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 Modern Management 2160-7311 2160-732X beplay体育官网网页版等您来挑战! 10.12677/mm.2024.149253 mm-96040 Articles 经济与管理 平台生态系统中开发者价值创造机制研究
Research on the Value Creation Mechanism of Developers in the Platform Ecosystem
董广茂 西安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02 09 2024 14 09 2169 2176 21 7 :2024 5 7 :2024 5 8 :2024 Copyright © 2024 beplay安卓登录 All rights reserved. 2024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平台经济是具有影响力的新兴经济模式,逐渐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文章基于平台生态系统中的价值创造机制,分析互补资产如何帮助开发者实现价值创造,以及伴随的依赖性带来的挑战,为平台生态系统中开发者的价值创造活动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The platform economy is an influential emerging economic model, which has gradually become a hot spot in academic research. Based on the value creation mechanism in the platform ecosystem, this paper analyzes how complementary assets can help developers achieve value creation, as well as the challenges brought about by the accompanying dependencies, so as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s for the value creation activities of developers in the platform ecosystem.
平台生态系统,开发者,价值创造,互补性,依赖性
Platform Ecosystem
Developers Value Creation Complementary Dependence
1. 引言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平台经济已成为一种新型经济模式,地位日益突显。平台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依赖开发者的互补能力进行价值创造 [1] 。但是,尽管开发者被视为平台生态系统价值创造的重要来源,但已有研究更多聚焦于平台所有者的视角。鉴于开发者的重要性,亟待展开平台生态系统中,开发者视角下的价值创造机制研究 [2]

平台与开发者之间的互补关系是价值创造的起点,互补性代表了主体之间在价值创造方面的经济关系,即他们各自的产品存在功能或技术上的互补,联合使用有助于增强价值主张 [3] 。例如,平台可以通过增加生态系统中开发者的数量和质量实现网络效应 [4] 、使用开发者构建的与平台互补的基础区块来扩展平台功能 [5]

值得注意的是,开发者的价值创造也是基于互补性实现的,具体可以细分为交易型和创新型两个维度 [6] 。交易型互补是指匹配供需双方的交易,产品只有被用户使用,价值创造才算实现。生态系统中,价值不再是企业单独创造的,而是企业和用户共同创造的。而平台拥有的用户流量、推荐系统等互补资源可以提高产品的发现率,增加开发者价值实现的可能性 [7] 。创新型互补是指开发者可以在平台上进行技术开发或互补创新,一方面,开发者只有通过平台提供的标准化接口,才能加入生态系统,并创建产品 [8] 。另一方面,使用平台提供的边界资源,开发者可以以最少的成本开发产品 [9] 。由此可见,平台生态系统中的互补性关系在开发者的价值创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互补性会伴随着依赖性 [10] ,这又限制了开发者的价值创造。依赖性是指主体之间的结构关系,即如何与要创造的价值联系起来、一个要素的变化如何影响其他要素对核心价值的贡献 [11] 。平台生态系统中主体之间存在依赖性源于他们的产品是在系统架构内相互连接的这一事实 [12] 。因此,当底层架构变动时,主体或产品之间的依赖关系会发生改变,导致开发者使用的技术中断或破坏、互补技术之间的交互作用变化 [13] ,使创新遇到性能瓶颈,从而影响产品的表现 [14] ,限制开发者的价值创造。

生态系统研究的主要理论前提是主体之间同时存在互补性和依赖性,但大多数学者仅关注了其中一方面。而本文认为在分析平台生态系统中开发者价值创造的机制时,需要综合考虑互补性和依赖性的作用 [15] 。基于此,本文尝试构建互补–依赖的整合框架,以期为平台生态系统中开发者的价值创造活动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xref></xref>2. 平台生态系统的内涵和特征 <xref></xref>2.1. 平台生态系统的内涵

