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青县隶属山东省淄博市,属于冀鲁官话、沧惠片中的阳寿小片
高青方言共有36个韵母
高青方言韵母音系 | |||
ɿ瓷 | |||
ʅ尺直色 | |||
ɑ茶塔辣 | i鸡 | u苦五猪 | y曲 |
iɑ写贴接 | uɑ刮化 | ||
Ɛ开排 | iƐ鞋 | uƐ快 | |
ɔ宝饱 | iɔ笑桥 | ||
ə歌瓦试丝师法十八 | iə牙戏鸭急节一七 | uə(uo)坐盒骨出谷 | yə靴雨月橘绿局 |
ou(əu)豆走 | iou(iəu)油六 | ||
ei赔飞北白 | uei对鬼 | ||
ã南山半 | iã盐年 | uã短官 | yã权 |
深根 | i心新 | u看滚寸 | y云 |
ɑŋ糖 | iɑŋ响讲 | uŋ(oŋ)冬 | |
əŋ灯升争横 | iŋ硬病星 | uɑŋ床王双 | yŋ(ioŋ)兄用 |
韵母位于音节的后段,主要由元音2构成,或由元音加鼻辅音韵尾构成。韵母按结构可分单元音韵母、复元音韵母、带鼻音韵母三类3,本文拟从时长、共振峰模式、舌位图、动程图、离散度等角度对高青方言韵母进行声学分析。
时长是指韵母发音的实际持续时间。单韵母时长包括其绝对时长和经过归一化处理后的相对时长,复韵母和鼻韵母需基于对音节发音时各时点离散度的计算得到前后音素时长占比,由此得出该音节的时长结构。
元音发音时声带振动,声带音通过声腔时发生共振作用,其能量受声腔固有频率影响而相应地增强或削弱。4受到增强的部分表现在频谱上是呈峰状突出的振幅比较强的频率区域5,即共振峰,其中增强作用最明显的区域,按照从低频到高频的顺序分为第一共振峰(F1)、第二共振峰(F2)、第三共振峰(F3)等。林焘、王理嘉(1992、2013)指出,舌位的高低和F1密切相关,舌位的前后、嘴唇的圆展和F2紧密联系,F3与卷舌作用有关,6并且强调,F1和F2最为重要,基本上可以决定一个元音的音色
单韵母发音时,舌位和唇形始终不变,舌位图是对单韵母发音时舌位分布及其活动范围的反映7,包括舌位的高低和舌位的前后两个部分。单元音的舌位主要受F1和F2的影响。
复韵母和鼻韵母发音时,舌位和唇形都有变化,由一个音素快速滑向下一个音素,两者间存在一连串微小但平滑的过渡音。动程图是在确定组成音节的各个音素的位置及活动范围的基础上,由韵母F1和F2得到音素间的滑动轨迹,进而反映韵母发音时舌位的变化情况。
离散度分析法是测度一组数据分散程度的方法。在语音学上引入离散度以反映韵母的稳定程度及其音节由几个音素构成。前者以元音稳定指数0.05为界,离散度小于0.05的认定为稳态单韵母,大于0.05但小于0.1的认定为动态单韵母。后者以元音分化指数0.1为界,小于0.1的认定为是单韵母,大于0.1的认定为是复韵母(张洪蕾,2013)
笔者选取单韵母的时长、共振峰模式、舌位图、离散度,复韵母和鼻韵母的时长结构、共振峰模式、动程图、离散度,结合声学参数与舌位的关系,并与普通话对比,分析高青方言韵母的声学特征及其发音特点,并基于实验数据,从声学和生理等方面对韵母发音过程和音变规律做出解释。
张XX,女,山东省高青县人,大学本科学历,常年居住于高青县,方言纯正。且其配偶、父母均为土生土长的高青人,故其发音习惯受外部方言的影响小,能较完整地保留高青方言的语音特征。发音人声音洪亮,自身发音条件良好。
在音系整理的基础上,每个音位选取5~20个单字,所选例字语图清晰,共振峰曲线稳定,并保证调类和声韵组合类别覆盖全面。
(1) 录音时间:2023年2月。
(2) 录音地点: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高城镇中心卫生院。
(3) 录音设备:外置声卡“m-audio”、话筒“AKGC544L”、praat。
(4) 录音软件:audition3.0、“斐风”。
(5) 技术指标:采样率为44,100 HZ,精度16位,单声道。
(6) 保存文件类型:WindowsPCM(.wav)。
为提高录音和音频整理效率,对前文几个字表进行整理,所有例字整合在一张excel表格中,去除重复,并按照韵摄顺序排列(韵摄相同的依次按照“三十六字母顺序”和“平上去入”的调类顺序排列)。录音时让发音人按表格顺序自然发音,每个字读一遍,遇到有杂音或电流声较明显的字需要多次重复录音,并在提取数据前对音档进行降噪处理(降噪10 dB)。
本文使用专业声学分析软件praat对采录语音材料进行标注。
韵母实验样本标注分两层:汉字层和韵母层,分别用HZ和YM表示。
第一层为汉字层。汉字层的边界即整个音节的起始点和结束点,起点选择在语图和声波图信号开始出现的时间点,终点选择在韵母第二共振峰F2结束处,此时语图和声波图信号也基本结束。第二层韵母层为数据提取层,以F2稳定开始出现的位置作为韵母的起始点,即辅音声母和韵母分开的界线,结束点选择第一、第二、第三共振峰稳定结束的位置,若三条共振峰曲线没有同时稳定结束,则选择最早稳定结束的那条,作为标注的终点,空白处标sil。由此可以保证标注到完整且稳定的元音段作为共振峰信息承载段。
