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书评拓展图书馆阅读推广路径的几点思考
Several Thoughts on Expanding the Promotion Path of Library Reading through Micro Book Reviews
摘要: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下,微书评以其简短精练、互动性强的特点,在图书馆阅读推广中展现出独特的优势和实践价值。本文通过深入探讨微书评在图书馆阅读推广中的应用,揭示了其在丰富阅读内容、增强读者互动、提升传播速度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本文提出了微书评助力公共图书馆推广经典阅读的几种策略。未来,微书评将在图书馆阅读推广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information explosion era, micro book reviews have demonstrated unique advantages and practical value in the promotion of library reading due to their concise and interactive characteristics. This article reveals micro book reviews’ positive roles in enriching reading content, enhancing reader interaction, and increasing the speed of spread by deeply exploring their applications in library reading promotion. Meanwhile, this article proposes several tactics for micro book reviews to assist public libraries in promoting classic reading. In the future, micro book reviews will play more important roles in promoting library reading.
文章引用:刘吉宏, 郝洪伟, 张树新. 微书评拓展图书馆阅读推广路径的几点思考[J]. 服务科学和管理, 2024, 13(6): 635-641. https://doi.org/10.12677/ssem.2024.136077

1. 引言

微书评最初起源于社交媒体时代,这一时期的互联网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各种社交媒体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博客、微博等成为人们分享生活、交流思想的重要载体。这些微书评以其独特的魅力迅速吸引了大量读者关注,成为社交媒体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1]

随着微书评在社交媒体上的广泛传播,其影响力逐渐扩大。图书馆、出版社等机构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趋势,开始尝试将微书评引入阅读推广活动中。这些机构通过组织专业的书评团队,撰写高质量的微书评,并通过官方网站、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发布,以此吸引更多读者走进图书馆,提高图书的借阅率和阅读率[2]

国外关于微书评在图书馆阅读推广中的研究主要关注微书评如何通过社交媒体实现快速广泛的传播,推动阅读文化的普及。研究包括分析微书评在Twitter、Facebook等平台的传播机制,以及其对读者阅读行为的影响,如激发阅读兴趣和引导书籍选择[3] [4]

国内学者则着重探讨微书评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实际应用,研究如何利用微书评提升阅读推广效果,提升服务水平[5]-[8]。研究内容包括分析图书馆微书评活动的组织形式、实施效果,并提出改进建议;同时,探讨微书评在阅读推广中的定位和图书馆应采取的推广策略[9]-[11]

文章系统梳理了微书评的优势和创作形式,明确其在阅读推广中的作用,特别强调了其时效性、互动性和针对性的优势。

文章提出了微书评在图书馆阅读推广中的发展策略,旨在推动微书评的广泛应用和持续发展,为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构建书香社会、提升国民文化素质做出积极贡献。

2. 微书评与图书馆的关系

微书评在图书馆服务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双重角色既体现了在阅读推广中的实用价值,又展现了在服务质量评价中的独特功能。

微书评作为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有效手段,以其简短精炼的特点迅速吸引读者关注,帮助读者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阅读选择,从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微书评的互动性和传播性也使得图书馆能够更好地与读者进行互动交流,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和反馈,进一步优化阅读推广策略[12]

微书评还承担着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的重要角色。微书评作为读者对图书的直观反馈,能够真实反映读者对图书馆藏书质量、阅读环境以及服务态度的评价。图书馆通过收集和分析微书评数据,可以及时了解读者的满意度和需求变化,为改进服务提供有力依据。例如,针对微书评中提到的图书更新不及时、种类不够丰富等问题,图书馆可以及时调整采购策略,满足读者的多元化阅读需求。

3. 微书评的优势及其在图书馆阅读推广中的作用

3.1. 微书评的优势

微书评适应了快节奏社会的阅读需求,使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能快速获取书籍的核心信息。微书评的兴起,得益于数字化阅读浪潮的推动,越来越多的读者通过社交媒体、博客等平台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

微书评的优势在于其便捷性、短小精悍以及网络媒介的广泛传播。它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激发阅读兴趣。同时,通过社交媒体等网络平台的分享,微书评能够迅速传播给更多的读者,提高书籍的知名度和阅读量。此外,微书评还具有很强的互动性,读者可以通过评论、点赞等方式与作者和其他读者进行交流和互动[13]