平台生态系统源于平台和生态系统的交融。平台和生态系统为参与者寻求创造和获取价值时进行参与和互动提供了结构,尽管各自的文献采取了基本上独立的轨迹,但平台和生态系统部分重叠且密切相关。平台通常需要生态系统,而生态系统往往也依赖于平台。所以现有文献中的大部分讨论都与基于平台的生态系统有关。

现有文献主要围绕技术管理视角、经济学视角以及组织学视角来阐释平台生态系统的内涵。技术管理认为平台通过架构、标准化接口的概念规范来提供价值,强调平台是其他公司构建相关产品或服务的基础 [16] ,重点关注平台所有者如何吸引开发者来影响创新。经济学领域的学者认为更关注互补者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强调网络效应所创造的价值,认为平台生态系统可以被定义为一个多边市场,平台是促进两方或多方主体进行交易或互动的中介 [17] 。组织学的视角认为平台生态系统是一组有利益关系的合作伙伴的结构化组合,通过互动实现共同的价值主张 [18]

虽然不同学者对平台生态系统的定义有各自的观点,但核心内涵是有一致性的。一方面,参与主体的广泛性。平台生态系统包括平台所有者、开发者以及用户三大主体 [19] 。超越了传统的单个行业边界,认为生态系统的价值创造活动是通过多个主体共同实现的。另一方面,都体现了主体之间的互补关系,而这种互补关系正是平台创造价值的关键。

本文根据Adner (2017) [20] 的工作,将平台生态系统定义为由平台企业设置界面规则,提供标准化接口来吸引大量外部参与者加入,共同为平台用户创建产品和服务的一种结构。

2.2. 平台生态系统的特征

互补性是平台生态系统的核心特征 [21] 。互补性是指系统中不同部分协调运作时,其产生的价值大于各部分单独使用的价值总和 [1] 。互补性代表了主体之间在价值创造方面的经济关系,即各自的产品存在功能或技术上的互补,联合使用能够增强用户价值主张。生态系统中的价值创造是当参与者将其产品与生态系统中的其他参与者联系起来产生互补性的结果 [22]

从经济视角来看,互补性通常表现为互补组件所带来的间接网络效应,即互补组件的横向多样性及其产生的价值影响。技术管理视角下的互补性主要指技术互补性,即通过不同层级技术之间的高效关联而为终端消费者提供价值。从数字化视角看,互补关系正在从要素型互补走向创新型互补 [1] 。主体之间的价值共创从简单的资源交易转变为价值要素的重组创新。

可见,平台生态系统的互补性特征既可以指产品之间在横向多样性方面的互补,主体之间的缺一不可,也指不同层级的技术在纵向关联上的协同增效。但不能忽视的是,互补性的本质是反映其所能够产生的经济价值。

依赖性是平台生态系统的内在特征 [20] 。依赖性指报价之间的结构关系,即它们如何相互联系以创造价值,以及一个报价的变化如何影响其他报价对创造价值的贡献 [12] 。在产业链方面,Thompson (1967) [23] 将依赖关系分为三种:集合式相互依赖,指组织的每一个部分不必直接依赖,而是由于功能级交互而影响焦点报价的价值主张;顺序式相互依赖,指组织中一个部分的产出是另一部分的投入;互惠式相互依赖,指组织中每个部分的产出都是其他部分的投入。平台生态系统中,参与者之间存在依赖关系的原因是产品在同一个架构内连接。平台生态系统中的不同主体之间的相互依赖与协作对生态系统的价值创造有重要影响 [24] 。而在数字化情境下,由于行业的专属性知识极强,价值共创的特征突出,依赖关系由单边依赖转变为高度互补的彼此依赖 [15]

除了价值创造外,依赖性还影响着主体价值捕获的能力。平台生态系统情境下,参与者对平台企业的依赖度取决于参与者对平台的动机性投资和平台对参与者资源或收入获取的不可替代程度 [6]

值得注意的是,互补性和依赖性具有耦合关系,在提高互补性的同时,往往会增强双方之间的依赖关系 [6]

