全专业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最需要提升的能力是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行业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掌握。这反映出现阶段高职院校交通安全专业教学存在学生能力培养不足的问题,但为高职院校交通安全专业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4. 就业导向视域下高职交通安全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4.1. 市场情况调查不充分,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

实地调查发现,近年我国交通安全专业学生的就业率高达93.7%左右。同时,根据《“十四五”全国道路交通安全规划》相关数据显示,与“十二五”期间相比,较大事故、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分别下降35%、69%、50%。2020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较2015年下降20%。由此可见,交通安全专业人才的就业前景极为明朗。尤其是在智慧交通建设持续推进的背景下,交通安全专业人才需求不断扩大,并对人才信息技术水平、创新与研发能力、政策与法规理解力、实践技能等提出更高的要求[3]。但根据上述调查结果发现,被调查高职院校未对交通安全行业市场需求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将教学重点放在理论教学、案例实践教学等方面,导致人才培养目标不全面且不明确,无法为学生提供与市场需求匹配的实践技能和知识学习资源,影响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2. 教学改革方向不明确,课程模式选择不合理

现阶段,实践技术型人才需求增加,为适应市场需求,高职院校应加快推进教学改革,并选用适宜的课程模式进行教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但根据上述调查结果发现,被调查高职院校的交通安全专业教学改革方向仍不明确。具体实践上看,高职院校未增设智慧交通系统安全技术相关课程、交通现代化治理课程等,且在课程模式选择过程中,主要应用理论教学 + 案例分析的模式进行,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及素养,对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升及职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4.3. 学生能力培养不全面,模拟实训教学不充分

全面培养学生能力是就业导向下推进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所在。为实现学生能力的高质量提升及发展,需要充分开展实训教学活动。但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高职院校的交通安全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不全面,模拟实训教学不充分。具体实践上看,高职院校所开设的《汽车与交通安全》等课程教学内容不全面,未覆盖最新交通安全知识和技能,且高职院校的实践基地的设施老旧,与现代交通安全标准存在一定差异,同时未引入虚拟现实等技术,开展模拟实训教学活动,无法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学习机会,不利于学生专业能力及素养发展。

4.4. 专业教学特色不明显,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

鲜明的教学特色和完善的师资队伍,能够为交通安全专业教学改革发展提供明确的方向指引和持续推动力。但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高职院校的交通安全专业教学特色不明显,尤其是在智慧交通建设持续推进的背景下,高职院校未结合市场发展特征、市场需求等,形成独特的教学理念、构建特色课程,使得教学内容较为传统,缺乏前沿性,难以培养学生的特色技能,影响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4]。同时,被调查高职院校的交通安全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仍不完善,缺乏具有行业背景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出现教学与实际工作脱节、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不足的问题,难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5. 就业导向视域下高职交通安全专业教学改革路径

5.1. 注重市场调查,优化人才培养目标

为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培养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需要注重市场调查,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在具体实践中,高职院校应加强与交通安全行业企业、交通安全机构、交通行业协会等的合作,深入调查和分析市场需求,了解行业发展趋势与人才需求内容,为人才培养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根据“中国行业研究网”相关数据显示,预计2023年,我国智慧交通相关人才缺口约为40万人,而智慧交通要求人才具备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能力等。对此,高职院校应优化人才培养目标为:理论知识能力、实践技能、信息技术水平、创新与研发能力、政策及相关法规理解力等,确保人才培养能够与市场需求相匹配[5]。同时,高职院校应以优化后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总领,对教学内容、课程教学目标、毕业要求进行对应。如:《交通运输安全理论基础》等课程支撑理论知识能力培养目标,对应课程教学目标、毕业要求指标点分别为8.2、10.2;《交通运输安全分析》等课程支撑实践技能培养目标,对应课程教学目标、毕业要求指标点分别为8.2和10.2;《智能交通系统》等课程支撑信息技术培养目标,对应课程教学目标、毕业要求指标点分别为7.2和8.2;《交通运输安全评价》等课程支撑创新与研发能力培养目标,对应课程教学目标、毕业要求指标点分别为6.2、8.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课程支撑政策及相关法规理解能力培养目标,对应课程教学目标、毕业要求指标点分别为8.2、10.2。需要注意的是,高职院校应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及时补充和完善教学资源,以此为交通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5.2. 明确改革方向,实施任务 + 教学模式

