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背景
不同于以往,如今的时代流光四溢:经济发展、数字媒体、品质教育等都迎来了高度的增长,我们进入到了数字化时代。数字化时代是工业化时代和信息化时代之后的又一个大爆炸时代。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已经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社交媒体到人工智能,从电子商务到在线教育,无不见到科技便利下的大发展与大繁荣。在这个时代,不仅仅是经济、社会、文化的数字化变革,也是教育数字化时代从制作到应用的重点突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1]“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召开,大会报告提出[2]“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大会召开过后,为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提升教师利用数字技术开展教学活动,2022年11月20日,教育部颁布了《教师数字素养》标准[3]。幼儿教师是幼儿园教育的核心力量,而数字素养已成为现代学前教育师资专业素质的关键要素,其发展有助于教师形成新的思维方式,并帮助教师不断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幼儿教师自身要不断运用数字技术开展幼儿教学活动,丰富教学内容,使幼儿在寓教于乐中有更全面的认知体验。然而,一些幼儿园的幼儿教师自身缺乏数字化意识且受限于数字化应用能力,教学中较少运用新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对于数字社会责任的认知的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本研究主要是针对幼儿教师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自身数字素养的现状以及相关问题的策略进行探讨。
2. 教师数字素养的含义
“数字素养”是在“信息素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信息素养”这一概念最早是在1974年由以色列学者Paul Zurkowski提出的。随后,在1994年同是以色列学者的Alkalai教授,首次提出了“数字素养(Digital Literacy)”。其将数字素养视作数字时代的生存技能,认为数字素养是关乎全民基本生活能力、具有整合性以及跨学科特点的重要技能[4]。Thomas在北欧数字扫盲杂志中强调数字素养不仅限于工具,还包括我们对构成我们世界、身份和文化的文本进行批判性思考的方式[5]。北欧数字素养杂志强调数字素养不仅限于工具,还包括我们对构成我们世界、身份和文化的文本进行批判性思考的方式[6]。欧洲委员会提出:数字素养是终身学习的八项关键能力之一。这种能力需要基本的IT技能,包括检索、评估、存储和生成信息的能力,以及与数字媒体沟通和通过数字媒体沟通的能力。不同专家和学者对“数字素养”的定义有所不同,但大致都认为数字素养是每个人在数字世界中生存和发展的个人和职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作为教育的基本要素,自身需要具备数字素养。因此提高教师的数字素养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在2022年11月30日,教育部颁布的《教师数字素养》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我国在教师数字素养领域发布的首项国家文件。《标准》[3]旨在为新时代的教师打造一个全面框架,涵盖数字化意识、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化应用、承担数字社会的责任以及专业成长五个关键维度。其中指出教师素养是:“教师适当利用数字技术获取、加工、使用、管理和评价数字信息和资源,发现、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优化、创新和变革教育教学活动而具有的意识、能力和责任。”[3]因此,教师应根据《标准》,充分利用数字技术资源开展学习,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素养,促进自身全面发展,保证幼儿园教育质量,同时给予幼儿丰富的活动体验。
3. 幼儿教师数字素养现状
近年来,新兴数字工具在教育中的整合已成为争论的热门话题。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学者发表了有关数字工具对早期教育中的研究。其中瑞典学者Petersen建议在学龄前儿童机构使用数字工具,孩子们能够根据自己的选择和熟悉程度积极参与并独立完成活动,因此需要仔细考虑并整合相应数字化资源[7]。其次,在一项针对美国东北部三所幼儿园41名儿童的研究中,Couse和Chen发现:教师选择整合数字资源对孩子的学习影响最大[8]。另外,瑞典国家教育局的一项调查(Skolvemarket公司)已经揭示了信息通信技术可用性的增加与教师在普通课堂实践中实际使用信息通信技术之间的明显脱节[9]。调查中的教师报告说,在使用信息和通信技术工具进行教学方面,迫切需要专业发展。数字素养融入学前教育的国际需求不断增加,给学前教师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目前来看,新的教育工具迅速进入学龄前环境,对学龄前教师使用数字工具的预期要求正在增长,即在满足课程要求和期望的同时,也要切实支持儿童的学习活动。然而国内有关幼儿教师数字素养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主要是依据数字化意识、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化应用、数字社会责任和专业发展五个方面来阐述幼儿教师数字素养所存在的问题。
(一) 数字化意识薄弱