3. 平台生态系统中的价值创造机制

在平台生态系统中,价值创造是指平台企业与参与者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为用户提供其所需要的产品的过程。价值创造可以表现为参与者自身价值与顾客价值的提升。现有研究认为平台生态系统中的价值创造机制主要分为交易型互补和创新型互补两种 [25] 。但平台生态系统中创新的价值可以通过互补性提高,也会受相互依赖关系的影响。

3.1. 交易型价值创造机制

交易价值创造机制,遵循服务主导的逻辑,并强调用户的重要作用 [26] 。在平台生态系统中,用户从该平台获得的价值与开发者提供的各种产品有关,因此高效方便地协调开发者和用户的交易是平台的核心机制 [16] 。平台提供价值创造服务,例如推荐系统,扩大获取资源和信息的渠道,降低搜索成本,提高生态系统服务的效率和便利性,促进双方之间的价值交换实现 [3] [27]

3.2. 创新型价值创造机制

创新价值创造机制,遵循价值增值的逻辑 [26] 。一方面,平台是生态系统内所有参与者共享的技术架构或模块,开发者可以在平台上创建与平台核心互补的技术、产品或服务 [10] 。开发者利用平台提供的边界资源扩展了平台的功能和增加了对用户的吸引力 [28] 。另一方面,平台生态系统允许不同类型的创新具有生成性,开发者可以将技术或应用程序进行组合,通过个人创新能力,提高生态系统将创新转化为新产品或功能的有效性 [29] ,实现价值创造。

3.3. 依赖性与价值创造

这种依赖关系对开发者的价值创造会产生影响。一方面,平台企业需要依托相互依赖关系协调平台参与者的价值创造活动,依赖关系是参与者之间进行价值共创的前提。另一方面,相互依赖普遍存在又会限制平台生态系统的价值创造。例如,造成生态系统的惯性和僵化,阻碍平台的战略更新和发展;互补关系形成的共同专业化会提高依赖程度,出现资源锁定现象,导致非核心企业难以捕获价值 [30] ;当生态系统内的模块结构和交互关系发生改变,加大了主体之间依赖关系的协调挑战,导致创新无法实现 [31]

所以,对于平台生态系统开发者来说,提升与平台互补性的同时,降低其依赖度,才能真正实现价值创造。

4. 互补性对开发者价值创造带来的机遇

根据对平台生态系统中价值创造活动的分析,本文认为开发者的价值创造是通过互补性实现的,具体体现为交易和创新两种机制,因此本文将平台提供的互补资产划分为交易型资产和创新型资产,并分别将其对开发者价值创造活动的作用进行梳理。

4.1. 交易型互补资产和价值创造

在生态系统中,价值是开发者与用户共同创造的,用户作为最终消费者,开发者的产品只有被用户接受,价值创造才算是最终实现 [32] 。而任何创新的成功商业化都需要将核心技术与其他资产结合应用,互补性资产指支持创新产出的资产,包括技术、渠道、物流、用户规模、品牌影响力等。在这一过程中,平台通过整合资源、直接匹配、编辑推荐系统等方式促进开发者和用户之间的价值创造和交换,降低参与者的搜索成本,使整个市场更加高效地创造价值 [28] ,所以,平台拥有的用户流量、背书信号、推荐系统等资源对于开发者来说就是帮助实现价值创造的交易型互补资源。

尽管每年都会发布大量应用程序,但其中大部分的应用程序都严重缺乏宣传和用户关注,而平台提供的交易型互补资产可以帮助开发者和用户彼此定位,并促进交易活动 [33] 。在平台生态系统中,所有的互补者都在争夺用户的注意,如果互补者能够进行平台的推荐,就意味着得到了品质等方面的官方认证,可以获得口碑和市场份额 [34] 。平台推荐和下载排名都促进了应用程序保持卓越性能的可持续性,能够增加开发者的竞争优势,帮助开发者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并实现价值创造 [35] 。对被推荐的产品来讲,平台推广能够引起用户对其的关注,可以在萧条时期减少同类型产品之间的竞争并促进销售。另外,因为平台的背书信号,用户可能会推断被推荐产品的开发者具有更高的能力,甚至将这种质量认可外溢到该开发者的其他产品上 [34]

