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2018年,中共中央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实施数字农村的战略。2024年发布的《2024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指出:要求以信息化驱动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农业强国提供坚实支撑[1]。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驱动下,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推动全球农业特别是我国农村产业振兴的关键力量,对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为了更好地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新的机会,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用数字经济来推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乡村资源要素向上流动,建立乡村特色产业链。有效地抓住了数字经济发展的现实机会,用数字经济来推动乡村实体经济的发展,这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起一套新的农村经济优势发展体系,保证农村经济结构的更新和升级,从而使乡村产业振兴的目标得以迅速地完成,从而为我国在2035年前,基本达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在将来建成一个强大的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目前,数字经济已成为继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之后的第三种经济形式,其辐射面和影响力不断增强。数字经济是以现代媒体为载体,以数字信息为主体的,它加快了现代工业要素和农村传统产业的结合,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引导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减少农村行业的交易成本,提供了新的动能和可行的对策。因此,研究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着力点与实践路径十分必要[3]。
2. 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着力点
2.1. 数字经济推动乡村产业实现低成本高效益
数字经济是农村工业降低成本、增加收入的重要推动力。从行业划分来看,我国农村工业大多是以农、牧、牧为主体,是一种劳动密集的工业。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化渠道,借助智能辅助、农业机器人、卫星遥感等设备,可以有效地减少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将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同时还可以帮助农户提高种植技术和经营水平,从而推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伴随着“农村淘宝”、“电商直播”等数字服务平台的出现,可以促进更多的农村行业组织加入到这个过程中来,加速了网络上的信息在网络上的自由流动,从而减少了交易过程中的信息搜寻费用和市场流通费用从而做到降低成本提升效益[4]。
2.2. 数字经济可以促进产业的深度融合,提升农村的发展活力
要振兴乡村的产业,就需要让多个产业的融合,而发展数字经济,就能打破农村产业的数字化壁垒,避免了资源的不对称,拓宽了产业链条的作用范围,加强了乡村的工业功能,保证了农业与其它的产业的有机结合,形成了新的业态[5]。将数字化互联网技术合理地应用于乡村农业发展中,可以推动农业创新与高质量发展,提高农业发展的智慧程度。随着数字经济的兴起,农村农业也可以与教育、娱乐等多个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形成了农产品电商、农业理论科普等新形式。与此同时,在大数据网络平台的应用环境下,还为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了强有力的数字引擎,可以从市场开发、产品生产保持、政策执行等多个层面进行农产品数据的更新与集成,并在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政策扶持下,构建区域性智慧农业数据管理与服务平台,为促进生产者对农情、农资的及时掌握提供服务,保证后期的各项农产品生产与营销活动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6]。
2.3. 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转型升级
迅速发展的数字经济为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数字经济是建立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为手段,把传统的农村产业和现代科技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促进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2022年,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中央1号文件》正式启动了“数商兴农”和“农产品下乡”计划,在数字经济的助力下,改变了传统零散化、小规模、粗放的生产、生活方式,逐步向密集、大规模、精细化的生产、生活方式转变。数字经济将“乡村田间”与“消费者餐桌”这一完整的产业链连接起来,建立起农产品供应链、加工厂、农村物流、农村电商平台等多个环节,为农产品生产、销售、销售等环节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促进了新的商业模式与创新产品的诞生,为乡村产业注入了新的生机,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公司 + 合作社 + 农户”的产业化发展,可以帮助更多的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7]。
3. 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现实困境
3.1. 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备