幼儿教师数字化意识较为薄弱。教师数字化意识是指:客观存在的数字化相关活动在教师头脑中的能动反映,包括数字化认识,数字化意愿,以及数字化意志[3]。数字化意识在教育中尤为重要,教师自身缺乏数字化意识,将很难有效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开展相关教学。一些幼儿园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的认识和理解还比较落后,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难以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和管理中的优势[10]。首先,在幼儿园开展活动时,幼儿教师自身数字化意识不强。幼儿园五大领域主要包括: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针对这五大领域开展教学常常是运用各种活动以及游戏展开的,很少会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而且,由于幼儿教学的特殊性,在开展活动时,幼儿教师自身下意识会选择更加快捷、落地便利的方式去替换相关投入精力大的数字化教学活动,也导致幼儿教师忽略数字化教学的先进性,造成了数字化意识较为薄弱的现状。其次,就教师所处的教学环境而言,幼儿园数字化设施不完善,缺乏数字化教学的良好氛围,教师所能使用的信息化教学设备有限,很难开展数字化教学,因此教师自身也无法建构数字化意识。
(二) 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不完善
幼儿教师自身的数字技术与技能并不完善。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是指: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应了解的数字技术知识与需要掌握的数字技术技能,包括数字技术知识,以及数字技术技能[3]。首先,幼专生在校学习期间,大多数高校缺乏对学前教育信息技术的重视,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较少,使得幼儿教师自身信息技能不足,无法进行数字教学。其次,一方面幼儿教师对于计算机、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化资源知识了解较少、相关技能储备不完善。另一方面,校方投入力度不大、更新意识不强,进而导致教学只能侧重于已有的设备、教材投入使用。长此以往,在人才选用、赋能培训上也没有注重对于数字技术知识与相关技能的提升与突破。最后,幼儿教师在使用某些视频软件等体验一体化的教学媒体时,对于设备功能了解不充分,常常需要电教人员的辅助,因此也往往对信息技术教学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
(三) 数字化应用能力不足
幼儿教师数字化应用能力不足。教师的数字化应用能力是指:教师运用数字技术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包括数字化教学设计,数字化教学实施,数字化学业评价,以及数字化协同育人[3]。在教学上有些教师固守传统观念,对数字化教学的优势和效果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对数字化教学的应用比较排斥[11]。幼儿教师在开展各项活动时,采用“传统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学课件、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电子教案等等)的频率较高。教师在环境创设中常常需要运用各种各样的材料进行活动创建,这就需要借助多媒体素材给予灵感和启发。但由于自身对数字化资源了解较少,对于“新型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数字化教材、各种案例与网络课件等等)的运用较少。
(四) 数字社会责任缺乏
幼儿教师在数字社会责任方面存在不足。数字社会责任是指:教师在数字化活动中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方面的责任,包括法治道德规范,以及数字安全保护[3]。幼儿教师对数字化教学了解较少,缺乏系统的信息技术教育。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仅仅停留在操作上,而缺乏对数字社会责任的认知。在进行网络学习时,由于对数字社会责任了解较少,无法做到按知识产权法规定使用他人的教学或研究成果。一些幼儿园教师在使用网络资源和软件时,常常忽略版权问题,盲目地复制和利用他人的作品,这不仅有可能侵犯他人的版权,还可能对幼儿教育带来负面影响[10]。其次,教师在进行网络操作时,无法对一些网络信息进行识别,常常会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以及隐私,使自己处于较高的网络风险,不利于自身数字化素养的提升。
(五)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不足
幼儿教师缺乏利用数字化实现专业发展的经验。教师的实际应用操作知识技能有所欠缺,呈现出“心长力短”的数字素养现状[12]。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利用数字技术资源促进自身及共同体专业发展的能力,包括数字化学习与研修,以及数字化教学研究与创新[3]。[13]专业出身的幼儿园教师数字素养显著低于非专业出身的幼儿园教师,这可能是由于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上,由于专业课程和技能课程的密集安排,数字素养相关课程往往被边缘化。同时,对数字素养的理解过于狭隘,导致大多数高校在规划人才培养计划时,未能充分重视学生的数字素养培养。另外,幼儿教师很少使用数字化资源提升自身的专业发展。教师常常依赖搜索引擎获取数字化资源,较为单一;应用期刊数据库频率偏低,不利于教师科研能力培养[14]。教师在获取数字化资源时,常常使用百度、Google、搜狗等引擎来获取教学资源,但对于相关幼教网站、中国大学MOOC、大型公开课等数字化资源的了解较少;而且有些教师受限于工作环境和工作压力,常常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理论支撑,很少从知网及幼儿期刊去了解最新的幼儿教育政策及前沿理论,无法提升自身理论素养及专业发展。