取每个单韵母所含例字时长的均值作为其绝对时长,并计算标准差,以“绝对时长±标准差”作为其绝对时长浮动范围。绝对时长由脚本对标注段提取得到。计算所有单韵母绝对时长的均值,由每个例字的时长除以该均值,得到每个例字的相对时长,再按照上述求均值和标准差的方式得到每个单韵母的相对时长与相对时长浮动范围。
按音位归类例字音档,通过脚本批量提取所有例字的音档在10个时点处的F1、F2、F3数据8,计算每个音位所含例字在10个时点处的F1、F2、F3各自的平均值,得到各音位F1、F2、F3数据各10个,由此绘制各音位F1、F2、F3值的变化折线图,进而得到各音位共振峰模式图,下文中各音位共振峰模式图横坐标1~10为10个时点,纵坐标单位为赫兹(HZ)。以上数据整理和图表绘制均在excel表格中进行。但需要注意,软件运行程序提取的数据偶尔会出现异常情况,解决异常数据的方法有两个:一是更换样本,挑选语图更清晰、共振峰更稳定的语音样本;二是手动提取数据。通过时长计算出某样点的时点,然后用“Formant → Formantlisting”菜单命令手动提取该点的共振峰数据,取代程序提取的错误数据(昌雅洁,2018)
按照上述方式得到韵母共振峰数据后,计算每个单韵母10个F1的均值及10个F2的均值,在右上角取坐标原点,以F2为横轴、F1为纵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9将每个音位F1和F2的均值代入,得到各单韵母的舌位定位。再取每个音位下其包含的各个例字10个F1值的均值和10个F2值得均值,通过其位置分布情况,拟合得到该音位的舌位活动范围。10
在得到单元音舌位图后,基于各个复韵母、鼻韵母的10个F1数据和10个F2数据,按同样的原理在坐标系中对每个复韵母、鼻韵母的10个对应的(F2, F1)坐标定位,拟定坐标点连接后的曲线为该韵母发音时的舌位运动轨迹,联系单元音的定位与活动范围并与之对应,由此得到复韵母、鼻韵母的动程图。F1、F2数据在标注音档后由脚本提取,动程图在excel表中通过散点图绘制。11
按制作韵母共振峰模式图的方式排列共振峰数据,分别计算各音位所含例字在10个时点处F1和F2的平均值和标准差,用“标准差/平均值”的方式,分别得到每个时点对应的F1和F2离散度,对于复韵母和鼻韵母,以“F1和F2任意一个的离散度大小变化开始经过0.1”为界12,找到分界时点,由此得到该韵母前后时长比与时长结构。在此基础上,对上文计算得到的每个音位在所有10个时点处的F1和F2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各自再取均值,得到每个音位的F1和F2的平均值与标准差,再用“标准差/平均值”,分别得到各个韵母F1和F2的离散度。
高青方言共有9个单韵母:ɿ、ʅ、ɑ、i、u、y、ə、ɛ、ɔ。
舌尖元音ɿ、ʅ的F1均在500 HZ附近浮动,且均呈现微升趋势,F2均在1500 HZ附近浮动,ɿ略小于ʅ,和普通话相比,高青方言发舌尖前元音时舌位偏后。ʅ的F2曲线较平稳,呈微降趋势,而ɿ的F2波动则较大,或是发音时受齿间摩擦影响较大而导致气流不稳定所致。舌尖元音ɿ、ʅ共振峰模式图见
在ɑ、i、u、y、ə5个单韵母的F1、F2曲线总体而言均较为稳定,但其中i和u的F2曲线开头端均有一定程度的浮动,或是由于i和u在高青方言韵母中可充当介音,发音时产生轻微摩擦,而相比之下,同样可充当介音的y则应摩擦较弱。ɑ和ə的F1均大于500 HZ,舌位应偏低,i和y的F1均小于500 HZ,舌位偏高,u的F1接近500 HZ,舌位高度介于四者之中。而F2的大小情况则与F1呈反比,i的F2明显大于其他几个单韵母,舌位应最靠前,u的F2小于y,舌位应在y之后,ɑ和ə的F2介于1000~1500 HZ之间,与u、ɿ、ʅ均相仿,故推测它们发音时舌位前后应较接近,或在一定程度上呈连续序列排列。ɑ、i、u、y、ə共振峰模式图见
高青方言单韵母Ɛ、ɔ在普通话中分别对应ai、iau,两者F1曲线均接近500 HZ且均较为稳定,而Ɛ的F2则明显高于ɔ,且相较ɔ更平稳。Ɛ、ɔ共振峰模式图见
综上,9个单韵母F1的大小关系大致为:ɑ、ə > ɔ、Ɛ、u、ɿ、ʅ > i、y,ɑ、ə在500 HZ以上,ɔ、Ɛ、
u、ɿ、ʅ接近500 HZ,i、y在500 HZ以下。F2的大小关系为I > Ɛ > y > ɿ、ʅ>ɑ、ə、ɔ、u,i的F2在2000 HZ以上,Ɛ接近2000 HZ,y在1500~2000 HZ之间,ɿ、ʅ接近1500 HZ,ɑ、ə、ɔ、u在1000~1500 HZ之间,且与F1相比,F2的走势相对不稳定,起伏波动较大。
高青方言单韵母的舌位分布情况与第一、第二共振峰大小及其与舌位的关系基本相符。舌位由低到高的依次是ɑ < ə < ɔ < ɛ < ɿ < ʅ < y < u < i。舌位由前到后的变化依次是i > y > ɛ > ɿ > ʅ > ə > ɑ > ɔ > u。i的舌位最高且最为靠前,开口度较小,发音时舌尖应接近上齿龈,y和u的舌位高度仅次于i,在高青方言中也属于高元音,而从舌位前后看,y属于前元音,舌位活动范围上下延长,u属于后元音,舌位活动范围前后舒展,两者的舌位前后关系与普通话的规律类似。两个舌尖元音的舌位高度和前后都居中,位置接近且相对偏前,但舌尖后元音ʅ的活动范围较小。ɛ和ɔ舌位高度相仿,略低于舌尖元音,但ɛ舌位偏前,与y接近,且活动范围比ɔ大,ɔ舌位偏后,与u接近,活动范围小而细长。ɑ舌位最低,开口度最大,ə次低,且两者舌位均相对靠后,仅比ɔ、u前。高青方言单韵母舌位图见
