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Mixed Study on the Effect of Group Counselling on Self-Concept and Psychological Condition in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Objective: 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group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in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Method: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n the gastroenterology department of a tertiary hospital in Jiangsu Province from September 2022 to January 2023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an intervention group using a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th 18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intervention group received group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with psychodrama as the main body on the basis of the intervention measure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gastroenterology department and established a WeChat group for health education after discharge. The intervention duration was 8 weeks for both groups. the differences in self-concept scale scores, CD-RISC scores, SAS scores, and SRS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compared; The experience sharing of 18 patient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participating in group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was analyzed, summarized, and extracted using the Colaizzi 7-step analysis method. Results: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erms of self-concept scale scores, CD-RISC scores, SAS scores, and SRSS scores (P > 0.05); After intervention, the self-concept scale scores and CD-RISC scores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while the SAS scores and SRSS scores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ree themes were extracted: reshaping oneself, expanding roles, and achieving oneself. Conclusion: Group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can enhance the self-concept of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and improve their psychological state.
Group Counselling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ease, IBD)是一类病因未明的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其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有穿孔、梗阻、癌变等并发症,其发病率与疾病负担逐年增高
纳入2022年9月至2023年1月江苏省某三甲医院消化内科炎症性肠病患者。纳入标准:1) 符合2018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制定的诊断标准
对照组在住院后予炎症性肠病常规护理,包括普及疾病相关知识、指导患者健康饮食、合理安排生活作息、鼓励适当锻炼,劳逸结合、做好心理护理,保证患者情绪稳定、在出院前建立微信群,进行健康宣教推送并解答患者疑问,指导患者定期复诊。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周期为8周,每周1次,每次约60~120 min,采用6~10人小组形式开展干预,每次干预前与患者约好时间和地点,具体如下。