4. 幼儿教师数字化素养提升策略
(一) 教师应树立整体观念,主动提升自身专业发展
幼儿园教师数字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坚持、动态发展的过程[15]。构建高质量学前教师队伍是实现高质量学前教育的重要前提,也是夯实高质量教育根基、建设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6]。教师作为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师的素质是学前教育质量的决定因素。首先,幼儿教师自身需要不断提高数字化意识,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全面了解数字化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性和意义,意识到数字化技术正在推动教育创新发展。突破教师对教育数字化认识的局限性,更新其数字化意识,是其发挥主观能动性,应用数字化技术的先导条件[17]。
数字技术为教师持续学习提供了有效支持[18]。教师应充分利用相关数字化教育平台(数字教育软件、MOOC、网易公开课等等)开展个性化自主学习,实现数字化教学能力的提升。应重视将数字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利用数字技术增强幼儿保育、教育、安全及日常管理。同时,支持并激励教师参与数字教育的创新实践。了解数字化相关知识和技能,充实自身知识储备的同时,逐渐掌握数字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和方法;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了优质的数字化资源,幼儿教师可以学习平台中优秀的教学案例并结合自身情况和教学情况合理迁移,进行教学创新[19]。积极参加有关数字化教学培训课程、实践活动或与同行交流相关经验等途径,学习和运用数字化教学,不断提升自身数字化素养,完善自我的发展。
最后,教师在学习和运用数字化教学的同时,遵守相关数字化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规避数字化风险,提高自身数字社会责任。当今社会,数据隐私、数据权利等数据伦理问题的出现,亟需发展数字伦理道德[20]。引导教师强化数字化意识并承担数字社会责任担当,构建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共同体,助力教师的专业发展。一方面教师自身应遵守互联网的法律法规,规范自身行为,尊重知识产权,传播网络正能量;另一方面,幼儿教师在运用数字化技术时,要注重数字化安全,保护自身、幼儿及幼儿家长的个人信息和隐私,确保数字化教育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幼儿教师自身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逐渐掌握信息技术和数字素养,最终实现数字技术和学前教育教学的有效结合,达到新时代教师数字素养的要求,为学前教育数字化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幼儿健康全面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二) 幼儿园应完善数字化教学设施,推动教师数字化发展
教师数字化发展离不开幼儿园所提供的教学环境及相关数字设施。首先,幼儿园园长及管理团队作为相关负责人应该起带头作用,加强对幼儿教师数字素养的重视程度,营造良好的数字化氛围。园长应以身作则带领幼儿教师学习数字化相关知识和技术,与教师一同培训、共同学习,提高幼儿教师的信服度。其次,幼儿园硬件设施直接影响幼儿教师的数字素养水平,没有数字化教学设备就无法进行数字化教学。因此,幼儿园应加大对于数字化设备资金的投入力度,完善数字化相关设施,优化园内基础网络,确保教师办公场所及幼儿活动室内实现网络、硬件设施和相关软件全覆盖,为幼儿教师提高数字化素养水平提供物质保证,推动幼儿园数字建设。
教师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教师培训的高质量发展作为支撑[21]。教育数字化发展要注重对幼儿教师职前职后的数字化培训。在数字化时代,教师组织教学活动,不再是单纯的技术与教学方法的叠加,而是面向更加复杂学习环境的融合式创新[22]。教师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教学模式的转变、适应与掌握有赖于职前职后的学习和培训。由于新招聘的幼儿教师文化素质和数字素养程度参差不齐、差异较大。因此,[23]应有针对性地进行职前幼儿园教师的专项培训,旨在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够在数字化环境中熟练地进行教学设计。通过互联网,他们可以持续关注专业领域的最新动态,获取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具备多场域促学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除了要加强职前培训,也要认识到职后培训的重要性。幼儿园应积极运用现代化数字技术,在网络平台对幼儿教师开展培训、课程学习或与同业中优秀教师探讨问题交流经验等等。另外,为教师提供数字技术理论与实践课程培训,以专题研修的模式提升教师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致力于促进教师在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和环境中均能够有效使用数字技术[24]。高质量的学前教师教育培训应该能够让教师感受到教育培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满足他们的教学实践需求并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25]。推动幼儿教师对数字化学习的兴趣,提高幼儿教师数字化发展。
