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chanism and Intervention of Short Video Addi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itive Psychology
In the digital age, short videos come into public view and rise rapidly in a short time. Short videos are popular with the public because of their brevity, richness and liveliness. However,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net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netizens, the phenomenon of short video addiction has also intensified. Short video addiction will affect people’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bring invisible harm to society. Positive psychology studies positive emotional experience, positive personality traits and positive social organization, which can effectively deal with the problem of short video addi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itive psycholog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of short video addiction,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ducing the number of short video addicts and building a harmonious short video network environment.
Positive Psychology
短视频指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视频分享网站、移动应用程序等发布和分享的,时长在几秒到几分钟之间的网络视频(
1997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塞里格曼(Seligman)首次提出了积极心理学的概念。积极心理学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
积极的情绪体验重视人的幸福感、快乐感,对未来持乐观主义态度,强调积极心理品质的作用。积极心理学依据积极的不同特性为标准把积极情绪体验分为感官愉悦和心理享受两类。感官愉悦是指机体消除自身内部紧张力后的一种主观体验,它来自于某种自我机体平衡的保持,是人感觉器官放松的结果,心理享受则来自于对个体固有的某种自我平衡的打破(
人格特质,是指一个人认知、情感、行为等多方面交互作用的面貌展示,是个体相对固定的一些个人特征。“大五人格理论”将人格归为神经质(Neuroticism)、外倾性(Extraversion)、开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宜人性(Agreeableness)、尽责性(Conscientiousness)五个维度。有学者提出了个体的24种主要积极人格特质,其中包括创造力、好奇心、心胸开阔、好学、洞察力、正直、夏勇敢、诚实、热情、善良、爱心、社交能力、公平、领导才能、团队协作、宽容、谦虚等(
积极心理学把能够促使个体获得更多积极体验并易于形成积极人格的环境系统称为积极的组织系统(
短视频最大的特点便是短小精悍,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吸引用户注意力,且短视频包含的内容更为丰富,相比单纯文字、图片的信息内容来说,声像文结合的短视频画面富有冲击力,可以牢牢抓住用户的眼球,使用户同时满足了视觉和听觉上的需求,这会带来感官上的满足,进而产生愉悦感从而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认知心理学理论认为,个体只需要15秒到20秒便可形成关于事物深刻的短时记忆。而短视频平台生产的大部分视频内容正是15秒,15秒的短视频会使个体产生蔡格尼克记忆效应(人们对于尚未处理完的事情,比已处理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进而使用户继续刷下一个视频(
心理学的瓜子效应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刷短视频会上瘾,瓜子效应指的是一旦开始磕第一颗瓜子后面就会停不下来,即最开始只是简单的举动,但后续却难以停止。刷短视频是一个很简单的行为,只需要滑动手指便能切换视频,不需要复杂的流程和深入的思考,适合每个年龄段的人群。刷短视频的过程可以带来即时反馈,产生即时满足感。这种不用付出多大力气就能获得的即时满足会使人沉溺其中。在药物成瘾研究领域,成瘾者的行为一般被认为经历了从“有目的地工具性使用”到“不受控地习惯性使用”的转换过程,短视频的合理使用与问题性使用之间的界限模糊性,可能正是由这两种使用行为的潜在转换导致的(
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人在满足了最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求后,便会寻求更高层次的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短视频草根化、便捷化的特性降低了使用门槛,在短视频平台上,没有繁琐的操作、复杂的限制,人人都可以是生产者,个体拥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可以通过剪辑生成并分享自己创作的内容,若自己的作品获得流量与关注,个体也会在情感上得到满足。此外,很多人性格内向,在现实生活中不善言辞,不爱与人交往,但内心又渴望与他人交往,短视频平台则提供了一个不同于现实世界的便捷的社交环境,个体可以通过关注、私信、评论等方式与他人进行互动和交流,在交流互动过程中,个人很容易对某些内容产生共鸣,满足了自身更高层次的情感需求,进而导致使用短视频平台的频次、时间增加,逐渐上瘾。
短视频成瘾不仅仅会带来诸如视力下降、腰酸背痛、失眠等生理上的问题,还会带来焦虑、抑郁等心理上的问题。清华大学健康中国研究院通过对260名男性和903名女性大学生的跟踪调查,发现短视频成瘾与抑郁症状呈现出一种相互增强的趋势,短视频上瘾或将成为引发心理问题的新因素(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
有研究基于一般张力理论和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对807名高中生样本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自我控制在感知压力与短视频成瘾的正向关系间起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
有研究发现神经质(焦虑、烦躁、敏感、多疑等)水平越高,越容易造成短视频成瘾,宜人性越强(温和、仁慈、礼貌、宽容等),短视频成瘾性越弱,尽责性(谨慎、尽责、勤奋、进取等)则是减少短视频成瘾的保护因子(
针对短视频成瘾问题,短视频平台方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加强对视频内容的审核和监管,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持续优化平台,保证平台内容的真实性,输出正向的、有价值的、符合主流价值观的优质内容,升级完善防沉迷系统,尤其加强对青少年和未成年人的保护,限制其观看使用时间。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提升社会责任感,优化算法推荐系统,给用户推送多元的、丰富的内容,戳破过滤气泡,为广大网友营造一个健康、绿色、安全、和谐的网络短视频环境氛围。对政府而言,要构建科学有效的监管体系,针对短视频乱象开展专项行动,督促短视频平台强化内容审核制度。对家庭系统而言,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各家庭成员主动拒绝短视频沉迷,加强彼此之间情感的联系,尤其是对青少年家庭而言,父母要以身作则,多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多鼓励、陪伴孩子,提供情绪价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培养优秀品质。有研究采用焦点解决短期疗法及家庭治疗对52例网络成瘾青少年进行心理社会综合干预,治疗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1.54%和86.54% (
如今,数字化生活成为常态,短视频平台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短视频上瘾现象固然需要引起各方重视,但短视频也并非洪水猛兽,短视频平台中也存在许多科学、人文、百科等教育方面的信息内容,若对其加以正确利用,控制使用时间,短视频也能成为优秀的学习工具。用积极心理学理论研究短视频上瘾,可以分析出短视频上瘾的深层及内在原因,从而对症下药,发挥积极情绪、积极人格、积极社会组织系统的作用,推动个人、家庭、平台、社会等齐发力,共同打造一个安全、绿色、清朗的短视频网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