4.2. 创新型互补资产和价值创造

开发者除了交易外,还可以通过创新进行价值创造 [10] 。创新价值创造主要基于平台提供的核心技术和边界资源实现,平台生态系统中数字技术的开放性、可供性和生成性的三大特性能够帮助开发者更好地实现创新。

随着经济的快速数字化,互补技术的开放性、可供性和生成性为开发者加入生态系统,并实现价值创造提供机会。数字技术开放性和可供性指平台通过建立应用程序商店等边界资源向开发者开放访问权限以允许其为平台开发互补品 [36] ,为使用者提供创新能力或机会 [37] 。技术的生成性被定义为“由大量、多样化且不协调的受众驱动产生自发变化的整体能力” [38] 。作为平台架构基础的SDK技术,使第三方开发人员能够进行生成操作,产生新的数字技术或产品,这种可重新组合的技术的数量越多,创新的机会就越多。

具体来说,首先,互补技术的使用能够增加产品的价值。一项创新的价值创造是基于用户从焦点创新所提供的一系列功能中获得的效用。而互补技术是不同类别的技术,当与产品结合起来时,能创造更多的价值。其次,互补技术的使用能够降低开发者的研究成本。连接现有的互补技术,使互补者集中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不必将人力物力用于其他方面。最后,企业设计产品时,并不确定有多少用户需要该产品,但是连接的互补技术越多,产品提供的功能也就越多,可以有效降低产品商业化失败的风险。并且,通过使用经过市场检验的现成技术,可以避免不确定性以及研发失误的风险。

5. 依赖性对开发者价值创造带来挑战

现有研究普遍认为生态系统中存在依赖性,而依赖性会对开发者价值创造带来挑战,体现在技术瓶颈和价值捕获两方面。技术瓶颈是因为产品之间的技术连接,而价值捕获是因为依赖,本质上是指两者合作中获取价值的水平 [39]

5.1. 技术相互依赖性

在生态系统中,核心技术需要有互补性技术才能实现技术功能和完成价值创造。与多种互补技术的联系在焦点创新和互补技术之间创建了一系列技术相互依赖关系,这会使产品遇到性能瓶颈,从而限制其价值创造 [40]

首先,受技术相互依赖的影响,开发者的价值创造活动需要考虑其他参与主体及产品 [41] 。若开发者生产独立的应用程序,这些应用程序会无法与其他开发者生产的模块化系统组件实现完全一致的集成,从而无法更好地为用户带来价值 [42] 。其次,在环境不稳定时,技术相互依赖关系会限制创新的性能表现,从而限制其未来的业绩。平台架构是支持生态系统中参与者创造和获取价值的共享技术核心,当底层架构改变时,会导致主体之间的技术相互依赖关系的性质发生变化,使生态系统内的价值创造遭受冲击 [43] 。最后,开发者在创建产品时连接的互补技术越多,组件之间的相互作用越复杂,架构变动时出现性能瓶颈的概率也就越大。

5.2. 基于依赖性的价值捕获

依赖关系除了影响价值创造,还决定了获取价值的能力,因为依赖水平代表议价能力 [38] [39] 。如果只关注互补性带来的价值创造,而忽视了因为依赖性导致的价值分配问题,参与者与平台的合作并不会持久 [43] [44]

随着大量的开发者加入生态系统、平台网络和资源优势逐渐增强,平台所有者通常会在权力不对称的情境下,置开发者利益于不顾并最大化自身利益。虽然这种权力不对称的关系是平台架构所固有的,但开发者也有降低这种依赖关系的能动空间 [43] 。Khanagha等 [5] 提出了平台分叉策略,即通过绕过平台控制的边界资源,利用平台的共享资源、核心资源和互补资源,创建一个与之竞争的平台。王节祥等 [6] 通过案例分析归纳出多重身份、多栖定制和平台镶嵌三大解耦战略,并揭示了三大战略提升互补,同时降低依赖的解耦机制。焦豪 [45] 提出可以通过分配协商程序确立价值分配机制:平台所有者应改变以往单方面决定价值分配、服务费用抽成比例的价值分配订立方式,尊重并肯定不同参与者的努力和贡献,通过规范化制度或程序推动各方参与者展开协商对话。

