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pm Journal of Clinical Personalized Medicine 2334-3354 2334-3443 beplay体育官网网页版等您来挑战! 10.12677/jcpm.2024.33095 jcpm-95741 Articles 医药卫生 浅析中药药对在干燥综合征的应用
Analysis on 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Sjogren’s Syndrome
王玲玲 1 高丽娟 2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科,黑龙江 哈尔滨 20 08 2024 03 03 664 669 29 7 :2024 21 7 :2024 21 8 :2024 Copyright © 2024 beplay安卓登录 All rights reserved. 2024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干燥综合征是一个慢性、炎性的自身免疫功能紊乱的疾病,它主要影响人体的外分泌腺,中医上将其归属为“燥痹”。药对作为复方的核心,在减轻患者口干、眼干、乏力等临床症状及减少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效果。本文选取了养阴润燥的沙参–麦冬,活血化瘀的桃仁–红花,益气养阴的人参–五味子,清热祛湿的生地黄–黄芩,滋阴疏肝的白芍–柴胡等药对,探究它们治疗干燥综合征的功效和临床应用,为临床诊疗本病拓宽新思路。
Sjogren’s syndrome is a chronic, inflammatory autoimmune disorder, which mainly affects the exocrine glands of the human body, and is classified as “dryness” in Chinese medicine. As the core of the compound, drug pair has a good effect in alleviating clinical symptoms such as dry mouth, dry eyes, fatigue and reducing adverse reactions. In this paper, we selected a variety of medicine pairs, such as salophiopogon for nourishing Yin and moistening dryness, peach kernel and safflower for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ginseng and schisandra for nourishing qi and Yin, Radix rehmanniae Radix Baicalensis for clearing heat and dampness, Radix Paeoniae Radix bupleurum for nourishing Yin and soothing liver, to explore their efficacy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jogren’s syndrome, and broaden new ideas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干燥综合征,药对,沙参–麦冬,桃仁–红花,人参–五味子,生地黄–黄芩,白芍–柴胡
Sjogren’s Syndrome
Medicine Pair Sand Ginseng-Ophiopogon Japonicus Peach Kernels-Red Flowers Ginseng-Schisandra Raw Rehmannia-Scutellaria White Peony-Bupleuri
1. 引言

干燥综合征(SS)是一种持续性、炎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典型表现为眼睛干涩和口腔干燥,严重时还可能会出现多系统的损害。研究认为干燥综合征是由于多种因素之间相互作用,触发了人体的自身免疫反应,从而引起本病的发生 [1] 。在治疗方面,西医以局部治疗和系统治疗为主,为了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病情,但预后多不良 [2] 。中医从整体出发,因人而异,所以在治疗上具有一定的优势。药对是中医在临床用药的常用配伍形式,是中药组方配伍的最小单位,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一些临床症状,还可以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

2. 干燥综合征中医病因病机

在中医的发展历程中,并未把干燥综合征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看待,目前依照它的临床表现将其归为“燥痹”“燥证”,《医略十三篇》中曾记载到:“燥于外则皮肤皱揭,燥于中则精血枯涸,燥于上则咽鼻焦干,燥于下则便溺结闭” [3]

汪悦教授认为“燥、虚、瘀”为主要的病因,并提出了应用“肺肠合治法”治疗干燥综合征,通过自身的临床实践表明除了采用养阴补虚的方法外,还需要宣肺布津、增液润肠 [4] 。路志正教授则认为本病的病机与李杲所论的“阴火”相似,病机均为脾肾亏虚、瘀血内阻,虚、燥、瘀、毒互结,所以形成了“顾护肾精、持中健脾,消瘀解毒、行气通络,生津润燥、滋阴养血”的治法 [5] 。阎小萍教授认为本病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重视脏腑辨证,提出“辨五液,调五脏”的治法 [6] 。朱维平教授认为本病的发病基础是肾精亏虚,核心病机为少阴伏邪,外邪引动则为诱发因素,所以提出“透邪救阴”的治法 [7] 。唐晓颇教授认为本病的病因为外感燥邪、情志不畅、精血内亏、阴分亏虚,在“上燥治气,下燥治血”的基础上,提出了干燥综合征的治疗应该顺应五脏的刚柔特性,强调祛邪安正、气血分治 [8] 。李延萍教授则认为发病的关键为脾胃功能失调,导致津液的生成和输布失司,气阴生化受阻,而且病程中容易夹杂湿热痰瘀等,使人体失于濡养,发为燥痹 [3] 。所以治疗上从脾胃出发,同时予清热、化湿、疏肝、祛瘀等辨证施治。总之,本病以阴液亏少为本,燥邪、瘀血、痰浊、毒邪为标,发病的实质为本虚标实。

