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结肠癌
结肠癌之所以作为临床上致命的恶性肿瘤之一,主要是因为其恶性程度高、进展快、早期诊断困难、预后差,已被列为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对于结肠癌的治疗,过去一直以根治性手术联合术后辅助放化疗并配合靶向药物为主,而这一综合治疗模式也存在一定局限性,术后局部复发以及远处转移一直是其致死的主要原因[2]。结肠癌的发生大多是一个多阶段的过程:经由“息肉–腺瘤–癌变”,据调查发现这一过程需7~12年。因此结肠息肉又被称为结肠癌的癌前病变[3][4]。
而近年来寒冷地区结肠癌发病率连年走高,这大多由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以及饮食结构改变,加之环境影响,导致个人体质发生变化以致肠息肉频发继而产生癌变。西医治疗结肠息肉主要以肠镜下息肉电切术为主,以此消除肠息肉潜在的致癌风险,但肠镜下息肉电切术属于侵入性操作,具有一定风险,依从性较低,且术后肠息肉易复发,让患者有较大的心理负担[5]。而祖国医学将辩体、辩病、辩证的诊疗模式纳入疾病的辨证论治中,形成“辨体论治”的诊疗模式,以个人的体质差异为基础,把握结肠息肉在不同中医体质、不同生活地区、不同饮食习惯的易感、易变程度以及预后转归,制定个体化的防治原则,选择相应的治疗、预防、养生方法,从而进行因人、因地、因时的干预措施[6],对降低结肠癌发病率及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2. 结肠癌常见体质类型
中医对于结肠癌病名尚无统一认识,多依据其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中医“肠积”、“肠覃”、“积聚”、“肠瘤”等病证范畴。后世医家认为其病位在肠腑,对其病因病机主要概况为内因和外因。内因包括正气亏虚和情志失调;外因包括感受外邪、环境因素和饮食所伤。根本病机是机体阴阳失调,正气虚弱,以至结肠癌整个发病以及治疗过程中也会反应出体质的偏颇。由于患者先天禀赋不足,脾胃虚弱,脏腑升降失机,加之饮食不节,日久则生痰湿,则可导致痰湿体质的生成;痰湿日久阻滞气血运行,郁久化热,酿生湿热体质;气化不足以致痰瘀互结而形成息肉,因积而益虚,成为气虚体质;痰瘀互结导致气血运行失常进一步引发癌肿;癌病后期,阳气愈加衰弱,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癌肿也更易转移;由此可见,无论是结肠癌的病因病机还是其偏颇体质都以阳虚肠积贯彻始末,其体质总体上表现为虚中夹实,以阳虚、痰湿、湿热、气虚体质更为多见[7]。
3. 寒地常见体质类型
“寒地”一词,通常用来描述气候寒冷、温度偏低的地区。中国东北三省地处北纬45˚以北的高纬度地区,冬季漫长,气候严寒,光照时间短,属于寒地范畴。常年居住寒地,于外,其地气候寒冷,风寒肆虐,故常有寒邪侵袭人体;于内,其人嗜食肥甘厚味,遂多见痰湿之邪内生,由此而形成痰湿体质。漫长的冬季使人们运动较少,代谢较慢,食积湿滞,气机不畅,郁久化热,湿热搏结,湿使热不得发散,热使湿不得气化,久之湿热无从分消,弥漫全身形成湿热体质。加之冬季漫长寒冷,四季温度偏低,光照时间短,寒冷可伤及脾阳,阻遏气机运行,尤以女性而言,由于生理特点,既要面临生产造成的身体伤害又要参加工作,劳则气耗,故更倾向于气虚体质;而男性则因生活工作压力大,喜食冷饮,尤喜饮酒,夜生活频繁,夏季过度使用冷气等不良生活习惯,更倾向于阳虚体质。由此可见,寒地之人以湿热,痰湿,气虚,阳虚为多见体质[8]。
4. 扶阳调体与寒地结肠癌
所谓“扶阳调体”,就是明确患者体质的偏颇,扶助阳气,增强抵抗力,改善并优化体质,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9]。而寒地之人由于受环境因素影响,长期感受寒邪,加之生活习惯影响,气血痰浊等病理产物停聚于肠道,若阳化气功能不足,则易渐成癌瘤;癌病后期,加之手术与放化疗干预,机体阳气进一步受损,癌瘤也更易复发与转移[10]。这可能是导致寒地之人肠息肉频发继而癌变率连年走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以扶阳法结合中医体质进行“扶阳调体”在寒地结肠癌的防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1. 扶阳调体预防寒地结肠癌
