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Study on the Elements of English Debate Talent Cultivation under the BP Debate Format
Amid globalization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he importance of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i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As an important method to improve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debate has been widely valued by academics and educators. Existing literature mostly focuses on exploring specific English debate teaching models and methods, while there is a relative lack of research on the elements needed to cultivate debating talents. Based on four years of research,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FECIT (Fund, Emotion, Competition, Integration, Teamwork) element model for cultivating English debating talents under the British Parliamentary (BP) debating format. This paper aims to add a new research perspective and an empirical case for English debate education in China, and to give reference to other teachers.
English Debate
在全球化的今天,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桥梁,其重要性日益凸显。英语思辨能力的培养,作为英语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学生的国际竞争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随着以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 LLMs)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AI)的迅猛发展,高级的思辨能力的培养更将成为未来外语教学的核心
在思辨能力的训练中,辩论是很重要的方法。笔者任教于一所于2017年新成立的应用型本科大学,所在的外国语学院2020年起招收首届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第二年增设英语专业。通过近四年的耕耘,笔者指导学生获得英语辩论类竞赛国奖4项、省级特等奖4项、省级一等奖8项、省级二等奖11项、省级三等奖10余项(
序号 | 赛事 | 奖项 | 获奖时间 |
1 | “外研社·国才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 | 全国二等奖 | 2024年、2023年 |
2 | CUDC中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 | 全国二等奖 | 2023年、2022年 |
3 | 2024年“外研社·国才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备赛冬令营暨第三届宁波国际辩论锦标赛 | (省级)特等奖 | 2024年 |
4 | 2023年外研社英语辩论公开赛(华西联赛) | (省级)特等奖 | 2023年 |
5 | CUDC中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 | 华南赛区特等奖 | 2022年 |
6 | 外研社英语辩论挑战赛 | (省级)特等奖 | 2022年 |
7 | 外研社英语辩论新手赛 | 大学组冠军 | 2024年 |
8 | “外研社·国才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备赛秋令营暨中国英语演讲与辩论锦标赛 | 大学组冠军 | 2023年 |
9 | CUDC中国大学生英语辩论挑战赛 | 新手组冠军 | 2022年 |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学生的思辨能力受到了学术界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思辨能力,是指个体对输入信息的阐释、分析和评价能力
不仅我国,在国际人才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西方国家对思辨能力的培养也十分重视
尤其是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工具,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有学者担心,过分依赖人工智能工具可能会降低学生的主动性与批判性思维,阻碍他们对语言知识的深度处理和内化,进而可能引发“信息茧房”效应