与汉语普通话相比,山东高青方言韵母中的i的舌位更高、更靠后,u的舌位更低、更靠前,y的舌位更高、更靠后,ɿ的舌位更低、更靠后,ʅ的舌位更低、更靠后,ɑ舌位更靠前,ɛ舌位更高、更靠前。央元音ə舌位明显偏低,与ɑ接近,而ɑ的舌位则较普通话而靠前。
序号 | 单元音 | 绝对时长 | 绝对时长标准差 | 绝对时长浮动范围 | 相对时长 | 相对时长标准差 | 相对时长浮动范围 |
1 | ɿ | 0.15 | 0.02 | 0.04 | 0.86 | 0.12 | 0.23 |
2 | ʅ | 0.17 | 0.04 | 0.09 | 0.95 | 0.25 | 0.50 |
3 | ɑ | 0.11 | 0.02 | 0.05 | 0.62 | 0.14 | 0.28 |
4 | i | 0.21 | 0.09 | 0.19 | 1.19 | 0.54 | 1.07 |
5 | u | 0.21 | 0.05 | 0.09 | 1.19 | 0.27 | 0.53 |
6 | y | 0.16 | 0.03 | 0.05 | 0.92 | 0.15 | 0.29 |
7 | ɛ | 0.16 | 0.04 | 0.09 | 0.91 | 0.25 | 0.49 |
8 | ɔ | 0.20 | 0.07 | 0.13 | 1.16 | 0.38 | 0.76 |
9 | ə | 0.17 | 0.09 | 0.19 | 0.97 | 0.53 | 1.06 |
高青方言单韵母绝对时长和相对时长的大小关系为:i、u > ɔ > ə > ʅ > y > ɛ > ɿ > ɑ,两者大体上保持一致。i、u、ɔ发音时持续时间较长,约为200 ms,ə、ʅ、y、ɛ、ɿ时长较为接近,在150 ms到170 ms之间,ɑ舌位偏低偏后,发音较短,约为110 ms。而绝对时长和相对时长的浮动范围的大小关系为:i > ə > ɔ > u > ʅ > ɛ > y > ɑ > ɿ,两者大体上亦保持一致。高青方言单韵母的发音时长及其浮动范围与舌位高低、舌位前后、唇形圆展等不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发音时长与浮动范围之间亦无显著相关性。高青方言单韵母时长见
高青方言单韵母F1的离散度大小关系为:y > ʅ > u > ɑ > ɛ > ɔ > ɿ > ə > i,F2的离散度的大小关系为:ɔ > ɑ > y > ʅ > u > ɿ > ə > ɛ > i。前文提到,高青方言i、u、y后多增韵尾ə,但i的F1和F2的离散度均小于0.05,属于稳态单元音,说明i作为韵腹发音时受后增韵尾的影响小,两者相对独立,而y的F1和F2的离散度均大于0.2,已可认定为是复元音,说明其和韵尾ə联系紧密,受韵尾影响较大,u的F2离散度接近0.14,F1离散度略大于0.1,处于复元音和单元音的过渡阶段,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连续性,由F2的离散度数值可以推测其连续性或有增强趋势,未来其发音特征或与y类似。ɑ的F1和F2离散度均大于0.1,发音时部位有移动,ə的F1离散度小于0.05,F2的离散度介于0.05与0.1之间,属于单元音,但舌位前后与唇形圆展在发音时不够稳定。舌尖后元音ʅ的离散度大,发音时舌位和唇形应有变化,发音不稳定,和ɑ一样,不是单纯的单元音,舌尖前元音ɿ的稳定性相对更强,但F2的离散度也已大于0.1。ɛ的F1和F2的离散度均小于0.1,应认定为是单元音,而ɔ的F2的离散度明显偏大,发音时应仍有ɑu复元音的滑动色彩。高青方言单韵母离散度见
序号 | 韵母 | F1离散度 | F2离散度 |
1 | i | 0.03366217 | 0.011128351 |
2 | u | 0.113519007 | 0.143964803 |
3 | y | 0.231518586 | 0.219270665 |
4 | ɿ | 0.08397193 | 0.138245538 |
5 | ʅ | 0.190084369 | 0.156560357 |
6 | ɑ | 0.108092072 | 0.230985798 |
7 | ɛ | 0.098092352 | 0.042274979 |
8 | ɔ | 0.089405656 | 0.366353294 |
9 | ə | 0.042274282 | 0.088808639 |
高青方言共有12个复韵母。按发音时元音响度的不同分为前响、中响、后响三类。其中前响复韵母有5个:ou、ei、iə、uə、yə,中响复韵母有2个:iou、uei,后响复韵母有5个iɑ、uɑ、iɛ、uɛ、iɔ。
1) 共振峰模式
高青方言两个前响复韵母F1曲线均在500 HZ以下,ou的F2曲线不稳定,或是由于发音时唇形收缩所致,ei的F2曲线开端较低,后开始上升并逐渐稳定,是因为由e到i,舌位提高,高元音韵尾i对音色有较大影响。ou、ei共振峰模式图见
