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上下解的构造
由于上述引理的结论是在先验集Ω的前提下得到的,且系统(1.4)的受迫波的边界条件也依赖于此先验集。所以下面构造系统(1.5)的两对有序上下解以便定义两个合适的先验集。
经过直接计算可得如下引理:
引理2 令
,
,则
和
是系统(1.5)的一对有序上下解。
接下来构造另外一对有序上下解。
引理3 定义函数
。令
;
;
.
根据函数的凸性,容易推出如下情形成立:
(i) 当
时,
存在正根
;
(ii) 当
时,
和
分别有两个不同正根
和
,且满足
(iii) 当
时,
无实数根。
假设
非空,则存在
并且满足
。那么,对任意的
,有
。需要注意的是,集合Λ非空在许多情形下都会成立,我们在此说明当c比较大的时候假设成立。不妨设
,根据
可知
这表示当c充分大时,
,根据引理3可知集合Λ非空。此外,由于
以及
,所以存在充分大的正数
分别满足
由此定义两个连续函数:
其中
充分大使得
。
根据引理3和条件(R*)可知,存在充分大的常数L以及常数
,使得当
时,
并且当
时,
.
记
,定义两个连续有界函数:
其中
,
且
充分大使得
。
引理4 假设(R+)、(R*)成立且
使得
非空,则
和
是系统(1.5)的一对有序上下解。
证明. 首先说明
在
上满足
当
时,不等式显然成立。若
,意味着
。根据
以及
可知
因此
在
上满足上解的定义。类似地可推出
在
上成立。从而
是系统(1.5)的一组上解。
接下来验证
在
时满足下解的定义。当
时,由条件(R*)结合
可知
当
时,容易验证
满足下解的定义。类似地可以证明
在
上成立。因此
是系统(1.5)的一组下解。
另外通过下解的构造可知
和
,从而
,所以
和
为系统(1.5)的一对有序上下解。证毕。
最后,根据所构造的上下解定义如下非空集合:
需要指出的是,将引理1中的Ω换成
,引理的结论仍然成立
3.2. 受迫波的存在性
在本节,我们证明系统(1.4)存在两个受迫波。
定理1 假设(A)和(R+)成立,则对于任意的
,系统(1.4)存在一组非减受迫波
,且满足如下边界条件:
.
证明. 首先根据算子
构造如下迭代:
,
根据引理1,F是将
映射到
的非减算子,那么有
又因为
和
是非减的,结合引理1可知,对每个给定的n,
和
也是非减的函数。令
,
显然
是一个非减函数且
.
下面我们证明
是算子F在
中的不动点。由于
逐点收敛于
,根据
和
的定义可知,
和
分别逐点收敛到
和
。此外,对任意的
都有
以及
,
根据勒贝格控制收敛定理可知
类似地,
。因此
是算子F在
中的不动点,即为系统(1.5)的解。
下面证明
满足相应的边界条件。因为
和
是
上的单调有界函数,所以存在常数
满足
,
运用L’Hôpital法则进行简单计算可知
以及
又
,所以
,
,因此
。
类似地可得
以及
。又
,所以
,
。故
。证毕。
定理2 假设(A)、(R+)、(R*)成立,并且
使得
非空,则系统(1.4)存在一个非负受迫波,且满足如下边界条件,
证明. 类似于定理1的证明过程并结合引理4,容易得到存在
使得
即
为系统(1.4)的解。此外,由
可知
是非负的。
接着我们证明
的相应边界条件。首先根据
和
的定义可知:
又
,因此
.
最后我们验证
。令
根据
可知,
。从而根据波动引理
[25]
,存在一列满足
的序列
以及满足
的序列
,使得
以及
根据系统(1.5)可得
和
令上述的每个等式中的
,并且对第一个等式组中的两个等式的两边同时取上极限以及对第二个等式组中的两个等式的两边同时取下极限可得
和
.
又因为
,且
,
所以
即
不难发现,该不等式组仅存在以下两种情况:
(i)
且
。此时,不等式组显然成立,并且有
和
.
计算可知
(ii)
且
,即
。通过计算可得
从而可知
,与条件(A)矛盾。
因此
。证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