3.2. 微书评在经典阅读中的引领作用

经典阅读是指对经过时间考验的文学、哲学、历史等领域作品的深入阅读和理解。这些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能够引领读者走进一个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

经典纸质阅读的好处在于其深度阅读体验、持久性保存、减少干扰、培养阅读习惯、丰富阅读体验以及传承文化遗产等方面。纸质书籍能够提供一种沉浸式的阅读感受,让读者在安静的环境中深入思考。同时,纸质书籍具有较长的保存期限,不受电子设备更新换代的影响。此外,纸质书籍的阅读过程中受到的干扰较少,有利于培养读者的专注力和思考能力。

微书评作为一种新兴的阅读推广与评论形式,在经典纸质阅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引领作用。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读者的选择日益丰富却也更加碎片化,微书评以其精炼、直观的特点,成为连接经典作品与现代读者之间的桥梁。

首先,微书评通过简短而深刻的文字,提炼出经典书籍的精髓与亮点,为读者提供了快速了解书籍内容、风格及价值的途径。这种引领作用不仅帮助读者在众多书籍中筛选出符合自己兴趣与需求的经典之作,还激发了读者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欲,促使他们主动翻开书页,深入阅读。

其次,微书评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见解,引导读者从不同角度审视经典作品,促进了对经典文化的多元解读与传承。每一位撰写微书评的读者或评论家,都是基于自己的阅读体验与感悟进行创作,这种个性化的解读方式不仅丰富了经典作品的内涵,也激发了更多读者的思考与共鸣。

再者,微书评的广泛传播与分享,进一步扩大了经典阅读的影响力。在社交媒体、阅读平台等渠道的助力下,优秀的微书评能够迅速吸引大量关注与讨论,形成一股推动经典阅读的热潮。这种引领作用不仅鼓励了更多人参与到经典阅读中来,还促进了阅读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让经典作品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4. 微书评的创作形式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微书评以其简洁、直观和多样化的形式,为读者提供了全新的阅读分享和交流方式,当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创作形式。

4.1. 文字型微书评

文字型微书评的优点在于其简洁明了,能够迅速传达读者对书籍的初步印象和核心观点。通过简短的文字描述,读者可以快速了解书籍的主题、情节、人物特点以及作者的写作风格。此外,文字型微书评还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深入阅读书籍,进一步探索其中的精髓。

4.2. 图片型微书评

图片型微书评结合书籍封面、内页图片及简短文字说明,为读者呈现了一个视觉化的阅读体验。通过图片展示,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书籍的装帧设计、插图风格以及整体氛围。这种形式的微书评不仅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书籍的内容和主题。同时,图片型微书评还具有很好的传播性,便于在社交媒体等平台上分享和传播。

4.3. 视频型微书评

视频型微书评利用短视频介绍书籍内容、分享阅读体验,具有直观、生动和互动性强的特点。通过视频展示,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书籍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此外,视频型微书评还能通过声音、画面和文字的有机结合,为读者带来更加丰富和立体的阅读体验。同时,视频型微书评也便于在各大视频平台上传播和推广,吸引更多潜在读者的关注[14]

4.4. 音频型微书评

音频型微书评通过录制音频分享看法和感受,为那些喜欢听书或视觉障碍的读者提供了便利。音频型微书评具有便携性和随时性强的特点,读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收听微书评内容。同时,音频型微书评还能通过声音的变化和情感的传递,为读者带来更加生动和真实的阅读体验。此外,音频型微书评还便于在音频平台上分享和传播,扩大其影响力。

5. 微书评拓展图书馆阅读推广路径的策略

5.1. 健全并完善微书评管理制度

制定微书评创作标准和规范流程是健全管理制度的首要步骤。这包括确立微书评的基本格式、内容要求以及评价标准,使得每一篇微书评都能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同时也为创作者提供了明确的创作方向。此外,规范流程的制定能够确保微书评从创作到发布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的操作指南,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混乱和误解。

明确微书评作品的版权归属和使用权限是保护创作者权益的关键措施。在微书评的创作过程中,应尊重原作者的著作权,同时也要保护微书评创作者的权益。因此,图书馆需要制定明确的版权政策,规定微书评作品的版权归属、使用方式以及侵权行为的处理方式等,从而为微书评的创作和传播提供一个安全、合法的环境。