iə、uə、yə或是在普通话中读为单元音的字后增韵尾ə,或是在普通话中读为iƐ、uƐ、yƐ等音的字韵腹弱化为央元音ə。从共振峰模式看,从i到ə,F2曲线的降幅最为明显,从y到ə的降幅次之,且F2曲线尾端有一定的波动,或是受到协同发音的影响,而舌位高而后的元音u在复元音uə中共振峰起点位置较低,从u到ə,F1和F2曲线均微升,变化较稳定。iə、uə、yə共振峰模式图见
2) 动程图
e和i的距离较近,高度相差不大,故ei的动程相对较短,由舌位较高且偏前的e向左偏上的位置滑动到舌面前高元音i。iə的动程较长较稳定,由左上方的i平稳向右下方的ə滑动,运动范围较大,与iə类似,uə的动程也较稳,但舌位移动距离比iə短,由靠后且偏高的u向ə滑动。由y到ə亦是从左上到右下,但动程后端有一个形状似v的不规则变化。而o和u的距离虽不远,高度相差亦不大,但从o到u的舌位前后的运动轨迹却非常复杂。结合它们的共振峰模式图可知,高青方言前响复韵母动程轨迹的变化情况与它们对应的共振峰曲线,尤其是F2曲线的波动情况基本相符。高青方言前响复韵母动程情况见
3) 离散度
yə和ou的离散度较大,发音时发音部位变动较大,发音不够稳定,这与它们的动程轨迹相符。iə和uə的离散度虽多大于0.1但数值偏小,与0.1接近,iə的F1甚至比0.1小,说明其应认定为复元音,但因其多受增音、弱化等音变的影响,韵腹和韵尾发音时实际上已较为连贯稳定,偏向稳态。而与它们有类似音变规律的yə,发音状况却与之有较大差异。ei的F2离散度小,进一步说明从e到i,舌位前后距离的变动应不大。高青方言前响复韵母离散度见
4) 时长结构
计算出所有前响复韵母在提取的10个时点处F1和F2的离散度,以0.1为界点,找到界点后,分析组成复韵母的前后两个元音在发音时各自所占的时长比,如下表所示。高青方言前响复韵母时点处离散度见
序号 | 元音 | F1离散度 | F2离散度 |
1 | iə | 0.082240277 | 0.114378541 |
2 | uə | 0.101329952 | 0.118220717 |
3 | yə | 0.266732098 | 0.227742328 |
4 | ou | 0.145885455 | 0.254854286 |
5 | ei | 0.19841847 | 0.029163746 |
点1 | 点2 | 点3 | 点4 | 点5 | 点6 | 点7 | 点8 | 点9 | 点10 | |||
iə | F1 | 离散度 | 0.03 | 0.07 | 0.13 | 0.18 | 0.19 | 0.10 | 0.07 | 0.05 | 0.05 | 0.10 |
F2 | 离散度 | 0.03 | 0.03 | 0.06 | 0.14 | 0.20 | 0.26 | 0.25 | 0.19 | 0.16 | 0.13 | |
uə | F1 | 离散度 | 0.31 | 0.31 | 0.23 | 0.21 | 0.17 | 0.15 | 0.14 | 0.13 | 0.12 | 0.12 |
F2 | 离散度 | 0.2 | 0.22 | 0.23 | 0.20 | 0.2 | 0.14 | 0.11 | 0.1 | 0.08 | 0.07 | |
yə | F1 | 离散度 | 0.36 | 0.36 | 0.41 | 0.34 | 0.3 | 0.29 | 0.26 | 0.25 | 0.19 | 0.34 |
F2 | 离散度 | 0.33 | 0.34 | 0.35 | 0.28 | 0.2 | 0.14 | 0.11 | 0.21 | 0.32 | 0.13 | |
ei | F1 | 离散度 | 0.22 | 0.24 | 0.29 | 0.3 | 0.29 | 0.26 | 0.21 | 0.17 | 0.15 | 0.14 |
F2 | 离散度 | 0.12 | 0.08 | 0.04 | 0.03 | 0.02 | 0.01 | 0.02 | 0.01 | 0.01 | 0.02 | |
ou | F1 | 离散度 | 0.32 | 0.23 | 0.18 | 0.17 | 0.16 | 0.16 | 0.18 | 0.14 | 0.16 | 0.26 |
F2 | 离散度 | 0.21 | 0.27 | 0.28 | 0.32 | 0.34 | 0.42 | 0.45 | 0.34 | 0.50 | 0.48 |
韵母 | 时长比 | 时长结构 |
iə | 2:8 | 短–长 |
uə | 8:2 | 长–短 |
yə | 7:3 | 长–短 |
ei | 1:9 | 短–长 |
ou | 7:3 | 长–短 |
iə和ei属于“短–长”结构,在iə中属于增音或弱化的ə持续时间较长,与uə和yə存在较大差别。而在ei中韵尾i的发声持续时间长,韵腹e的发音应较弱,两者在发音时或偏向后响。13而另外三个复韵母则都属于“短长结构”。前响复韵母时长结构与它们对应的共振峰模式变化基本相符。高青方言前响复韵母时长比与时长结构见
1) 共振峰模式
iou和uei的F1曲线变化均较平缓,iou从i到o的F2曲线下降幅度大,从o到u的变动较为平稳,而uei的起点u的位置相对偏低,从e到i的变化较缓,除o到u外,其他和前响复韵母共振峰模式较为相似。Iou、uei共振峰模式图见
2) 动程图
