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从广义上来说,所谓插花,把鲜切花插入容器里即为插花。但从狭义上来说,插花艺术是指将剪切下来的植物的枝、叶、花、果作为素材,经过一定的技术(修剪、整枝、弯曲等)和艺术(构思、造型、设色等)加工,重新配置成一件精制、富有诗情画意,能再现大自然美和生活美的花卉作品的艺术形式 [1] 。
花作为大自然美的代表,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寓意,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精神享受,喜爱切花的人群大幅增长,但是绝大部分人对插花的理解还停留在广义上的概念。中国插花花艺大师朱迎迎 [2] 认为,全国范围插花花艺主题的活动组织凝聚力还不够,以及一些专业插花从业者的文化素养不高,阻碍了插花艺术的发展。广西民族师范学院艺术学院的何丽华 [3] 对中国传统插花艺术课程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她认为插花艺术的师资力量与地域经济文化的发展速度成正比,导致大部分偏远地区无法开展相关课程、讲座和活动,并且目前的学者对插花的研究多集中于史学,传承与发展推广策略的研究不多。浙江省插花花艺大师江志清 [4] 认为,在我国普及插花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是普及教育。全民普及插花艺术,让插花艺术走进千家万户,任重而道远。因此,组织开展各种类型的插花花艺相关的展览和活动,有利于插花艺术的普及和推广,通过活动吸引人们对插花艺术产生兴趣,从而培养相关人才,形成可持续发展。
上海植物园隶属于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系市属六大公园之一,为事业单位。坐落于市中心、是一座有着近五十年历史的植物“博物馆”。作为全国优秀科普教育基地,上海植物园是上海市区最适宜广大市民接受科普教育的场所,所以有必要也有义务进行全民科普。本文总结了近10年在上海植物园开展的各类插花艺术相关的展览、比赛、活动等的经验,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建议,以期为插花艺术的普及提供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方法和经验。
2. 普及插花艺术的意义
插花艺术是一门集自然美、生活美、文化美、艺术美和造型美为一体的造型艺术,学好插花必须要拥有一定的文化素养、自然知识、生活常识、社会文化、经济文化、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等的积累,学习插花艺术不仅可以掌握插花技能,还可以学会发现美、欣赏美、感悟美和创作美,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更加懂生活、会生活和爱生活 [5] 。尤其是中国插花,是对话先贤,实现内心宁静的修身途径,可同时满足视觉、嗅觉、听觉、触觉美的享受,为生活注入一种创造性和仪式感,增添风神气韵 [6] 。
习近平 [6] 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插花艺术有助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挖掘花文化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倡导文明互鉴,培养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注重科学与艺术的统一,培养和谐理念 [7] 。
近年来,我国在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宝贵财富。插花艺术是一项实操性较强的手工艺,是物化的国学精华,操作过程有利于培养“工匠精神”,加强“文化自信” [8] 。尤其是传统插花艺术独具的东方审美和韵味,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追求艺术的境界,净化并深化心灵和宇宙,使人在超脱的胸襟中体味宇宙的深境。
3. 上海植物园在插花艺术普及推广上的实践和经验
3.1. 中西合璧,多元体验
插花艺术按艺术风格分为东方插花和西方插花,按时间分为传统插花和现代插花 [9] 。上海植物园秉承国际化大都市海纳百川的原则,先后举办了数十场不同类型的插花展览及活动。
3.1.1. 海派插花
2019年上海植物园携手上海市插花花艺协会联合举办“璀璨非遗 匠心传承”蔡仲娟师生插花艺术作品展,展览通过70件精致典雅的艺术作品推广了非遗项目创新技法,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9年与插花花艺大师王志东团队在植物大楼一楼展厅打造了一场精妙绝伦、特色鲜明的朱顶红花艺展(图1),是花展史上品种最多、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朱顶红专题展。展览构思巧妙,制作精良,寓意美好,受到了广大游客、业内人士和媒体的高度关注和一致好评。2021年插花花艺大师王路昌以海派插花艺术风格为主制作10余组花艺作品(图2),以菊为主题,展现传统菊花隐逸、高雅、脱俗、自强不息的特质,呈现中国传统菊花艺术和品种特色,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菊文化的精髓与底蕴。

