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Effect of Self-Esteem on Social Anxiety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Fear of Positive Evaluation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esteem and social anxiety, and the mediating role of fear of positive evaluation, a survey was administered to 389 college students using the Self-Esteem Scale, Fear of Positive Evaluation Scale and Interaction Anxiousness Scale. The findings revealed that: 1) Self-esteem negatively predicted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anxiety. 2) Fear of positive evaluation had a mediated effect on self-esteem and social anxiety. This study elucidates the mechanism by which self-esteem influences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anxiety, offering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targeted interventions aimed at enhancing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anxiety.
Social Anxiety
社交焦虑是一个人避免社交互动的状态,并且在与他人的社交互动中表现受到抑制(
自尊是个体自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体通过社会比较对自我价值进行积极或消极的自我评价,即认为自己有价值的程度,对个体的认知和行为调控(
正性评价恐惧是指对他人给予的积极关注感到不舒服,担心积极评价提高对自己的社会标准(
采用方便取样对天津市大学生进行施测,共计发放问卷450份,剔除无效问卷,最终有效回收389份,有效回收率为86.44%。其中,男生129人(33.2%),女生260人(66.8%)。被试的年龄在18~2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1.58 ± 1.30岁)。
采用由Leary编制的交往焦虑量表,
采用由Rosenberg编制的自尊量表,且按照
采用由
采用SPSS26.0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采用PROCESS插件(
为提高研究的严谨性,分析数据前采用Harman单因素检验法检验共同方法偏差。结果显示,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共7个,其中第一因子的变异解释率为24.60%,小于40%的临界值,因此本研究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和相关分析结果见
M ± SD | 1 | 2 | 3 | 4 | |
1性别 | |||||
2年龄 | 21.58 ± 1.30 | −0.09 | |||
3自尊 | 2.95 ± 0.52 | 0.03 | 0.06 | ||
4正性评价恐惧 | 5.67 ± 1.78 | −0.05 | 0.07 | −0.38** | |
5社交焦虑 | 3.44 ± 0.64 | 0.11* | 0.05 | −0.29** | 0.48** |
注:*p < 0.05,**p < 0.01;性别为虚拟变量,性别男 = 1,女 = 2。
由于社交焦虑(t = −2.08, p < 0.05)的性别差异显著,在接下来的分析中将性别作为控制变量。回归结果如
结果表明,自尊显著负向预测社交焦虑(β = −0.13, p < 0.01)和正性评价恐惧(β = −0.38, p < 0.001);正性评价恐惧显著正向预测社交焦虑(β = 0.43, p < 0.001)。
正性评价恐惧 | 社交焦虑 | |||
β | t | β | t | |
自尊 | −0.38 | −8.16*** | −0.13 | −2.63** |
正性评价恐惧 | 0.43 | 9.09*** | ||
R | 0.39 | 0.51 | ||
R2 | 0.15 | 0.26 | ||
F | 33.78*** | 44.10*** |
注:**p < 0.01;***p < 0.001。
采用Bootstrap法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表明,自尊对社交焦虑的直接效应显著,效应值为−0.12;正性评价恐惧在自尊和社交焦虑之间有单独中介作用,效应值为−0.17。总体来说,本研究中介路径的Bootstrap 95%置信区间均不包括0,中介模型成立(如
项目 | 效应值 | 效应占比 | 95%置信区间 |
总效应 | −0.29 | [−0.39, −0.20] | |
直接效应 | −0.12 | 41.38% | [−0.22, −0.03] |
间接效应 | −0.17 | 58.62% | [−0.23, −0.11] |
本研究基于以往的相关研究和理论,考察了自尊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探讨自尊如何通过正性评价恐惧影响大学生的社交焦虑。社会快速转型过程对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战,社会焦虑的蔓延不仅会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还会动摇对未来生活的信心。本研究结果对深化自尊与大学生社会焦虑关系的研究、降低大学生社会焦虑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本研究发现,自尊对大学生社会焦虑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即低自尊的个体更容易产生社会焦虑,假设1得到验证。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
研究发现,自尊通过正性评价恐惧作用于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揭示了自尊影响社交焦虑的中介机制,假设2得到验证。低自尊的个体总是倾向于寻求一种自我保护,即便是他人正面的反馈也可能给他们造成“威胁”,他们担心正性评价会导致他人对自己的关注和竞争,于是诱发了个体在社交中的焦虑与恐惧(
本研究仍然存在一些局限。第一,由于本研究采用横向研究设计,难以对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推断。未来可以考虑通过实验设计或追踪研究进一步考察自尊对社交焦虑的影响机制。第二,由于目前研究中使用的测量方法是自我报告,因此可能会导致社会赞许性,建议未来的研究增加一些社会赞许性的测量来控制这一因素。第三,自尊对社交焦虑的预测可能受到情境或个体因素的影响,未来可以关注自尊影响社交焦虑的调节变量。
1) 自尊、正性评价恐惧、社交焦虑两两之间均呈显著相关;2) 自尊能够显著负向预测社交焦虑;3) 自尊可以通过正性评价恐惧间接影响大学生社交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