中响复韵母内部滑动相对平稳,i,o,u,e四个单元音舌位高度相差不大,o略高于e,其中i和e舌位偏前,o和u舌位靠后,从i到o到u,再从u到e到i,动程形状类似狭长的闭环。高青方言中响复韵母动程图如
3) 离散度
序号 | 韵母 | F1离散度 | F2离散度 |
1 | iou | 0.117208479 | 0.189748108 |
2 | uei | 0.0589887006 | 0.03477108898 |
iou的F1和F2离散度均大于0.1,可认定为是复元音,其中F2的离散度大于F1离散度,说明内部元音的滑动主要是靠舌位的前后移动实现的。但uei的离散度较小,可能是因为内部三个元音的开口度均不大,使得发音较平稳。高青方言中响复韵母离散度如
4) 时长结构
点1 | 点2 | 点3 | 点4 | 点5 | 点6 | 点7 | 点8 | 点9 | 点10 | |||
iou | F1 | 离散度 | 0.11 | 0.22 | 0.23 | 0.17 | 0.15 | 0.14 | 0.10 | 0.03 | 0.10 | 0.11 |
F2 | 离散度 | 0.10 | 0.21 | 0.30 | 0.34 | 0.29 | 0.24 | 0.16 | 0.14 | 0.17 | 0.16 | |
uei | F1 | 离散度 | 0.05 | 0.02 | 0.07 | 0.08 | 0.09 | 0.10 | 0.08 | 0.03 | 0.03 | 0.05 |
F2 | 离散度 | 0.12 | 0.14 | 0.08 | 0.01 | 0.02 | 0.01 | 0.01 | 0.01 | 0.01 | 0.01 |
韵母 | 时长比 | 时长结构 |
iou | 6:2:2 | 长–短–短 |
uei | 2:3:5 | 短–短–长 |
高青方言中响复韵母时点处离散度见
1) 共振峰模式
高青方言后响复韵母中,iɑ的F2曲线仍呈下降趋势,但和前响、中响里以i开头的韵母相比,降幅明显放缓,或是因为ɑ在发音时已经受到i的影响,舌位有所抬高。而在iɔ中F2的降幅仍较大,并且在末端有一定幅度的上升。无论是uɑ还是uƐ,u在F2曲线开端的位置均不高,uɑ的开头部分还有一定幅度的波动,uƐ和iƐ的共振峰曲线均较为稳定,Ɛ或和ɑ类似,作为后响复韵母的韵腹,开头介音对其发声特点产生了较大的影响。iɑ、uɑ、iɛ、iɔ、uɛ共振峰模式如
2) 动程图
与前响复韵母相比,高青方言后响复韵母动程轨迹相对稳定,iƐ轨迹较短,Ɛ的舌位也比较靠前,从i到Ɛ基本呈现向下但略偏右的轨迹,而这也与iƐ稳定的共振峰模式相符。从i到ɑ动程较长,舌位有较大下降和后移幅度,但移动曲线变化偏小。iɔ与iɑ相似,但ɔ相对ɑ舌位更高,两者F2曲线的差别或应用前后协同发音的影响程度来解释。从u到Ɛ的轨迹由前段平行向左到后段转为略偏下,变化亦平缓,而从u到ɑ则有一个类似C的右拐形状,这或是造成uɑ的F2曲线开端出现波动的原因。高青方言后响复韵母动程图如
3) 离散度
序号 | 韵母 | F1离散度 | F2离散度 |
1 | iɑ | 0.083224128 | 0.082094374 |
2 | uɑ | 0.06358788 | 0.248099052 |
3 | iƐ | 0.043534509 | 0.021298273 |
4 | uƐ | 0.072638043 | 0.135470712 |
5 | iɔ | 0.163853976 | 0.347441715 |
iɑ和iƐ的F1与F2的离散度均小于0.1,与单元音离散度性质类似,其中iƐ的F1与F2的离散度均小于0.05,甚至可认定为是稳态的单元音。结合iɑ和iƐ的共振峰模式图与动程图分析,可以推测这两个后响复韵母发音时韵腹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韵头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协同发音效应,发复元音时舌位接近,滑动连贯,在未来有合并为一个新的单元音的趋势。uɑ和uƐ的F1的离散度均小于0.1,F2的离散度均较大,结合它们的动程轨迹可知,内部元音的音色主要是因为舌位前后移动而发生变化。而iɔ的F1和F2的离散度均大于0.1,是典型的复元音,其动程虽稳,但舌位高度和前后位置的变动均较大。高青方言后响复韵母离散度见
4) 时长结构
点1 | 点2 | 点3 | 点4 | 点5 | 点6 | 点7 | 点8 | 点9 | 点10 | |||
iɑ | F1 | 离散度 | 0.31 | 0.25 | 0.15 | 0.06 | 0.04 | 0.06 | 0.08 | 0.06 | 0.03 | 0.06 |
F2 | 离散度 | 0.92 | 0.96 | 1.02 | 1.09 | 1.11 | 1.09 | 1.07 | 1.08 | 1.12 | 1.09 | |
uɑ | F1 | 离散度 | 0.16 | 0.27 | 0.11 | 0.12 | 0.01 | 0.05 | 0.08 | 0.07 | 0.04 | 0.02 |
