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传统村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形载体,是中华文化鲜明标识的汇聚地。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传统村落的保护传承、旅游活化利用备受业界和学界的关注。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强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开展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要实施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推进乡村旅游集聚区(村)建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也提出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近年来学界对传统村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刘春腊等构建了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保护性补偿模型并对湘西州进行了实证研究[1];任越等基于GIS构建了传统村落文化建档式保护模型[2];翟海国以河南省黄河流域传统村落为例,构建了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评价体系[3];薛乾明等以甘肃省两当县为例对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格局构建方法进行了研究[4]。二是传统村落旅游与乡村振兴,吴泽荣等以广东为例,对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传统村落的发展策略与路径选择进行了研究[5];邵秀英等对黄河流域传统村落旅游响应度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6];陈刚从发展人类学的视角对乡村振兴与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旅游开发进行了研究[7];刘沛林等以张谷英村为例,对传统村落景观基因数字化传播及其旅游价值提升进行了研究[8];袁超等以呈坎村为例对建构主义下传统村落旅游者原真性体验进行了研究[9];唐承财等对传统村落文旅融合发展水平评价及影响路径进行了研究[10];杨馥端等以湖南省板梁村为例对催化视角下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共同富裕的机制与路径进行了研究[11];张平等以古丈县默戎镇龙鼻嘴村为例,对传统村落旅游生计转型意愿及影响机制进行了研究[12]。三是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李伯华等以湖南省张谷英村为例,基于聚落“双修”视角对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活化路径进行了研究[13];李伯华、窦银娣等分别对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有机更新的理论认知[14]、行动逻辑[15]与实践路径进行了研究。四是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李江苏[16]、方叶林[17]等对中国传统村落时空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王兆峰等以雪峰山崇木凼村为例对旅游型传统村落居民点空间重构与乡村振兴进行了研究[18];刘梦瑶等以北京市门头沟区马栏村为例对红色旅游驱动下传统村落的重构与空间生产进行了研究[19]。五是传统村落土地利用,田爽等对典型传统村落集聚地土地利用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进行了研究[20];曲颂等对宅基地制度改革视域下传统村落古民居的活化利用进行了研究[21]。本文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长沙县开慧村为例,通过对传统村落发展驱动力和约束力的分析,整合形成传统村落文旅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从理论上将旅游动力学理论补充到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中,同时在规划传统村落发展以及乡村旅游时,提供参考借鉴,以利于做好顶层设计,促进传统村落旅游振兴。
2. 研究区域概况
