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merical Diagnostic Analysis of a Heavy Precipitation Process in Shuangliu Area in 2023
To further investigate the process of heavy precipitation in Shuangliu District, Chengdu City, Sichuan Province, this paper utilizes weather situation fields provided by the internship station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ounding data, and the ERA5 dataset obtained from the website of the 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 Through meteorological diagnostic analysis and numerical analysis of physical fields, the heavy rain process occurring in the early morning of July 12, 2023, is diagnos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e following: 1) At 500 hPa, the Sichuan Basin is located at the front of a trough with the subtropical high situated over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Due to the anticyclonic circulation on the periphery of the subtropical high and the combined action of the southwest airflow in front of the trough, it is conducive to guiding the low-level southwest warm and moist airflow towards the Sichuan Basin. At 700 hPa, there is a trough to the west of the Sichuan Basin, with Chengdu located at the front of the trough, influenced by the southerly airflow, which facilitates the transport of southwest warm and moist air. To the north of the basin, there is a northerly wind, transporting dry and cold air into the basin. At 850 hPa, the Sichuan Basin is within a warm sector, with a low-pressure area and cyclonic wind rotation, providing dynamic conditions for precipitation. The warm and moist airflows into the basin through Chongqing. 2) The moisture for this heavy precipitation weather process comes from the southerly airflow, passing through Guizhou and Chongqing to reach Chengdu. The arrival of high-temperature and high-humidity moisture makes the atmosphere above Chengdu very unstable. The lower layer is warm and moist, while the upper layer is dry and cold,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occurrence of convection. The moisture transport lasted throughout the heavy rain process, resulting in a slight increase in specific humidity at 850 hPa in Chengdu after the rain, accompanied by a strong moisture convergence center. 3) The vertical movement during the heavy rain process is relatively strong; the divergence at 500 hPa and convergence at 850 hPa are favor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strengthening of upward motion; at 500 hPa, the Chengdu area is at the front of the trough, and the positive vorticity advection in front of the trough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low-level low pressure, strengthening the upward motion of the airflow at low levels, providing good dynamic conditions for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heavy rain. 4) In terms of thermal conditions, there