F2 | 离散度 | 0.31 | 0.35 | 0.32 | 0.28 | 0.33 | 0.37 | 0.34 | 0.31 | 0.33 | 0.35 | |
iɛ | F1 | 离散度 | 0.09 | 0.08 | 0.03 | 0.07 | 0.03 | 0.02 | 0.01 | 0.04 | 0.07 | 0.06 |
F2 | 离散度 | 0.01 | 0.01 | 0.02 | 0.02 | 0.03 | 0.03 | 0.03 | 0.03 | 0.03 | 0.03 | |
uɛ | F1 | 离散度 | 0.29 | 0.20 | 0.21 | 0.07 | 0.02 | 0.05 | 0.05 | 0.01 | 0.02 | 0.04 |
F2 | 离散度 | 0.35 | 0.34 | 0.35 | 0.32 | 0.25 | 0.19 | 0.10 | 0.05 | 0.03 | 0.06 | |
iɔ | F1 | 离散度 | 0.30 | 0.25 | 0.17 | 0.14 | 0.14 | 0.16 | 0.15 | 0.16 | 0.10 | 0.30 |
F2 | 离散度 | 0.17 | 0.24 | 0.33 | 0.40 | 0.47 | 0.53 | 0.47 | 0.49 | 0.46 | 0.61 |
韵母 | 时长比 | 时长结构 |
iɑ | 3:7 | 短–长 |
uɑ | 4:6 | 短–长 |
iƐ | 2:8 | 短–长 |
uƐ | 3:7 | 短–长 |
iɔ | 9:1 | 长–短 |
高青方言后响复韵母除iɔ外,均呈现“短-长”的时长结构,韵腹元音在发声时长中占主体地位,其中iƐ找不到明显的界点,进一步印证了这一后响复韵母发音时的整体性。iɔ共振峰模式中F2曲线末段的变化或是由这一时长特点造成的,韵头i的发音较长,而韵腹ɔ则较为短促。高青方言后响复韵母时点处离散度见
高青方言共有15个鼻韵母。其中在普通话里读为以韵尾n结尾的均读为鼻化音,有8个:、ã、i、u、y、iã、uã、yã14,下文称为鼻化韵母。以韵尾ŋ结尾的有7个:əŋ、iŋ、uɑŋ、yŋ、ɑŋ、iɑŋ、uŋ,下文称为后鼻韵母。
1) 共振峰模式
两个鼻化单元音和ã,ã的F2曲线开端有起伏但总体较稳定,且F1和F2曲线较接近,F1略高于。的波动亦不大,F2略高于a。由此可以推测的舌位应比ã更高和更前。与iã相比,i的F2曲线的降幅与F1曲线的升幅均较小。和的情况与之类似。而uã和u的共振峰模式与以u开头的复韵母相似,F2的起点位置不高,且在开端都有一定的起伏。ã、、iã、i、uã、u、yã、共振峰模式见
2) 动程图
和iã的轨迹较平直,均是由左上的i向右下方向呈接近直线的滑动,位置也较为贴近,其中的轨迹短于iã,无论是高低还是前后,位置均更接近i,故而共振峰曲线变化程度比ia要小。uã和u的轨迹形状相似,均为类似“反C”的左拐,uã偏右,u靠左,且均有一个向右突出的尖角,而这种运动方式或是造成其F2曲线开端不稳定的原因。的前端略向右下方偏移,但总体而言变动不算大,yã有一个显著偏右下后又直下的近似直角的拐角,轨迹不稳定,波动大。高青方言鼻化韵母动程图见
图27. 共振峰模式图
图29. i共振峰模式图
图31. u共振峰模式图
图33. 共振峰模式图
序号 | 鼻化韵母 | F1离散度 | F2离散度 |
1 | ã | 0.066066205 | 0.063213536 |
2 | iã | 0.168961198 | 0.111075351 |
3 | yã | 0.137250456 | 0.089445144 |
4 | i | 0.09491605 | 0.040451693 |
5 | u | 0.132286585 | 0.063907665 |
6 | y | 0.084333117 | 0.067652642 |
7 | 0.070922523 | 0.030092941 | |
8 | uã | 0.161451949 | 0.1699821787 |
3) 离散度
两个鼻化单韵母F1和F2的离散度均小于0.01,可认定为是单元音,但除了的F2的离散度外,其他几个离散度均介于0.05和0.1之间,说明它们不属于稳态单元音。和y的F1和F2离散度均小于0.1 (但F1离散度均接近0.1),与后响复韵母iƐ和iə的性质类似,结合其动程图可判断它们的滑动连续性较好。yã和u的F1离散度均大于0.1,F2离散度均小于0.1,说明组成它们的元音左右距离应小于上下距离,舌位高低的变化对其内部单元音音色的变动起决定作用。只有iã和uã的F1与F2的离散度都大于0.1。将鼻化韵母的离散度与后响复韵母的离散度对比,发现二者具有较强的相似性,鼻化韵母发音时,其后的鼻化元音响度应较大,是该类韵母的主要成分。高青方言鼻化韵母的离散度见
4) 时长结构
高青方言鼻化韵母时长结构均为“短–长”,后接的鼻化单元音在发音时长上占主体地位,其中“4:6”的时长比最多,ia和u的时长比为1:9,韵头i和u发音短,两个韵腹的发音明显更长。高青方言鼻化韵母时点处离散度见
1) 共振峰模式
点1 | 点2 | 点3 | 点4 | 点5 | 点6 | 点7 | 点8 | 点9 | 点10 | |||