建立微书评作品数据库和检索平台是推动微书评工作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建立数据库,图书馆可以系统地收集和整理微书评作品,方便读者进行检索和查阅。同时,数据库的建设还能为图书馆提供宝贵的数据资源,有助于分析读者的阅读需求和偏好,进而优化馆藏资源和提升服务质量。

加强微书评工作的监督与评估是确保管理制度有效执行的重要保障。图书馆应定期对微书评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同时,通过设立奖励机制,鼓励优秀的微书评作品和创作者,进一步激发读者的创作热情。

5.2. 构建多种形式的微书评推广平台

图书馆应利用社交媒体平台推广微书评。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建立账号,发布内容和活动信息,吸引年轻读者参与。利用平台互动功能,可以实时与读者交流,提升服务质量。

图书馆还可以与出版社、书店等机构合作开展推广活动,获取优质书籍资源和书评作品,扩大影响力,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未来,可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对微书评数据进行分析,精准满足读者需求,提升推广效果。关注微书评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趋势,拓宽应用场景和服务领域,推动阅读文化发展。

5.3. 完善微书评评价体系

评价方法可以多样化,结合专家评审和读者投票,增加互动性和参与度。同时,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微书评的互动数据,如点击量和分享次数,可以客观评估其传播效果和影响力。

图书馆还应定期举办微书评评选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鼓励广泛参与,对优秀作品进行表彰和奖励。此外,建立微书评反馈机制也至关重要,如设立在线调查和读者信箱,收集并分析读者反馈,定期组织读者座谈会,直接了解读者的需求和期望。

通过这些措施,图书馆不仅可以激励读者参与微书评创作,还能发现并培养微书评人才,持续提升微书评的质量和效果,进而吸引更多读者参与阅读推广,推动阅读文化的发展。

5.4. 组织专人撰写经典作品微书评

为了更深入地推广经典作品并提升公众的文学鉴赏能力,图书馆可以采取与大学文学系合作的方式,邀请文学领域的专家教授和在读研究生参与微书评的撰写。通过这种合作,图书馆不仅能获得专业且深入的书评,还可以增加学术氛围,激发公众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和讨论。

此外,为了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和书评质量,图书馆还可以定期举办微书评工作坊。这些工作坊可以由经验丰富的作家或文学教授主讲,教授读者如何理解文学作品的深层意义,如何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以及如何撰写既具有批判性又具有吸引力的微书评。通过这种互动式学习,读者不仅能够学习到书评的技巧,还能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5.5. 举办经典作品微书评大赛

为深入探索经典文学作品的多样性和跨时代价值,图书馆可以举办以经典作品为主题的微书评大赛。大赛设置多样的主题,如“经典与现代”和“跨文化阅读”,这些主题不仅鼓励读者从新颖的视角审视经典作品,也激发对文学多样性的理解和欣赏。通过这样的主题设置,大赛旨在探讨经典文学如何影响现代社会,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共通和差异[15]

为增加大赛的专业性和公信力,图书馆可以邀请知名作家和评论家担任评委。这些评委的专业视角和深厚的文学背景将为评审过程增添权威性,同时也提升大赛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参与的读者不仅有机会获得专家的直接反馈和建议,还能通过与专家的互动获得宝贵的学习机会,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学理解和批评能力。

5.6. 跨媒体宣传

为进一步扩大微书评的影响力和覆盖范围,图书馆可以采用跨媒体的宣传策略,除了传统的网络平台,还包括广播、电视和纸质媒体等多种渠道。例如,图书馆可以与当地电台合作,开设一个名为“每周一书评”的专栏节目,邀请读者和文学爱好者分享他们对经典或现代作品的微书评。这种互动形式能够吸引广泛听众群体,提高参与度和社区的文学兴趣[16]

图书馆也可以通过与地方电视台合作,制作一系列关于书评的短片,定期播放。这些短片可以包含读者讨论会、作家访谈等内容,不仅丰富了节目形式,也让更多观众了解并参与微书评活动。在纸质媒体方面,图书馆可定期在当地报纸或文化杂志上发表精选的微书评,进一步提升活动的正式性和深度,同时也能够达到教育和启发公众的目的。通过这样多元化的媒介结合,图书馆能够有效扩大宣传效果,将微书评文化推广至更广泛的受众中。