开慧村位于湖南省长沙县北部的开慧镇,西连岳阳汨罗市,北与岳阳平江县毗邻,地处两市三县之交,距长沙市区55公里。是毛泽东亲密战友和夫人杨开慧烈士的故乡,重要的红色革命基地,是开慧镇城乡一体化建设和板仓小镇建设的中心村。先后获得了省级生态村、长沙市文明村等荣誉称号。2019年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开慧村所在的开慧镇是国家重点发展的红色旅游小镇,在一二产业发展较完善的基础上,重视旅游的开发,不断地引进旅游开发项目。基于不同村落的特点,进行整体的规划,将自然景观与人造景观融合,形成文化旅游、山水观光、体育旅游、健康养生的全域旅游。开慧村先是发展集体经济,共同培育特色水稻、特色水果、有机蔬菜等等。而后凭借传统村落的环境以及历史故事发展红色旅游,开设了杨开慧纪念馆、开慧故居、烈士陵园等游览场所,同时依托板仓小镇开展生态旅游,带动村内食宿行业的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在提升当地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完善福利机制,极力引进先进人才回流,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思路
本研究从旅游效应理论入手,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方面做出文旅融合对于传统村落的效益分析,不同的效益最终的归宿都会转化为利益相关者的驱动力,利益相关者受到驱动后对于旅游发展做出不同的反应和努力,在这些反应中,存在有效反应,例如政府政策、资金、技术支持,村民提供场地、服务、产品等等。反之,也可能存在着不良反应,例如对村落环境的破坏、追求现代化过程中传统文化的消散甚至扭曲等等。效益驱动与无效路径产生的遏制力形成传统村落文旅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驱动力与遏制力程度可以对路径设计和选择做出一定的指导,从而产生更多的有效路径,对产生的路径进行对比和分析,直至选择最优化的发展路径。从而在经济、社会、文化以及生态不同方面实现传统村落的振兴,为乡村振兴提供范例和奠定基础。研究思路如图1。
Figure 1. Research ideas
图1. 研究思路
3.2.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3.2.1. 田野调查法
本文选取长沙县开慧镇开慧村作为调研地,2021年4月15日,前往开慧村进行实地考察,在调研的过程中,记录了开慧村整体的村落环境、建筑情况、文化遗产保护情况、旅游吸引物数量和质量以及产业发展情况等方面的内容。目的主要是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文化效益,了解开慧村的文化遗产保护情况,文旅融合是否促进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其次是生态效益,了解旅游开发是否更好地适应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促进村容村貌的改进。
3.2.2. 深度访谈法
论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开慧村的村民、商户以及政府。选取开慧村作为调研地后,根据研究内容制定了访谈大纲,制定了不同的封闭性以及开放性的访谈问题,访谈围绕“是否支持旅游发展?为什么支持旅游发展?收入如何?工作如何?过程中付出哪些努力?现在有哪些不足”等等进行。在得到反馈后,对访谈内容进行了整理和分析,根据角度的不同将访谈结果进行分类,记录原始材料。由于收集的资料大多是文字,内容多是定性描述,定量分析较困难,因此鉴于扎根理论比较适合定性研究,本文应用扎根理论对获得的资料进行编码分析,通过开放式编码、主轴式编码和选择式编码进行相关研究。
在田野调查期间,对4个村民进行了访谈,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了解村民意愿、与之前的收入对比、旅游开发对他们带来的影响,包括生活、经济、幸福感等等,除此之外,还有村民付出的时间、成本、场地等。对村内的2个个体经营进行了访谈,主要是了解开慧村发展旅游对于当地产业的带动情况、是否使人口回流、是否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旅游产业是否是其主要的营收手段和收入来源。除此之外,也询问了其在旅游发展地过程中,做了何种努力。对开慧镇委的主管旅游的童主任进行了网络访谈,这次访谈主要是了解政府在发展旅游中的角色和职能、政府在这个过程中是什么态度、是否提供过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的支持以及发展的整体情况。与此同时是否有效发挥政府的宣传作用,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4. 研究结果
4.1. 开放式编码
开放式编码是将资料中有意义的内容(语句或段落)进行编码,并将这些语句或段落进行分解、检验和对比以提炼出初始概念,然后依据提炼的初始概念发展出概念范畴[22]。本文将三个不同角度访谈所获得的原始资料进行分解、检验和比对,从中提炼出35个初始概念,因为初始概念较多且存在意义交叉或冲抵,因此将相关概念进行进一步的合并,如表1,概括出13个初始范畴。