英语辩论,尤其是采用英国议会制(British Parliamentary, BP)赛制的辩论赛,已被证明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思辨技能。
BP辩论模拟英国议会的传统议事模式而设计。一场辩论有四个参赛队,每支队伍由2名辩手组成。正方两支队伍分别称为正方上院和正方下院,反方两支队伍分别称为反方上院和反方下院。比赛按照先上院,后下院,正反交替的顺序发言。每名辩手依次陈词7分钟,第2分钟至第6分钟可接受对方两队15秒以内的“质询”。
BP辩论是国际流行的英语辩论模式,于2010年通过“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被介绍到中国。如今,国内主要的两大英语辩论赛系列,“外研社·国才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和CUDC中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都采用BP赛制。
国内已有众多学者论证了BP辩论对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积极影响。万江波以“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为例,探讨了BP辩论赛对英语教学的积极影响,认为其能促进学生思辨与口才之乐、探究辩论之道
田朝霞进一步阐述了BP辩论教育在中国高校的发展及其教育意义。她认为,BP辩论通过模拟真实的议会辩论环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系统思维能力,并通过多维度思维习惯和多学科知识,拓展学生的世界观
综上所述,BP辩论赛作为一种教育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更能在深层次上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全面发展。通过参与辩论赛,学生能够学习如何进行批判性分析、逻辑推理和有效表达,这些技能对于学生的学术和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鉴于BP辩论对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作用,国内许多教育者进一步探讨了提升学生英语辩论水平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杨鑫强调了基于“问题的学习”(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路径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问题–思辨–探究”的课程设计,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研究认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构建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课程教学模式
林岩的研究聚焦于语言模板在英语辩论课中对思辨能力培养的应用效果。研究发现,语言模板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的思考,并帮助他们掌握反驳技巧。然而,要达到更好的效果,需要学生反复使用和练习这些模板
张艺琼在其研究中着重探讨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贯彻辩论思想,使之成为对学生思辨能力训练的有效工具,并讨论了英语辩论规则指导下的教学活动如何有效地对思辨能力的分析、推理及评价三项技能进行训练
魏际兰的研究构建了一个以英语辩论赛为依托的大学生思辨能力培养模式,该模式包括观摩学习、辩论实战、反思评价和整改提升四个阶段。实践证明,这种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辨技能,包括分析、概括、判断、推理和评价等
刘佳华等人的研究以武汉高校英语辩论队为例,探讨了基于BP模式的英语辩论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指出,高校英语辩论队的建设和英语辩论训练模式是培养英语辩论人才的关键,并提出了组建英语辩论队和发展创新英语辩论训练模式的建议
以上文献显示,关于BP辩论的教学探索,国内学者多侧重于探讨具体的教学方法或培养体系,对于培养BP辩论人才所需的要素研究则相对匮乏。因此,本文将结合四年的实践经验,深入分析BP模式下培养英语辩论人才的核心要素,旨在为提升我国学生的思辨能力增添新的研究视角和实证案例。
本研究探讨BP辩论模式下,培养英语辩论人才所依赖的关键要素,旨在总结出提升学生英语辩论能力的可行性要素模型。具体的研究问题包括:1) 提升学生的BP辩论赛成绩需要哪些关键因素?2) 拔尖辩论人才的培养成果可否惠及更广泛的英语学习者?
本研究的对象为笔者所指导的参加BP英语辩论赛的学生群体,包括商务英语和英语专业的学生,以及非英语专业学生。除了对竞赛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外,本研究将综合采用观察法和访谈法,将学生们的认知、行为和情感也纳入研究的范围。
本研究按照时间顺序梳理笔者学生参加英语辩论赛的四个发展阶段,概括各时期的主要变化、事件和特点,作为总结辩论人才培养要素的基础。
