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群氓现象
(一) 群氓现象的定义
群氓 [1] 一词来自于法国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根据勒庞的观点,“群体就是聚集起来的表现为同质均一心理意识的人类群体,他们拒绝理性而复杂的思考,对提供给他们的各种意见想法和信念,只简单地选择两个极端或者全盘接受,或者一概拒绝,将其视为绝对真理或绝对谬误。”纵观当下互联网中的群体舆论,并不能全部称之为群氓现象,只有当众多的舆论主体面对某一事件,同时盲目沉浸在对于某一强烈信念的群体疯狂中时才可称其为群氓。
勒庞指出,当个人进入群体之后,就很容易失去自我意识,并且在集体意志的压迫下成为盲目、冲动的“乌合之众”的一员。可以说形成群体的行为是无意识的,两三个人可以成为一个群体,成千上万个人更加可以形成一个庞大的群体。而网络群体则不同于普通的社会群体,互联网平台的实时交互、资源分享、跨越时空等优势,使网络群体超越了客观环境的限制,每个人都能成为网络群体的一员,具有更强的广泛性和流动性。
电影《全网公敌》中就揭示了群氓现象的一面。电影讲述了一个围绕着一个虚假新闻网站展开的故事。这个虚假新闻网站通过发布虚假信息和引导性言论,制造出了一种被呈现为真相的舆论。这个舆论在网络中迅速扩散,导致该网站的点击量和公信力大幅提高,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社会事件。在这个过程中,群体意识的盲目跟从和媒体的炒作行为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被虚假信息牵引的舆论链条,一旦群体意识被操控,就很难避免社会的混乱和秩序的破坏。
(二) 群氓现象的特征
1) 群氓现象的自发性
群氓是暂时性的偶然聚集在一起的群体。这一群体通常是对被发表到网络中的事件,有着一致性的观点或看法,出于自发性的聚集在一起的。这种聚集性无关任何受教育程度,社会身份或者社会背景,皆因出于对某个事件的观点看法的一致性而成为了一个群体,群体中的成员失去了对于是非黑白的辨别分析能力 [2] 。群体一经形成,在行为方式上就会具有自发性,个人的自主意识就会逐渐消失并且转变成为群体的无意识。
在影片中,网络公民们对于某一突发事件展现出了不约而同的认可和支持,不论事件本身是否具有合理性或准确性,他们都自发的参与到这场舆论暴力中,成为了舆论场的刽子手。电影中有一幕,因为击者刺杀的是黑人而不是白人,引发一波舆论热议和互联网暴力。接着Clara被选为下一个被害者,并且警方找到了嫌疑人。但是嫌疑人的辩护律师通过糊弄公众和舆论来制造混乱,最终导致Clara被机器蜂谋杀。整个故事由高潮到低谷再到高潮,每幕的叙事速度都让观众屏息凝视。电影呈现出了令人担忧和震惊的现实社会问题,即网络暴力。在这个故事中,互联网上的几乎所有人都加入了到处谩骂的行列,无论是哪种不良行为,他们似乎都可以接受。他们不知道自己的言论和行为对别人造成了多大的伤害和苦痛,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超出了道德和法律的底线。影片中的互联网向每一个访客发出了“欢迎来到新世界”的邀请,而访客们却试图成为这种新媒介的主人,而忽略了媒介是如何控制他们自己的。互联网同之前的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一样,改变了人们的认知模式与感知模式,更被认为是兼具时间和空间偏向的完美形态。在影片中大众自发的参与了这场声势浩大的网暴活动,失去了辨别是非的能力。
2) 群氓现象的非理性
勒庞认为群体的智力和道德水平都是低于个人的。当个体聚集起来演变为群体时,会使得群体中的个人产生莫名的力量感,进而做出一些个体不会做出的行为举动。群体的夸张倾向使得他们坚信自己做出的行为是符合道德规范的。但实际上群氓现象是非理性的,无目的的,夸张的情感倾向使得他们失去了对于事件基本的判断和分析能力,盲目的参与群体活动,肆意地批判辱骂他人的语言和行为。再加上群体的暗示与渲染以及舆论领袖的引导,群体中的个体会服从于群体,沦为冲动行为的奴隶,在个人的行为上不会进行任何的理性思考。
