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德医双修人才培养初探——以《生物化学》教学为例
Exploring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in Medical Skills and Eth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Doctors and Patients—Taking the Teaching of Biochemistry as an Example
DOI:10.12677/ve.2024.134195,PDF,HTML,XML,下载: 43浏览: 53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杜振芳: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湖南 衡阳;许 慧: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衡阳;何 燕: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课部,湖南 衡阳;李 平*: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医药技术学院,湖南 衡阳
关键词:医患命运共同体生物化学课程思政德医双修人才培养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Doctors and PatientsBiochemistryIdeological and Politics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in Medical Skills and Medical Ethics
摘要:“医患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医学领域的体现。医德双修医学人才培养对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命运共同体至关重要。本文以《生物化学》教学为例,从生物化学的课程性质及特点、课程教学思政元素库的构建以及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阐述了德医双修医学人才培养的基本路径。
Abstract:The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doctors and patients is a manifestation of the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humanity in medicine. The cultivation of medical talents in medical skills and ethics is crucial for building the harmonious community of a shared future for doctors and patients. This article takes the teaching of Biochemistry as an example,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na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iochemistry curriculum,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 library in curriculum teaching, and the teaching methods for carrying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urriculum, etc., to elaborate on the basic path of cultivating medical talents in medical skills and ethics.
文章引用:杜振芳, 许慧, 何燕, 李平. 医患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德医双修人才培养初探——以《生物化学》教学为例[J]. 职业教育, 2024, 13(4): 1229-1233. https://doi.org/10.12677/ve.2024.134195

1. 引言

“医患命运共同体”是由《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等单位主办的“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共享美好医患关系”论坛中首次提出,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医学领域的体现[1]。医患双方是共同体,共同目标就是抗击疾病,维护生命健康。医学生是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的基础力量,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责任、担当、信心,以促进医患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中“改革任务和重点举措”第一条指出:全面加强德医双修的素质能力培养。把德育作为医学人才培养的首要内容,将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全国各高校持续推进课程思政改革[3]。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意义是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将医患命运共同体和德医双修的思政元素融入到教学中,是教师义不容辞的首要任务。

生物化学是我校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医学检验技术、护理学等医学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运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大分子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以及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调控规律的科学,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它讲述正常人体的生物化学以及疾病过程中的生物化学相关问题,与临床疾病有着紧密的联系。目前我校该课程选用的教材为李玉白主编的化学工业出版社的《生物化学》(第2版)。本文以该教材为例,就生物化学的课程性质及特点、课程教学思政元素的挖掘以及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德医双修人才培养目标的探讨,旨在达成立德树人和传授知识的双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4],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医德医风,同时也为相关院校开展生物化学等医学类基础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

2. 剖析课程性质特点

生物化学作为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有如下特点:(1) 知识抽象性:该课程是从微观层面,在分子水平阐述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酶、核酸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的基本过程,从分子层面阐述疾病的发病机理,课程内容偏微观和抽象;(2) 内容繁杂性:物质代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代谢途径多变、代谢错综复杂,但是各种代谢途径却是有条不紊,表现出极强的逻辑性和规律性;(3) 理论性和实践性强:生物化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知识点繁杂,特别是代谢途径错综复杂。同时,生物化学涉及的很多知识与人类的日常生活、疾病的诊治等密切相关,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4) 前沿性和发展性: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不断更新,新的概念和技术不断涌现。因此该课程在医学学科中素以“难、繁、杂”著称[5]

3. 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需要去思考与实践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

为进一步落实为党育才、为国育人伟大使命,聚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笔者教学团队认真“加好思政之盐”,集思广益,对本课程每章节的教学内容进行细致梳理,找到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的契合点,收集、挖掘梳理思政案例和素材(如时政新闻、历史故事、前沿进展等),构建课程思政立德树人元素库。目前已形成的课程思政素材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爱国主义教育、科学意识和创新创业意识、“医者仁心”职业素质、健康中国理念,力求在医学生的心中播下“大医”的种子,铭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生誓言。

4. 探索生物化学课程思政的实施策略

医学类专业基础课程的课程思政要点是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医者仁心教育,教育引导学生尊重患者,加强交流沟通能力的培养。如果在讲授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时生搬硬套、泛化说教地加入思政元素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会达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培养需求。高质量的课程思政必须是将思政元素有效地融入教学体系的具体知识点中来。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我们做了以下探索。

