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英语测试及其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一直是教育者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在过去二十年中,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呈现了显著增长。这种对英语评估方法的持续关注突显出它们在教学过程和英语学习研究中的核心作用。尤其是阅读理解,它已成为国内外广泛采用的一种衡量综合语言能力的标准化测试题型,占据了英语能力评估手段的一个重要位置。
教育领域普遍认为,考试,尤其是大规模和选择性考试,对教学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被称为“反冲”(backwash)或“回流”(washback)。休斯(Hughes, 1989)[1]认为,反拨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它是考试的一个重要指标。中国的高考是典型的选拔性考试,也被认为是最严格、最公平的考试。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标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对学生进行考前训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帮助学生顺利参加高考考试。
俗话说得好,只要阅读理解做得好,就一定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然而,当前高中生的阅读能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在一定程度上,这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英语教学效率低下和英语考试设置不合理的影响。因此,有必要研究英语高考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反拨作用。阅读的重要性决定了阅读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具有较高的地位。此外,《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的要求也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
在高中阶段,英语阅读教学始终是教师和学生关注的焦点。这种教学方式包括对课文的精读、泛读以及练习阅读理解题,这些活动占据了教师和学生的大部分时间与精力。教师和学生都希望通过阅读教学来推动整个英语学习过程,这也是他们高度重视英语阅读教学的主要原因。高考英语阅读考试也影响着许多人,如学生、英语教师和考试设计者。语言测试的语言测试的反拨作用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国内外许多学者和专家对反拨效应进行了大量研究。皮尔森将反拨效应视为一种隐喻,用于描绘教学与考试之间的关系。通常,考试被安排在课程教学的末尾,其作用是回顾和总结之前的教学活动,因此被称为“反拨效应”。
基于此,本文参照《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的阅读要求,对高考阅读理解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冲刺作用进行了调查研究。本文从内容(包括文章主题背景和技巧)和形式(包括体裁和题型)两方面来分析高考阅读理解试题的特点。本文深入探讨了高考阅读理解测试对阅读教学的反拨作用。然后,本文还针对如何优化中考阅读理解测试提出了建议,以改进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2. 概念界定
2.1. 高考英语阅读测试
高考英语阅读测试是中国高等教育入学考试(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考察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词汇量、语法知识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通常包括若干篇文章,每篇文章后面跟有几道题目,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和填空题等。
阅读理解部分的目的是评估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分析不同类型的英文材料,这些材料可能包括叙述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等。文章选材通常涉及日常生活、文化、科技、历史、经济等多个领域,旨在考查学生对不同题材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2.2. 反拨作用
人们普遍认为,语言测试与语言教学和语言学习密切相关。设计合理的语言测试往往会对教学产生良好的影响,而设计不合理的语言测试则可能会阻碍教学的发展。这种现象在教育领域被认为是“backwash”。后来,应用语言学领域的一些学者用“反拨”(washback)来指代测试的这种影响。近年来,“反拨”已成为语言测试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相关研究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关于其概念的讨论从未停止过。
反拨作用(washback effect)通常指的是测试对教学和学习活动产生的影响,特别是在教学方法、学习策略以及课程内容安排等方面。高考的反拨效应指高考试题对高中教与学的影响(程晓、张诗蕾、钱金袁)[2]。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语言测试领域的学者开始关注测试的反拨效应,并对其进行了广泛的实证研究。这些研究揭示了反拨效应在各种语言测试中的作用机制和影响范围。此外,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理论模型和假设来解释反拨效应,如Alderson和Wall的反拨假设[3],以及Bailey[4]提出的基本模型等。这些模型和假设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测试如何影响教学和学习过程。