数字基础设施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核心和支柱,对推动农村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迫切需要构建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随着“数字农村”战略的实施,农村信息化建设已经初见成效,农村信息化的战略地位和基础性作用越来越突出。但受“数字乡村”建设影响,“数字乡村”建设起步较晚,发展速度较慢,基础薄弱,离“数字乡村”的高标准还有很大距离[8]。首先,我国乡村地区地理位置偏远落后,5G网络、人工智能等现代化设施普及率较低,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民和企业对数字经济的有效利用,也不利于它们对乡村产业的赋能和升级。其次大多数农村地区的数字农业设施都不够完善,缺乏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支持,这已经成为了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个瓶颈。此外,由于农村电商服务平台、物流配送等覆盖范围狭窄,使得产业配套的要素难以下沉,从而影响到了乡村产业的发展与转型。
3.2. 产业资源要素供给不足
限制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一个重大实践难题是,乡村产业的资源要素供给不足。一是以土地为基础,发展农村工业,必须以土地为基础。农村土地流转受阻,土地闲置,土地流转困难,流转成本高,很难形成规模化的农业生产与产业发展。另外,在一些农村,由于土地利用率不高,农业生产模式落后,与现代农业、数字化经济发展要求存在较大差距[9]。二是乡村产业的振兴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对农业科技人才、数字化经营管理等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空心化”问题日趋突出,青少化问题凸显,青年人才流失严重,已成为制约乡村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三是资金是农村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要振兴工业,必须要有金融的大力支持[10]。针对农村产业融资渠道单一、总量不足,以及农村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现状,以及缺乏“造血”功能,制约着农村产业的融资支撑与发展,无法适应农村区域数字经济的扩展与扩展[11]。
3.3. 乡村农业劳动者素养不高
农民是农村产业振兴的主要力量,他们的数字化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农村产业振兴的进程。根据2021年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国乡村数字素养调查分析报告》,农村地区农民的数字化素养水平只有18.6,低于全国平均57%,而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异更是达到了21.2。目前,我国农民的数字化素质还很低,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化水平的高低。由于受教育资源和地域环境的影响,农村人口的总体认识和受教育水平都不高,再加上数字经济需要的是更高的素质和技能,所以农村的数字发展速度很慢,大部分的人都很难在短时间内赶上,大部分的人都很难真正地享受到数字经济的时代红利。二是劳动队伍的构成。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2020年农村转移到城市的人数达到了3.31亿,比2010年增长了3.85%。在城市的虹吸作用下,农村中有才能、有文化的年轻人和知识分子都会选择离开,留下的老人和留守儿童很难适应和适应乡村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乡村振兴中的数字经济赋能产业振兴的大好机会[12]。
3.4. 乡村三产融合程度不深
农业是社会发展的主要载体,也是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2019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推动乡村一、二、三、四产业结合,充分发挥乡村优势,充分发挥乡村特色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乡村产业振兴,要紧紧围绕现代农业的发展,要以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为核心,让产业兴旺起来,将产业发展的落脚点放在带动农民的收入上。”[13]目前,顶层设计已经初步成形,但三产融合在实践中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挑战。一是农村产业大多以初级产品供给为主,产业链的横向功能扩展不够深入,垂直延伸的发展相对落后,二三产业附属产品的发展规模也大大落后,农产品的加工和仓储运输体系还不完善,物流费用高、配送速度慢、产品储存困难、过程损耗大等一系列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二是三产融合的平台与机制还不够健全,一、二、三产业互动度不高,农产品生产、包装、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缺乏外部中介的整合和支持,装备、工艺、产品还有待提升,乡村产业融合“乘数效应”短期内无法体现出来。
4. 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4.1. 制定并完善乡村数字经济制度体系
为推动乡村振兴,必须有专门的法规体系。首先,要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来规范、规范农村数字经济的发展,加强产业监督,避免出现安全隐患。既要实现数据的统一,又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保证数据的标准化,为推动数字经济与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有机结合打下坚实的基础[14]。对农村数字经济的数据收集进行法律规范,可以很好地处理好数据的产权归属与利益分配问题。建立良好的数据流通规则,便利农村数字经济资料的流通,并为日后的资料交换提供基础。在具体的数据流规则制定过程中,决策者应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对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分类管理,从而为制定更好的交易规则提供依据。同时,在数据的脱敏、转换和存储等方面,要合理地利用数据的脱敏、转换和存储等手段来解决数据的问题,并排除相关的障碍。此外,在乡村、企业和政府间构建完善的数据流通体制,为数据交易提供安全保证,推动乡村数字经济中的数据要素市场顺利建设。