(一) 成立研究团队
研究团队由1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1名护士长、2名消化内科主治医生、6名责任护士、2名全日制护理研究生(含研究者本人)组成。团队成员共同负责研究设计,心理咨询师负责方案制定、护士长负责院内协调团体心理辅导的场地、微信群内发布通知;消化内科主治医生负责制定炎症性肠病健康宣教的内容、解答患者疑惑;责任护士负责炎症性肠病患者常规护理,收集患者信息并安排团体心理辅导的时间;护理研究生负责实施团体心理辅导、收集资料、数据分析。本研究邀请1名团体心理咨询师对团队成员进行培训与指导,并参与制定应急预案,团队成员均接受规范化培训并通过考核。
(二) 团体成员组成
团体成员为研究组炎症性肠病患者,为增强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在征求团体成员意见后,逐步加入患者家属和好友以及其他主动参加团体心理辅导的非炎症性肠病患者、医生、护士等,通过团体成员的扩充与变化以及不同身份的团体成员对相同事件多角度的观点分享,可以促进炎症性肠病患者探索自我概念并察觉自我与他人的关系模式。
(三) 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本研究中团体心理辅导采用心理剧的形式,包括暖身、讨论与表演、分享三个阶段
暖身:采用社会计量学或相似圈
讨论与表演:传统心理剧以表演为主要形式,本研究中为促进炎症性肠病患者对自我的探索,将心理咨询技术与心理剧表演技术相结合,鼓励团体成员在充分讨论、表达内心感受的基础上进行表演,有助于在表演过程中保持思维的连续性,进一步感悟自身的行为模式。引导者通过对团体成员关心的主题引导团体成员进入讨论情景,鼓励团体成员自由表达。当团体成员表达出涉及内心冲突的事件,引导者向该团体成员询问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细节,为减少团体成员主观情绪对冲突事件的影响,可通过邀请其他成员以表演的形式尽可能客观地还原事件的发生场景,分享者和其他团体成员可选择以客观角度观看或扮演冲突事件的主要角色,通过团体成员之间的讨论自发推动事件的发展,在表演过程中,可由不同的团体成员进行角色互换,从不同角度体验事件中主要人物的感受。引导者须关注团体成员的表现,当发现团体成员因讨论或扮演而触及自身的相似经历时,可由引导者引导该成员分享自身经历并引发新的讨论及表演,以此促进所有团体成员探索内在自我概念和外在人际关系。当成员出现情绪激动时,引导者可通过帮助成员大声说出感受、肢体行为表达等方式宣泄出内心情绪并予以安慰和鼓励。引导者在过程中不表达自己的观点,仅对团体成员的语言进行询问并客观描述以确认细节,监督者负责监督并提醒引导者和团体成员不对他人的观点主观价值判断,并注意关注所有团体成员的情绪反应,必要时可参与表演过程。
分享:在冲突事情的讨论和表演结束后,鼓励团体成员分享各自的内心感受,探索自身在角色扮演和讨论过程中与他人的相似点和不同点,促进团体成员对自我概念的感悟,通过将既往的人生经验和参与团体心理辅导的心得相结合,对影响自身的冲突事件进行深层次思考。
(一) 调查工具
(二) 调查方法
由经过培训的2名护理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前明确问卷发放的原则,采用统一指导语向患者说明研究目的、解释问卷条目。所有患者入院时通过微信问卷星进行现场调查,干预组于最后一次团体活动时进行现场调查,对照组于相同间隔时间在门诊或通过电话对复诊患者进行调查;通过问卷星将数据导出,双人核对无误后进行数据分析。
(一) 资料收集
征得团体成员同意后,在每次团体心理辅导的感受分享阶段进行录音,鼓励每一位团体成员进行自由分享,记录炎症性肠病患者分享感受的录音时间段以及非语言行为,对表达不清楚或有疑问的内容进行复述并确认。承诺所有炎症性肠病患者使用编码代替姓名,并在资料分析结束后将录音删除。
(二) 质量控制
1) 团体心理辅导的过程中由心理咨询师进行督导,每次团体心理辅导结束时询问团体成员的满意度与建议,对团体心理辅导进行改进与完善,增强团体心理辅导的有效性,保证干预质量;2) 团体心理辅导的地点选择舒适安静的场所,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避免外界噪音和人员干扰,同时要求团体成员将电子设备静音,保证团体心理辅导的连续性;3) 团体心理辅导结束后24 h内完成录音的转录,采用Colaizzi7步分析法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检验水准α = 0.05。
干预前,两组自我概念量表、心理弹性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及睡眠状况自评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后,干预组自我概念量表评分、心理弹性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5),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睡眠状况自评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5)。见
组别 | 例数 | 自我概念 | 心理状态 | |||||||||
自我概念量表评分 | CD-RISC评分 | SAS评分 | SRSS评分 |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