影片中的群氓现象的非理性表现得非常突出。影片中展示的通过互联网进行人肉搜索的场面,这是典型的群氓现象之一。这一场景表现出民众倾向于追随热点,而且很快就会转变为对某个人的蔑视或愤怒,最终导致舆论滑向极端。在影片虚拟的网络空间里,人们打破了时间、空间、身份的限制,在一个又一个投票页面集结,不断地点击、转发、评论。在每场声势浩大的网络围观中,观众们迅速选择立场,集结成群,以代表所谓公众意志的方式完成着所谓的使命。于他们而言,仅仅利用权力将被审判者送上了断头台并不够,利用民意致其死亡才算是对“全网公敌”的惩戒。在 这场互联网围猎中,并没有隐私可言,人与人早已从信任模式切换到了监控和透明模式,在影片所呈现出的“数字全景监狱”中紧密联结,互相监视,寻找着“全网公敌”。
3) 群氓现象的去个性化
去个性化 [3] 是指个体自身的特性丧失、自我控制能力下降的一种现象。去个性化的概念最初是由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提出的。费斯廷格认为,当特定的注意力被引导到群体时,个体对自己的注意力就削弱了。对群体的关注使个体失去了人格,个体把自己的个性特征淹没在了群体之中。而去人格化又削弱了社会规范对于个体的约束力,即社会对他们的约束力,进一步为个人从事异化行为创造了条件。
群氓现象的去个性化形成有两个原因:第一,群体成员身份的匿名性。随着他们加入群体,成为群体的一员,群体成员逐渐磨灭他们的个性,成员们会觉得他们的身份信息是匿名的,无需遵守任何的道德或法律规则,因而会更加放纵,肆意破坏社会规范;二是责任分散,群体活动的责任是分散的,分散在每个组内成员身上,没有特定的成员必须承担整个群体活动造成的谴责,这就进一步导致了群氓现象的产生和发展。不必承担责任的同时又能够宣泄对于其他个体或群体的不满和愤怒。
在影片的网暴事件中,群氓群体数量上的压制力量,使得广大网民服从于群体,不假思索地做出丧失自我的行为,成为与现实中的自己完全分裂的人。网民在虚拟的网络活动中自我控制能力降低,很容易会被错误观点传染和引导,沦为情绪的奴隶。在互联网平台,也有一些人在平台上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但这种人仅仅只占少数,可以称之为“领袖”。领袖具有自我意识,但是很快就会出现一批他的追随者,在追随者中逐渐趋同、迷失自己,最终成为乌合之众的一员。而在电影《全网公敌》中,所有参与标签活动的成员身份都是匿名的,他们所形成的群体使得他们失去了自我人格,不断的依附于群体舆论所带来的力量,他们在网络上无需承担任何责任,宣泄自己的愤怒与不满,最终使得故事走向了不可控制的结局。
2. 网络暴力
网络暴力是指一种通过网络渠道,采用攻击性语言或行为,对他人合法权益造成心理、精神、甚至身体伤害的行为。网络暴力并非虚构,这种行为可能包括侮辱、威胁、恐吓、散布谣言、攻击他人隐私等等。网络暴力的发生源于人们缺乏道德观念和网络素养,他们缺乏对网络言论和事件的理性处理方式,因此容易因为自身情绪而产生攻击行为,使得网络暴力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
(一) 网络暴力的特征
1) 网络暴力的隐蔽性
由于网络平台具有虚拟性质,一件小事情往往因为网络攻击的发酵而引爆更大的事件,造成更严重的后果。网络暴力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它是公民网络行为异化的体现。网络暴力往往不涉及到实物的摧残和伤害,但它的冲击力却往往比肢体暴力更为凶猛。人们借助电子产品,藏匿在庞大的网络海洋之中。同时得益于信息的隐蔽性和隐私性,网络公民无需对自己的语言行为负责,在这样一种异化的行为中获得前所未有的快感,不用接受任何道德和法律的束缚。
在电影中,我们看到了一种新型的网络暴力行为——使用标签#DeathTo#在社交媒体上投票选择谁应该被杀死。这样的投票方式是一种极其透明化的在线投票,通过这种方式,参与者可以获得一种刺激和快感。然而这种投票方式的后果却是极其严重的,因为这种行为的透明化和匿名化,更容易让参与者产生错误的判断和决策,甚至可以通过集体效应引发大规模的社会暴力事件。这些事件直接影响到受害者的生存权和人权,对社会造成极大的威胁性。
2) 网络暴力的传播性