(三) 教育部门应加大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保障教师数字化的发展
教育部门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支持和物质保障。学前教育是幼儿们成长与发展的关键阶段,教育部门应加大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并保障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首先,教育部门应给予学前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一方面政府应制定学前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标准和指南,使幼儿教师在进行数字化教学时有标准可依,规范自身教学行为,同时,也能让家长接受数字化教学课堂。另一方面,教育部门需要给予学前教育数字化专项资金投入,惠及学前教育质量发展且提升数字化教学的覆盖程度。其次,教育部门应推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习数字化课程,提升幼专生数字素养。增加学前教育相关计算机课程,以便加强学前教育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了解,为之后进入专业对口的工作打好基础,更好的投入到数字化教学中。最后,[26]要与时俱进,深化“国培计划”改革,解决提升幼儿园教师数字素养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挑战,有效实施教师培训的数字化转换,从根本上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培训效果;[27]以《标准》为指导,通过结合线上和线下资源,以及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分区域、分阶段、分层次、分能力水平开展教师数字技术培训;同时,加强数字技术与教学实践的深度整合,优化培训评估的标准和机制,巩固教师培训成果,实现“以评促能”。
最后,教育部门除了相关政策及资金的支持,还应该完善数字化资源平台建设。学前教育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教育资源的规划,而学前教育资源如何合理确定以满足未来的需求,单靠市场是无法解决的,必须由政府来提供这样的服务[28]。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应运用数字技术为幼儿教师提供技术支持,建设有关学前教育公益性数字化资源平台,整合相关学前教育资源,方便幼儿教师学习各种资源,运用各种工具进行数字学习。通过公益性数字化网站,共享优秀学前教育教学资源,促进各个地区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优化教师的教学效果,保障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数据可依,不断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和专业发展。另一方面,还应协调学前智慧教育平台,加强教师自身学习,搭建教师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推动教师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总之,教育部门对学前教育的重视是非常必要的,不仅可以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而且还推动幼儿教师数字化发展,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健康发展。
5. 小结
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幼儿教师的数字素养对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完善自我专业发展、促进幼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适应数字化教学的需求,教师自身不仅要具备较高的数字化意识、数字知识与技能,而且需要运用数字化技术、践行社会责任,提升自身数字素养水平。除此之外,幼儿园和教育部门也应关注幼儿教师的数字素养,提供物质和精神保障,促进幼儿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推动幼儿教育向高质量方面发展。
基金项目
2022年河南省本科高校研究性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发达国家大学研究性教学教师发展研究(编号2022JGLX064);信阳师范学院2022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课题“‘学为中心’的乡村教师智慧化课堂教学创新实践与评价研究”(编号2022JGLX008);2024年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重点项目: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路径研究(编号2024JGLX011);2025年度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从数量到质量:低生育率下学前教师队伍建设策略探讨(编号2025RWSK094)。
NOTES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