6. 研究结论和未来研究方向 6.1. 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对现有文献的回顾整理,整理了平台生态系统的内涵及特征,认为平台生态系统中价值创造的实现机制主要有交易互补和创新互补两种形式。并认为互补和依赖存在耦合关系,即提高互补性的同时,依赖性也会增加,而依赖性也会对开发者的价值创造产生影响。

本文站在开发者的视角,将平台内的互补资产分为交易型互补资产和创新型互补资产,认为开发者可以利用平台提供的互补资源实现价值创造活动。但若只关注与平台的互补,而忽视了与平台的依赖关系,开发者的价值创造将会受到极大限制,分析了当平台架构发生变动时,依赖性的改变对开发者的价值创造带来挑战。

6.2. 未来研究方向

第一,未来可以以本文研究结论为基础,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验证互补资产对开发者价值创造的积极作用,以及与平台内技术连接带来的依赖性,对企业价值创造带来的挑战。

第二,未来研究可以继续站在开发者视角,分析开发者可以实行的提高互补性同时降低依赖性的战略。由于互补和依赖的耦合关系,使得开发者往往从创新中无法真正获利,开发者企业应识别互补性资产带来的潜在风险与机会,尤其是创新性互补技术带来的技术相互依赖关系,需合理规划与平台之间的关系,将自身嵌入有利的战略地位,利用生态系统促进自身的价值创造。

第三,未来研究可以突出创新性互补资产与其他互补资产的区别,揭示两者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其对价值创造的影响。本文将互补资产分为交易型和创新型,并认为两种互补资产都有利于开发者的价值创造,但并未分析不同类别的互补资产对开发者价值创造的影响程度是否一致。此外,平台生态系统还有其他独特特征,如模块化,是否会对互补性资产对价值创造贡献产生影响也未得到深入研究。