Table 1. open coding results
表1. 开放式编码结果
原始资料 |
初始概念 |
初始范畴 |
我们村里人肯定是很支持的,发展旅游,赚钱的。 |
村民的态度 |
利益相关者态度 |
对于我们来说,肯定是越搞的大越好,搞旅游,来的人多了,我们的生意就好。 |
商户的态度 |
我们现在是在大力开发旅游,要把开慧整个镇打造成特色文旅小镇。 |
政府的态度 |
因为游客多了嘛,我们现在可以出来摆摊就够我们平常生活了,以前就是喂猪种地,现在这样就轻松些。 |
村民的收入水平 |
利益相关者的收入水平 |
搞了红色旅游之后团队游客多了蛮多,生意多了。 |
商户的收入水平 |
我们这里现在也会卖点纪念品,印花杯子、衣服、帽子这些。 |
游客在村的其他消费 |
整体来说,我们的地方经济水平是有显著提高的。 |
政府的收入水平 |
有旅游开发商出钱,政府也有出钱。 |
村民资金 |
旅游发展的资金来源 |
政府拨款主要是搞景区去了。 |
商户资金 |
我们进行整体规划,然后引进资金和人才技术,当然也会有拨款。 |
政府资金 |
我们以前的时候就游客少一点,最近几年搞红色旅游多了蛮多客人。 |
散客人数增加 |
游客的数量变化 |
我们现在是整个镇一起规划,开慧村主要搞红色旅游,充分利用伟人事迹,吸引团队。 |
团队需求量增加 |
我们现在就是在这里早上八九点摆到下午四点多,每个月也够我们用咯,现在年纪大了,种不好田咯! |
村民的生活质量 |
村民的生活质量 |
我们以前就种田、喂猪、种菜。我们村里的人就过来摆摊,买麻花、姜盐豆子茶这些。 |
村民的生活变化 |
现在年轻人不是很多,大多数还是出去找工作。因为现在还不要太多人,工作人员基本是开发商带来的。 |
村民的就业机会 |
村民的就创业机会 |
以前在家里就只能种地,像我们年纪大了就做不了了,现在发展旅游就可以自己做点吃的出来卖。 |
村民的就业机会 |
我们基本上就是自己一家人搞定,不用很多员工。如果搞得好,游客越来越多,我们就需要招人了。 |
商户提供的就业机会 |
当地人在景区门口规划的摊位摆摊不需要费用的,景区里也会有一些岗位。 |
政府提供的就业机会 |
现在搞了这个纪念馆,游客多了蛮多,好多旅游团过来搞红色活动。 |
景区的文化传播 |
文化的传播方式 |
红色旅游是开慧村的一项特色,也是丰富我们整体规划的一环。 |
景区的特色产品 |
像我们搞旅游纪念品的,就会卖字、衣服这些周边产品,卖的时候就会跟他们说一下背后的故事什么的。 |
文化传播方式 |
这个纪念馆免费参观啦,我们村里的人都去好多次了,看了好多次。 |
景区的经营策略 |
文化传播范围 |
故居和纪念馆都已经很完善了,也属于免费参观,可以让当地人和游客有充分的时间了解这一文化。 |
景区的经营方式 |
环境变好蛮多,毕竟有游客要来,我们这边也有规定。 |
村落的环境保护 |
村落的生态环境优化 |
我们这边的房子啊,基本上没怎么变,要么就是自己建的新房子。 |
村落建筑保护 |
我们没有怎么参与的,都是开发商和政府的人在搞。 |
旅游参与人员 |
居民参与度不足 |
我感觉游客没有刚开始的时候多了,我们村里也没有好多人在弄这个。 |
村民的参与度 |
续表
我们是以整个镇为主体规划的,每个村担任不同的职能。 |
职能规划 |
旅游的整体规划 |
现在还是以一二产业为主,发展旅游业也就是在强化第三产业。 |
产业规划 |
我们现在也在想要搞点体验园和采摘园之类的项目。 |
项目规划 |
我们这里很多店都是本来就有的,没有说统一规划什么店。 |
商店规划 |
我觉得游客还是少了,最近说建党一般周年才又多了些人,但是也都参观了一下就走了。 |
需求数量的不确定性 |
游客数量的下降 |
吃饭的人多一些,很少会有人在这里过夜的,旁边还有个帐篷基地,那边的人多一些。 |
住宿需求数量下降 |
现在整个的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旅游吸引物、配套设施和资金都是缺乏的。 |
配套设施的缺乏 |
人才设施的缺乏 |
目前主要是缺高级人才、一些搞规划的人才,现在还在规划阶段,等完善了之后需要可能大量劳动力。 |
高级人才的缺乏 |
4.2. 主轴式编码
主轴式编码是在开放式编码的进一步提炼,即通过聚类分析将开放式编码中各个独立的
初始范畴联结在一起,据以发展并建立初始范畴之间潜在的逻辑关联,发展主范畴。本文将13个初始范畴进行归纳分析得到6个主范畴,即态度驱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文化效益、宏观约束力、微观约束力,如表2。
Table 2. Results of axial coding and selective coding
表2. 主轴式编码与选择式编码结果
核心范畴 |
主范畴 |
初始范畴 |
驱动力 |
态度驱动 |
利益相关者态度 |
经济效益 |
利益相关者的收入水平 |
旅游发展的资金来源 |
游客的数量变化 |
社会效益 |
村民的生活质量 |
村民的就创业机会 |
生态文化效益 |
文化的传播范围 |
文化的传播方式 |
村落的生态环境优化 |
约束力 |
宏观约束力 |
旅游的整体规划 |