is a high-value area in the pseudo-adiabatic potential temperature field above Chengdu, and IC < 0, the K index also has a high-value area greater than 42°C, indicating that the atmosphere above Chengdu already has a large reserve of unstable energy, providing good energy conditions for the occurrence of heavy rain. The sounding chart at 20:00 on the 11th also shows that CAPE is 696.8 J·kg − 1, and CIN is 130.2 J·kg − 1. Under the above circulation conditions, the air mass can obtain enough energy to cross the LFC, thus generating convection and resulting in heavy rain.
Short-Duration Heavy Rainfall
夏季突发暴雨对成都市的社会经济活动产生了显著影响。尤其是双流区拥有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等重要交通枢纽,暴雨事件可能导致航班延误、城市内涝、交通瘫痪等问题,严重影响区域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居民的日常生活。鉴于双流区夏季暴雨的愈发频繁及其带来的广泛影响,深入分析其过程特征、成因和潜在风险显得尤为重要。了解这些因素不仅有助于提高区域防灾减灾能力,还能为城市规划和应急管理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本研究旨在通过诊断分析双流区2023年7月12日凌晨的突发暴雨事件,探讨其形成机制、发展过程和影响范围。为实现上述目的,我们将利用常规测站资料,结合ERA5再分析数据、雷达图像、卫星遥感数据等,对双流机场夏季暴雨事件进行全面的气象特征和影响因素分析。
暴雨对机场的重要性在于其对飞行安全、航班调度、旅客服务和机场设施维护的显著影响。深化对暴雨及其衍生灾害的研究,加强预警和应对措施,对于减轻灾害损失、保障国家和人民的福祉至关重要。这不仅可以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以减少人员伤亡,保护农业和粮食安全,减轻地质灾害风险,缓解城市内涝问题,还能确保航空运输的安全,提升应急响应能力,减少经济损失,促进社会稳定和谐。此外,暴雨研究还有助于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增强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支持政策制定和规划,以及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性气象灾害挑战。总之,通过加强暴雨研究和预警,我们可以更有效地减轻这一气象灾害带来的影响,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川盆地,地处长江上游,东临长江三峡,西靠青藏高原,北接秦岭,南邻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和少雨。受季风气候影响,夏季降水量大
在本次对成都市双流国际机场暴雨的诊断分析中,主要使用了以下数据:
2) 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网站下载的第五代大气再分析数据集(ERA5),时间为2023年7月12日02:00、07:00,高空500 hPa、700 hPa、850 hPa包括比湿、涡度、散度、相对湿度、垂直速度等物理量场。空间分辨率为0.25˚ × 0.25˚。
本次分析资料以常规观测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以及探空资料为主,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对四川盆地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进行天气学分析;利用再分析资料以及探空资料对此次降水的水汽条件、动力条件和不稳定能量等方面进行诊断分析。
首先通过高空和地面的环流形势分析,了解强降水发生时的大尺度系统配置。其次计算水汽通量和水汽通量散度,结合比湿场,分析水汽的输送和辐合情况。随后计算假相当位温和K指数来评估大气的热力条件和层结稳定性。分析垂直速度场和涡度场,得到降水的动力条件。最后分析温江站的探空资料,提取对流有效位能(CAPE)、沙氏指数(SI)、最大上升速度(w_CAPE)等对流参数。通过这些参数变化,判断大气层结的稳定性和对流发展的可能性。
其中水汽通量散度计算公式如下:
(1)
其中q为比湿V为全风速,g为重力加速度,u和v分别为水平方向风速。
假相当位温计算公式如下:
(2)
(3)
其中u和v分别为水平方向风速,Tk为绝对温度,Tl为凝结高度的绝对温度,p为气压,公式(2)中e为自然常数,公式(3)式中e为实际水汽压。
由
暴雨是不同天气尺度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尤其是特大暴雨或持续性暴雨,天气系统的不同配置造成暴雨落区、强度及分布特点的差异;大尺度系统制约和孕育小尺度系统的发生和发展,小尺度系统产生以后成长壮大,反过来对大尺度系统起作用,使整个暴雨系统能继续维持和加强。
7月11日08:00 500 hPa天气图上(
7月11日20:00 500 hPa天气图上(
7月11日08:00 700 hPa天气图上(
7月11日20:00 700 hPa天气图上(
7月11日08:00 850 hPa天气图上(
7月11日20:00 850 hPa天气图上(
从7月11日08:00地面形势(
从7月11日20:00地面形势(
比湿是描述大气中水汽含量的气象参量,定义为湿空气中水汽质量与湿空气质量之比,单位为g/g或kg/kg,通常大气中比湿都小于0.04 kg/kg。包慧濛等
从12日02:00 850 hPa的比湿场(
