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教育现代化视域下专业建设不仅要求教育体系的优化配置,更强调师资条件的培养,以适应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面对这一需求,职教本科电子商务专业需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探索与创新,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目前许多研究关注到行业趋势和人才需求,但在将理论应用于实际教学和企业实践中仍面临挑战,这可能导致教育内容与行业需求不匹配,学生难以获得实用的电子商务技能和知识、导致实践教学的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学生也难以获得更好的实践体验。作为新兴学科,其发展潜力巨大,同时也存在多种问题及挑战。因此,本文将从教育现代化视域出发,探讨电商专业建设中快速发展的路径,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2. 职教本科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发展的意义
电子商务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强大的生命力,成为了推动全球经济增长、促进贸易便利化的重要力量。一个好的专业建设,对于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应该高度重视电子商务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工作,为其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职教本科电子商专业建设的意义具体如下。
2.1. 满足市场对电商人才的渴望
在中国电商人才状况调查报告中表明,有稳定招聘需求和大规模招聘需求的企业比例高达80.62%,人才需求仍然非常旺盛。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电商专业发展的基石,学生有拥有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系统运维等方面的能力。他们能够利用各种技术手段为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如网站开发、系统优化、数据分析、网络安全等,满足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为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2.2. 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以学生为中心的专业建设是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旨在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在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中,教学理念贯穿了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实践环节以及学生支持与服务等各个方面,引导学生了解了具体的工作要求,从而使学生获得与工作岗位相近的经验,学生具备丰富的电子商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适应市场需求,快速适应工作环境,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实现更好的职业发展。
3. 职教本科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发展困境
院校对一个专业进行规划、设计和实施的过程叫做专业建设,在这个过程中,专业标准的制定和遵循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专业建设首先要有一个恰当的专业标准,通过专业标准制定教育标准,包括课程设置、教学目标、师资队伍、实践教学、质量评估等方面的要求。[1]但在专业建设中存在许多问题,制约了电子商务专业的健康发展,具体如下。
3.1. 课程体系缺乏动态
课程体系影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育现代化的专业建设要求课程体系要与时俱进,反映行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和前沿技术。电商专业建设中,部分学生的校内所进行的课程体系往往落后于行业发展和企业生产实践,实践课程与职业规范和实际生产过程脱节。
一是课程结构设置不够科学。[2]电子商务是一个涉及多个学科的交叉领域,需要综合运用计算机、管理、营销、法律等多方面的知识。专业课程应该形成一个完整的逻辑结构体系,但现实中往往学期与学期间的课程不连贯,文化课和专业课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同时电子商务是实践性专业,大到实训室小到PS等软件,没有做到与实际工作情况保持一致,学生在工作中无法应对,应用型人才也没有体现;在当前的职教本科电子商务专业课建设中,往往缺乏跨思维的意识和实践。这导致学生在某个学科领域的知识过于狭窄,缺乏对其他相关领域的了解和应用能力,限制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发展潜力。
二是课程内容不能与时俱进,缺乏前瞻性。部分院校电商教材一直选用老教材甚至是专科时所采用的教材,不能做到与时俱进,难以培养出适应现代电子商务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很难满足电子商务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教材内容与企业岗位需求脱节,一方面院校的课程设置受普通教育的影响较大,普通教育注重单一技能的培养,应用性不强,这一特征与职业本科教育发展相违背。另一方面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的需求匹配度不高。据统计,多数电商专业学生不清楚自己目前所学习的知识能否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也不确定专业课程的内容与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是否有联系。
3.2. 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在职教本科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中,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的问题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自2019年教育部批准首批职业本科试点高校以来,全国已有33所职业大学,[3]在今年五月教育部发布拟同意再升24所学校为本科院校。这些院校大多数前身是专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存在问题。当专业建设目标不明确时,可能会导致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如教学资源分配不均、课程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学生就业前景不明朗等。