Figure 1. Amaryllis flower arrangement exhibition
图1. 朱顶红花艺展

Figure 2. Shanghai style flower arrangement of Chrysanthemum
图2. 菊花主题海派插花展示
3.1.2. 中国传统插花
上海植物园培养了插花花艺二级技师1名、高级花艺师2名、中级花艺师3名、初级花艺师1名,并于近几年开展了多场东方传统插花体验(图3)。邀请市民游客汇聚在上海植物园,用“心”与花进行对话。作为以植物为主的科学性场馆,上海植物园开展的插花体验与外界不同,除了动手操作体验,还会加入植物的科普知识。活动过程中穿插如“一枝向日葵是一朵花吗?”“花店里买的玫瑰是真的玫瑰吗?”等提问引起游客的好奇心,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在无形中向受众传授了植物理论知识,达到理论和实践双管齐下的目的。

Figure 3. Activities of oriental traditional flower arrangement
图3. 东方传统插花体验活动
3.1.3. 日本花道
2017~2019年上海植物园与国际花道协会上海支部联手举办了三届日本花道展。展览展现了嵯峨御流、池坊、小原流、草月流、一葉式生花等多个流派特色。每届近60个花道作品呈现在上海植物园科普展厅,吸引游客无数。展览期间还邀请到了数十名国际友人开展花道表演(图4),表演的同时,一葉式生花一级上席教授张莉为市民朋友们讲述日本花道与中国传统插花的渊源。
3.1.4. 西式插花
2017年上海植物园携手英国皇家御用花艺师Neil Whittaker、荷兰知名花艺师Mark Van Eijk演绎了一场英国与荷兰皇室婚礼的花艺秀(图5)。表演现场,两位老师使用了常见的花材以及定制的两个大型花架,通过妙手巧思制作了10件现代风格的花艺作品,呈现效果极佳。活动现场人头攒动,效果火爆。

Figure 5. Dutch royal wedding floral show
图5. 荷兰皇室婚礼花艺秀
3.1.5. 人体花艺秀
2015~2016两年,上海植物园与上海市海派旗袍文化促进会、上海市插花协会共同主办旗袍花艺秀(图6),为两届上海(国际)花展增添了浓厚的一笔。其旨在让海派旗袍文化和上海的城市环境之美相融合,把中华服饰之美、女性之美和花艺之美聚焦升华,为上海都市旅游打造弥久靓丽的名片。
3.2. 走出园区,全市推广
2018~2021年,上海植物园把插花艺术带到了徐家汇商圈(图7)。其中,包含了六百和汇金商城门头的花艺布置,以及在美罗城和东方商厦的主入口举办了礼仪插花手提花袋、永生花礼盒、海派插花表演、日式花道表演等多场互动体验。在徐家汇商圈“五五”购物节客流的加持下,形成了跨领域合作,大力普及了插花艺术。