3. 药对配伍概述

药对是根据药物的性味归经、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制定的基本单位,可以提高药物的疗效,降低药物的毒副反应,如《医学源流论》曰:“药有个性之特长,方有合群之妙用。”南北朝时期最早出现“药对”之名,而其使用最早可追溯到《黄帝内经》。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共运用四十余对药对,开创了辨证论治的先河。药对不是两味药物的随机组合,也不是两种药效的单纯叠加,而是历代医家总结的临床用药经验,如张华东教授善用柴胡、五味子药对来调肝理肺、顺畅气机 [9] 。药对是复方中必不可少的成分,其用药经验为临床上更好的应用方剂提供支撑。

4. 药对在干燥综合征的应用 4.1. 滋阴润燥:沙参–麦冬

阴液亏虚是干燥综合征的病因之一,临床表现为口眼干燥、吞咽困难、鼻干等。吴鞠通认为“温病燥热,欲解燥者,先滋其干,不可纯用苦寒也,服之反燥甚” [10] ,即在治疗温病的过程中,首先要滋阴润燥,不可以单纯的使用苦寒药物,否则会加重患者的病情,这是“甘寒生津法”,如沙参和麦冬的配伍。沙参首次见于《本经》,有南、北沙参之分,由于南沙参的养阴生津功效不如北沙参,因此在临床上干燥综合征的治疗中多选用北沙参。沙参性微寒,味微苦、甘,归胃、肺经,《本草备要》中记载:“沙参补五脏之阴,肺热者用之”;麦冬性微寒,味微苦、甘,归肺、胃、心经,古籍中记载其“滋燥金而清水源”,二者都具有养阴生津的功效,所以此药对在临床上常用来治疗肺阴伤或胃津伤的疾病 [11] ,如干燥综合征、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剥脱性唇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皮肤病等。

沙参、麦冬的配伍可以滋阴润燥、润肺生津,常见于沙参麦冬汤、一贯煎、益胃汤等方剂,对于治疗阴虚津亏证的干燥综合征疗效良好。史潇璐对气阴两虚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患者采取沙参麦冬汤和硫酸羟氯喹联合治疗,治疗后患者眼干、口干、唇舌紫暗、皮肤干涩、关节疼痛的症状明显好转 [12] 。徐大可等人采用滋阴生津方联合针刺技术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结果显示患者口干咽燥、干咳、眼干、手足心热、皮肤干燥的临床症状较前好转 [13] 。马蕊对于肝肾阴虚证干燥综合征的患者采用一贯煎联合西药的方法进行治疗,发现其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眼干、口干的症状 [14] 。葛林等人用益胃汤加味方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患者,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疲劳及总体症状,降低疾病的活动度 [15] 。陈玮粲等人采用生津增液汤联合硫酸羟氯喹片治疗阴虚津亏证的患者,结果显示其能够减轻患者口干咽干、吞咽困难、皮肤干燥、乏力、五心烦热等临床症状,而且不良反应少 [16]

