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ication of Satellite Cloud Image of Two Heavy Precipitation Weather in Sichuan in August 2023
The Himawari-9 satellite data and conventional observation data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two heavy precipitation processes in Sichuan in August 2023, using circulation situation analysis, physical quantity field analysis and cloud image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two processes can be categorized into the Southwest China vortex and East China Sea typhoon type, the South Asian high type, the South China Sea typhoon type, and the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type according to the main influencing systems. 2) The high temporal and spatial resolution of the Himawari satellite cloud image can clearly separate the boundary and outline of the convective cloud, which makes it easier to judge the stage of convective development, intensity change and moving direction. 3)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convective clouds from the initial generation to the production of heavy precipit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the process of convective clouds alone and the process of convective cloud fusion. The main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categories is that the process of convective cloud fusion is more accelerated than the process of convective clouds alone, which is reflected as a clear re-accelerating process of decreasing in the bright temperature evolution diagram after the bright temperature remains unchanged or fluctuates in the rising stage. 4) The three features of the minimum TBB13 below 210 K and the observed rapid decrease of TBB13, the simultaneous decrease of TBB13 and TBB8 below 212 K, and the decrease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BB13 and TBB8 below 2 K, which can be utilized to improving the accuracy of predicting the generation of heavy precipitation.
Heavy Precipitation
短时强降水又称短历时强降水,主要指发生时间短、降水效率高的对流性降雨,1 h降水量达到或超过20 mm
日本的静止气象卫星Himawari-8,于2014年10月7日发射,并于2015年7月7日正式业务化。目前Himawari-8定位于140.7˚E的赤道上空。其携带的主要仪器是先进Himawari成像仪(AHI)。AHI共有16给通道,包括三个可见光通道,3个近红外通道与10个红外通道。可见光、近红外、红外通道的空间分辨率分别为0.5、1、2 km。AHI每10 min对东半球进行一次大圆盘扫描,每2.5 min对日本周边地区进行一次区域扫描
Patricio-Valerio等
四川地区拥有特殊的地形和地质条件,强降水天气容易引发洪涝、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危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研究四川地区夏末秋初强降水天气,分析天气形势,应用葵花卫星产品研究降水云体的发生、发展、维持时间长短等对四川地区短临降水分析有一定促进作用,对于减轻和防御强降水带来的灾害确保地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自然经济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气象工作者对葵花卫星资料的应用已经进行了很多研究,但对四川地区的应用相对较少,另外在实际的监测和预报中使用的多为风云卫星资料。因此本文主要讨论分析四川地区夏末秋初强降水天气,特别讨论葵花卫星产品在其中的释用。
四川地区2023年8月8日至8月9日,8月11日发生了两次强降水。