即通过扶助阳气纠正寒地之人结肠癌各阶段的体质改变,以排除其潜在的发病因素,改善并优化体质,从而预防肠息肉的生长以及截断“息肉–腺瘤–癌变”途径[11]。由于此时期无证型者较多,这些患者没有任何相关症状,基本上都是在体检行肠镜检查时发现肠息肉甚至还未发现肠息肉的形成[12],可以认为这类患者处仅仅只有体质的偏颇,故针对这一时期的治疗,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对于已形成的息肉可以以肠镜切除的方式进行治疗[13],另一方面就是针对其偏颇体质,基于“体质可调”理论,对机体阴阳偏颇做出鉴别与调整以防止息肉的形成和复发。对于预防寒地结肠癌的扶阳调体法主要可分为药物扶阳调体法和非药物扶阳调体法。
非药物扶阳调体法主要包括饮食有节,运动锻炼,生活习惯,调畅情志。非药物扶阳调体法对预防肿瘤的发生与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1) 饮食有节:在寒地,饮食养生尤为重要。应避免寒凉、油腻、辛辣食物,忌酒。建议多食温性食物,如姜、葱、蒜、以助温阳化湿,适当摄入健脾消食的山楂、麦芽、鸡内金等,以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增强机体免疫力。
2) 运动锻炼:研究发现在寒地适度的强身健体能一定程度上预防疾病发生,“百病生于气也”,在自然界阳气升发之时进行适当的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可鼓舞人体阳气升发,有助于排除体内的湿邪和热邪,增强人体正气,提高机体抵抗寒邪的能力。但亦要注意保暖和防寒,避免在寒冷的室外进行剧烈运动。
3) 生活习惯:在寒地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体质的调节至关重要,尤其在秋冬季节,应注意保暖,避免寒邪侵袭人体,坚持“春夏养阳”“冬病夏治”的中医理念,还应保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同时,注意个人环境卫生,保持身体干爽。
4) 调畅情志:人的情志与肝、心、脾、肺、肾五脏均有关系,情志异常会影响五脏的气化功能,脾为中焦之土,过度思虑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并可导致气机不畅,痰热互结。故调畅情志,积极向上,对于机体调节有重要作用。
药物扶阳调体
湿热体质扶阳调体:湿热体质以面垢油光、苔黄腻为主要特征[6]。由于脾不升清,痰湿郁结,日久化热,湿与热搏结于人体以致湿热内生,出现虚实夹杂等症候。所以主要以健脾阳为主,佐以清泄郁热等药物。采取行气通阳、化湿泄热的思路立法。可以选用李东垣升阳益胃汤[14],佐以黄芩、黄连、栀子等清泄郁热,使气机得复、阳气得通、湿热得泄,从根本调复湿热体质。
痰湿体质扶阳调体:痰湿体质以舌苔厚腻、黏滞重浊为主要特征[6]。《金匮要略》中提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痰湿重着,为阴邪,遇寒则凝,得阳则行,得温则化。应化痰祛湿以治标,更应振奋、疏通脾肾阳气以治本。采取温阳化湿为立法思路。可选用六君子汤、二陈汤为基础随证治之。
气虚体质扶阳调体:气虚体质以食少纳呆,神疲乏力,舌淡苔少为主要特征[6]。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是脏腑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的阳气决定着其功能状态,进而影响人体元气。故元气充盛的关键在于先天、后天二脏的阳气充足。采取益气温阳为立法思路。可选用保元汤为基础。
阳虚体质扶阳调体:阳虚体质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现象为主要特征[6]。阳气不足是阳虚体质的根本问题,直接表现为“阳化气”功能的衰弱。治以温肾助阳,可以右归丸等为基础。
