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当前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而想要国内经济大循环运行畅通,就需要产业链和供应链有效衔接起来,各产业全生产要素在生产、消费、回收利用等环节运行畅通无阻,实现国内市场大统一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中之重。在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2020年9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明确提出,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是促进经济良性循环的首要前提,高效连接区域市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全市场全产业链的高效循环;在国务院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中指出,要尽快完善各类市场主体在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等方面的基础市场制度,全面治理阻碍经济良好循环的“阻塞区”,推动全要素资源在更大的市场内得到更好的配置,打造一个治理有效、行为规范、开放统一的全国大市场。国家相继颁布的各项指导意见和政策,为我国统一大市场提供了科学依据并指明了发展方向。
1.2. 选题意义
通过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可以将分割的局部市场有效统一起来,从而推动生产要素资源在全国市场内的流通效率和有效配置。同时可以利用公平市场来激发企业之间的良性竞争,对产业分工进行精细化处理,推动地方产业结构转变升级,改变地方经济发展现状,寻找符合当地的全要素流动路径。现实意义方面,第一,深度剖析我国市场统一的影响因素,在制度、地方、经济差距和市场水平等方面抓住痛点,为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发展提供相关建议。第二,借鉴国外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经验,深入分析国外各国建设时期的障碍,并与我国进行对比,相似问题的解决办法根据我国现实特点进行改动,以国外成功经验助力我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
2. 文献综述及评述
2.1. 文献综述
近年来,不少学者对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发展演变、影响因素、不同产业的融合方式、不同省份的链接效益进行了许多研究,为国内市场大统一提供了多方面的思考和意见。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和市场统一的进行,会时刻出现新的问题,我们应该不断根据新形势,对当前统一情况进行新的研究,与时俱进,确保国内市场大统一能够顺利进行。
张燕,杨枝煌(2023)中指出,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分为三层境界,分别是实现重新国际化、实现主动现代化和实现主场全球化,三层境界相辅相成,做好每一步才能顺利衔接下去[1]。张可云(2023)城市群可以为探索统一大市场提供良好基础和道路试验,依托城市群可以强化城市之间的协作体系,将不同发展程度的城市协调共同发展的方法可以为统一大市场提供理论基础[2]。陈斌开,赵扶扬(2023)认为全国统一大市场进行缓慢的主要原因在于地方政府的保护机制,在GDP与税收的压力下,保护机制短期内利于当地经济增长,但长期会导致大市场的分割[3]。韩笑,彭桥(2023)全国统一大市场对我国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共同富裕、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具有重要影响,同时统一大市场有利于区域产业分工和产业结构升级互补[4]。张其富,吴泽斌(2023)统一大市场应遵循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的顺序来逐步推进建设,其中商品市场统一应打通流通渠道,劳动力市场统一应破除户籍限制,资本市场的统一应打破区域市场壁垒、统一市场规则和标准[5]。张军扩(2023)认为要建设统一大市场,需要着重推进市场基础规则的统一和完善、市场基础设施和服务的完善、要素和资源市场的改革、提高商品和服务市场的质量[6]。段世德(2023)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高了资源要素的转化效率,吸引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资源联动,保障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安全[7]。王晓东,谢莉娟(2023)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统一大市场形成的制度基础和保障,市场经济体制可以有效促进各区域的生产要素得到更好的利用,从而破除区域壁垒[8]。石振宇(2023)地方经济发展保护主义导致我国部分市场分割情况严重,影响了各类要素在全国统一大市场上的流动效率,阻碍了全国大市场的统一和建设[9]。张守文(2023)将基础制度分为微观层面的产权、交易和竞争制度,源于经济法层面的宏观制度,两种基础制度的协同构建有利于促进市场统一[10]。
2.2. 文献述评
根据以上文献梳理和阅读,我国大部分学者对统一大市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统一后的市场对产业结构、经济发展安全性、缩小贫富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等方面的促进作用,分析我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阻碍因素的文章较少,也没有把国外建设过程与我国进行对比,少有探讨国外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建设启发。当前我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需要学者根据不同区域、不同产业之间制定不同的解决方案。基于此,下文将根据已有研究及相关理论梳理当前我国建设统一大市场的现状,影响建设的阻碍因素和促进市场统一的政策建议。