Figure 7. Flower arrangement demonstration in Xujiahui shopping district
图7. 徐家汇商圈花艺表演体验
2021年,吸取多年“花漾徐家汇”的举办经验,上海植物园再次将插花艺术输送到了时尚中心新天地。展览以简约大气的新中式风格为展示基调,以海派盆景和海派插花为展示主体,在繁华商圈内营造出一方雅致精巧的江南庭院。期间还邀请了国家插花大师王路昌现场进行插花表演。展现了上海“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气质,以及“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海派文化底蕴。
3.3. 全民参与,体验赛事
上海植物园曾两次协助上海市插花花艺协会举办市民海派插花花艺大赛和中国技能大赛。虽然比赛期间禁止观摩,但上海植物园把20位参赛选手制作的60件作品保留在展厅进行展出,为市民游客争取到了参观的福利。除此之外,还策划组织了“总决赛冠军由你来定”的活动,招募了一批大众评审,进行现场观摩投票。进一步拉进了普通市民和插花赛事的距离,从而引导市民关注生态文明,珍爱绿色环境,激发群众对插花艺术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4. 与时俱进,普及世赛
2021上海(国际)花展,上海植物园与时俱进,打造了一件融合了参数化设计和“世赛”花艺元素的大型空间艺术作品(图8),作品邀请了第44、45届世界技能大赛花艺项目金牌选手潘沈涵和陆亦炜,以橙、粉、黄色系的嘉兰、芍药、贝母、宫灯百合、跳舞兰等数千枝鲜花为烘托,再点缀以100支美女樱切花玻璃球,为建党100周年献礼,一展花艺新锐们的匠心与风采。在35天的展期内,共计接待观展的市民游客逾5万余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Figure 8. “World competition” element flower arrangement
图8. “世赛”元素花艺作品
3.5. 走进生活,科普热剧
2019年,一部古装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在全网掀起了热潮,上海植物园也紧跟潮流,对剧集中出现的插花场景进行科普,如剧中曾出现林小娘插洋桔梗的场景与事实不符。洋桔梗是原产美洲的花卉,作为切花更是上世纪才开始的事,根据剧中的家居样式推测为宋代,宋代距今约千年,不应该出现洋桔梗。除此之外,还有三姊妹插花时案桌上出现的百合、菊花、满天星等,也是常见的现代插花花材,与事实不符。
4. 存在不足与建议
4.1. 存在不足
虽然上海植物园对插花艺术的推广和普及在行业内已属于领先地位,但依旧杯水车薪。主要还有以下几点不足之处。
4.1.1. 缺乏师资力量
近年来,国家和社会逐渐重视插花艺术文化,各级各类花艺技能比赛频繁举办,如世界技能大赛、国家职业技能大赛、行业技能大赛等 [10] 。然而非从事赛事培训的单位没有渠道了解各类大赛的比赛内容和标准,如花首饰、物件装饰等,且大部分赛事的项目涉及保密无法公开,导致大部分基层培训机构或单位的培训内容与世界最高水平赛事脱节。
4.1.2. 互动性不够
插花艺术应不断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与时俱进,在不断创新、创意的过程中,着重考虑插花艺术与人的互动性,增加人与自然的互动 [11] 。目前,上海植物园除了零散的插花体验外,大部分以展览形式呈现插花艺术,大大影响游客的互动性和体验感。
4.1.3. 普及对象不够广泛
目前上海植物园的互动体验课主要服务对象为亲子家庭,受众面较小,普及力度还不够大。且由于场地限制,每次招募至多15组家庭,能够参与的人数也较少。
4.2. 建议和展望
针对以上不足,建议加强和比赛指导类院校如城建学校、农林学校等的沟通与合作,邀请专业的老师进行世赛元素花艺项目的普及与推广,让市民朋友们体验世赛的项目。并增加互动体验课程的频次,让更多的人市民朋友可以参与到插花艺术里来。同时增设系统性的培训课程,让有意向深入了解插花艺术的人走进花艺圈,吸收花艺人才。扩大学员年龄段和授课渠道。除此之外,线下体验课程招募时不再设置年龄门槛,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皆可报名,以扩大学员的年龄范围,更好的进行插花艺术的全方位普及。开设线上录播课程或在线直播授课,以增加普及对象。
5. 结语
在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的时代号召下,提高插花艺术的普及推广,让插花艺术走进人们的生活,唤醒人们的文化基因,其意义重大而又深远。本文通过近十年在上海植物园开展插花艺术相关展览、比赛等活动吸引人们对插花艺术产生兴趣,从而培养相关人才,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经验,探讨了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这一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分析了在普及推广过程中的成功案例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建议和展望,希望能够为行业内相关单位及个人提供些许启发,共同推动插花艺术的繁荣和发展,让插花艺术成为连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艺术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