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奋斗精神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一直秉持着奋斗精神。而进入新时代,奋斗精神的内涵进一步丰富,作为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希望,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新时代大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奋斗精神,才能够肩负起时代发展赋予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国家富强与民族复兴,积极贡献力量。面临新时代的挑战,当前我国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工作存在的问题较多,教育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如对奋斗精神的认知与践行深度不足等等。对此,高校必须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对大学生的奋斗精神进行系统培养,从而为办好社会主义大学,在时代发展过程中充分体现大学生的个体价值,有效推动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发挥积极的作用。在新时代,要有效解决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奋斗精神素养,增强大学生对奋斗精神的认同感,促进大学生积极践行奋斗精神,必须从多个角度出发,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时代发展脉络为依据,从而有效创新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工作,使大学生奋斗精神呈现出时代新风貌。
2. 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现存问题
2.1. 缺少培育大学生奋斗精神的环境
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培育大学生奋斗精神的重要基础,也是重要支撑力量。但当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虽然很多高校都对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提高了重视,也加大了建设力度,然而奋斗精神还没有融入校园文化的各个环节之中,没有在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中实现深入渗透,这就使得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工作,缺乏有效的媒介及社会舆论支持。从整体环境来看,奋斗精神文化氛围不够浓郁,难以为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大学生奋斗精神缺少良好的培育环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大学生所在的校园环境中,其媒体载体一般只局限于校园广播、校园杂志或报刊范围内,没有对新媒体、网络平台进行充分利用,这就使得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培养媒介范围狭窄,难以实现全面覆盖,更难以充分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之中,最终导致对大学生奋斗精神的教育培养作用较为有限,效果不佳[1]。
其次,社会舆论环境对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但目前,部分院校不重视社会舆论环境的育人作用,没有对奋斗精神事迹与典型模范人物进行大力宣传,使得大学生奋斗精神缺少有力的榜样支撑,无法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大学生无法通过社会舆论增强对奋斗精神的认知深度,难以对奋斗精神形成高度的认同感和认可态度。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自然难以形成良好的奋斗精神。
2.2. 大学生对奋斗精神的认知深度不足
认知深度,决定了大学生对奋斗精神的情感体验深度。只有认知足够深刻,才能够对大学生的行为起到重要的指引作用,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奋斗精神品质。但目前,很多大学生对奋斗精神的认知深度不足,造成大学生奋斗意识薄弱,缺乏克服困难、不畏艰苦、积极奋斗的良好品质。
首先,随着思潮的多元化发展,很多错误的、腐朽的思想观念悄然生起,对大学生造成较为严重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使得部分大学生产生了“奋斗精神无用”的错误认知。受到自身成长水平、生活经验以及认知水平的限制,这种既没有经过客观实践的验证,也没有进行逻辑分析推论的观点,如不及时引导,往往会对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让大学生错误地认为“奋斗无用”,从而处于消极状态,使得奋斗精神的重要意义与价值被消弭。
其次,受到社会中不良思想的影响,部分大学生错误的认为奋斗精神已经过时了。在新时代,我国已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社会经济水平大幅度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改善,物质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大学生对我国基本国情以及未来发展形势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严重缺乏深刻且广泛的认识,进而错误地认为奋斗精神已过时。
最后,学校与家庭教育中,严重缺少奋斗精神方面的内容,这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认识产生了严重的误导,使大学生错误地认为奋斗精神已适用于革命战争年代。当今社会已时行发展的新时期,社会快速发展,经济水平的大幅度提高,物质资源极大丰富,在这种情况下,已不需要艰苦奋斗,甚至产生及时行乐的错误观念,这是造成大学生缺乏奋斗精神的重要原因之一。
总体来说,新时代大学生对奋斗精神的认识,普遍存在浅显、片面、感性以及局限性强的问题,造成这一问题,既有时代环境巨大变化,造成思想波动和偏差的原因,同时也有奋斗精神教育缺失的原因,多种原因共同作用,使得大学生对奋斗精神的认知深度不足,对奋斗精神的价值和意义理解不够透彻、不够深刻,进而使得大学生缺乏奋斗精神,这对大学生的个体成长及社会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2]。
2.3. 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方式刻板、僵化
目前,对于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培育方式仍以理论灌输为主,培育方法单一。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大学生很难对奋斗精神的内涵与意义产生深刻地感悟,也很难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及认可度。甚至,由于教学形式枯燥,甚至还会引起大学生对奋斗精神的抵触心理,严重影响培育效果。
除此之外,高校开展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工作,往往只局限于书本内容,没有与当今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现状以及时事热点结合起来,这就使得奋斗精神培育内容与实际相脱离。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工作很难产生感染力和说服力,难以取得大学生的认可,更不能让大学生信服,进而导致大学生对奋斗精神产生怀疑和不信任感,自然无法取得理想的培育效果,大学生的奋斗精神也无法得到有效提高。
3. 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对策
3.1. 对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环境和氛围加强建设