4.2. 活血化瘀:桃仁–红花

有医家认为瘀血贯穿干燥综合征的始终,一是SS主要表现为津液亏少,津液的损伤则导致血液亏少,涩而不畅,形成瘀血;二是SS的病程较长,久病易生湿热毒邪、耗伤气血津液,导致瘀血内生,而桃仁、红花可以活血化瘀、通脉行滞,对于瘀血导致的紫癜、血管炎、雷诺现象、血小板增多等有良好的作用 [4] 。古籍中曾用“苦以泄滞血,甘以生新血”来描述桃仁,其入药则首见于东汉的《神农本草经》,具有苦、甘、平的特点,归肝、心、大肠经;《开宝本草》中最先出现有关红花的记载,具有辛、温的特点,归心经、肝经,古籍中提出“红花色赤,自入血分;而味苦,则专能泄血。”《医宗金鉴》中提到桃仁、红花作为一种传统的活血化瘀药对,桃仁质重沉降,善于破瘀,具有入里走下的特点;红花质轻升浮,善于行血,具有走外达上的特点,二者的配伍可以有效的提高活血化瘀的能力。

桃仁、红花的配伍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作用,常见于血府逐瘀汤、活血润燥生津汤、调肝布津饮等,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阴虚血瘀型的干燥综合征。邢孟涵使用自拟四参活血润燥汤治疗干燥综合征,治疗后患者口干、眼干的临床症状有所缓解,炎症指标明显下降,其中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8%,而对照组的为68% [17] 。杨卫彬教授在临床上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阴虚夹瘀型干燥综合征,服药后患者的口干、眼干、关节疼痛等临床症状有所好转 [18] 。宋彩霞教授采用自拟滋阴化瘀汤联合硫酸羟氯喹对阴虚血瘀型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进行治疗,治疗后患者双眼干涩、口干咽燥、纳呆、乏力、关节疼痛的临床症状较前好转 [19] 。宋双将阴虚血瘀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患者给予调肝布津饮治疗,治疗后患者眼干、口干的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炎性指标有所下降,而且不良反应减少 [20]

4.3. 益气养阴:人参–五味子

医书中提及“气虚则津不供……口眼干燥之症作矣”,故有人认为干燥综合征的治疗应该在滋阴的同时重视补气。补气的第一要药为人参,具有甘、微苦、温的特点,归肺经、脾经、心经、肾经,主要有大补元气,生津养血等作用。五味子具有酸、甘、温的特点,归肺经、肾经、心经,《本经》中提及五味子“益气,咳逆上气,劳伤赢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千金药方》中的生脉散首次提到了两种药物的结合,一酸一甘,酸甘以化阴,一补一敛,气虚则补、气散则敛,具有益气养阴的作用,所以临床上治疗气阴两虚之证经常选用该药对。

人参、五味子的配伍具有益气养阴、润燥通络的功效,该药对常见于生脉饮、加味增液汤等方剂中。由于人参的价格较高,太子参价格低且能生津,故临床上大多用太子参代替人参,用于治疗气阴两虚证的干燥综合征。韩婷婷等人采取生脉饮加减方联合羟氯喹的方法对气阴两虚型干燥综合征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后患者口燥咽干、双目干涩等临床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而且炎症指标也大幅度下降 [21] 。郝冬林等用竹叶石膏汤联合生脉饮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患者,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口干、眼干等临床症状 [22] 。姚秀玲用自创加味增液汤治疗气阴两虚型干燥综合征,可以显著改善眼干、鼻干、口舌干燥、皮肤干燥、外阴干涩等临床症状,降低炎症指标 [23]

4.4. 清热祛湿:生地黄–黄芩

董振华教授指出尽管SS患者素体阴虚津亏会致燥,但是痰、湿、瘀血等内因也可以影响人体津液的正常分布,如“燥郁则不能行水而又夹湿,湿郁则不能布精而又化燥”。SS持续进展会导致阴虚内热,又因湿郁日久化热,湿与热结,所以形成了阴虚夹湿热之证,临床上表现为口眼干燥,口腔溃疡,手足心热等症。生地黄有甘、微寒的特点,归心经、肝经、肾经,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黄芩有苦、寒的特点,归肺经、胆经、脾经以及大小肠经。医书上记载其“味苦所以燥湿;阴寒所以盛热”,具备清热燥湿的功效,同时研究表明,黄芩对治疗口腔溃疡等有良好的效果 [24] 。二药配伍,甘苦合用以清热补气阴,共奏清热祛湿、润燥生津的功效。

