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课堂改革实践探究——以Unit 3“Like Father, Like Son”为例
Exploration of Classroom Reform Practice in High School English Reading Instruc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Illustrated by Unit 3 “Like Father, Like Son”
摘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要求,高中英语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从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从语言知识的单一教学转变为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多元化教学。笔者以外研社新教材必修一Unit 3的阅读文本Like Father,Like Son为例,论述目前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方案。顺应当下新课程改革的新要求,通过优化教学目标、教学步骤、教学评价等方面,构建高效的英语课堂阅读教学模式。
Abstract:In accordance with the spirit and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ers should actively change their teaching philosophies and methodologies. This shift involves moving away from a teacher-centered approach to a student-centered one, and transitioning from the sole focus on language knowledge to a holistic and diversified emphasis on cultivating the core competencies of the discipline. Utilizing the reading text “Like Father, Like Son” from the compulsory textbook Unit 3 published by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as an example,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current issues in reading instruction and proposes improvement strategies. Aligning with the new demands of the current curriculum reform, an efficient English classroom reading teaching model is constructed by optimizing teaching objectives, teaching steps,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文章引用:欧阳逸.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课堂改革实践探究——以Unit 3“Like Father, Like Son”为例[J]. 教育进展, 2024, 14(7): 680-686.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71219

1. 引言

()阅读教学课堂改革的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地位愈发凸显。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英语教育一直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中英语教育则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阶段。然而,在传统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过分强调词汇和语法的讲授,忽视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英语知识,但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却相对薄弱。

同时,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2020年5月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指出,高中英语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1],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其中,阅读能力作为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进行改革,以适应新的教育要求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成为当前英语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课堂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智能教学系统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选择。利用这些技术手段,教师可以创设更加生动、真实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阅读教学课堂改革的研究意义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课堂改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首先,从理论上讲,通过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课堂改革的研究,可以深入剖析传统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索符合新时代教育要求和学生发展特点的阅读教学理念和模式。这有助于丰富和完善英语阅读教学理论体系,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支撑。

其次,从实践层面来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课堂改革的研究有助于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通过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品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国际竞争力[2]。同时,改革也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此外,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课堂改革的研究还具有社会意义。通过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有助于推动我国的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更加适应全球化的趋势和要求。

综上所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课堂改革的研究背景复杂而多元,既有传统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有新时代教育要求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进行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有助于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2. 阅读教学课堂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首先,阅读作为语言学习的主要输入方式之一,在听、说、读、写这四项技能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对已经具有一定自学能力的高中生来说,阅读成为了他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纵观近几年来的全国高考试题,阅读理解的分值在高考英语卷面中占比最大——阅读理解题的分值占总分近百分之四十五;尤其是现在新高考,将原来40分的阅读理解提升到了50分。正因如此,英语阅读教学就显得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大多关注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很少从文章整体的角度分析文章类型,文体特点等要素。长期下来,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很难得到提升,思维也显得十分狭窄。因此,阅读教学的课堂改革,因现实所迫,势在必行。

其次,为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阅读教学进行课堂改革有着重大意义。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应该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应该是站在一个全局观的角度,去设计一堂课,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链的搭建,让学生站在“脚手架”之上,去参与课堂,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此一来,学生的归纳、分析、推断等阅读能力和思维品质会自然而然地得到锻炼和提升。

3.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

()教师层面

第一,教学理念相对传统。

在传统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占据主导地位,通过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传授阅读知识和技巧。这种模式下,学生往往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机会,难以形成自己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3]。平时的阅读教学过程中,课堂上用大部分的时间去讲解单词,短语的含义以及分析长难句。把读懂文章和做对习题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甚至唯一目标。在此,笔者想要说明的是,语言知识点的讲解在阅读教学以及整个英语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完成好习题也是阅读理解必要的步骤。然而,不能因为考试分值占比最大,就把课堂教学的设置全部集中在语言知识上。否则,教师的阅读教学就会自然而然忽略对文章整体的把握,也不会刻意地对学生讲解文章的文体类型,文章的整体结构,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分析人物性格、特征等。众所周知,读后续写要想出彩,就必须要分析故事的发展情节和人物的性格特征。如果教师重视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框架结构,故事的发展,人物的性格等总体性的元素,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尤其是读后续写是十分有益的。