iã | F1 | 离散度 | 0.08 | 0.26 | 0.41 | 0.43 | 0.36 | 0.27 | 0.15 | 0.05 | 0.04 | 0.08 |
F2 | 离散度 | 0.07 | 0.12 | 0.17 | 0.19 | 0.20 | 0.18 | 0.12 | 0.11 | 0.07 | 0.05 | |
uã | F1 | 离散度 | 0.34 | 0.32 | 0.29 | 0.23 | 0.16 | 0.12 | 0.10 | 0.10 | 0.10 | 0.08 |
F2 | 离散度 | 0.51 | 0.19 | 0.18 | 0.15 | 0.10 | 0.10 | 0.10 | 0.11 | 0.12 | 0.17 | |
yã | F1 | 离散度 | 0.45 | 0.45 | 0.41 | 0.36 | 0.34 | 0.23 | 0.22 | 0.16 | 0.16 | 0.16 |
F2 | 离散度 | 0.25 | 0.26 | 0.23 | 0.15 | 0.05 | 0.09 | 0.06 | 0.02 | 0.06 | 0.09 | |
i | F1 | 离散度 | 0.19 | 0.21 | 0.17 | 0.15 | 0.10 | 0.10 | 0.10 | 0.07 | 0.02 | 0.07 |
F2 | 离散度 | 0.06 | 0.06 | 0.05 | 0.05 | 0.04 | 0.05 | 0.04 | 0.03 | 0.02 | 0.03 | |
u | F1 | 离散度 | 0.36 | 0.44 | 0.30 | 0.46 | 0.07 | 0.05 | 0.07 | 0.06 | 0.03 | 0.09 |
F2 | 离散度 | 0.39 | 0.10 | 0.04 | 0.06 | 0.02 | 0.03 | 0.05 | 0.05 | 0.05 | 0.04 | |
y | F1 | 离散度 | 0.24 | 0.22 | 0.13 | 0.20 | 0.18 | 0.03 | 0.04 | 0.05 | 0.02 | 0.10 |
F2 | 离散度 | 0.32 | 0.18 | 0.08 | 0.06 | 0.07 | 0.05 | 0.04 | 0.02 | 0.01 | 0.01 |
韵母 | 时长比 | 时长结构 |
iã | 1:9 | 短–长 |
uã | 4:6 | 短–长 |
yã | 4:6 | 短–长 |
i | 4:6 | 短–长 |
u | 1:9 | 短–长 |
y | 2:8 | 短–长 |
ɑŋ和əŋ的共振峰模式相似,但ɑŋ的F1高于əŋ,且开端有上升的波动,而əŋ的上升波动则出现在末端。iŋ和iɑŋ的F2均大幅下降,但iɑŋ的后段过渡更加平稳,且F1高于iŋ。yŋ和uɑŋ的F1和F2曲线均有较大变动。uŋ前段较稳,后段F2有上升。ɑŋ、əŋ、iŋ、yŋ、uŋ、iɑŋ、uɑŋ共振峰模式见
2) 动程图
高青方言后鼻韵母的动程轨迹较为复杂。iɑŋ、uɑŋ、uŋ、yŋ的轨迹均为不规则曲线。iŋ相对平稳,而ɑŋ和əŋ的轨迹均有拐角。高青方言前响后鼻韵母动程图见
3) 离散度
除əŋ和yŋ的F1外,高青方言后鼻韵母F1与F2的离散度均大于0.1,说明其基本都属于复元音。高青方言后鼻韵母离散度见
4) 时长结构
高青方言后鼻韵母时点处离散度见
序号 | 韵母 | F1离散度 | F2离散度 |
1 | ɑŋ | 0.100431052 | 0.35089495 |
2 | iɑŋ | 0.215140511 | 0.227854401 |
3 | əŋ | 0.098232867 | 0.103125009 |
4 | iŋ | 0.185004433 | 0.170391439 |
5 | yŋ | 0.087568811 | 0.143200894 |
6 | uɑŋ | 0.181338971 | 0.354998004 |
7 | uŋ | 0.318624764 | 0.173777547 |
点1 | 点2 | 点3 | 点4 | 点5 | 点6 | 点7 | 点8 | 点9 | 点10 | |||
ɑŋ | F1 | 离散度 | 0.40 | 0.10 | 0.08 | 0.08 | 0.05 | 0.06 | 0.07 | 0.07 | 0.06 | 0.22 |
F2 | 离散度 | 0.50 | 0.41 | 0.37 | 0.41 | 0.41 | 0.39 | 0.43 | 0.31 | 0.32 | 0.33 | |
əŋ | F1 | 离散度 | 0.14 | 0.12 | 0.13 | 0.10 | 0.08 | 0.03 | 0.05 | 0.12 | 0.24 | 0.22 |
F2 | 离散度 | 0.17 | 0.15 | 0.13 | 0.06 | 0.03 | 0.05 | 0.05 | 0.05 | 0.21 | 0.25 | |
iŋ | F1 | 离散度 | 0.15 | 0.25 | 0.28 | 0.31 | 0.37 | 0.31 | 0.11 | 0.17 | 0.12 | 0.10 |
F2 | 离散度 | 0.05 | 0.11 | 0.15 | 0.21 | 0.25 | 0.26 | 0.27 | 0.26 | 0.22 | 0.27 | |