生地黄、黄芩的配伍能够清热祛湿、润燥生津,常见于甘露饮、生芦润燥汤等方剂。王彦刚教授在临床上采用自拟方(茵陈、黄芩、生地黄、白芍、麦冬等)治疗燥热阴虚,又夹湿热的干燥综合征,治疗后患者口眼干燥、关节疼痛等临床症状较前好转 [25] 。董振华等人对阴虚夹湿燥毒证的患者进行治疗,发现甘露饮合柴芩升降散可以有效的缓解口眼和皮肤干燥、口眼黏腻、腮腺肿痛、舌干苔厚腻等临床症状,同时降低了炎症指标 [26] 。沈丕安用自拟生芦润燥汤合三根汤治疗阴虚瘀热的干燥综合征,结果显示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眼干、口干、关节疼痛等临床症状 [27]

4.5. 滋阴疏肝:白芍–柴胡

干燥综合征好发于更年期女性,此时期的女性容易情志不畅。该病的病程较长,口舌干燥、眼睛干涩、乏力、睡眠障碍等症状长期伴随患者,不易治愈,容易导致情志不舒,气机郁结,郁结日久化热则会进一步耗伤津液,故治疗上应当疏肝理气、滋阴解郁。柴胡在《中国药典》中有所记载,用药部分为植物的干燥根,具有辛、苦、微寒的特点,归肝、胆、肺经,《本草问答》曰“柴胡能透达之,亦升散郁结之义也”,善于治疗肝气郁结之证。芍药在《本经》中列为中品,后又分为白芍、赤芍两种,“赤者利小便下气,白者止痛散血。”白芍具有苦、酸、微寒的特点,归肝、脾经,具有敛阴止汗、柔肝止痛等作用。二者配伍可以增强疏肝解郁、调和肝脾的作用,适用于肝气不舒、肝脾不和等病证。

白芍、柴胡的配伍可以养血敛阴、疏肝解郁,二者配伍见于四逆散、逍遥散等,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肝郁阴虚型的干燥综合征。彭江云教授采用丹栀逍遥散加减方治疗肝郁脾虚的干燥综合征,服药后患者口咽干、眼干涩、皮肤瘙痒等临床症状较前好转 [28] 。刘英教授用逍遥散加减方治疗肝郁脾虚、燥毒伤阴的干燥综合征,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好转,如口干口苦、眼干减轻,乏力改善,心情舒畅等 [29] 。张堃等人用疏肝解郁汤配合针灸补泻疗法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伴有焦虑抑郁的患者,疗效良好,能缓解患者口眼干燥、关节肿痛等症状,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降低炎症指标 [30]

5. 结语

近年来,我国干燥综合征的发病率提升显著,起病隐匿,好发于40~50岁之间,以女性多见。由于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弄清楚,所以西医往往对症治疗来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的痛苦。而中医在治疗上颇具特色,如阴虚导致的SS多用沙参–麦冬、瘀血导致的SS多用桃仁–红花、气阴两虚的SS多用人参–五味子、阴虚湿热的SS多用生地黄–黄芩、阴虚肝郁的SS多用柴胡–白芍,除了上述5个药对以外,临床上还可以应用玄参–麦冬、丹参–当归、黄芪–白芍等药对。中医治疗SS若在辨证的基础上合理地使用药对,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我们应该在中医思想的指导下,灵活辨证与应用,以期提高临床疗效。