以就业为导向推进交通安全专业教学改革,需要有明确的改革方向,并以改革方向为基本视角,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为核心,实施任务 + 教学模式。首先,高职院校应结合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明确交通安全专业教学改革方向,包括:智能化交通系统安全、交通现代化治理等[6]。其次,高职院校应设立任务驱动型课程,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项目任务学习和应用知识,并综合应用实践教学、案例分析教学的模式,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设计一个智慧交通系统方案,包括交通监控、智能信号灯、车辆识别等功能。在项目任务实践中,学生需要对现有交通安全问题进行调研,并提出解决方案,同时运用交通规划、交通工程、智能控制等知识,设计系统以解决实际问题。再次,高职院校可以邀请交通安全行业专家与企业代表,参与课程设计与教学过程,并提供实际案例与行业经验,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从而为更好地就业做准备。最后,高职院校应对改革方向坚持情况、任务 + 教学模式实施情况,及教学改革效果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教学改革内容进行优化与完善,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与市场需求一致。

5.3. 指导学生合作,开展模拟实训活动

指导学生合作,开展模拟实训活动,是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并推进交通安全专业教学改革的必然途径,有利于培养交通安全专业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实践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为学生在交通安全领域的就业及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首先,高职院校应设计专门的团队合作培训课程,在课程中为学生分配不同的角色,如沟通协调员、交通安全技术专家、交通管理人员等,使学生在实践中充分应用自身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为提升交通安全专业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在交通安全专业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设计团队冲突场景,指导学生解决冲突问题。其次,高职院校交通安全专业教师可以设计模拟实训项目,如模拟交通事故处理场景,引导学生以交通警察、事故当事人、医护人员等视角,完成模拟训练,使学生充分学习事故现场处置流程,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7]。同时,教师可以在实训活动结束后,引导学生考虑交通流量、安全隐患等,提出有效的交通管理方案,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练。在此基础上,组织模拟交流管制演练项目,引导学生在模拟场景中体验交通管制流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制定有效交通管制方案的能力。再次,交通安全专业教师可以引入真实案例,包括交通事故、交通管理方案实施效果、交通安全教育项目等,要求学生在分析案例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方案。若条件允许,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与调研,深入了解案例的背景、显示情况,以全面了解交通安全问题,为提出解决方案提供依据。在案例分析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案例总结与反思,促进学生的知识内化与应用。最后,专业教师应对学生的模拟实训表现进行评估,包括团队合作能力、项目执行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针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肯定与鼓励,激励学生继续努力保持优异表现,并通过正面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进步和成长;针对表现不佳或存在不足的学生提供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问题并提升能力,从而助力学生专业能力及素养高质量发展。

5.4. 凸显专业特色,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凸显专业特色,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是就业导向下交通安全专业教学改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首先,针对智慧交通建设持续推进的背景,高职院校应该结合市场发展特征和需求,明确交通安全专业的发展方向。建立起具有独特教学理念和特色课程体系,注重前沿性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融合,培养学生的特色技能和创新意识[8]。例如,引入智慧交通、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知识,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其次,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引进具有行业背景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以确保教学与实际工作的紧密结合,促进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和课程更新,引领学生跟随行业发展的步伐,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最后,鼓励学校开展实践教学和产学合作,提供学生更多的实际操作机会和实践项目。与交通安全相关的企业和机构合作,开展实地考察、实习实训等活动,让学生接触真实工作环境,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产学合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行业需求,为就业做好准备。

6. 结语

综上所述,以就业为导向,推进专业教学改革是教育现代化实践的要求;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在具体实践中,高职院校应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明确改革方向、加强实践教学和完善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希望本文提出的教学改革路径能够为高职交通安全专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十四五”全国道路交通安全规划》的通知[EB/OL].
https://www.mem.gov.cn/gk/zfxxgkpt/fdzdgknr/202207/t20220728_419231.shtml, 2024-06-20.
[2] 江荣娜. 新媒体视域下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路径探究[J]. 新闻研究导刊, 2024, 15(7): 126-128.
[3] 辛安静, 张洁, 和珍. 基于就业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以Y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为例[J]. 学园, 2024, 17(11): 65-67.
[4] 赵淑湘. 基于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测绘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以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地形测量技术”课程为例[J]. 甘肃教育研究, 2024(3): 83-86.
[5] 向刚, 孙敬, 刘凤平, 等. 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高校化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索——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J]. 现代职业教育, 2024(6): 109-112.
[6] 屠鸣. 以就业为导向促进会计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应用[J]. 营销界, 2024(3): 119-121.
[7] 张亦非. 基于就业导向的市场营销专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究[C]//百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南省德风文化艺术中心. 2023年高等教育科研论坛南宁分论坛论文集. 太原: 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 2023: 2.
[8] 张耀民, 贺国旗, 韦钰.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究——以陕西工商职业学院为例[J] .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 2023, 25(4): 91-94, 9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