笔者2019年春季学期开始在本校讲授英语辩论课,那时因外国语学院尚未成立,这门课以公共选修课的形式开设给非英语专业的学生。通过这门课,笔者接触到一些英语基础较好、对英语辩论有兴趣的同学,并成功鼓励四名同学组成两支队伍参加2020年外研社英语辩论公开赛。这四名来自设计经济、电子和机械(2人)专业的同学最终都获得了三等奖的成绩。这是笔者所在学校的队伍第一次参加全国范围的英语辩论赛,有这样的成绩和排名是很好的开始,可惜他们赛后都忙于自己的专业学习,没有继续在辩论上精进,也没有再参加过英语辩论赛了。
这四位同学的表现并不是个案,刘丽莎通过探究其指导的理工专业本科生备战“外研社杯”英语演讲及辩论比赛的投入状况,发现理工专业本科生虽然对比赛的认知和情感投入较多,但行为层面与英语专业学生相比,确实难以投入额外的时间和精力备赛
2020年,笔者所在学校成立外国语学院,同年9月迎来了第一届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根据培养方案,学生在大一下学期上英语辩论课。与此同时,笔者于2020年12月开始主持建设“英语演讲与辩论工作坊”(以下简称“工作坊”)的校级教改项目。于是,在2021年春季学期,笔者讲授的英语辩论专业课程启动,同时,工作坊作为外语第二课堂的一部分,开始招收第一批有志提升英语演讲与辩论能力的学员,以年为单位进行培养,每年招12人左右,一般三分之二为外国语学院学生,三分之一为非英语专业学生。每周教师指导训练一次,形式以即兴演讲和BP辩论为主。这样,专业课程与第二课堂相融合的英语辩论人才培养模式初具雏形。
这两年里,笔者共选拔了5名商务英语专业同学参加外研社英语辩论公开赛、外研社英语辩论冬令营和“外研社·国才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华南赛区比赛。虽然同学们的比赛排名在持续进步,但成绩一直在三等奖徘徊。这让师生都很困惑,也感受到了压力。
好在突破在不经意间到来。2022年6月,笔者第一次带学生参加CUDC英语辩论挑战赛,首次参赛的两名大一同学(以下称为F和S同学)一路过五关斩六将,获得了新手组的冠军。同年暑假,笔者参加了外研社英语辩论精英教练研修班,对辩论的认知水平大幅提升,随即在暑假便对F和S同学进行线上指导,根据他们的弱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练习。
在那之后,两位同学一路凯歌,一年时间里,先后获得CUDC中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华南赛区特等奖、外研社英语辩论挑战赛特等奖、CUDC中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全国二等奖、“外研社·国才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华南赛区一等奖和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
随着两位同学辩论赛成绩的提升和经验的累积,他们的竞赛效应逐渐溢出,成果泛化到了诸多方面,主要包括:
1) 成立校级“英语辩论社”。热衷于社团活动的S同学2023年6月主动向笔者所在学校的校团委申请创立“英语辩论社”,旨在让全校各专业同学可以接触英语辩论、练习英语辩论。成立一年时间里,“英语辩论社”共吸引80余名社员加入;举办了3次校级英语辩论选拔赛、4期校园辩论新手赛、组织了2场英语辩论讲座,参与人次共达274人次,真正地将辩论的批判性思维、逻辑推理能力和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传递给更多的同学。
2) 培养新生代辩论拔尖人才。在“工作坊”和“英语辩论社”的共同支持下,越来越多的辩论人才崭露头角。2023年6月至今,除了F和S同学之外,笔者学生中另有10人获得英语辩论赛省级二等奖以上成绩,其中全国二等奖2项、省级特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7项,包括大学组冠军2项。
3) 提升专业课教学质量。英语辩论赛实战中的辩题、评委点评、训练营和教练研修等项目源源不断地为英语辩论专业课程教学提供最新、最权威的资料,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提升专业课教学品质。
4) 走向评委的职业生涯。笔者所带学生中,4人担任了市级及以上演讲辩论赛的评委,其中一人担任了今年“外研社·国才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大区赛和国赛的评委。从辩手到评委的转变,开启了这些学生辩论生涯的新篇章,让他们能够以新的身份保持与辩论圈的联系,持续为母校乃至全国的英语辩论社群做贡献。
基于以上研究过程,可以将培养英语辩论人才的要素概括为以下五项,分别是Integration (融合)、Competition (竞赛)、Fund (资金)、Teamwork (团队协作)和Emotion (情感)。这几个单词的英文首字母组合,按照发音习惯重新排序形成单词FECIT,其模型如
1) Integration (融合)指的是专业课程与第二课堂的融合。英语辩论专业课学习是辩手成长的基础,也便于教师从众多学生中发现好苗子。第二课堂,即课外的“工作坊”、“英语辩论社”等活动是必须的补充,让学生有更多机会锻炼、获得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2) Competition (竞赛)是指竞赛实战。大多数辩手的成长需要经历大量的比赛,特别是校外竞赛。与优秀辩手的切磋、来自专业评委的反馈,能够让学生在短期内迅速成长。笔者指导的2024年外研社英语辩论新手赛大学组冠军D同学感慨地说:“在学校练一个学期,不如在外参加一次辩论赛成长的快。”D同学自2023年9月开始参加校际辩论赛,历时两学期,经历3次辩论赛后取得大学组冠军,证明多次参赛对辩手历练和成绩提升的重要作用。