微观约束力 |
游客数量的下降 |
人才设施的缺乏 |
居民参与度不足 |
4.3. 选择式编码
选择式编码是在主轴式编码主范畴的基础上剥离出核心范畴,发现其与主范畴及其他范畴之间的关联。本文将6个主范畴集中在一个更为宽泛的范围内,即驱动力和约束力,具体分类如表2。
4.4. 开慧村文旅融合现状分析
根据田野调查,从旅游资源、文创产业、红色文化塑造以及旅游规划四个方面对开慧村的文旅融合发展现状做出总结。
第一,旅游资源方面。在田野调查以及资料查阅的过程中,记录了开慧村的旅游景点包括开慧故居、烈士陵园、开慧纪念馆、杨公庙、杜鹃园、自然生态林、板仓小镇、蝶恋花园等等。从杨开慧纪念馆景区开放以来,一直对外免费,在充分利用当地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发挥红色文化的作用。但是村内缺少道路提示牌,旅游者无法确定村内各个景点的位置,总体来说会减少游客驻留的时间。
第二,文创产业方面。纪念馆内设有专门的红色旅游纪念品店,以毛泽东和杨开慧的形象形象、毛泽东字画为主要设计。形成以红色文化传承、慧润恋等为宣传的情怀产品。文创产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当地的消费水平。但是开慧没有形成具有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对于红色文化的融会贯通还存在不足,这一方面也影响了开慧的经济效益。
第三,文化塑造方面。开慧村以红色文化为主要特色,在充分发掘杨开慧事迹的基础上,建设开慧故居,结合其父杨昌济、其子毛岸英、毛岸青的事迹,突出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精神,供旅游者学习。但是作为开慧村主体的开慧纪念馆和故居没有配备讲解系统和讲解员。旅游者无法深入了解其文化内涵,作为以红色旅游文化为主的旅游目的地,其文化效益没有达到,也无法有效地起到宣传效果。
第四,旅游规划方面。开慧村还处于发展的初期,开慧的旅游发展是以镇为总体来协调发展,镇内的各个村分别具有不同的特色,承担不同的职能,开慧村以红色旅游为主。主要的不足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开慧村的整体规划处于待完善阶段,未有效地设置能与纪念馆联动的景区,形成一个足够旅游者特地前来的旅游圈,游客一般不会停留过夜,不利于当地住宿行业的发展。其次是区域环境规划也存在不足,当地的民居没有统一规划,形成具有传统村落特点的结构。最后是作为利益主体的居民基本上没有参与到旅游的整体规划当中,民居利用率不高,当地居民的就业率也未出现有效增长。
5. 传统村落旅游振兴的动力机制
5.1. 传统村落旅游振兴的驱动力分析
Figure 2. Kaihui village tourism benefit analysis
图2. 开慧村旅游效益分析图
共同体的形成源于各方利益驱动,得益于共同的利益需求,利益是调动利益共同体积极性的关键。本文从田野调查法入手,收集到关于开慧村旅游资源以及村落开发现状的资料。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半结构化访谈,应用扎根理论对开慧村居民、商户以及政府的态度进行研究和总结,根据上述数据得出对开慧村各利益主体在三个方面的效益,不同效益在不同程度上形成了对旅游发展和村落振兴的驱动力,如图2。
5.1.1. 经济效益是村落振兴的直接驱动力
经济效益是旅游发展的直接驱动力,与政府、居民以及企业都有直接相关的关系,是各主体做出行为的主要动力。以开慧村为例,在政府层面,促进文旅融合可以直接提高当地经济水平,增加财政税收,同时获得更多的上级财政补助。其次,对于当地居民来说,文旅融合使其就业、创业机会扩大,增加可支配收入,提升幸福感,如一位访谈者所说:“因为游客多了嘛,我们现在可以出来摆摊就够我们平常生活了,以前就是喂猪种地,现在这样就轻松些。”对于开慧村的商户来说,文旅融合使其产品能够多样化,结合生态旅游、农耕旅游等等新式旅游方式,使得开慧村更加具有吸引力,从而增加游客人数,增加企业利润收入,现阶段开慧村的旅游发展还并不完善,因此还未实现旅游企业的目标,但对于商户来说,发展旅游就是拓宽消费者渠道,就是产生利润。
5.1.2. 社会效益是村落振兴的间接驱动力
社会效益是旅游发展的间接推动力。为了发展旅游,村内的基础交通和设施都得到了改善,现在有专门的红色旅游专线从长沙市区出发直接到达开慧村,沿G107高速出口离开左转可直接到达开慧村。其次,由于政府对开慧镇进行统一规划,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全域旅游的发展使开慧村与县域市域内其他旅游地联系增加,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第三,文旅产业属于典型的第三产业,开慧村发展初期以第一产业为主,发展集体经济,种植水稻、有机蔬菜等等,后期逐渐加入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还处于比较薄弱的阶段,因此抓住文旅产业,可以优化产业结构,增加额外收入。最后,政府对于人才和资金的引进扩大了当地的就业创业机会,吸引人才回流。
