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列宁曾经深刻指出:“马克思的全部天才正是在于他回答了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他的学说的产生正是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极伟大的代表人物的学说的直接继续。”[1]世界交往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以及重要内容,其养分来自于对全人类思想精华的批判与继承。其理论来源可以追溯到英国经验主义交往观、法国功利主义交往观以及德国理性主义交往观,而该理论的主要观点则涵盖了主客体间关系范畴、基本动力、路径选择以及最终归宿四个部分。只有全面把握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的思想来源,才能更加清晰地认知该理论深层次的内涵,更加准确地把握世界历史生成发展的必然性,由此为当代青年人际交往关系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南。
2. 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渊源
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是在“扬弃”前人优秀思想文化成果基础之上而形成的思想理论结晶。其理论来源主要涉及到早期西方哲学的交往思想、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交往思想以及空想社会主义的交往思想。
第一,早期的西方哲学思想对马克思关于世界交往理论的产生是直接影响来源,其中主要涉及到英国的经验主义、法国的功利主义、德国的理性主义。从法国功利主义代表人物孟德斯鸠以及爱尔维修、霍尔巴赫把对交往的理解引入到社会关系和物质需要的角度,再到德国辩证思维的补充,其具有的人本主义和唯心主义交往理论的不足为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留下构思空间。
第二,马克思通过“扬弃”古典政治经济学中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深入分析亚当斯密关于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分工情况以及李嘉图关于工资与利润之间的利益冲突,从而为世界交往理论开辟出资本逻辑这一切入途径,同时树立历史唯物主义视角。
第三,则是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以及对美好社会制度的向往,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必将灭亡,社会主义必将胜利,而世界交往则是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
3. 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的主要观点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首次提出“世界交往”的概念。“‘世界交往’是马克思恩格斯对其以往各种‘交往’概念的继承与发展,是他们从社会哲学和历史哲学的高度研究世界前景的理念创新。”[2]。
(一)交往表现的是主体间交互性的关系范畴
马克思所认为的“交往”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而交往的主体指的是现实的,具象的从事实践活动的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人。这与以往的哲学概念不同,马克思将人的定义阐释置于社会之中,并且人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人类首先需要生存就必须进行生产且与自然、社会进行物质交换来获取生活材料,而不是停留于主观层面对人的抽象定义。
(二)世界交往理论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基本动力
马克思认为交往形式作为生产力的一种体现,被生产力所决定,同时与生产力的发展又具有相互作用。
一方面,随着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交往形式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具体表现为交往范围由一个民族或者国家走向多个民族和多个国家,交往程度更加深化渗透到各个领域,交往活动由简单逐步走向复杂,交往手段也由暴力野蛮转向文明交流。另一方面,世界交往的不断扩大则会刺激新的需求的产生,进而极大地刺激了生产力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不得不提到资本主义对世界交往所具有的推动作用。马克思认为世界交往不断扩大的过程也就是资本主义势力向世界不断扩张的过程。资本主义的本质就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势必要通过抢夺的野蛮手段和“奴役”工人的剩余劳动榨取剩余价值,而对剩余价值的疯狂追求自然会使资本突破国家界限侵蚀其他民族和地区,使许多隔离的国家和地区被迫卷入了资本主义主导下的世界大市场,并以此推广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或与资本相适应的生产方式。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和向世界的扩张,大工业“把自然力用工业目的,采用机器”生产以及实行最广泛的分工,([3], p. 194)使原本处于相互封闭状态的各民族,逐步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全面的生产”和“世界历史性的共同活动形式”,从而使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日益具有国际性质。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各国以往自然形成的闭关自守的状态”([3], p. 194),人类历史才真正成为世界历史。
(三)无产阶级革命实现共产主义是世界交往的路径选择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来看,资本主义制度无疑是人类发展史上的巨大进步,它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并且积累起来了空前的社会物质财富。但资本主义在创造这些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自己的“掘墓人”:无产阶级。无产阶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它一出现就生活在资产阶级社会的底层,受到的压迫和剥削最深,是革命最坚决最彻底的阶级,因此无产阶级从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推翻资本主义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不可调和矛盾斗争证明,只有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打破资本主义统治的国家机器,彻底消灭私有制,无产阶级才能彻底从被压迫的地位中解放出来,进而解放全人类。资本主义在当今世界的势力不容小觑,仍然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无产阶级对资本主义利益的触及势必会遭到资本主义的镇压,所以无产阶级的重担是长期而又艰巨的。