3. 国外市场统一历程及我国当前现状
3.1. 统一大市场的理论概述
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指在全国范围内,打造一个跨区域整合、差异市场有效衔接、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必要基础设施完善、具有实施有效的法律体系、市场监管和市场竞争公平透明的大市场,并且各地实行统一的政策标准,各地政府对市场运行的干预更加规范并受到严格限制。在统一大市场内,各区域的生产资源、劳动力得以高效配置,提高使用效率,从而促进经济运行畅通无阻,助力我国新发展格局的建设。“统一”说明市场建设以中央为主导,打破长期以来的地方经济保护主义和区域市场壁垒,制定统一的市场规则和行为标准,减少地方政府对市场运行的干预和控制,减少因保护地方经济发展而产生的保护主义。这样不仅可以规范市场行为,并且对地方政府的干预行为进行监管,市场的运行效率得以提高,资源的配置得以优化,统一才能得以形成。“大”还包含着对市场运行的安全性、规范性、韧性和成熟性建设,只有落实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各个方面的大,才能建成一个成熟的市场体系,才能更好的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挑战和恶劣的发展环境,才能加强对全球各国和企业的吸引力,深化与世界各国市场的通力合作。
3.2. 美国市场统一发展进程及经验
1787年美国颁布了《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宪法为美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在制度和法律层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石,并且在宪法中规定联邦政府对处理洲际贸易、制定统一规则和标准具有绝对的权力,对货币的铸币权和管理权也集中在联邦政府手中,并且宪法规定由联邦政府制定统一的税收制度以及征税标准,这就限制了州政府在经济活动中对市场分割的作用。南北战争解决了南部地区和北部地区之间的各种矛盾,北部地区的工业发展需要大量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而全美铁路网的建成为运输提供了便利,促进了南部资源向北方流动,极大的方便了北部资本的扩张。铁路将全美市场连接了起来,由此国内经济大循环动力迅速增加,人口流动、商品买卖、要素转移都出现了爆发式增长,粮食作物、木材、矿产资源等原材料通过铁路运输到各个地区,西部发展所需要的工业制成品和先进人才也通过铁路得到了转移。
从美国统一大市场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要建成统一市场,首先要将经济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手中,限制地方政府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控制权,避免出现中央政策在地方得不到落实或者不完全落实,统一的经济政策有利于市场相结合,避免地方政府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而制定保护措施导致的市场分割。其次,各类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必不可少。铁路、公路、海运能有效将各地区连接起来,加强地区之间的生产要素、劳动力、技术、先进管理办法的流动,并建立良好的经济联系,在经济发展上使各地区密切联系,不以孤立的形式存在,这样能为市场的统一建立好经济基础。
3.3. 当前我国统一大市场的现状
3.3.1. 市场规模庞大
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2012年到2021年,我国消费品销售总额从20.6万亿元增长到了44.1万亿元,年均增长率约为9%,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2022年6月,我国登记注册的市场主体达1.61亿个,相较于2021年增加了4.4%,市场主体的进入促进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2022年我国人均GDP达12,741美元,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进入消费结构转变和消费支出快速增长阶段,对我国未来产品消费市场支撑作用更加明显,更能促进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和产品种类的多样化、优质化。
3.3.2. 区域协调发展
通过产业转移、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扶持等措施,中西部地区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区域发展差距逐步缩小。西部地区清洁能源、数字经济等新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截至2023年6月底,“西电东送”输电量已超过3亿千瓦,西气东输累计输送天然气超过7000亿立方米,为五亿人口提供了便利。中部地区的农作物生产基地、工业原材料生产基地、设备制造基地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逐步完善,粮食产量占全国比重30%以上,制造业产值达到了全国的四分之一。2022年中西部地区的生产总值各自达到了26.7万亿元和25.7万亿元,在全国生产总值中的比例提升到了22.1%和21.4%,不同区域之间发展水平的均衡性得到了显著增强。
3.3.3.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到2023年1月,我国铁路运营里程达到了15.5万公里,“四纵四横”高速铁路大动脉全线完成施工,“八纵八横”高铁网重要干线和普通铁路线进入加速建设阶段,西部地区铁路网全面规划建设,重要地区之间的城际铁路正在有效推进,当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里程最多、覆盖范围最大的高速铁路网。我国公路总里程达535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7.7万公里,新建成农村公路里程253万公里,解决了1040个乡镇、10.5万个村庄的通行难题,使得多个镇县乡能与外界产生经济联系,在帮助贫困地区建立完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让市场上的更多资源在这些地区得到转移。