5.1.3. 生态文化效益是村落振兴的辅助驱动力
生态文化效益是村落振兴的辅助驱动力。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开发一直是近几年热点的议题,将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要求保持其原真性,因此做好顶层设计后的开发,能够使传统村落环境得到最大的保护。开慧村内杨开慧故居以及传统的住房现在都保存得比较完整,也是旅游者参观的主要地方。其次,在发展旅游时,要提高供给质量,要求旅游产品提供者以及旅游者都注重卫生,因此村容村貌得到了保证。文旅融合是保护、传承和传播传统文化最重要的方式。开慧村的红色文化与旅游融合后,开慧村村民更加深刻地理解其内涵,促进当地居民代代相传。而且能够使其广泛传播,例如,许多旅游者或许只知道杨开慧烈士的身份,不知其事迹以及其反映的精神,通过文化与旅游的结合,能够使旅游者获取更多知识,同时产生情感共鸣,促进发展。
5.2. 传统村落旅游振兴的约束力分析
旅游发展对于传统村落振兴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也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这将会对旅游发展形成一定的约束力,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村落的进一步发展和振兴。根据上述访谈结果的分析和总结,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分析具体的约束力。
首先是宏观层面。开慧村凭借其优秀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得到政府对于开慧村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开慧村区域发展规划并不明晰。在实地考察的过程中,并未发现景区有其他景区的指示牌,而开慧村虽然具有一定的旅游资源,但是不具备吸引旅游者特地前来的特别属性,特别是在留住旅游者在此进行食宿消费方面。当地政府在做旅游规划时,考虑不够全面,忽略了景区联动和全域旅游的发展。因此政府重视区域旅游规划,将其与长沙县的景点联系起来,甚至与橘子洲以及毛泽东故居联动整合起来,提升旅游产品质量和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增加游客数量。
其次是微观层面。开慧村的旅游发展以红色旅游为主。因此旅游行业在做路线规划以及景点设计时,要求充分了解开慧的红色文化内涵,包括杨开慧及其亲属的事迹、精神等等,在充分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设计正确的观光吸引物。但是实际上,在旅行社宣传以及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中,并未很好地起到宣传作用。在传统村落的旅游发展中,当地居民居于主体地位,是旅游发展的主心骨。因此当地居民的开发意愿是旅游开发能否有效实施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开慧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部分居民反映有时会打扰其日常生活。另一方面,在发展初期,投资大,回报慢,因此不支持者也会逐渐增多。
5.3. 传统村落旅游振兴的动力机制
文旅融合发展、传统村落振兴、旅游效益与发展动力其实是一个循环体,文旅融合发展会促进旅游效益的提升,旅游效益提升反过来又成为文旅融合的发展动力,传统村落振兴是文旅融合发展的结果,文旅融合发展又是传统村落振兴的手段。旅游效益是传统村落振兴的表现形式。通过得出各个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形成相应的动力机制(如图3)。
Figure 3. Dynamic mechanism diagram
图3. 动力机制图
6. 传统村落振兴的路径选择
Figure 4. Kaihui village revitalization path map
图4. 开慧村振兴路径图
根据开慧村的发展现状以及问题,结合其现有的旅游资源以及生态环境,开慧村的振兴可以从文旅融合、生态旅游以及农旅融合三个方面入手,具体方法如图4。文旅融合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后劲不足,吸引力不足,而开慧村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农业基础发展较好,因此生态旅游与农旅融合也不失为使村落振兴的有效路径。三者之间相互联动,改善开慧村的第三产业的薄弱基础,使第三产业发展起来,可成为村落振兴的有效路径。
6.1. 文旅融合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基于以上对于开慧村的驱动力和约束力的研究。可以从区域规划、行业监管以及居民教育三个主要的方面入手,来改善文旅融合现状,为开慧村的实际发展提供有效建议。