首先,必须从文化角度着手,打造培育大学生奋斗精神良好环境。奋斗精神既是时代发展的号召,同时也是推动社会进步不可缺少的重要精神力量。大学生是未来支撑国家与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是推动时代进步的重要动力,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奋斗精神,也是培育人才的重要基础。所以,加强奋斗文化环境建设,让大学生在奋斗文化环境中,受到全方位的引导和熏陶,形成润物无声的新型育人格局,是有效培育大学生奋斗精神的有效策略。高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特别要加强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通过开展文化活动、专业讲座、知识竞赛等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将奋斗精神融入基础,形成人人积极进取、奋斗的良好环境,从而有效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并逐渐形成奋斗精神,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与行为习惯之中,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奋斗精神,使之成长为不怕困难、不畏艰苦、勇于向前、积极奋斗品质的优秀人才。
其次,高校必须积极利用网络媒介,发挥网络媒介的优势,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奋斗精神。新时代,互联网、多媒体平台等新技术,已深入社会各个领域,成为日常生活与生产建设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网络媒介的优势,能够将奋斗精神的内涵与价值传递给社会大众,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打造以奋斗精神为主的新舆论风气,对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形成积极的影响。同时,利用网络媒介加强社会舆论环境建设,能有效提升奋斗精神培育工作的时代感,对大学生增强感染力,从而有效提高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效果。例如,高校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积极宣传模范人物,分享先进典型,还能够有效共享教学资源,从而对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进行指导和规范,提高大学生的奋斗精神,促进大学生实现健康发展。
3.2. 促进大学生对奋斗精神的认知深度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当前国家的基本国情以及未来发展任务,更加的艰巨、复杂,而且国家发展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在新时代,仍需要奋斗精神的支持,才能够真正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因此,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在新时代加强培育大学生的奋斗精神,增强大学生的奋斗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是为推动社会发展,加强国家建设而做好育人工作的重点内容。
要有效培育大学生的奋斗精神,就必须引导大学生对奋斗精神的内涵、价值与意义形成深刻认识,提高大学生对奋斗精神的认知深度,从而有效激发大学生的内在驱动力,促进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奋斗精神内涵,了解奋斗精神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3]。
首先,针对社会中“奋斗精神无用论”、奋斗精神已过时等错误的思想观念,高校应从社会舆论、校园文化等多方面,加强理论宣传,大力宣扬奋斗精神的内涵、意义和价值,从而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奋斗精神的重要性,理解奋斗精神对社会发展、国家建设以及大学生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
其次,高校应针对我国基本国情以及新时代社会发展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对大学生加强宣传教育,使大学生对我国的基本国情及新时代社会发展任务,形成更深刻、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让大学生深刻理解奋斗精神对新时代国家与社会发展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使大学生清楚明白奋斗精神是新时代的核心精神,对推动时代进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支持作用,从而有效提高大学生对奋斗精神的认知深度,为加强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增强大学生的奋斗意识,做好前提保障。
最后,必须积极更新教育观念,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融入奋斗精神,从而形成家校合力,对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形成全方位的引导和熏陶,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帮助大学生对奋斗精神形成正确的认识,建立正确的奋斗观念,从而有效增强大学生的奋斗意识,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奋斗精神。
3.3. 优化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方法
首先,高校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思想,指导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工作,改变传统单一的理论灌输培育模式,以理论为指导,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大学生能够亲自践行奋斗精神,从而深刻理解奋斗精神的深刻内涵与重要价值,使大学生能够对奋斗精神产生更深刻的感悟,更透彻地理解奋斗精神,认同奋斗精神,并在日常生活、学习与工作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践行奋斗精神,切实增强大学生的奋斗精神意识。
其次,在开展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工作的过程中,应将培育内容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社会环境及发展趋势充分结合起来,将时事热点作为培育素材,既能够有效丰富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内容,增强培育教学工作的趣味性,也能够让大学生深刻认识到奋斗精神的重要实践意义,从而使大学生对奋斗精神的认知度、认可度以及践行度,都能够得到显著提高[4]。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受到多元化思潮的冲击,很多大学生都会产生迷茫,进而形成错误的思想价值观念,这不仅对大学生个人发展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也严重威胁了国家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以,在新时代,必须对大学生的奋斗精神进行重点培养,使大学生成长为能够肩负起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优秀人才,为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实现民族复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基金项目
2023年衡阳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23D050,名称: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研究);2023年衡阳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23D066,名称: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模式构建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