第二,教学流程过于形式化。

课堂教学中,学生阅读的过程应该是学生的思维和文本思维碰撞互动的过程。在首次阅读完文本后,学生只有经过了对文本的分析、理解、推断等综合思维活动,才算是对文本真正的理解和内化。然而,实际中的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教学流程过于单一。有不少的教师只在学生阅读后公布答案就了事,学生只关注对与错的答案数,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语篇结构、中心思想、优美词句、写作技巧与修辞手法等“漠不关心”[4]。这样最大的弊病在于,对一篇文章的讲解只是进行了表层化的“按部就班”处理,而学生内在的思维品质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锻炼。因为教学过程中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所以学生对整个文章的真正理解也就大打折扣。

第三,教学内容单一。

根据《课标》(2017)的最新要求,学生高中毕业后,课外阅读量词汇累计应达到14万字。然而,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阅读的文本都是选择两处:教材和习题。教师不会主动给学生补充其他的阅读材料,更不会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拓展一些相关比较欠缺的背景文化知识。教师只是机械地在教学,考试考什么,教学就教什么。这就与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完全背道而驰。

第四,评价主体单一。

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在发挥着引领和主导作用。教学活动通常采用问题链,小组讨论等形式。学生的表达力确实得到了激发,但是读后的评价往往是教师一个人在完成,而很少有学生的参与,教师把自己当作了唯一的评价主体,而忽视了学生的评价作用,这既不利于阅读教学课堂的高效构建,也制约了学生发展。

()学生层面

第一,认知存在偏差。

很多学生以为,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就是简单地看下文本,再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即可。学生的阅读材料也仅仅只是局限于教材和试题中的文章,很少主动去拓展阅读面。

第二,阅读习惯不好。

通过笔者的真实教学经历,发现阅读教学中,让学生默读的时候,有些学生完全不动笔勾画,整个过程就是盯着教材“纯粹的阅读”,有的学生无法“忍受”生词,一遇到生词就马上查字典,还有的学生甚至会出现“指读”的情况。以上的情况都表明学生的阅读习惯是非常不好的。不能轻视这不良习惯,俗语云:积羽沉舟,积重难返。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也是这个道理。劣习惯,差结果;好习惯,好结果。要么恶性循环,要么良性循环。长此以往,即便学生知道单词的意思,也难以从整体的角度把握文章的脉络。

第三,阅读的心态不佳。

根据日常教学的反馈,笔者发现学生具有畏难情绪。遇到简单的文本,无论是回答问题还是小组活动都显得比较积极。但是,如果文本难度较大,阅读过程中的专注力就会下降,甚至有的学生会出现放弃阅读的现象。

4.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课堂改革的实践路径

本章节,笔者以外研社教材必修一Unit 3 Like Father,Like Son这节的课例为例,探究如何实施阅读教学课堂改革,搭建高效课堂。

()明确教学目标,指向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犹如灯塔,为教学指明方向。目标的设定不能凭空设置,而应该依据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即: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5]。外研社教材必修一Unit 3 Like Father,Like Son这篇文章的话题是家人,亲情,主题语境是人与社会。文章以剧本的形式讲述了祖、父、子三代人,父亲出于爱,希望儿子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规划人生,儿子却不愿意听从父辈的意见,两对父子之间的观念冲突。为了对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笔者将教学目标设置如下: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文章中的重点表达,并且当遇到家庭冲突的话题时,能够实际运用,做到有效输出。

学生能够脱稿,将文章分角色,以话剧的形式表演呈现出来。

学生能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文章中父子间矛盾产生的根源,并且结合自己,思考现实生活中与父母之间产生冲突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方案,从而引导学生要学会有效交流和沟通,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优化教学步骤,构建高效课堂

第一步,看视频选段,引出本堂课的主题

教师播放名叫Father’s Trunk的视频,学生边看视频,边思考该视频的主要内容。设计意图的,通过视频的引入,自然起到一个ice-breaking的教学效果。同时,让学生边看视频边思考视频大意的过程也是训练思维品质的过程,只不过这里的语言素材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

第二步,描述最喜欢的家庭剧,陈述原因

在视频引入话题之后,教师呈现四张有关家庭剧的海报图片(见图1),

Figure1.TV series of family

1.有关家庭的电视连续剧

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张,并陈述原因。设计意图是通过描述自己最喜欢的家庭剧,调动和激活学生已有的有关family的背景知识和语言素材,从而为接下来的阅读文本搭建好“支架”。学生描述完之后,教师马上追问:What other family stories do you know?让人惊喜的是,这个时候学生马上更加活跃起来,开始七嘴八舌地说着自己知道的剧名,背景知识被彻底地激活。