水汽通量是大气中水汽沿风向运动的积分度量,其水平分量直接关联大气湿度和风场的空间分布。单靠降水区域上空大气的水汽凝结不足以产生暴雨,在一次强降水过程中,局地大气的水汽状态持续保持饱和,此时的降水来自于降水区外源源不断输送而来的水汽。在本研究中,通过分析水汽通量及其散度的时空特征,得出在强降水过程中水汽输送的通道及强度,对诊断和模拟降水分布、强度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由7月12日02:00盆地上空850 hPa水汽通量及水汽通量散度场(
当水汽被输送到降水区域后,还需要有使得水汽抬升凝结的条件,才能产生降水。水汽通量散度描述了水汽在空间上的源汇特性,其正值指示水汽在该区域的辐合,常与降水过程相联系;而负值则表明水汽辐散,可能导致干旱条件的加剧。在02:00水汽通量散度图上(
在特定条件下,大气所储存的不稳定能量可以被释放。这种能量的释放和转换,主要是通过气团的垂直运动,即上升和下沉气流来完成的。垂直速度是描述这种垂直运动的一个关键物理参数,其数值大小直接关系到垂直运动的强度。在P坐标系下,较大的负值意味着更强烈的上升气流,这通常有利于强对流天气如雷暴和短时强降水的形成和发展。此外,大气的垂直运动不仅影响着水汽和热量的垂直交换,还涉及到动量和能量的垂直及水平传输,这些过程对中小尺度系统的发生发展和强度具有显著的影响。
从12日02:00 850 hPa垂直速度场(
散度,即速度场的散度,表征了空间各点矢量场发散的强弱程度,它反映了大气中流体速度场的发散或汇聚趋势。散度分析在暴雨诊断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为它与大气动力学过程紧密相连。具体来说,散度的局部分布和变化趋势能够揭示气流的汇聚或扩散区域,这些区域对天气系统的发展和持续起着决定性作用。高压中心的正散度区域通常预示着晴朗的天气,而低压中心的负散度区域可能预示着降水和风暴活动。研究散度场,有助于我们更精确地识别高压和低压系统的形成与演变,这些系统与天气变化过程紧密相关。
从7月12日02:00 850 hPa散度场(
涡度定义为速度场的旋度,作为表征大气旋转特性的物理量,其量化了大气中流体速度场的旋转程度。在大气科学领域,一般只考虑涡度的垂直分量。涡度直接关系到与暴雨形成密切相关的上升运动,涡度的局部分布和变化趋势能够揭示出可能的上升运动区域,这些区域是水汽凝结和云发展的关键场所,从而为降水事件的发生提供了条件。通过对涡度场的深入分析,我们能够更精确地识别低气压系统的演变,这些系统常常与强降水过程有关。涡度的应用增强了我们对极端降水事件预测的能力,为气象预报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工具。
图14. 2023年7月12日850 hPa 02:00 (a)、07:00 (b),500 hPa 02:00 (c)、07:00 (d)涡度
由12日02:00 850 hPa涡度场(
假相当位温(
)被用于分析和量化大气中气块的潜在不稳定性及不稳定能量。与位温相比,假相当位温综合考虑了气块在凝结过程中潜热的释放,从而提供了对大气能量状态的更全面描述
从7月12日02:00 850 hPa假相当位温图(
当假相当位温随高度减小时,表明大气低层存在较强的潜在不稳定能量,有利于对流发展。本文使用对流性稳定度指数IC衡量大气的潜在不稳定,IC定义为500 hPa和850 hPa之间的假相当位温之差,即
从7月12日02:00 IC场(
K指数,也称K值,通过计算大气中500 hPa、700 hPa和850 hPa三个层次之间的温差来量化大气层结的不稳定性,识别大气中可能的对流活动。K指数的分析有助于揭示大气中潜在的对流活动区域,尤其是在K指数较高值的区域,这些区域更有可能发生强烈的上升气流,进而触发雷暴和强降水。当K > 30℃时就可能会出现雷暴的可能
从7月12日02:00 K指数(
探空资料来源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气象楼实习台,测站为成都温江站,编号56187,取2023年7月11日20:00和12日08:00的对数压力图及各类对流参数如
时间 | K指数 | SI | w_CAPE | CAPE | CIN |
11日20:00 | 43℃ | −0.93℃ | 37.3 m·s−1 | 696.8 J·kg−1 | 130.2 J·kg−1 |
12日08:00 | 44℃ | −3.46℃ | 29.3 m·s−1 | 429.5 J·kg−1 | 1 J·kg−1 |
沙氏指数是指在850 hPa等压面上,未饱和湿空气沿干绝热线抬升至抬升凝结高度,再沿湿绝热线上升到500 hPa时,气块温度(
)与500 hPa等压面上的环境温度(Te500)之间的差值。
,SI < 0表示大气层结不稳定,负值越大表示不稳定度越高;反之表示气层是稳定的
由
1) 500 hPa上四川盆地位于一个低槽前部,副热带高压位于长江流域。由于副热带高压外围的反气旋环流和槽前西南气流的共同作用,有利于引导低层西南暖湿气流向四川盆地输送。700 hPa高度上四川盆地以西存在低槽,成都位于低槽前部,受偏南气流影响,存在西南暖湿气流的输送。盆地以北为偏北风,向盆地内输送干冷气流,利于激发对流活动。850 hPa高度上四川盆地处在暖区内,存在低压区和风的气旋性偏转,为降水提供动力条件。
2) 本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的水汽来自于偏南气流,经贵州、重庆到达成都,高温高湿水汽的到来使得成都上空大气变得非常不稳定。下层暖湿上层干冷的配置非常有利于对流的产生。水汽输送持续了整个暴雨过程,使得在暴雨结束后成都市850 hPa比湿略有上升,伴随着一个较强的水汽辐合中心。
3) 暴雨过程中的垂直运动较为强烈;散度场上500 hPa辐散、850 hPa辐合的配置,利于上升运动的发展和加强;500 hPa成都地区位于低槽前部,槽前正涡度平流促使低层低压发展,加强低层气流上升运动,为暴雨的发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动力条件。
4) 在热力条件上,成都市上空假相当位温场存在一个极值达96℃的高值区,并且IC = −5℃,K指数上同样有大于42℃的高值区,这表明成都市上空大气已有较大的不稳定能量储备,为暴雨发生提供良好的能量条件。在11日20:00探空图上也能看出CAPE为696.8 J·kg−1,CIN为130.2 J·kg−1,在以上的环流形势中,气块能够获取到足够能量越过LFC从而产生对流,使得暴雨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