勒庞在《乌合之众》 [1] 书中得出群体的道德标准非常低的结论,这是因为野蛮是人们遗传下来的原始本能。当人们是独立的个体时,会用道德、法律标准来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当人们成为群体的一员,就会坚信群体行为不会受到惩罚,便会无限制地释放自己的原始本能,无限度的传播暴力内容,直到彻底失去自我意识,沦为乌合之众的一员。
网络暴力的发展扩张是无需任何成本的,是一种无限度的自我扩张机制。网络暴力的传播不存在任何的强制性,不论是首次传播还是二次传播,都是网络公民自发性的传播,本质上来说都是个体自发的行为。网络暴力一经传播就无法控制,而由于虚拟网络的保护,使得网络暴力的传播性无限扩张,通过联结起来的个体使得网络事件不断发酵,传播的广度和速度都是难以想象的。在影片中的每个网络暴力受害者的命运决定权都在网民手中,而决定他们生死的发帖跟帖量更是呈现出井喷之势,一经群体决定,网络暴力的主角便必死无疑,充分体现出了网络暴力的传播性。
影片中互联网发展的迅速程度打破了人们预想的时空平衡,即时点击即时获取的便捷带来了海量的信息,但也淹没了大众对同一事件的感知。新媒体的即时、可移动和匿名性使得人们可以随时且无需负责地进入一个又一个的“现场”,所有参与这场活动的人们有限的注意力被无限地分散,在失去理性思考的能力后,大众很容易以一种片面的立场看待问题,进而选择“口不择言”。由文字带来的理性思辨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碎片化的、图像化的情绪和片段。影片中的事件在不断酝酿的过程中,人性消失,兽性登场 [4] 。
(二) 网络暴力的危害
《全网公敌》很好地展示了网络暴力的危害和影响,这种暴力可能会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返还给参与者自己。从电影中所描绘的工业蜜蜂攻击人类的情节可以清晰地看出,网络暴力对人类的打击是残酷和可怕的。被网络暴力攻击的人们可能会因为长时间的压力导致自我怀疑,而后因此内心所产生的恐惧和绝望而感到深深的痛苦。此外,参与网络暴力的人也没想到自己最终也会成为被攻击的对象,以至于导致数万人死亡之惨痛事实。
电影以旁观者的分析和视角,帮助观众了解到网络暴力的后果,并提出了预防方法。我们可以借助技术手段,比如人工智能对网络暴力言论进行筛查,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网络暴力的发生。总之,网络暴力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行为,我们必须高度警惕它的危害性。只有通过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管理、借助技术手段等多种方式,才能有效预防和遏制网络暴力的发生,实现网络空间的和谐与发展。然而我们也需要意识到没有绝对的安全,网络暴力会随时出现,所以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和预防。
3. 网络暴力与群氓效应的相互作用
(一) 群体归属与网络舆论
个体常常会由于相似的兴趣爱好、价值观念等迅速聚集起来,构成一个个的小团体。在复杂的社会系统中,这种群体归属既是对某一群体身份的认同,同时也划分了群体间的边界,不断加剧群内认同。
而在网络空间中,个体无需暴露自己的身份与真实面貌就能公开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这些观点互相影响、汇聚的过程中,形成了舆论的主流和合流,进而塑造出一种被称作“网络公民”的群体。然而,无论是网络公民还是传统媒体的受众,在面对信息泛滥、真相难辨的局面时,都容易陷入盲目跟随、人云亦云的状态,成为群体意识的随波逐流者,这正是群氓现象的体现。群体的形成推动了群体归属的演变,进而形成了网络舆论的漩涡,使得群体变为群氓,沦为扭曲意志的傀儡。《全网公敌》的网络社区发帖者们都是由于群体归属而失去了个人意志,成为网络舆论的制造者和推动者,最终造成了难以挽回的局面。电影中的警察卡琳·帕克因网络暴力案件而经历了一段悲伤的、不愿再回忆起的过去,并在接下来的调查中意识到网络暴力的影响。她的搭档也提醒她网络热点通常会转瞬即逝,网民们发表的言论不需当真。尽管如此,影片还是刻意设置了一位因遭受网络谩骂而自杀的音乐家,以推动剧情的发展。这表达出民众倾向于追随热点,很快就会转变为对某个人的蔑视,并进一步滑向极端。网络暴力甚至会引发一些人在社交媒体上的狂热追随,群体归属感之下使得网络舆论不断发展,最终演变为不可控制的局面,这是电影想要表达的含义。