3.3.4. 市场监管不断加强
市场管理部门不断加强市场竞争环境的治理,逐步完善竞争法律制度体系,国家相关部门多次修改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颁布了《经营者集中审查暂行规定》《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等法规,提供了《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经营者反垄断合规指南》等指导意见,搭建起覆盖网络和实体、逐渐完善统一的公平竞争监管体系。有效实施公平竞争检查制度,核查新颁布的各类政策85.7万件,取消了现有行政措施189万件,废除了阻碍全国市场统一和市场竞争的政策措施3万余件。
4. 我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面临的阻碍因素
4.1. 地方保护主义
在地方政府层面,出于追求局部利益和短期政绩的考虑,会采取各种措施保护本地企业,如设置贸易壁垒、给予优惠政策、提高外地企业和商品进入本地市场的门槛等,限制本地企业进入外地市场进行投资活动和外地企业跨区域参与市场竞争,这就导致市场分割,限制了资源和要素的自由流动,不利于全国范围内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破坏了市场主体之间的积极竞争和区域市场的结合,严重阻碍了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发展。以行政手段对市场主体在准入、公平竞争方面进行干预,打击外部企业的生产积极性,破坏了本地市场非垄断的局面,极易产生严重不良影响。
4.2. 产业政策较为分散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中央发布的产业政策的影响力在逐渐降低,地方政府自行颁布的地区产业政策的作用在逐步加大。地方政府一般追求的是短期且利润率高的项目,希望资金投入后可以快速获得收益。各地区之间为争夺市场份额和资源盲目投资、施加不符合当地实际的产业政策,导致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重复建设和投资。这种现象加剧了市场分割,不利于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从各省份公布的“十四五”规划中也不难看出(见表1),人工智能、汽车制造业、航空航天产业、金融业、生物医药产业被多个省份纳入未来发展规划之中,多个产业的发展规划高度重复,这极大程度上导致了行业内产能过剩、重复建设、资金滥用,形成了不规范的行业竞争体系,加剧地区市场之间的分割效应,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统一大市场的进行。
Table 1.Some industrial policies in the “14th Five-Year Plan” of each province
表1.各省份“十四五”规划中部分产业政策整理
行业 |
省份数 |
现代农业 |
28 |
食品加工业 |
20 |
烟草加工业 |
3 |
纺织业 |
15 |
生物产业 |
29 |
钢铁产业 |
9 |
汽车制造业 |
21 |
航空产业 |
21 |
新能源产业 |
25 |
建筑业 |
7 |
物流业 |
28 |
金融业 |
25 |
人工智能 |
25 |
生物医药 |
29 |
教育行业 |
12 |
旅游业 |
23 |
电子信息产业 |
15 |
材料业 |
27 |
房地产业 |
2 |
电子商务 |
6 |
电子信息产业 |
15 |
饮品制造业 |
8 |
资料来源:各省份发布的“十四五”规划整理
4.3. 市场基础设施不完善
虽然我国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在逐步扩大完善,但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在信息化、物流、运输路线等方面,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存在明显差异,如图所示,东部地区铁路网线比西部地区密集,西藏、新疆等地均只有一条铁路路线通往沿海地区,这极大限制了内陆地区的劳动力、生产要素、资本向沿海地区流动,也限制了经济发达地区的产品、技术、人才向中西地区的转移。这使得商品和要素在各地区之间的流通受到一定限制,对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产生了不良影响。
4.4. 要素流动成本较高
2022年我国物流总费用达到了17.8万亿元(见图1),高于其他国家在物流上的支出,高额的贸易成本限制了地区市场之间的要素流动,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导致距离跨度较大的地区之间无法建立良好的经济联系,市场分割变得更加严重。此外,劳动力的转移成本逐年提升,尤其疫情后,飞机机建费和燃油费上涨、俄乌战争和美国制裁导致国内石油价格上涨、高铁价格上涨等因素限制了部分劳动力在城市之间的转移;同时大城市群的劳动力常住成本较高(见表2),住房、交通、生活成本、工资水平等限制了部分劳动力在发达地区的常驻时间。
Table 2.Average housing prices and average annual wages of private and non-private units in first-tier cities in 2022
表2.2022年一线城市平均房价、私营单位和非私营单位年平均工资
城市 |
平均房价 |
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万元 |
私营单位平均工资/万元 |
北京 |
68,097元/m2 |
21.5143 |
10.4542 |
上海 |
69,122元/m2 |
21.2476 |
10.4560 |
广州 |
47,138元/m2 |
14.7947 |
7.8796 |
深圳 |
69,177元/m2 |
16.268 |
9.0322 |
成都 |