恩格斯指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同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象即概念一样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在这种变化中,尽管有种种表面的偶然性,尽管有种种暂时的倒退,前进的发展终究会实现”。[4]资产阶级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而其消亡却需要无产阶级革命的推动。
(四)世界交往的最终归宿是人的解放以至于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马克思认为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产生的起点是从“大多数人的贫穷和少数人的富有”为“原罪”开始的。[5]只要存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劳动雇佣制度,剩余价值规律仍然发挥作用,那么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利益斗争避无可避,社会贫富差距的鸿沟只会愈来愈大,因此无产阶级必然会奋起反抗,与资产阶级斗争到底。从资本的角度来说,资本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催生生产资料在世界范围内从分散走向集中,资本主义在发展壮大的同时,其“掘墓人”无产阶级也在全世界范围内走向联合。
由此可知,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与世界交往的相互作用,最终催生世界性的无产阶级。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不可避免的,尽管过程曲折但事物最终是要发展的,无产阶级终将战胜资本主义,而生产资料也将最终落入全世界劳动人民的手中,最终实现全世界生产资料公有制,进入共产主义。
在共产主义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社会中,每个人都将从旧社会分工的恐惧支配下分离出来,到那时每个人的劳动也不再是被迫生存的手段,而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每个人都有提升自我全面发展的机会。正如马克思所认为的:在共产主义的、和平的社会里,“在每一个人的身体上和精神上的需求都得到满足的地方,在没有什么社会隔阂和社会差别的地方,侵犯财产的犯罪行为自然而然地就不会再发生了”。([3], p. 115)因此在共产主义社会的每个人精神境界都得到极大提升,且具有崇高的道德修养,人类终将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4. 当代青年如何践行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
在全球化浪潮席卷之下,当代青年肩负着传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推动世界交往与合作的历史使命。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作为指导我们认识和参与世界交往的重要思想武器,对当代青年而言,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更具有鲜明的实践价值。
(一)理论学习与思想深化
要践行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首先必须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一理论的精髓。青年应通过阅读马克思原著、参加学术研讨、关注国际政治经济动态等途径,不断增强对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的认识。同时,要结合时代背景和实践需求,对理论进行创新性发展,使之更加贴近现实、指导实践。通过学习,当代青年要形成开放包容的世界观,认识到世界交往的必然性和重要性,以及自己在其中的责任和使命。
(二)全球视野与跨文化交流
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流成为推动世界交往的重要途径。青年应具备全球视野,关注世界各地的文化、政治、经济动态,了解不同国家的发展状况和面临的问题。同时,要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出国留学、参加国际会议、开展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在跨文化交流中,当代青年要展现中国的良好形象,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互鉴与融合。
(三)社会实践与能力提升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实践。青年要将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转化为推动世界交往的实际行动,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与志愿服务、企业实习、国际项目合作等活动,提升自己的组织协调、沟通表达、团队合作等能力。在社会实践中,当代青年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积极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贡献智慧和力量。同时,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世界交往。
(四)创新思维与科技发展
在信息化、智能化的新时代,科技创新成为推动世界交往的重要动力。青年应具备创新思维,勇于探索未知领域,积极投身科技创新事业。通过学习科技知识、参与科研项目、创办科技企业等方式,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在科技创新中,当代青年要注重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推动全球科技创新的协同发展。同时,要关注科技伦理和社会责任,确保科技创新成果造福人类、服务社会。
总之,当代青年践行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为推动世界交往与合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5. 结语
通过以上梳理,对马克思关于世界交往理论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更加坚定成为唯物主义战士,更加坚定对未来美好社会的向往,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勇于担当,主动带头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提高道德修养和思想文化境界,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念、坚持交往的实践性、加强自我管理与自我约束等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助推个人同社会的进步与文明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