4.2. 扶阳调体论治寒地结肠癌
自《内经》以来,历代医家将肿瘤的发生归于阳虚、寒积两大因素,认为,正虚邪实是恶性肿瘤发生的基本病机。正气包括阳气和阴精两个方面,而以阳气为主。对人体来说,阳气总是积极的,起主导作用的。阳气在外具有固表抗邪的能力,在内具有维持气血脏腑活动的重要作用。若阳气亏虚,则可导致机体卫外不固,或气血脏腑功能活动失常,易致肿瘤发生。寒地四季分明,寒冷时间较长,光照时间短,尤易伤及阳气,阻遏气机运行。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以及转变过程中,阳虚既是其发病的必要条件,又是其外在的病理表现。
现代临床治疗结肠癌常采用手术、放化疗等方法,结肠癌术后伤气耗血,损伤阳气,中阳不振,肠府传导失司;再根据其所处分期,配合放化疗后,药毒攻伐,更易耗伤阳气。《医学源流论·表里上下论》云:“善医者,知病势之盛而必传也,预为之防,无使结聚,无使泛滥,无使并合,此上工治未病之说也”,由于药性的偏烈,在患者接受化疗药物之后,体内的气血阴阳平衡出现偏颇,使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停滞,从而引起气机失调,最终导致中医体质的改变。这也是患者产生耐药的原因之一,若能分析及总结化疗用药的属性,调摄患者化疗后偏颇体质,并配合反佐药物联合化疗,则能达到最优疗效。据调查显示肠癌化疗药物极易导致阳虚体质、气虚体质以及痰湿体质的偏颇。目前临床常见的肠癌化疗用药中应用最多的是奥沙利铂,氟尿嘧啶,伊立替康等[15]。化疗后会产生诸多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周围神经病变,骨髓抑制,心脏毒性等,其中奥沙利铂的主要副作用是周围神经毒性[16],其临床表现为“身体不仁”,以四肢末端疼痛、麻木为主,患者腠理空疏,营卫不固,体虚感邪,以致气虚血瘀,经脉运行受阻,四肢末端气血不荣,失为濡养,出现疼痛、麻木。由此可见,奥沙利铂主要导致患者出现类似气虚体质,可在化疗时配合助阳益气、温经通络的中药予以调体,其典型方剂有阳和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当归四逆汤等。伊立替康主要副作用为腹泻[17],《病机十九条》言:“暴迫下注,皆属于热”,《黄帝内经》言:“湿盛则濡泻”,由此可见此药损伤正气,耗伤脾胃,脾胃运化无力,日久肾阳损伤,失于温煦,水谷不化,水湿内生,流注大肠,引发腹泻,当属中医“泄泻”范畴。则多导致痰湿体质和湿热体质与的发生,可与化疗时配合温阳化痰,行气泄热的中药予以调体,其主要方剂有四神丸、参苓白术散、黄芩汤等。氟尿嘧啶的主要副作用以骨髓抑制和恶心呕吐为主[18],主要由于药毒入体以后,侵入骨髓,致使血液难以化生,导致气血耗伤,肾精空虚,从而出现髓空血虚,阴阳失和,多有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头晕目眩,面色少华,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等症状表现,归属于中医的“虚劳”范畴。偏向中医阳虚体质,可在化疗时配合温肾扶阳,阴中求阳的中药予以调体,其方剂可有右归丸、附子理中丸等。
4.3. 扶阳调体防止寒地结肠癌转移与复发
对于结肠癌的复发和转移大致可归于内在的正气亏虚和外在的残癌存体。结肠癌患者由于经过手术,或放化疗后,正气损伤,加之素体脾胃虚弱,运化失司,痰湿结于体内,善于流窜,裹挟身体残癌流注全身,引起复发和转移。但由于正气被癌毒戕害已久,加之寒地之人体质特殊,若盲目峻补,不仅妨碍脾胃运化,导致阴阳失衡,加重体质偏颇,进一步耗伤正气,反而不利于机体的恢复。因此,从调节体质为基础,扶助阳气,温化痰饮,缓图其功,以强阳气、祛痰湿、清残癌,对于防止结肠癌复发和转移是极为重要的。
5. 结语
对于寒地之人结肠癌的防治主要以扶助阳气,调节体质为主,阴阳平衡是维持人体健康,预防癌瘤发生的关键。阳气作为推动人体生长发育的主要动力,又可抵御外邪侵袭,寒地之人本身就容易产生体质偏颇,若因感受外邪导致阳气受损则进一步耗伤正气。因此,通过“扶阳法”调节阳气以纠正偏颇的体质类型对于寒地结肠癌的预防、治疗以及避免复发和转移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