3) Fund (资金)是指投入英语辩论人才培养的资金。参加校外竞赛固然有效,但多次参赛的报名费对学生是不小的经济负担。因此,笔者的学生参加校外辩论赛的费用几乎都由教改项目或教学实践专项资金支付,让学生无经济上的压力,可以全力以赴地参赛。实践证明,这样的资金投入回报巨大。鉴于辩论赛对学生思维和语言能力提升的显著作用,以及优秀辩手的成绩和成果泛化对学校品牌效应和专业建设的重要性,笔者建议有条件的院校多支持学生参赛经费,壮大本校的辩论力量。
4) Teamwork (团队协作)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辩手与自己固定搭档之间的密切配合,二是与全校辩论社团乃至校外辩论社群的协作。首先,固定搭档的重要性。BP辩论赛每支队伍由2名选手组成,根据笔者在研究初触期和积累期观察的学生队伍表现,发现一强一弱的组合是走不远的。BP辩论赛中,选手拿题后只有15分钟准备,赛场上高密度、快节奏的输出氛围,让两名队友的默契度和互补性显得十分重要。比赛中能否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统一的论证方向、能否以最快速度找出队友的漏洞并且帮忙补上、当发觉队友状态不稳定时能否以合适的方式鼓励,这些都需要两位同学在平时的练习中多磨合。因此,好的辩手成长中往往有自己的固定搭档,在长久的训练过程中,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界,将Teamwork (团队协作)发挥到极致。
同时,一木不成林。尤其对于辩论这种需要与对手交锋的语言活动,社群的作用对于辩手的发展也非常重要。本研究的突破期那一年里,由于资金不够充裕,本着集中优势力量开拓的目的,所有的校外竞赛都由F和S同学组队参加。两位同学在不断刷新辩论成绩的同时,也时常对笔者说希望更多的同学可以获得参加校外辩论赛的机会,因为他们和校内同学的差距越来越大,这让他们感到“孤单”。
因此,为了让更多同学参与到辩论中来,S同学创立了“英语辩论社”,F同学担任顾问和学生评委,一同鼓励和培养新生代辩手,将自己对辩论的热爱传承下去。在这样的氛围下,越来越多的同学加入英语辩论社群。2023年11月的外研社英语辩论公开赛(华西联赛)中,F和S同学与本校另外2支队伍一起参赛,他们激动地表示“终于不只有我们俩了。”这种集体参赛的方式激励着每一个人,最终三支队伍获得了1个特等奖、1个一等奖和1个三等奖的好成绩。
在这之后,随着学校加大对英语辩论赛的资金支持以及“英语辩论社”的积极运作,每次辩论赛都有至少2支队伍参加。一年内,笔者学生中有十余人获得英语辩论赛省级二等奖以上成绩,充分证明了一个良好协作的辩论社区对于培养大量辩论人才的重要作用。
5) Emotion (情感)是指学生对英语辩论的情感因素。根据Fredricks、Blumenfeld和Paris的研究,情感参与包括学生感到被关心、安全和属于社区的感觉。他们认为,积极的情感和支持性的学习环境可以增强学生的情感参与。当学生感到与学习材料和同伴情感上的联系时,则更有可能具有内在动机,这可以导致对学习内容更深刻、持久的理解
积极的情感因素对辩手的成长非常重要。F和S同学都表达过最初投入英语辩论赛是因2022年4月第一次参加校辩论赛选拔时第一轮就被淘汰了,看到学长学姐的优秀表现,立志自己一定要努力,“征服”英语辩论。而他们2个月后第一次参加校外辩论赛时,学姐们的照顾和引导让他们感到了温暖。之后一年的拼搏中,来自老师的鼓励和帮助是支持他们坚持走下去的动力。成立“英语辩论社”后,F和S同学对辩论的热情和对新人的关心与鼓励让许多新生代辩手产生了归属感,例如来自商学院的R同学开玩笑说“我好像成了外院(外国语学院)人。”这份积极的情感带给R同学充沛的学习能量,使她接触辩论一年后,获得了2024年外研社英语辩论备赛冬令营特等奖和大学组最佳辩手的成绩。
正面的情感因素除了促进辩手成长外,对于社群的组织和发展也有积极作用。上文提到的获得2024年外研社英语辩论新手赛大学组冠军的D同学因对辩论的热爱和对F和S同学的感激与崇拜,自“英语辩论社”成立起便是社团发展的中坚力量,并成功接班,在2024年6月的换届选举中,当选“英语辩论社”第二任社长。这样积极的情感也传递给了非英语专业同学,国际商务专业的Y同学在“英语辩论社”成长一年后,通过自己的实力和热情,成功当选了副社长。
本文探讨了国内外主流BP辩论模式下,培养英语辩论人才所需的核心要素,通过四年的研究总结出FECIT (Fund, Emotion, Competition, Integration, Teamwork)要素模型。基于不同时期、多名学生的辩论成绩,该模型被证明能有效培养出优秀英语辩论人才。同时,该模型下培养出的辩论人才具有较高的正面情感,对于将成果惠及更多英语爱好者,促进辩论社群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研究结果为我国英语辩论乃至思辨能力教育的研究领域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和详尽的实证案例。FECIT要素模型为广大同行提供参考。
本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例如学校辩论社群是否已足够成熟,当精神领袖S和F同学毕业后,辩论社员们能否保持住现在的热情和投入,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同时,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以怎样的形式影响FECIT要素模型,这些都是未来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