4.2. 加强乡村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我国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建设和持续完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性,我们既要适时推出“数字乡村”建设计划,深度挖掘数字技术应用场景,也要合理利用大数据,推动智慧农业可持续发展[15]。数字经济支持乡村振兴的价值,离不开健全的数字基础设施,因此,要推动乡村振兴,首要任务就是强化农村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第一,加强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政府统筹、多元投资主体参与的新型投资方式,在政府和市场的协同作用下,吸纳更多的社会资本来弥补乡村振兴投资中的短板,充分发挥数字科技基础设施对乡村振兴的支持作用。”该模式既可节省资金投入,又可实现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的专业化和集约化建设,最大程度上规避因分散而带来的效益和运行效率的降低。第二,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如运输和物流。数字经济可以打破空间的局限,在交通领域中运用数字技术,通过数字化技术绘制电子地图,对农村人流量、出行目的地和与城市的交往联结度进行监测,实现城乡间各种要素的高效流动,打破城乡间的区域界限,推动乡村数字经济的发展。同时,要强化数字化的物流和仓储系统的建设,在目前网购已经成为主流的情况下,物流和仓储的数字化是非常重要的,利用数字化的技术,在农村建立一个系统化的物流和仓储体系,对物流和仓储进行数字化监控和监控,让村民们能够分享到“数字红利”的同时,也可以带动农产品的销售,从而促进农村地区的数字经济的发展和普及。第三,“推进农村地区网络全面覆盖,确保不同场景下的通信网络性能能够满足农户的需要,同时对数字化基础设施的网络通信品质也有新的要求”。积极推进农村5G信号基站建设,加强边远地区农村网络建设,提高通信网络建设品质,为农村网络提速降费,促进农村网络普及,减少农村居民用网费用。农村互联网的全面覆盖为农村地区的数字化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健全的数字化基础建设,是推动乡村产业、生态、文明、治理和生活全面迈入数字化发展时期的基础性因素[16]。
4.3. 培育乡村数字化人才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首要资源,而当前在实施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数字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培养和建设农村数字人才队伍[17]。只有加强对数字乡村振兴人才的培育,才能使乡村振兴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第一,加强农村本土数字化人才的培训和指导;在村民中进行大规模的数字化素质培养和技能培养,制定培养方案,传授知识和技能,让村民们的学习和认识都得到了提升,利用数字化技术,有目的地指导村民们把它们用于生活和生产中,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字化素质和技能。与此同时,还可以将大量的优秀人才吸引到城市来,让农村的生活设施和保障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从而缩短农村和城市之间的距离,解除返乡人员的顾虑,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向农村流动。第二,要建立健全的数字化人才激励体系,以吸引国外的数字化人才;加强农村生活设施、文化产业、娱乐设施、教育、医疗、环境等方面的建设,提高数字人才的薪酬水平,缩短城乡在公共服务、收入和生活水平上的差异,营造一个有利于吸引境外数字人才的外部环境。在农村地区,要构建并健全数字化人才的激励与保障机制,通过构建一个合理而又稳定的奖励机制、创新创业机制和职业发展机制,将外来的数字化人才引入到农村,增强农村数字化人才的规模。第三,对数字化人才的培训方式进行改革,以培养综合型的数字化人才;通过政府、学校、数字化企业的联合培训,在政府、学校、数字化企业的支持下,在政府的政策指导和资金支持下,不同类型的学校都会开设相关的专业,设置不同的专业通识课、基础技能培训课,根据不同的培养目的,对不同的数字人才进行培养,数字化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训练的平台,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通过多层次协同的数字人才培训模式,既能解决当前数字人才匮乏的困境,为数字乡村振兴储备数字化人才,又能不断培育出更多的复合型数字人才,不断地激活农村数字人才动力。数字乡村振兴人才是推动数字时代乡村产业、生态、文明、治理和生活的重要因素[18]。
4.4. 创新“数字化”治理能力
农业数字化发展是国家农村振兴战略的必然结果。必须加强农业数字化改造,促进新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9]。一是“农业 + 数字技术”赋予农业生产经营全过程数字化技术能力:农业生产要素产前优化供给、国家专项资金、工业基础设施、金融企业融资等。为生产要素数字化提供有力支撑;推动优质高效完成生产,数字技术改变传统生产经营方式,提供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机械,解放生产劳动力;提供产后销售综合服务,利用电子商务主流网购平台,促进商业化进程。通过“农业 + 数字技术”使农业的振兴得到质的提升。二是“数字技术 + 农业”将数字技术应用于农村各类产业,不仅可以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间的“横向”融合发展,而且可以促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数字技术在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应用,将推动整个产业链的智能化生产、加工、销售和增值,进而促进整个产业链的延伸,在此基础上引导农业与生态、旅游、教育等产业共同发展。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推广智能农业、生态农业等新模式,推广商品直播等新业态,通过“数字 + 农业”加快农村产业转型[20]。
5. 结束语
当前我国的科技创新与改革中,数字经济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乡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是我国政府长期关注的问题[21]。2018年,《中央1号文件》就“数字乡村”战略提出了初步设想,此后陆续出台了多项关于数字农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在数字经济的支持下,农村经济的发展模式、观念、活动形式等都在不断地进行着创新与改进,而农业经济效益也必将实现飞跃式的发展。通过数字经济来推动乡村产业的发展,可以给乡村带来新的活力,成为一种强有力的助力,提升农村产业综合产能,完善农业生产体系,构建和完善农村生态发展体系,构建和完善高素质的数字人才培养体系[22]。目前,我国许多地方已经认识到了数字经济对乡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在此过程中,还需要我们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实践优化,从而为促进农业产业经济的数字化转变,促进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