(二) 群体协同与网络暴力
在《乌合之众》中,勒庞认为,当个体成为群体的一员时,更容易接受群体暗示并相互影响,从而形成集体意识,产生集体行动 [5] 。在身份认同与群体压力的共同影响下,群体内部成员逐渐使自我观点和行为向群体靠拢,不知不觉地丧失了自我意识和判断,群体的观念和行为逐渐代替了个体的观念和行为呈现出盲目、冲动的特点。群体内部意见高度统一,个体意见逐渐消弭。
在电影《全网公敌》中,网络大众逐渐遗忘了信息的本质是透明性,而真相的常态却是包裹在“隐藏”之中的。在多样化的媒体裹挟下,影片中人们的责任感正在逐渐丧失,每一次点击、转发和评论就像购物一样轻率且冲动,公众不再是积极的行动者,而更像是被动的消费者,被情绪所裹挟。数字所特有的失重感和流动性,正在逐步把真实清除,把想象绝对化 [6] 。而影片中的每一块电子显示屏都像是一面镜子,人类躲藏在其后,观察着世界和自己,却早已分不清是现实还是想象,最后只看得见自己,没有了他人,在虚拟世界不断沉沦,最终滑向深渊。
(三) 网络暴力与群氓效应的相互作用
网络暴力与群氓现象之间存在着不可割裂的关系,尤其在情绪化和非理性化的互联网时代,网络舆论场中充斥着大量的碎片化信息和虚假信息。就像勒庞所言 [7] 的那样:“群体的力量成了唯一没有受到威胁的力量,而且它的权威正处于不断上升之中。”由于群体协同而造成的网络暴力是激进的、随意的、不可控制的,会给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带来巨大隐患。
电影《全网公敌》很好地展示了网络暴力的危害和影响,这种暴力可能会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返还给参与者自己。从电影中所描绘的工业蜜蜂攻击人类的情节可以清晰地看出,网络暴力对人类的打击是残酷和可怕的。被网络暴力攻击的人们可能会因为长时间的压力导致自我拧绞,而后因此内心所产生的恐惧和绝望而感到深深的痛苦。此外,参与网络暴力的人也没想到自己最终也会成为被攻击的对象,以至于导致数万人死亡之惨痛事实。整个过程中人们需要强烈冷静的思考,更要认识到网络暴力带来的代价是需要被支付的。
信息数字化生活将成为日后人们生活的常态,但一些事件经过不恰当的解读和传播,引发了极端的群体性意见,对于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都起着消极作用。随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一些极具社会矛盾性的话题,会加剧网络暴力的衍生及群氓现象的猖獗。电影想要传达的是一个文明的网络社会需要每个人的共同维护,需要我们保持理性,坚持公正,增强网络平台的网络文明行为意识,让网络空间充满温度与情感。
4. 结语
综上所述,电影《全网公敌》通过展示群氓现象及网络暴力的影响,提醒人们网络世界并非虚空,行为也必须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网络作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已经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沟通方式。我们看到网络暴力、群氓现象对生活产生的巨大影响,导致了许多人在网络和生活中都深受其害。对于这种问题,我们需要依靠道德规范来维护网络世界的秩序,更需要法律手段的强制干预。网络空间是一个多元化与民主化交织的广阔世界,正如这部电影所传递的,只有在网络中遵守社会道德规范,严格自律,才能让网络社区充满温度与情感,才能推动社会向着文明、理性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