反拨效应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积极的反拨效应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习方法的改进;而消极的反拨效应可能导致教学过于应试化,忽视其他重要的教育目标。在中国,高考英语考试等内容与教学大纲紧密相连,其反拨效应对教学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国内对反拨效应的研究也日益增多,以期通过优化测试设计来促进教育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本文依据学术界广泛接受的反拨效应定义,探讨语言测试如何影响语言教学与学习。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分析高考英语阅读测试的特点,来调查这些测试如何对教学方法产生反拨作用,特别是它们如何影响阅读教学的实践。
3. 2021~2023高考阅读理解测试案例分析
3.1. 主题语境
主题语境不仅规定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学习范围,还为语言学习提供意义语境,并有机融合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内容[5]。《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6]把主题语境分为“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三大类。在2021年新高考II卷中,“人与社会”考察了三篇,占比60%,剩余两篇分别是“人与自然”和“人与自我”各占20%。而在2022年新高考II卷中,整个阅读理解部分都是考的“人与社会”。在2023年新高考II卷中“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所涵盖子主题最多,各占比40%。“人与自我”占比最少,占比例20%。“人与自然”涉及“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等主题群。“人与社会”涵盖“生活与学习”“做人与做事”两大主题群。“人与自我”则是涉及“自我成长和发展”。
阅读语篇话题内容直击当下考生的生活、成长和思考。例如,阅读B篇关于学校菜园项目给学生带来的生活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语篇的主题意义都在引导考生以积极的态度关注自我成长和发展,尤其要更多地关注学习成长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同时,也有不少语篇激发考生对一些社会问题和自然问题的深入思考。例如,阅读C篇引导考生思考纸质书籍在当今电子书籍为主的时代是否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阅读D篇引导考生思考如何在城市环境中尽可能多地享受野外自然环境带来的愉悦感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培养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不断探究的精神。
3.2. 语篇类型
掌握多种类型的文本及其结构和特点,有助于深化学生对文本含义的理解。通过接触多种文本类型,学生能够体验到真实交流中多样化的文本样式。《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将文本类型划分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不同风格,以及包括多种形式的多模态文本,并对这些内容提出了学习要求。
以2023年新高考II卷为例,阅读理解语篇类型分为应用文、记叙文、论说文、说明文四种。阅读A:介绍了黄石公园提供的四个夏季活动项目。阅读B:讲述了学校莱园项目所带来的学生变化。阅读C:通过介绍一本书,探讨书籍在人类不同时期发挥不同的功能。阅读D:有关野生自然环境对人类幸福感影响的实验报告。七选五:文章介绍了一些普通人开始艺术之旅的好建议。
每种文体都有其独特的语言特点、组织结构和写作意图。新高考制度重视评估学生对不同文体理解的程度,这符合新的教学大纲的标准,并且阅读材料的难易程度是按照文体的难易梯度有序排列的,这有助于学生在考试中展现出更好的成绩。学生只有在阅读训练中掌握了各种文体的特征,才能够提升他们的阅读速度和理解的精确性。
3.3. 文章长度和易读度
2021~2023年新高考II卷阅读理解第一部分文章平均字数在270~350字之间。其中,细节理解题6个,分值占比15分;推理判断题5个,分值占比12.5分;短语猜测题1个,分值占比2.5分;主旨大意题1个,分值占比2.5分;写作目的题1个,分值占比2.5分;文章出处题1个,分值占比2.5分。近三年全国高考II卷的易读度数据见表1。
Table 1.Readability data table of the N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II in recent three years
表1.近三年全国高考Ⅱ卷的易读度数据表
高考试卷 |
2021 |
2022 |
2023 |
A |
69.5 |
62.9 |
76.7 |
B |
76.9 |
72.9 |
73.8 |
C |
44.7 |
69.5 |
47.7 |
D |
28.4 |
60.5 |
47.5 |
E |
77.4 |
71 |
79.3 |
平均值 |
59.38 |
67.36 |
65 |
(阅读理解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ABCD篇;第二部分为E七选五)。
根据上方易度数据可以发现,2021年和2023年都是C篇和D篇难度较大,学生很难读懂。其余几篇阅读易读度相对难度较小。2022年是A篇和D篇相对来说,难度偏大。
4. 高考阅读理解测试对阅读教学的反拨作用
董曼霞以重庆市的高考英语为例,探讨了高考英语测试对高中生英语学习的正负反馈影响。研究表明,高考英语对学生的态度、学习过程和结果既有积极也有消极的影响。这项研究鼓励学生建立积极的长期学习观念,积极参与英语交流活动,通过观看电影和电视节目了解英美文化,以提高英语水平和增强学习动机[7]。李敏探讨了山东新高考改革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影响。研究发现,由于新高考难度的变化,师生普遍感受到较大的压力;学生练习和教师讲解题目仍然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主要形式。同时,新高考的变化也促使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的全面发展[8]。以下是就2021~2023年重庆英语高考阅读理解测试对英语教学的反拨作用。
教学内容与材料的选择。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测试对教学内容和材料的选择有着显著的反拨作用。由于考试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直接评价,教师往往会根据考试要求选择相应的教学材料。这些材料通常包括广泛的主题和不同类型的文本,以符合考试内容的需求,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同时,教师也会倾向于选择那些能够练习特定阅读技巧的内容,比如快速浏览寻找信息、推断词义、分析文章结构等,这些都是高考阅读理解测试中常见的技能。