References Jacobides, M.G., Cennamo, C. and Gawer, A. (2018) Towards a Theory of Ecosystem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39, 2255-2276. >https://doi.org/10.1002/smj.2904 刘畅, 梅亮, 陈劲. 基于互补者视角的平台生态系统研究评述[J]. 软科学, 2022, 36(4): 8-16. 于超, 许晖, 王亚君. 生态“树”源: 平台生态系统的创新扩散机制研究——卡奥斯与科大讯飞平台的双案例对比分析[J]. 南开管理评论, 2023, 26(3): 15-29. McIntyre, D.P. and Srinivasan, A. (2016) Networks, Platforms, and Strategy: Emerging Views and Next Step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38, 141-160. >https://doi.org/10.1002/smj.2596 Khanagha, S., Ansari, S., Paroutis, S. and Oviedo, L. (2020) Mutualism and the Dynamics of New Platform Creation: A Study of Cisco and Fog Computing.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43, 476-506.>https://doi.org/10.1002/smj.3147 王节祥, 陈威如, 江诗松, 等. 平台生态系统中的参与者战略: 互补与依赖关系的解耦[J]. 管理世界, 2021, 37(2): 126-147. Rietveld, J., Schilling, M.A. and Bellavitis, C. (2019) Platform Strategy: Managing Ecosystem Value through Selective Promotion of Complements. Organization Science, 30, 1232-1251. >https://doi.org/10.1287/orsc.2019.1290 Tavalaei, M.M. and Cennamo, C. (2021) In Search of Complementarities within and across Platform Ecosystems: Complementors’ Relative Standing and Performance in Mobile Apps Ecosystems. Long Range Planning, 54, Article 101994. >https://doi.org/10.1016/j.lrp.2020.101994 Foerderer, J. (2020) Interfirm Exchange and Innovation in Platform Ecosystems: Evidence from Apple’s Worldwide Developers Conference. Management Science, 66, 4772-4787. >https://doi.org/10.1287/mnsc.2019.3425 Tiwana, A. (2014) The Rise of Platform Ecosystems. In: Tiwana, A., Ed., Platform Ecosystems, Morgan Kaufmann, 3-21. >https://doi.org/10.1016/b978-0-12-408066-9.00001-1 Ganco, M., Kapoor, R. and Lee, G.K. (2020) From Rugged Landscapes to Rugged Ecosystems: Structure of Interdependencies and Firms’ Innovative Search.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45, 646-674. >https://doi.org/10.5465/amr.2017.0549 Kapoor, R. (2018) Ecosystems: Broadening the Locus of Value Creation. Journal of Organization Design, 7, Article No. 12. >https://doi.org/10.1186/s41469-018-0035-4 Henderson, R.M. and Clark, K.B. (1990) Architectural Innovation: The Reconfiguration of Existing Product Technologies and the Failure of Established Firm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35, 9-30. >https://doi.org/10.2307/2393549 Burford, N., Shipilov, A. and Furr, N. (2020) Indirect Interdependence: How Ecosystem Structure Affects Firms’ Adaptation to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SEAD Working Paper, Fontainebleau, France. Jacobides, M.G., Knudsen, T. and Augier, M. (2006) Benefiting from Innovation: Value Creation, Value Appropriation and the Role of Industry Architectures. Research Policy, 35, 1200-1221. >https://doi.org/10.1016/j.respol.2006.09.005 Gawer, A. (2014) Bridging Differing Perspectives on Technological Platforms: Toward an Integrative Framework. Research Policy, 43, 1239-1249. >https://doi.org/10.1016/j.respol.2014.03.006 Roma, P. and Vasi, M. (2019) Diversification and Performance in the Mobile App Market: The Role of the Platform Ecosystem.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147, 123-139. >https://doi.org/10.1016/j.techfore.2019.07.003 Kapoor, K., Bigdeli, A.Z., Schroeder, A. and Baines, T. (2022) A Platform Ecosystem View of Servitization in Manufacturing. Technovation, 118, Article 102248. >https://doi.org/10.1016/j.technovation.2021.102248 Cenamor, J. (2021) Complementor Competitive Advantage: A Framework for Strategic Decisions.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122, 335-343. >https://doi.org/10.1016/j.jbusres.2020.09.016 Adner, R. (2016) Ecosystem as Structure. Journal of Management, 43, 39-58. >https://doi.org/10.1177/0149206316678451 Teece, D.J. (2018) Profiting from Innovation in the Digital Economy: Enabling Technologies, Standards, and Licensing Models in the Wireless World. Research Policy, 47, 1367-1387. >https://doi.org/10.1016/j.respol.2017.01.015 Chen, T., Qian, L. and Narayanan, V. (2017) Battle on the Wrong Field? Entrant Type, Dominant Designs, and Technology Exit.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38, 2579-2598. >https://doi.org/10.1002/smj.2669 Thompson, J.D. (2017) Organizations in Action: Social Science Bases of Administrative Theory. Routledge. 