本文采用的常规观测资料包括环流形势、物理量场、不稳定能量以及降水资料。本文卫星资料将选取日本气象厅提供的葵花9号静止卫星红外(第13通道,中心波长10.4 μm)、水汽(第8通道,中心波长6.2 μm) NC资料,维度范围95˚E~109˚E,25˚N~35˚N,空间分辨率2 km,时间分辨率10分钟。
从环流形势上看,500 hPa中国大陆受东海台风影响,副高控制四川中部与东北部(
时间 | K指数℃ | 对流有效位能(CAPE) J·Kg−1 |
8月8日20时 | 44 | 2292.8 |
8月9日08时 | 43 | 1098 |
8月9日20时 | 41 | 2795.5 |
图2. 2023年8月8日20时(a) 500 hPa,(b) 700 hPa天气形势分析
水汽通量场上(图略),低层的四川北部100˚E、33˚N有一正值中心,受偏北风影响,中心会往四川地区移动。水汽通量散度场上(图略),四川大部分地区为负值,其负值中心接近水汽通量的正值中心,且一并往四川东南部移动,汇集水汽,为降水提供良好水汽条件。
时间 | K指数℃ | 对流有效位能(CAPE) J·Kg−1 |
8月11日08时 | 41 | 727.4 |
8月11日20时 | 42 | 1689.9 |
同样选用成都温江站的不稳定能量与稳定指数见
对比研究这两次强降水事件,分析影响天气的主要系统,这两次降水都有不同的影响系统,具体分类如
降水产生的日期 | 降水类型 | 主要影响系统 |
2023.08.08~08.09 | 强雷雨 | 西南涡与东海台风 |
2023.08.11 | 区域性暴雨 | 南亚高压 |
这两次强降水有不同的影响系统,后续将利用葵花卫星数据,分别分析对流云团的发展过程,再对比分析这两类强降水云团的特征,研究葵花卫星资料在两次强降水过程中的释用。
利用葵花卫星B13通道(中心波长10.4 μm)云顶亮温TBB13≤ 238 K或B08通道(中心波长6.2 μm)与B13通道云顶亮温差∆TBB < 0 K双阈值指标
此次降水从8日20时开始,降水集中在四川盆地成都及其周边地区,如
此次强降水主要发生成都地区,1小时降水量大于20 mm地区如
使用葵花卫星云图资料,按双通道法识别强降水云,结合强降水分布,筛选出强降水云的数据如
主要降水对流云时间与位置 | TBB08/K | TBB13/K | ∆TBB/K |
8.8/20:00. 成都 | 221 | 227 | −6 |
8.8/20:00. 雅安 | 211 | 218 | −7 |
8.8/23:10. 成都 | 200 | 202 | −2 |
8.9/03:00. 天全 | 212 | 216 | −4 |
8.9/11:00. 邛崃 | 223 | 229 | −6 |
8.11/17:40. 都江堰 | 199 | 204 | −5 |
8月8日19时10分,于成都西北部第一次观测到TBB < −241 K说明生成一个初生对流(对流云1,图中A所指),19时30分于成都西南部生成一个初生对流(对流云2,图中B所指)。对流云1率先发展,21时10分,对流1分裂,北部维持在成都西北部发展加强并产生强降水,南部与对流2开始融合且向西南方移动。21时40分,对流融合加强,且继续向西南部移动,成都西南部开始降水。23时对流继续加强,于成都西南部产生强降水,后续对流再次加强,于8月9日03时到达雅安上空并产生强降水(
从红外和水汽TBB演变(
8月9日10时20分成都西部的雅安地区上空第一次出现TBB < 241 K的云团(
从红外与水汽亮温演变图(
如
红外与水汽最低亮温的演变反应此次对流云从初生到产生强降水只经历了一个小时左右共两个阶段(
将两次强降水过程按主要影响系统作区分,并选取8月8日对流云2、8月11日对流云分别代表各自过程进行研究。总体来看,对流云从初生到产生强降水的演变阶段主要可分为两类:单独对流云过程与对流云融合过程。单独对流云过程从初生阶段到产生强降水始终只有独立的一个对流云,其最低亮温的演变整体上为一直下降至产生强降水,南海台风型属于此类,是因为南亚高影响下高温高湿,并且大气CAPE值高十分不稳定,上升运动强烈、水汽条件充足,对流云发展十分迅速,并且能发展的十分深厚,最低亮温在两次过程中下降最快且极低值最低。对流云融合过程可分为快速发展、波动阶段、加速发展、强降水阶段四个阶段。西南涡与东海台风型属于此类,最明显特征为存在加速发展的过程。加速发展主要是因为对流融合使原本发展缓慢甚至要消散的对流云加速发展,最低亮温的再次持续下降,西南涡与东海台风型发生了一次对流融合只有一次亮温再次下降。这两次过程虽影响系统不同,但均为对流提供了相似的条件,所以两者对流发展的过程类似,最终云顶高度也相差无几。两个过程强降水阶段后,亮温缓慢上升,降水量明显减少。
对于强降水的监视特征,第一,最低红外亮温均低于210 K,且可观测到明显的最低红外亮温快速下降,按此特征预测强降水,西南涡与东海台风型可提前60 min预报强降水产生,南亚高压型可提前20 min。第二,红外与水汽亮温同步降低至212 K以下,按此特征预测提前时间分别为110 min、20 min。第三,红外与水汽亮温差小于2 K,此两次过程强降水时水汽亮温差趋近于0,按此标准预测提前时间分别为110 min、50 min。从预测结果来看,南亚高压型预测提前时间明显短于西南涡与东海台风型过程,主要是因为对流云本身发展十分迅速。
通过常规观测资料与空间分辨率为2 km时间分辨率为10 min的葵花9号红外13通道与水汽8通道卫星资料,对四川地区2023年8月上中旬两次强降水过程进行天气分析、对流识别和云图特征分析。主要结论如下:
1) 2023年8月上中旬四川地区共经历两次强降水过程,分别为:8月8日至9日西南涡与东海台风影响下的强降水;8月11日南亚高压影响下的强降水。这两次强降水云团在各自大型天气系统影响下获得了充足的水汽与动力条件。
2) 葵花9号卫星的高空间分辨率较高,对流云在卫星云图上清晰可见,边界与轮廓清晰,通过10 min间隔的卫星云图可更容易判断对流云的发展阶段、强度变化和移动方向。
4) 在两次强降水过程中,产生强降水之前均可监测到最低红外亮温低于210 K且观测到红外亮温快速下降、红外与水汽亮温同步降低至212 K以下、红外与水汽亮温差降低至2 K以下这三个特征,使用这三个特征可用来预测四川地区强降水产生,提高预测准确性。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