uŋ | F1 | 离散度 | 0.26 | 0.29 | 0.30 | 0.31 | 0.29 | 0.35 | 0.46 | 0.40 | 0.44 | 0.45 |
F2 | 离散度 | 0.19 | 0.18 | 0.20 | 0.23 | 0.28 | 0.10 | 0.21 | 0.26 | 0.15 | 0.17 | |
yŋ | F1 | 离散度 | 0.23 | 0.08 | 0.06 | 0.07 | 0.24 | 0.07 | 0.11 | 0.09 | 0.07 | 0.04 |
F2 | 离散度 | 0.16 | 0.15 | 0.54 | 0.49 | 0.14 | 0.05 | 0.06 | 0.05 | 0.04 | 0.04 | |
iɑŋ | F1 | 离散度 | 0.60 | 0.54 | 0.47 | 0.31 | 0.16 | 0.07 | 0.08 | 0.13 | 0.17 | 0.18 |
F2 | 离散度 | 0.24 | 0.31 | 0.38 | 0.37 | 0.29 | 0.19 | 0.07 | 0.13 | 0.23 | 0.26 | |
uɑŋ | F1 | 离散度 | 0.49 | 0.41 | 0.34 | 0.32 | 0.16 | 0.13 | 0.11 | 0.11 | 0.11 | 0.15 |
F2 | 离散度 | 0.40 | 0.40 | 0.51 | 0.47 | 0.43 | 0.46 | 0.45 | 0.34 | 0.33 | 0.29 |
韵母 | 时长比 | 时长结构 |
ɑŋ | 1:9 | 短–长 |
əŋ | 4:6 | 短–长 |
iŋ | 1:9 | 短–长 |
uŋ | 5:5 | 均衡 |
yŋ | 1:9 | 短–长 |
iɑŋ | 5:3:2 | 长–短–短 |
uɑŋ | 6:2:2 | 长–短–短 |
舌尖元音舌位居中,舌尖前元音相较普通话靠后,受齿间摩擦影响大。Ɛ和ɔ舌位分别与y和u接近,Ɛ已是单元音,ɔ仍有复元音ɑu的色彩。央元音ə舌位偏低靠后。iə、uə、yə虽均是由增音或弱化而来,但i受韵尾影响小,从韵腹到韵尾较连贯,但韵尾持续时间短,y受韵尾影响大,从韵腹到韵尾有割裂,但韵尾持续时间长。u处于过渡阶段。ei、uei、iou的韵腹发音均较弱,ou动程复杂,但uei和iou变化狭长平稳。后响复韵母iɑ和iƐ内部协同发音效应明显,iƐ已偏向稳态单元音。uƐ和uɑ的音色主要由舌位前后变化决定,yã和u的音色主要由舌位高低变化决定,u作为起始音素时在复韵母和鼻韵母中F2起点均不高,且多在开端有起伏,其动程轨迹前段多有拐角。两个鼻化单韵母均属于不稳定的单元音,且多在鼻化复韵母中充当音节主要成分。后鼻韵母动程复杂,发音不稳定。
本文系2023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山东高青方言语音系统的声学特征研究》(项目编号:202310357162)阶段性成果。
*通讯作者。
1本文以praat为声学分析软件,以宽带语图的形式呈现导入音频(详见下文标注示例),其中,横向为时长,纵向为频率,以语图颜色深浅反映音频不同分段能量大小。软件可自动生成能量、共振峰、基频等曲线反映导入音频的声学特征,特征以参数形式表现,可在对需要分析的音段进行标注后通过脚本批量提取。
2元音发音时声带振动,气流经过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韵母主要由元音构成。元音音色受发音时舌位高低、舌位前后、唇形圆展的影响。
3以下分别简称“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
4元音属于乐音,由有限多个、频率虽不同但却有着规则性联系的纯音构成的,频率最低的是基音,其频率被称为基频,其他的叫陪音。基音和陪音互不影响,此处所讨论的陪音。
5频谱图以频率为横轴,以能量为纵轴,反映经声腔共振后声波能量变化,得到增强的部分影响元音音色,其中主要是后文提到的共振峰。
6一般舌位越高,F1越小。舌位越靠前,F2越大。
7在不同时候发同一个元音时,舌位几乎不可能固定不变,而是会有一定的活动范围,在这个范围内舌位的变化几乎不会给人耳造成听感差异,所发音素虽有声学特征的细微差异但无法起到区别意义的作用,仍应认定为是同一个音位。
8记为F1-1,F1-2……F1-10,F2-1,F2-2……F2-10,F3-1,F3-2……F3-10,对例字进行归类后,以行为单 位排列每个例字,并将提取得到的每个例字的共振峰数据按上述顺序排列。
9坐标系的建立是依据口腔、声带等的位置以及F1、F2和元音舌位的关系。
10这些结果均由脚本计算得出。
11实际操作时,需对复韵母和鼻韵母分类后再绘制,并如实将通过脚本得到的单元音位置与范围转移到excel图表中。
12若均大于或小于0.1,则找到最接近0.1的时点作为界点。
13这一推论需在测量音强后才可得到验证。
14本文将两个鼻化单元音、a视作鼻韵母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