一是许多职业教育院校在建设电子商务专业中的人才培养目标时,往往过于宽泛,缺乏具体的职业导向。例如,只是简单地提出要培养“具备电子商务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但没有明确说明这些人才未来所从事的具体职业领域和工作岗位。这种宽泛的目标设定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方向感,也增加了他们毕业后就业的不确定性。
二是对于电子商务这种实践性要求较高的专业,在专业建设中校企合作的目标是举足轻重的。目前很多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的发展模式、深度、成效并不理想,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意愿不高。因此院校积极性高,企业缺乏积极性,出现“一头热”现象,这种现象使得学校不能及时获得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数据、岗位需求标准,理不清产业需求与专业人才培养的关系,从而无法培养出与社会对接的技术人才。
3.3. 师资条件有限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实现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以资源为基础。师资对于专业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师资问题是当今专业建设中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它不仅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升,也制约了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一是师资数量不足。在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中师资的数量是基础,职教本科电商专业自19年到23年的招生数目在4年内将招生规模扩张至今天的10几倍[4]。这从侧面要求院校教师的数量也要与之增加。但是合格的教师数量目前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学生需求,部分教师对职业教育的院校、学生带有“有色眼睛”,这可能导致部分课程无法开设或班级规模过大,影响教学质量;并且由于薪酬待遇、教师聘用制度等因素制约,很少有高水平的行业、企业的技术技能型专家愿意进入高职院校任职。
二是师资结构不合理。教师团队结构的失衡,如年龄、学历、职称等差异,可能对教学质量产生了不利影响。教师团队中年龄分布过于集中,缺乏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在当前多数院校专业建设中,通常仅有一位具备高水平专长的领军人物引导专业发展。[5]多数青年教师实践能力不强,他们虽然受过高等教育,专业知识丰富,只是在学术上研究较多,但是真正的专业课实践的经验并不多。据统计在招聘中明确规定希望引进具有行业企业工作经历的师资的学校微乎其微。
3.4. 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专业建设目标的达成与否通常是通过教学评价得出,教学评价在职业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评价及育人效果的评价是促进专业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电子商务专业建设过程中的教学评价应该是综合、全面的,否则会出现评价失衡的现象。
一是电商专业建设中的教学评价趋向于单一性。首先是评价方式的单一性,[6]往往是教师对于学生阶段性的表扬与惩罚,缺乏更加细致化的反馈。其次在方式上学生在课堂中很难理解教师的单一讲授法的知识,导致在课堂上积极性不高,学生不能及时准确对教师的课堂进行评价。再次是评价维度的单一性,对于学生的评价就是成绩水平,评价结果仅仅是反映学生的现阶段知识掌握情况。而忽视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这也与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相违背。
二是忽视评价的发展性。大多数的职教本科院校的前身是专科院校,在对专业建设中分为几个模块:职教本科、3 + 2专本套读、专科等[7]。但是在评价中并没有对育人目标进行区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更不利于本专业的本科层次建设。如果评价过于单一和静态,就无法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进步,也无法为教学改革提供有力的依据。
4. 职教本科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发展路径
在教育现代化的大背景下,专业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最基本的载体,专业建设的重点是对接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作为一种类型教育,专业建设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最重要的内容,它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有一套长效机制予以支撑和保障。因此对电商专业建设从课程设置、教学目标、师资队伍、评估等方面的进行更深层次的改进,适应了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趋势,以促进专业更好的发展。[8]
4.1. 优化教学体系内容
随着电子商务行业的快速发展,各种技术、模式不断涌现。教育现代化要求职教本科电子商务专业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最新的电子商务知识和技能;同时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构建出既符合行业人才需求又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教学体系。
一是在专业建设中院校要设计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三个层次[9],确保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注重培养学生基本能力同时学习电子商务领域的核心知识和技能,如电子商务原理、网络营销、电子商务法律与法规等。将专业课与基础课有效衔接,避免“重技轻知、重知轻技”。选修课程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进行设置,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与新知识进行关联,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是院校在专业建设中可以设立一个定期的课程审查机制,每隔一定时期进行全面评估。[10]院校教师根据行业发展趋势、技术进步,确定需要更新的内容。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融入课程中。针对专业动态性,可以根据发展目标制定活页式教材,配套信息化资源,如操作视频、微课等;通过与当地产业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相结合,实现课程与社会进步的协同。根据社会要求建设出有职业教育的实用性特色的课程体系。在讲述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践时,可以穿插介绍相关的法律法规、社会责任等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商业道德观和价值观。