NOTES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References 何思慧, 张剑勇, 贾二涛.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炎症发病机制[J].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23, 39(12): 2679-2683, 2689. 周腾, 李琴. 干燥综合征的中西医治疗研究新进展[J]. 中国高原医学与生物学杂志, 2022, 43(2): 142-144. 许潆月, 徐晓宇, 孙景环, 等. 李延萍从脾胃论治干燥综合征经验简介[J]. 山西中医, 2024, 40(1): 6-8. 吴云霞, 张一鸣, 张晶, 等. 汪悦教授从“燥、虚、瘀”论治干燥综合征经验[J]. 中医临床研究, 2024, 16(8): 140-143. 程增玉, 徐浩东, 庞枫韬, 等. 路志正从阴火论治干燥综合征经验[J]. 中医杂志, 2022, 63(6): 516-520. 阎小萍. “辨五液, 调五脏”论治干燥综合征[J]. 中医杂志, 2017, 58(22): 1906-1910. 王舒, 范嘉怡, 王一格, 等. 朱维平从“少阴伏邪”论治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之经验[J]. 江苏中医药, 2023, 55(11): 27-30. 何加乐, 周新尧, 李达, 等. 基于叶桂“上燥治气, 下燥治血”理论探讨干燥综合征的发病与辨治[J]. 中医杂志, 2023, 64(23): 2401-2406. 陈锐, 江梦瑶, 张华东. 张华东教授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药对应用经验探析[J].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2, 11(8): 36-37, 52. 李玉丽, 易腾达, 廖小年, 等. 经典名方沙参麦冬汤的源流及应用探究[J]. 中医药学报, 2021, 49(11): 51-57. 武晓群, 马健, 易兵, 等. 沙参麦冬汤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J]. 江苏中医药, 2012, 44(3): 75-76. 史潇璐, 袁晓玲, 高乃心, 等. 沙参麦冬汤联合硫酸羟氯喹治疗气阴两虚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疗效及对Th17/Treg免疫失衡的影响[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23, 23(4): 676-680. 徐大可, 徐蕾, 胡伟, 等. 针刺联合“滋阴生津方”治疗阴虚津亏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30例临床研究[J]. 江苏中医药, 2020, 52(9): 59-62. 马蕊. 一贯煎联合硫酸羟氯喹对干燥综合征肝肾阴虚证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Th17/Treg比率变化影响[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 22(3): 116-119. 葛琳, 姜泉, 张华东, 等. 益胃汤加味方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疲劳症状的影响[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0, 26(12): 121-125. 陈玮粲, 任强, 蒋斯. 生津增液汤联合硫酸羟氯喹片治疗口腔干燥综合征阴虚津亏证疗效及对患者ESR、CRP、IgG水平的影响[J]. 陕西中医, 2023, 44(9): 1248-1251. 邢孟涵. 四参活血润燥生津汤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临床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9, 35(8): 922-923. 王晓曼, 申丹, 杨卫彬. 血府逐瘀汤临证应用举隅[J]. 山东中医杂志, 2017, 36(11): 981-983. 段辰晨, 宋彩霞. 自拟滋阴化瘀汤联合硫酸羟氯喹治疗阴虚血瘀型干燥综合征临床观察[J]. 亚太传统医药, 2023, 19(5): 82-86. 宋双. 调肝布津饮治疗阴虚血瘀型干燥综合征临床疗效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济南: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1. 韩婷婷, 董卫, 薛军丽, 等. 生脉饮联合羟氯喹治疗干燥综合征临床观察[J]. 光明中医, 2023, 38(4): 682-684. 郝冬林, 赵琳, 刘秋红. 竹叶石膏汤合生脉饮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疗效观察[J]. 黑龙江医药, 2016, 29(1): 68-69. 姚秀玲. 自创加味增液汤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J]. 中医临床研究, 2019, 11(29): 111-113. 罗辉, 余意, 肖蕾, 等. 黄芩主要化学成分对口腔疾病作用的研究综述[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1, 23(9): 3289-3297. 马立亚, 王彦刚, 申鹏鹏, 等. 王彦刚教授运用“清、补”法论治干燥综合征经验[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 16(4): 640-643. 宣磊, 王景, 张昊泽, 等. 中药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阴虚夹湿燥毒证的临床研究[J]. 北京中医药, 2017, 36(10): 882-886. 王不易, 杨旭鸣, 苏晓, 等. 沈丕安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经验[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2, 56(4): 23-25. 邓茜, 晏蔚田, 彭紫凝, 等. 彭江云运用疏肝法治疗燥痹之经验[J]. 江苏中医药, 2024, 56(2): 21-23. 王皓, 刘英, 姜萍. 基于“燥毒-玄府”理论辨治干燥综合征撷粹[J]. 江苏中医药, 2023, 55(1): 52-54. 张堃, 周楠, 王立娜. 补泻针灸疗法联合疏肝解郁汤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伴焦虑抑郁临床研究[J]. 陕西中医, 2022, 43(4): 515-51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