韩炜, 邓渝. 商业生态系统研究述评与展望[J]. 南开管理评论, 2020, 23(3): 14-27. Hein, A., Schreieck, M., Riasanow, T., Setzke, D.S., Wiesche, M., Böhm, M., et al. (2019) Digital Platform Ecosystems. Electronic Markets, 30, 87-98. >https://doi.org/10.1007/s12525-019-00377-4 王鑫, 谢庆红, 王嘉馨. 平台策略对生态系统创新的影响: 研究述评与展望[J]. 科研管理, 2023, 44(5): 23-33. Xu, Y., Hazée, S., So, K.K.F., Li, K.D. and Malthouse, E.C. (2021) A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on the Dynamics of Service Platform Ecosystems for the Sharing Economy.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135, 127-136. >https://doi.org/10.1016/j.jbusres.2021.05.056 Cennamo, C. (2016) Building the Value of Next-Generation Platforms: The Paradox of Diminishing Returns. Journal of Management, 44, 3038-3069. >https://doi.org/10.1177/0149206316658350 Nambisan, S., Wright, M. and Feldman, M. (2019)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ogress, Challenges and Key Themes. Research Policy, 48, Article 103773. >https://doi.org/10.1016/j.respol.2019.03.018 Teece, D.J. (1986) Profiting from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mplications for Integration, Collaboration, Licensing and Public Policy. Research Policy, 15, 285-305. >https://doi.org/10.1016/0048-7333(86)90027-2 Kapoor, R. and Agarwal, S. (2017)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 in Business Ecosystems: Evidence from Application Software Developers in the iOS and Android Smartphone Ecosystems. Organization Science, 28, 531-551. >https://doi.org/10.1287/orsc.2017.1122 陈雪琳, 周冬梅, 鲁若愚. 平台生态系统中互补者的多边关系研究: 理论溯源与框架构建[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23, 35(1): 60-71, 145. Liang, C., Shi, Z. and Raghu, T.S. (2019) The Spillover of Spotlight: Platform Recommendation in the Mobile App Market.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30, 1296-1318. >https://doi.org/10.1287/isre.2019.0863 Zachariadis, M., Hileman, G. and Scott, S.V. (2019) Governance and Control in Distributed Ledgers: Understanding the Challenges Facing Blockchain Technology in Financial Services. Information and Organization, 29, 105-117. >https://doi.org/10.1016/j.infoandorg.2019.03.001 Wang, N., Chen, S., Xiao, L. and Fu, F. (2021) The Sustainability of Superior Performance of Platform Complementor: Evidence from the Effects of Iterative Innovation and Visibility of App in iOS Platform in China. Sustainability, 13, Article 4034. >https://doi.org/10.3390/su13074034 Karhu, K., Gustafsson, R. and Lyytinen, K. (2018) Exploiting and Defending Open Digital Platforms with Boundary Resources: Android’s Five Platform Forks.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29, 479-497. >https://doi.org/10.1287/isre.2018.0786 Elia, G., Margherita, A. and Passiante, G. (2020) Digital Entrepreneurship Ecosystem: How Digital Technologies and Collective Intelligence Are Reshaping the Entrepreneurial Process.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150, Article 119791. >https://doi.org/10.1016/j.techfore.2019.119791 Zittrain, J. (2006) The Generative Internet. Harvard Law Review, 119, 1975-2040. Pfeffer, J. and Salancik, G.R. (1978) The External Control of Organizations: A Resource Dependence Perspective. Harper and Row Publishers. Adner, R. and Kapoor, R. (2009) Value Creation in Innovation Ecosystems: How the Structure of Technological Interdependence Affects Firm Performance in New Technology Generation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31, 306-333. >https://doi.org/10.1002/smj.821 Hannah, D.P. and Eisenhardt, K.M. (2019) Bottlenecks, 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 in Nascent Ecosystem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40, 1333-1335. >https://doi.org/10.1002/smj.3054 Wareham, J., Fox, P.B. and Cano Giner, J.L. (2014) Technology Ecosystem Governance. Organization Science, 25, 1195-1215. >https://doi.org/10.1287/orsc.2014.0895 Ozalp, H., Cennamo, C. and Gawer, A. (2018) Disruption in Platform‐Based Ecosystems.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55, 1203-1241. >https://doi.org/10.1111/joms.12351 陈威如, 王节祥. 依附式升级: 平台生态系统中参与者的数字化转型战略[J]. 管理世界, 2021, 37(10): 195-214. 焦豪, 马高雅, 王林栋, 等. 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动态治理机制研究——基于平台所有者与互补者交互影响的视角[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44(1): 87-9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