教学方法与策略的调整。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的要求促使教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教师应该采用更多的考试导向教学法,例如模拟考试练习、针对性的阅读技巧训练、以及答题策略的讲解。此外,教师也可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学习动机与习惯的形成。高考的存在显著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习惯。学生往往将高考作为学习的最终目标,因此他们的阅读练习更多是为了应对考试而进行。这可能促进了学生短期内阅读技巧的提升,但也可能限制了他们探索更广泛阅读兴趣和长期阅读习惯的形成。学习动机变得更多集中在分数上,而不是阅读的乐趣或知识的获取。
教师角色与教学评价的变化在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测试的影响下,教师的角色也可能发生转变。教师可能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考试技巧的训练者。同时,教学评价也可能变得更加以考试结果为导向,课堂表现和平时成绩可能更多地参照学生在模拟考试中的表现进行评估。这种变化有时可能导致忽视非考试内容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5. 建议与启示
研究发现,高考阅读理解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消极反拨作用和积极反拨作用。一方面,在教师的教学方面,高考阅读理解的积极反拨效应使教师以高考为指导,积极调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重点、教学策略、教学进度、教学思路等。另一方面,高考英语阅读理解对教师的教学思路也有明显的消极反拨效应。教师习惯于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先教单词、短语,再教句子,单教语法,翻译文章,完成相应的练习等[9]。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单纯以传授知识、提高学习成绩为目的,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此,提出以下建议仅供参考。
教师应确立正确的教学目标。教师不应把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首要任务,而应更加注重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提高[10]。教师不应抱怨考试带来的压力,而应将其作为培养学生自学意识、提高英语综合能力的手段。
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正确理解国家的教育方针,明确教育目的。关键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强调学习话语知识是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阅读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为目标。高考试卷中的真实阅读文章选自国外的报纸、刊物或网站。教师要引导学生大量阅读不同体裁的书籍,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感,积累更多的素材。
教学方法要多样化。教师应避免应试教育带来的教学模式的僵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因材施教。教师可以创造一个更加包容和适应个体差异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仅仅侧重于考试分数。
不能把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排名作为衡量教师专业能力的唯一标准。虽然考试成绩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映射出教师的指导效果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它却不是衡量教学品质的唯一标准。考试成绩往往只能捕捉到学生在特定时间点对特定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不仅能够获得关于学生学习成效的更全面信息,还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朝着深度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目标前进。
实现教师与考试出题者的有效沟通。考试出题者通过清晰的指导和标准,确保测试目标传达给教师,并转化为教学目标。这有助于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达到学习成果的可能性。教师应确保学生理解核心概念和技能,而不只是应试技巧。
6. 结语
本研究的目标是剖析中国高考阅读理解测试,探讨其对学生阅读教学带来的深远影响以及产生的反拨作用。高考在中国教育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阅读理解部分不仅检验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还体现了高等教育入学考核对学生综合阅读技能的要求。通过对这一关键性考试环节的细致研究,本文旨在揭示高考阅读理解测试如何塑造教师的教学策略、教材的编排与选择、课堂互动的模式,以及如何影响学生对于阅读技能和习惯的培养。同时,通过分析当前测试的实施现状,本研究还将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旨在优化高考阅读理解的设计和实施,使之成为提升学生阅读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有效工具。此外,这些建议不仅包括对考试内容的更新,使之更好地衡量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涉及如何更有效地将考试要求与日常教学实践相结合,确保教育目标与学生的实际阅读技能相协调。这样的探讨不仅对教育工作者、政策制定者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对提高整个教育系统的效率和公平性具有长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