4.2.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针对当前教育目标定位存在的问题,应重新审视并优化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中的培养目标。电商专业建设中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熟悉电子商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网络营销、数据分析、电商美工、决策分析等能力,能从事营销、策划、管理、运营、跨境等岗位群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
一是专业建设过程中要求培养的人才是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复合型技术人才,不是简单将低级职业教育时间加长[11]。具体的目标确定首先需要教师了解电子商务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市场需求和人才短缺情况,以便确定专业培养的方向和重点。同时通过与企业合作、实地调研或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企业对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期望和要求,为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提供现实依据。在实际的课程中,确保学生达成目标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数据分析、网络营销、电子商务运营等方面的知识。
三是职业本科院校要积极与企业沟通,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要求“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企业首先要踊跃参与,并认识到校企合作对企业的优势。在校企合作后,减少“二次培养”人才的资金,学生可以直接顶岗上班。[12]院校可以在进行有效调研后在学校采用“校中厂”的模式,即在学校中建立学生实训基地,让学生真正体会实践过程。据了解部分院校建立了这种模式,比如在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商学院中成立“呆呆购”使得学生可以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直接应用到销售、直播带货等实操中,学院的学生在教师带领下掌握电商运营等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考取了1 + X相关的证书,根据岗位能力进行课程设置,推动岗课赛证融通。
4.3. 建设优秀的教师团队
专业建设要求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师资队伍建设,这是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重要保障。院校应建立和完善师资队伍建设的机制,制定有效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从而推动电商专业建设。
一是国家出台相应的政策吸引优秀人员能够加入,学校做到“引凤”与“留凤”并存[13],加大师资培养和引进力度,吸引更多具有实践经验和行业背景的教师加入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团队,提高优秀师资的待遇与声望,建立健全激励机制[14],为专业教师队伍全面高质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二是必要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教师教学能力包括基本能力、实施能力、设计能力等。其“双师”不仅要有教书的能力,还要有实践操作的能力,要有服务行业创新、发展和成长的能力。除了基本的电子商务知识和技能外,更要有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跨领域整合能力。要把握好第一道防线,招收人才的制度需要严格按照规定招收,每个学院都要有相应的专业人员。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提升自己,包括职前培训、专业研讨会等,强化教师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的意识,将“双师型”教师的评选纳入教师考核的一部分。
4.4. 多元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途径,教学评价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够引导学生学习,通过评价,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存在的问题,从而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院校建立多维度、多形式的评价体系,包括诊断性、形成性、终结性评价等,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综合素质。[15]首先可以采用小组评估,能够提高每个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从小组中取长补短,积极学习他人的有优点,听取他人建议,实现思维转变。其次可以采用任务评价,教师在采取评价教学时,不能将评价与其他教学环节割裂开来,为了评价而评价,教师还需要布置一些任务,在任务的帮助下进行评价,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评估学生在电子商务领域的现有技能和经验,包括技术能力、市场分析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基于自我评估的结果,设定明确的短期和长期职业目标,如成为电子商务运营专家、数据分析师、跨境电商专员等。通过正确的教学评价,可以全面、客观地了解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提升教学质量。这有助于确保职业教育能够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体验和满足市场需求的专业技能。
综上所述,在当今教育现代化的大背景下,职教本科电子商务的专业发展无疑是一项复杂且系统化的工程。[16]这需要政府、学校、社会以及企业等与教育相关的各个部门的深入思考和持续努力、广泛参与和共同支持。从教育现代化视域出发,职业本科院校是新兴的,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在在专业建设中都将会面临许多困难与挑战,但只要对专业的发展路径进行深入探析,通过优化与明确相关措施,构建专业发展平台,推动专业建设改革创新,凝练专业特色,总结实践经验,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进一步推动职教本科电子商务专业的快速发展,有效提升电子商务专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培养更多适应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的电子商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