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Study on the Psychological Reality of Chinese English Learners’ Frame Chunks
By utilizing an online acceptability judgment task and using specific multi-word chunks as research stimuli,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psychological reality of Chinese English learners’ frame chunks. The findings revealed that Chinese English learners exhibited a type frequency effect in the processing of frame chunks, but this effect was significantly moderated by the token frequency, indicating that frame chunks have psychological reality and are not stored in the mental lexicon independently of their constituent elements. The results contribute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how Chinese English learners construct and expand their mental lexicon by exposure to multi-word chunks of different frequency types.
Frame Chunk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语言学家就已证实多词序列或语块在本族语者和二语学习者语言使用和加工中的重要作用
基于使用的语言习得观(usage-based approach to language acquisition)认为语言知识源于学习者对语言输入中频率分布特征的分析
因此,本研究以具体语块为切入点,探讨中国英语学习者非连续框架语块的心理现实性问题,以期更充分地理解该类语块的加工与心理表征,并为二语语块教学提供实证支持。具体研究问题如下:1) 中国英语学习者框架语块加工是否具有类符频率效应?2) 类符频率效应是否会受语块形符频率的影响?
本研究共有35名英语专业大一学生参与实验。在实验结束后,我们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筛选:错误率超过25%或响应时间异常长(可能指示受试的注意力不集中或疲劳)的数据被认为不符合分析标准。5名学生的数据由于不符合上述标准而被剔除。最终30名学生的实验数据(包括语块判断反应时和错误率数据)被保留用于进一步分析。
本研究在等先前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了40个含有一个空槽的四元框架语块,其中20个为高类符频率框架语块,20个为低类符频率框架语块。对于每一个框架语块(如on the ... of),在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中挑选出三个高形符频率语块(如on the day of)和三个低形符频率语块(如on the coat of),以研究形符频率对框架语块加工的影响;共计选出240个语块。
基于COCA统计信息,将高形符频率语块定义为在COCA中出现1000次及以上,而低形符频率语块定义为在该语料库中出现15次以下,以更为清晰地区分不同频率级别的语块。基于类符频率和形符频率的高低,将符合条件的语块分为以下四组:22个高类符高形符频率语块(组1)、22个高类符低形符频率语块(组2)、22个低类符高形符频率语块(组3)、22个低类符低形符频率语块(组4)。四组语块词长、频率数据见
组别 | 词频 | 词长 | 语块形符频率 |
组1 | 6.75 | 3.18 | 3.29 |
组2 | 6.64 | 3.32 | 0.74 |
组3 | 6.63 | 3.06 | 3.24 |
组4 | 6.49 | 3.37 | 0.63 |
方差分析显示四组语块在平均词长(F (3, 351) = 0.81, p > 0.05)和平均词频(F (3, 351) = 2.06, p > 0.05)上无显著差异;在语块形符频率上有显著差异(F (3, 87) = 48.59, p < 0.001),具体为:2个高形符频率组(组1、组3)中的任一组和2个低形符频率组(组2、组4)中的任一组间有显著差异(均为p < 0.001),但2个高形符频率组间没有显著差异,2个低形符频率组间也没有显著差异。
为确保实验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制造了88个干扰项(如time same at the)。这些干扰项在形式上与真实语块相似,但在语义上不构成有效的英语表达。最终,实验材料共包含176个测试项目(即:88个语块和88个干扰词串)。为了减少由于测试项目呈现顺序可能引起的顺序效应,所有测试项目通过E-Prime软件在电脑屏幕上以随机顺序呈现。实验要求受试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根据他们的直觉判断所呈现的测试项目是否为可接受的英语表达,如可接受按“J”键,不可接受按“F”键。
受试四组语块的加工反应时和错误率数据见
组别 | 反应时 | 错误率 | ||
平均值 | 标准差 | 平均值 | 标准差 | |
组1 | 3.30 | 5.57 | 11.30 | 6.92 |
组2 | 3.35 | 5.23 | 12.09 | 7.16 |
组3 | 3.32 | 5.69 | 15.42 | 6.04 |
组4 | 3.39 | 4.48 | 16.48 | 6.36 |
反应时方差分析显示,四组语块间存在显著加工差异,F (3, 119) = 8.84,p < 0.001。事后分析显示,在高形符频率条件下,高类符频率语块(组1)与低类符频率语块(组3)间在加工速度上无显著差异,即不具有类符频率效应;在低形符频率条件下,高类符频率语块(组2)与低类符频率语块(组4)间在加工速度上有显著差异(即具有类符频率效应),p < 0.05。错误率方差分析显示,四组语块间存在显著差异,F (3, 119) = 4.32,p < 0.01。事后分析显示,组1与组3 (p < 0.05)以及组2与组4 (p < 0.05)间在加工错误率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即均具有类符频率效应)。
以上结果表明学习者低形符频率语块加工中存在类符频率效应,这表明非连续框架语块存在心理现实性,支持了基于使用的语言习得观:类符频率较高的语言型式往往能产性较高,可以促进低形符频率语言项目的加工
本研究考察了中国英语学习者框架语块的心理现实性问题,研究发现学习者语块加工具有类符频率效应,且该效应受到形符频率的制约,这一结果证实了中国英语学习者框架语块的心理现实性,为基于使用的语言习得观提供了一定的支持证据,同时有助于理解二语学习者如何通过接触和处理不同类型频率的语块来构建和扩展其心理词库。研究发现也为二语教学实践提供了启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设计教学材料和活动时,应有意识地融入不同形符频率的语块,尤其是那些高类符频率的框架语块,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这些结构的敏感性,促进学习者快速概括出高类符频率的框架语块,提高学习者语言表达的流利性。未来研究可关注框架语块的心理表征是否受学习者个人因素(如学习者水平、认知能力等)和语块特征(如语块意义)的影响。
本文系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中国英语学习者框架类语块加工机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研究”(项目编号:L17CYY0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