6. 微书评在图书馆阅读推广中的实践案例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图书馆是面向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公共图书馆,现有纸本藏书近120万册,免费为开发区及周边的企事业单位员工和社区居民提供全面的服务。

图书馆专门开设了阅读推广专栏,定期通过学校图书馆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发布微书评作品,推介近期的畅销书目,吸引了大量粉丝的关注和转发,传递了图书馆对阅读的重视和推广力度。

栏目创建以来,共发布微书评作品30余篇,推荐优秀书目近160余种,涵盖了文学、历史、科学等多个领域,充分满足了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对读者阅读的兴趣起到了引领作用。表1统计了推荐图书近三年的平均借阅率。

Table 1. Average borrowing rate of recommended books in the last three years

1. 推荐图书近三年平均借阅率

推荐图书种数

推荐图书种数

近三年平均借阅率

社科类

15

83.3%

军事类

25

95.3%

经济类

25

85%

工程类

30

83.5%

艺术类

25

83%

文学类

35

95.8%

综合性图书

15

73.5%

7. 结论

微书评与经典阅读的结合为数字化时代的阅读文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动力。微书评可以涵盖各种类型、题材的书籍,包括文学、历史、科学、艺术等各个领域。通过收集和展示这些微书评,图书馆能够向读者呈现一个更加全面、多元的阅读世界,满足不同读者的兴趣和需求。这种丰富性和多样性不仅增加了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吸引力,也提升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随着图书馆服务模式的不断创新和优化,微书评在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等方面也将呈现出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点。图书馆可以探索将微书评与其他服务方式相结合,同时,还可以根据读者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定制化的微书评服务。

图书馆同时应该注意到微书评可能存在的局限性,如主观性、片面性等。在收集和利用微书评时,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避免盲目跟风或片面评价。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周兵, 张健, 谭军, 黄明秀. 互联网 + 时代高校图书馆微书评工作探析[J]. 大众文艺, 2020(18): 148-149.
[2] 张建国, 李孝忠, 张继华. 数字阅读时代图书馆微书评服务探究[J]. 河北科技图苑, 2015, 28(5): 70-73.
[3] 山晓曼. 科技与赋能: Facebook第三方平台运营模式探析[J]. 科技传播, 2022, 14(6): 105-107.
[4] 汤景泰, 徐铭亮. 全球主流媒体的传播效果与影响因素分析——基于Twitter平台的数据[J]. 新媒体与社会, 2023(2): 92-110.
[5] 孙研子. 全民阅读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微书评现状及发展分析[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46(6): 172-175.
[6] 谢发徽.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微书评实证研究[J]. 图书馆学研究, 2020(18): 63-69.
[7] 梁颖, 陈雅. 我国高校图书馆微书评服务方式的思考[J]. 数字图书馆论坛, 2017(9): 69-72.
[8] 薛宏珍. 服务营销组合策略在阅读推广中的实践与探索——以广西科技大学图书馆“微书评”为例[J]. 图书情报工作, 2016(3): 83-89.
[9] 王家莲. 微书评在图书馆全民阅读推广中的应用探析[J]. 图书馆研究, 2013(1): 69-71.
[10] 傅媛雁. 微书评在青少年阅读推广中的应用研究——以嘉兴市秀州中学图书馆举办的微书评活动为例[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5(22): 92-94.
[11] 费庶. 高校图书馆开展微书评工作的探索[J]. 河北科技图苑, 2012, 25(4): 44-46.
[12] 崔维梅. 如何利用微书评做好图书馆阅读推广[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7(14): 151-153.
[13] 姚真真. 微书评在高校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中的SWOT分析[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4(19): 79-80.
[14] 蔡英. 微阅读视域下的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模式创新[J]. 山西档案, 2018(6): 102-104.
[15] 李高峰, 董雪, 程远. 基于拉锯效应的“一核双赛”连环递进阅读推广模式实践研究——以南昌职业大学图书馆为例[J]. 图书馆界, 2021(2): 84-89.
[16] 魏蔚. “三维立体化”阅读推广模式在读者服务工作中的探索与实践——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例[J].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 20(6): 83-8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