第一,加强区域规划,丰富文化内涵。开慧村的文化底蕴来自于杨开慧烈士的事迹和精神,与任弼时故居、缪博英故居形成了联动。但是总体来看还是缺乏吸引力,因此应该扩大辐射范围,将其与更多的红色旅游地联动,比如与之相关的毛泽东故居和橘子洲,与之相近处于长沙县内的黄兴故居等等。以此来提高知名度,也能够使旅游者更加能够理解其红色精神。
第二,加强行业监管,丰富旅游产品。对于开慧村旅游行业的监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在于提供产品质量。在设计旅游产品时,要融入文化内涵,不仅要求其将本身杨开慧的故事及精神融入,还应挖掘更多相似人物精神,与区域联动相适应,这样能够使旅游产品的质量提高,整体也更加饱满。一方面在于产品类型。现阶段开慧村的红色旅游是以参观讲解为主。走马观花式的方式难以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同时也难以吸引回头客。因此要多设计不同的形式,例如研学旅游,与县域市域内的中小学形成长期合作关系。多设计体验活动,例如用VR技术让旅游者亲身感受杨开慧烈士当时的危险情况。
第三,加强居民教育,丰富服务方式。传统村落的村民是村落的主人,是村落保护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为了增强居民的参与度,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教育。因为村民们并没有发展旅游的经验,对于文旅融合的概念也是模糊不清。因此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要邀请专业的技术人员对村民进行培训,一方面是改变思想,一方面是提升技能。让村民们都能积极的献言献策,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旅游发展与规划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一来,村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供有效的服务。
第四,研究文化内涵,塑造旅游品牌。开慧村除了具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还有许多特色产品,比如优质大米、蓝莓、湘绣等,而且红色旅游也是开慧村的漂亮名片。开慧村应该将本地特色产品充分结合起来,打造特色文化产品。例如为特色产品设计形象,融进湘绣,利用互联网进行宣传,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化品牌,结合当地旅游的发展,形成产业链。
6.2. 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主要依托于原生的自然和文化生态系统,强调对当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发展生态旅游能够推进当地社区居民参与旅游业,实现传统村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高度统一。
开慧村现有的板仓小镇是生态旅游的典型,但是未受到重视,因此要将板仓小镇重新发展起来,结合红色旅游,提高吸引力,促使游客在开慧村过夜,提高住宿产业的收入。除了板仓小镇,开慧村附近的自然旅游吸引物如金井水库、白鹭湖风景区、大冲山森林公园等都是生态旅游发展的基础,政府要进行科学的规划,保护其本真性。生态旅游的发展属于新兴的旅游发展方式,因此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人才,引进足够的资金,科学有效地规划和开发。
6.3. 农旅融合
开慧村过去积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邀请专家指导,带动开发了有机蔬菜、优质水果、优质水稻基地共3600亩,建立水稻种植基地以及特色彩色稻田。因此,开慧村具有发展农业 + 旅游模式的基础,可将农耕文化与旅游结合,吸引旅游者参与体验,同时建立一体化的食宿基地,让旅游者可以品尝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这样还可以引导旅游者在村里过夜,延长逗留时间,进而促进餐饮和住宿业的发展。同时又可以把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加入到旅游消费体系中,实现农旅深度融合,极大提升开慧村的经济效益。结合红色文化的发展,打造特色农家乐,例如重走红色道路,住传统村舍等等,形成特色住宿环境,吸引旅游者体验。将创意农产品打造成特色品牌,除了旅游文创纪念品,还提供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产品,形成IP。
基金项目
2020年度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YBA034)。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