第三步,看图预测文章内容

教师呈现文章图片,让学生根据观察这三个人的表情以及图片中其他的信息,预测三个人之间的关系以及文章的主要内容。根据文章的主要情节,教师在预测环节设计了两个问题:1. What’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m?2. What is the conflict?引导学生思考三人之间的关系和可能发生的矛盾,进行合理推测。

第四步,精读,补全文本

学生通过初步阅读文本,掌握了文章的大意,同时也验证了自己的推测。通过二次阅读,深入文本,加深对故事情节以及三个人物性格特征的理解。值得一提的是,这篇文章的形式是以剧本的形式呈现的,所有教师在精读填空的这个步骤,有必要给学生讲解下剧本写作的三大基本要素:背景、情节、人物。学生在填空补全文本的过程中,会更加清晰地明白两对父子之间的矛盾,即爷爷与父亲,以及父亲与“我”。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理清故事脉络的同时,让学生思考两对父子矛盾的共同点,为后面的教学设计做好铺垫。

第五步,梳理故事情节,深度阅读

鉴于本文的特色,因此完成文本阅读后,教师从“儿子”的视角,用“儿子”的遭遇和每次具体遭遇的内心感受作为坐标轴的两条线。这一步就不是简单的寻找细节,而是需要学生根据已有的文本信息进行重组和概括,从而归纳出每次内心情感的变化,感受人物的心理活动的微妙变化。从最开始询问父亲的nervous→表达自己意愿的excited→遭受拒绝的disappointed→最后被祖父安慰时的calm。整个思维图构建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品质和核心素养提升的过程(见图2)。

Figure 2.The plot of “Like Father, Like Son”

2.《有其父必有其子》的故事情节

第六步,小组讨论,思考标题的含义

在完成文本信息和故事情节思维图之后,教师提出问题链:1. What do the two fathers have in common? → 2. What do the two sons have in common? → 3. Why do they have so much in common? → 4. What is the meaning of title——Like Father, Like Son?

这三组问题内在是有显著的逻辑关系的。教师首先问学生这两个父亲以及两个儿子有什么共同点,然后问为什么他们有如此多的共同点,最后引出终极问题,Like Father,Like Son的含义是什么?如果不读这篇文章,单看标题的话,学生很容易错误地把Like错误直译为“喜欢”或者“像”。但是经过阅读并且深度分析后,学生明白“父亲”为何逼迫“儿子”跟随自己的规划的原因:因为父亲的父亲,也就是祖父年轻时也是这么做的。这一过渡让学生成功正确理解标题的含义:“有其父,必有其子。”这一解码的过程,也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中文化意识的培养的落地和成功实践。

第七步,脱稿表演

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故事和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心理活动和矛盾点的产生和化解,在课堂上给学生足够时间,先小组结对,选定好角色,然后背好台词,准备好表演。当然,背台词和排练需要一定时间,所以笔者给学生当天的作业就是准备好排练,第二天课堂呈现表演。设计意图是阅读能力的提高以及阅读兴趣的培养绝不是单一的静态的阅读仅此而已,而是可以多元化的多模态的交叉进行。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大大地提高,高效课堂也潜移默化中得以搭建。

()完善评价体系,提升主体地位

高考评价体系坚持以价值为引领。那么,课堂阅读教学中更要坚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不是一味地教师主导课堂,从而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这一根本目标。为了实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课堂改革,教师可以尝试采取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结合的方式[6]。同时,教师也可以多采取给学生分发评价量表,并让学生生生互评的方式进行多元化的评价。

5. 结语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课堂改革的道路也是如此,需要一线教师不断探索、试错、更正、完善。笔者相信,无论道路何种艰辛,只要教师在课前,课中教学时,随时心怀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及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精神内涵,摆脱传统阅读教学模式,搭建高效课堂,相对科学理想的课堂改革终会实现。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 [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7.
[2] 唐英. 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英语高效阅读课堂的构建[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 课程教学与管理研究论文集(五): 2021年卷. 2021: 189-193.
[3] 刘丽平. 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阅读教学策略探微[J].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0(6): 91-92.
[4] 王佃进. 对目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分析[J]. 教学与管理, 2009(3): 115-116.
[5] 温月冰.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 中学生英语(高中版), 2009(3): 11-13.
[6] 俞海波. 新课标下高中生英语课外阅读状况的调查研究[J]. 现代教育科学, 2009(3): 58-59.

为你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