19,505元/m2 |
11.7411 |
6.513 |
重庆 |
17,870元/m2 |
10.7008 |
6.038 |
杭州 |
42,095元/m2 |
15.3558 |
8.5821 |
合肥 |
20,066元/m2 |
11.2019 |
5.7095 |
武汉 |
19,008元/m2 |
10.3308 |
5.7043 |
苏州 |
22,688元/m2 |
13.2052 |
7.898 |
西安 |
17,121元/m2 |
11.7932 |
6.3095 |
南京 |
31,887元/m2 |
14.9214 |
8.0088 |
长沙 |
13,846元/m2 |
12.1171 |
5.5780 |
天津 |
25,498元/m2 |
12.9522 |
6.7258 |
郑州 |
12,647元/m2 |
9.4395 |
5.6391 |
东莞 |
27,499元/m2 |
9.3299 |
7.9015 |
青岛 |
20,227元/m2 |
12.4061 |
6.4349 |
昆明 |
13,516元/m2 |
11.5306 |
5.5986 |
宁波 |
25,883元/m2 |
12.9714 |
8.128 |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资料来源:中国物流信息中心
Figure 1.China’s logistics expenditure and its share in GDP from 2012 to 2022
图1.2012~2022年中国物流支出及占GDP比重
4.5. 产权交易存在市场壁垒
所有地方政府都对当地的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有所参与管理,国有企业的存在本应是为了促进市场稳定,带动市场发展。但在区域经济竞争的格局下,地方政府利用国企的特殊经济地位,在项目招标时设置有利于国有企业中标的要求,以此来限制外来企业获得在本地区的发展机会,从而形成了较高的外来企业进入壁垒,加剧了市场分割和减少了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同时地方政府经常会在当地国有企业进行产权交易时进行行政干预,要求国企不得跨区域投资,限制其进入外地市场,竞争市场都到人为干扰因素而变得更加扭曲和不利于公平竞争。
5. 政策建议
5.1. 完善产权保护法律法规
严格确保各地方政府按照中央指令进行产权保护,保证市场主体在市场进入、竞争、合作等方面的利益,杜绝以行政干预的形式来干扰市场秩序。全面推行“全国一张清单”的管理模式,禁止各级政府自行出台带有歧视性市场准入的负面清单,必须做到自上而下的“一张清单”,废除带有歧视性和不公平条款的政策措施,全面废止阻碍企业正常入市、退出市场和跨区域发展的不合法政策,消除为限制资源、服务和劳动力转移而设置的不合理条件。
5.2. 贯彻落实公平竞争制度
进一步打造公平、稳定、透明的市场环境,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其他地区、其他国家的企业不断涌进各地区市场。还需要建立促进公平竞争的监督机构,提高其制定政策的重要地位,对市场竞争活动严格按照中央发布的新政策进行审查,各地要快速废止阻碍市场统一的不公平性、歧视性政策,杜绝各种高门槛优惠政策和税收差异化对待。同时要健全反垄断法律体系,严格限制部分国有企业利用市场地位进行产业垄断,消除政商合作所建立的进入门槛限制,健全跨区域反不正当竞争法律体系,保证在市场竞争活动全过程中发挥市场的决定性配置作用。
5.3. 加快智能物流运输体系建设
降低企业的物流运输成本,降低通勤成本以推动劳动力在各地区之间的转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多联式的物流运输线路,并加强西部地区交通线路的建设,形成全国铁路网同等密集的新局面,从而促进西部地区产品和服务向沿海地区转移,促进中、东部地区的企业向西部迁移、设立分支机构、兼并等形式进入新市场。建设地区间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形成各地、各行业、各类市场的高效联动,有效压缩商品流通环节的时间,减少企业的物流成本。
5.4. 维持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与稳定
为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提供保证,促进国内大循环稳定进行,强化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部分企业转移的能力,积极引导东部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等向中西部迁移,做好全国不同地区产业结构相互补的大市场,完善市场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结构,保证各地企业在生产全过程中不中断,实现各地区协调联动发展。打造高质量、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成员国的多方面合作,推动RCEP等国际协定的有效参与实施,并利用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大潜力和广阔的消费市场加强对海外企业的引进力度,扩大合作领域,利用好国际资源来确保国内供应链产业链的完整。
5.5. 处理好地区政府与国企之间的利益关系
不将政商捆绑在一起,减少政府利用政策、门槛来维护国有企业的利益而限制民营企业或外企的进入,杜绝国有企业在一产业内的垄断,避免一家独大对市场的破坏行为,保证国企、民企之间的公平竞争,让市场有序发展,保证企业能够凭借自身实力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减少对国有企业纳税的重视程度,多关注民营企业的发展,非公有制主体的壮大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地方政府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和竞争环境是及其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一个地区内企业数量的增加,可以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形成更多税源,从而提高地方税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