对照组 | 18 | 54.27 ± 7.74 | 59.61 ± 4.55* | 55.61 ± 8.28 | 60.17 ± 7.64* | 52.60 ± 7.30 | 48.68 ± 5.85* | 31.44 ± 4.77 | 27.67 ± 3.90* | |||
干预组 | 18 | 53.44 ± 7.52 | 72.78 ± 3.64* | 55.39 ± 8.80 | 74.00 ± 5.16* | 53.75 ± 8.26 | 42.08 ± 4.74* | 30.56 ± 3.62 | 22.78 ± 3.08* | |||
t值 | 0.328 | −9.585 | 0.078 | −6.367 | −0.454 | 3.717 | 0.630 | 4.177 | ||||
P | 0.745 | <0.001 | 0.938 | <0.001 | 0.653 | 0.001 | 0.533 | <0.001 |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 < 0.05。
(一) 自发融入团体
在感受到其他团体成员与自身存在共同点后,患者自发融入团体之中并促进了积极的团体氛围。P4:“在这之前我没想过大家会有这么多共同点,我一直觉得我的想法和别人不一样……我觉得很困难的事情在讨论过后发现很多情况并不是我一个人想的那样,在集体里能发挥更大的力量。”P7:“本来以为就是个座谈会,我没想到这里有这么多喜欢韩综,让我有一种回到初中的感觉,大家有共同的爱好聚在一起分享,这个活动给我的感觉很棒,尤其是那种感同身受的感觉让我觉得不是一个人,大家都是为了让生活更好,都会越来越好。”
(二) 正视患病现状
多数患者表示团体心理辅导减少了由疾病产生的困扰和不适感,在正视疾病的同时也在逐渐接纳自我。P1:“有的时候无意中就会想到这个(患病),就感觉身体里有种奇怪的感觉,很不自在,我也分不清到底是这个病引起的还是心理作用……现在我能接受这个情况,那种不舒服的感觉也好多了。”P17:“刚知道诊断的那几天,我甚至不相信我得了这个病,还在想为什么偏偏是我这样,后来我就安慰自己,因为这个病我要好好照顾自己,告诉自己这是因祸得福,其实并没有能接受这件事情,但是现在我能很平静地和自己说,我就是得了溃疡性结肠炎,我要面对现实,接受我自己的情况。”
(三) 发掘内在潜力
客观看待自身情况可以促进患者为自身设定合理目标,并发掘自身的内在潜力不断前进,做出积极的改变。P11:“我是那种遇到困难眼泪先下来的人,我知道这样没什么用,我老公还有朋友都和我说过,哭解决不了问题,我觉得我在改变了,但是他们一直说我没去改……在这里和大家讨论,尤其是角色互换的时候,我发现其实我是有能力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所以现在哪怕有的事情我还是解决不了,我也会坚持去想办法做一些事情让情况好一些,我能感觉到我比之前要更自信了一点。”P2:“听说治不好的时候,感觉这辈子完了,那段时间都是父母在照顾我,他们还担心我不能振作起来了……参加团体之后我意识到,我还年轻,完全可以照顾好自己,现在医疗这么发达,说不定哪天就能治好了。”
(一) 觉察不同身份
参加和观看团体心理辅导中的角色扮演丰富了患者的角色体验,促进了患者对生活中自我及他人不同身份的觉察
(二) 改善人际关系
患者会受既往经历中的客体关系影响而产生相似的刻板关系模式
(一) 重寻生活意义
多数患者表示希望跟随内心的指引,重新寻找生活的意义。P12:“感觉以前浪费了很多时间,知道诊断的时候突然觉得世事无常,直到现在回忆起来还是觉得太突然了,现在我会尽量珍惜每一点时间,问问自己会想做什么,前两天我想到我还不会游泳,因为怕呛水一直没学,希望可以慢慢克服以前不敢尝试的东西,不断提升自己。”P13:“以前觉得胖就胖点,能有什么事,现在才知道保持健康有多重要,每天都坚持健身,我相信只要开始坚持健身,就是新生活的开始。”
(二) 渴望帮助他人
本研究中,患者表现出对他人的类似经历感同身受,并希望自己可以尽力帮助他人。P9:“以前看别人的时候觉得是他们太脆弱了,现在我就很能理解,检查出问题来的时候真的很绝望,觉得这辈子完了,但是现在大家都很好,所以我希望以后有机会的话可以加入更多的人,帮助他们慢慢康复,找到生活的意义。”P15:“每个人内心都有一股力量,只是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如果以后遇到像我之前一样的人,我希望我也可以帮助他,告诉他其实他有力量面对生活,只要积极面对、坚强起来,困难会一点一点克服。痛苦是一时的,但鼓起勇气,生活会越来越好。”
本研究结果显示,团体心理辅导后干预组患者的自我概念、心理弹性、焦虑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睡眠状况自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提示在常规护理模式及宣教的基础上联合团体心理辅导可以帮助患者整合自我概念、提高心理韧性、减轻焦虑及改善睡眠质量。多数患者表示自身面对疾病困扰的适应能力得到了提升,并更倾向于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应对,焦虑感也随之降低,与徐广怡等
张海银等
Arrow等
本研究使用的团体心理辅导能有效提升炎症性肠病患者自我概念,改善心理状态,促进自我觉察的同时帮助患者建立更加健康的人际关系模式。由于目前该心理治疗方式在临床尚未进行推广应用,还需要继续研究和探索。此外,受时间限制,本研究的干预时间仅为8周,且本研究纳入患者多数为青年人群,未来期待能延长干预及观察时间,并扩大样本量,增加多年龄段人群尤其是青少年人群,开发更为全面的临床应用措施。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