4.1. 多种教学方法组织实施课程思政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是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的重要手段。通过案例教学法、主题探究式教学、启发式等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如在学习血糖、酮体代谢、脂蛋白、血氨的代谢时,可以采取案例导入法引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脂症、高血氨等临床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疾病发生机制的同时,自然而然引导学生树立健康中国的理念,以及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在学习基因工程知识点时,引入“基因编辑婴儿事件”、“转基因技术的利弊问题”这类话题采用主题讨论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用辩证科学的思维方式去看待基因给我们带来的利与弊,同时引导学生要有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伦理道德、科研诚信;在学习胆色素代谢时,采用比较教学法,通过表格形式分析结合胆汁酸和游离胆汁酸的特点,加深学生对疾病的理解,引导学生加强医者仁心、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在学习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时,采用探讨式和启发式教学,酶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因素会影响酶的反应速率,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意识到知识源于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

4.2. 信息化平台和多样化资源助力课程思政实施

新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使得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多样。课程思政可以借助信息化平台和多样化的资源实施。笔者团队搜集动画、视频、彩图、案例、诗词、思维导图等教学素材,搭建学习通和职教云在线课程平台,同时借助慕课网、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育平台等线上教学平台和微信号、QQ号等师生互动平台辅助教学。建成的课程资源被应用于课前、课中、课后的不同等环节,实现思政育人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全程覆盖。如在课前在学习通和职教云发布分享科学家的经典故事,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课中PPT分享贴近生活、贴近临床的素材和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在QQ群、微信群与学生交流互动,帮助学生解答问题,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3. 持续改进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教学过程中加入思政元素丰富了医学基础课程的深度和广度,是培育和践行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思政素材库应该是多维度的、开放的,不断吸收新的素材,以保证思政元素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学生是课程思政的受益者。通过问卷星发放问卷调查发现,他们普遍认为医学基础课程中加入思政元素,有利于增强对社会事件的讨论和体验,有利于批判性思维的建立,有利于独立思考问题的培养,更有有利于医务人员职业素养的熏陶。但也存在一些不足:(1) 不太喜欢自主学习方法,不喜欢在课余去关注新闻,更加不会意识到新闻中的思政元素;他们更喜欢老师再课堂上讨论的思政元素,可能与新闻敏感性低、课余时间不多有关。(2) 不擅长搜索医学知识的创新点,不喜欢科研文献的搜索和总结,与网络信息素养不足有关。

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是实施思政教育的主力军,医学专业教师应加强师德师风和意识形态教育的自我教育、积极参加课程思政培训的继续教育、在教学设计方面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集体备课,在教学反思中多与学生交流、和同行多讨论,才能更好促进思政元素的梳理,让我们的育人工作更加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教师要适时使用电子网络媒介,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方法,搭建课程思政学习平台。如在讲解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时,引入公众人物杨天真实例。课前引导学生查阅杨天真减重手术、糖尿病等相关资料;课中教师指引学生分组讨论,将生命至上、医德医风、大健康、文明上网等思政元素融入课堂;课后指导学生完成糖代谢异常与合理膳食、良好生活习惯相关性的视频。

笔者团队树立终身学习态度,持续不断的扩展和丰富课程思政元素库,搭建规范化、动态化、专业化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在教学中及时提出问题、经验复盘,在育人过程中提高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全面质量管理,让立德树人和传授知识同频共振,形成协同作用,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格局。

5. 总结

综上,在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提高医患命运共同体意识,深入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精神、白求恩精神、科技创新精神,以及人文关怀和同理心等职业素养,不仅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政治觉悟、丰富教学内容与方法,润物无声地将正确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传达给学生,更是体现了显性专业教育和隐形思政教育的融合,有利于医学生的职业素养形成。在生物化学等医学基础课程中发挥课程思政作用,彰显了教师和学生为共同建设健康中国的而付出的无私奉献精神。

基金项目

本文得到了衡阳市科技创新计划项目(202121034379)、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青年基金项目(JK2020-01)的支持。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王经纬, 周笛, 姬云飞. 医患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医学人文课程思政建设路径[J].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23, 40(3): 264-267.
[2] 习近平.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 2016-12-09(001).
[3] 李艳, 罗成, 彭少君, 等. 专业思政视角下的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J].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23, 39(12): 1789-1798.
[4] 王伟, 田克立, 曾季平, 等. 生物化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效果评价[J].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22, 49(8): 1607-1614.
[5] 邱乐泉, 汤晓玲, 汪琨, 李彤彤, 吴石金. 思政元素有机融入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 生命的化学, 2021, 41(7): 1653-1659.

为你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