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s Creative Education Studies 2331-799X 2331-804X beplay体育官网网页版等您来挑战! 10.12677/ces.2024.129580 ces-95698 Articles 人文社科 广西高职思政课数字化转型的困境与优化路径
Dilemmas and Optimization Paths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Guangxi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南宁 03 09 2024 12 09 31 36 14 7 :2024 23 7 :2024 23 8 :2024 Copyright © 2024 beplay安卓登录 All rights reserved. 2024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创新,这对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而高职思政课建设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顺应时代发展,运用新技术手段推动思政课数字化转型是一项重要课题。为加快促进广西高职思政课数字化转型,需要理清数字赋能思政课的时代意义和价值意蕴,分析数字化转型中的现实困境,通过搭建共建共享平台、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建立健全保障和激励机制等方式,不断优化广西高职思政课数字化转型路径,促进广西高职思政课内涵式发展。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digital technology is promoting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It mean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the higher vocational is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So how to use new technology to promo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is an Important topic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To promo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in Guangxi Higher Vocational, we should conduct research on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imes and the value connotation, and do some research on the reality dilemma of the cours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Building a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platform, enhancing teachers’ digital literacy, and establishing and improving guarantee and incentive mechanisms are the optimization paths to promot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they can also improve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Guangxi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数字技术,广西高职,思政课,数字化转型
Digital Technology
Guangxi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1. 引言

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 [1] 。2023年,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工作要点明确提出:进一步强化数字赋能。探索建立高校“思政指数”。坚持边建边用边完善,提高相关数字化平台建设、运行、服务质量。这些都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数字化改革指明了方向。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极大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方式,促进了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广西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发挥数字技术在广西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高效集成优势,推进广西高职思政课数字化转型,对于落实广西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2. 高职思政课数字化转型的价值意蕴 2.1. 高校思政课数字化转型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高等教育数字化浪潮在全球兴起,引发了高等教育理念、教育形式、教育内容、教育载体等要素的历史性变革,数字技术的运用对于推动实施我国科教兴国战略有着重要意义。在技术革命的浪潮中,能否将数字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挑战和新趋势。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必须牢牢掌握核心技术,下好先手棋。而思政课是我国高校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不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还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数字技术融入思政课,能够打破传统思政课堂的时间、空间、地域限制,借助数字平台,整合、优化、输出教育教学管理的数据信息,大数据的运用,实现对学生学情及学习全过程的精准诊断和个性化指导 [2] 。因此,不断推进高校思政课数字化转型是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2.2. 高职思政课数字化转型是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把高校思政课建设摆在了重要位置,推动理念创新、实践创新和技术创新,思政课建设发生了根本性全局性的转变,高校思政课在培养时代新人重要任务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高校思政课建设要积极主动的应对数字技术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持续推进思政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使思政课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虚拟仿真、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手段优化课程建设,打好思政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组合拳”,不断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当前,广西高职思政课建设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作为指导,努力开创高职思政课建设新局面,坚持守正创新,通过主动融入数字技术创新,加快广西高职思政课的数字化转型,实现党的理论入脑入心,不断推动高职思政课的内涵式发展。

2.3. 高职思政课数字化转型是提升思政课育人成效的有效手段

高校大学生大都为是“05后”,是数字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网络环境对于他们的知识获取、观念塑造等产生较大影响,思政课的建设改革需要及时拓宽与他们的“同频区”与“共振带” [3] 。当前,我们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日益激烈,西方国家为遏制中国发展,不断调整其意识形态的渗透手段,借助各种社会思潮,尤其是在网络空间对我国进行全方位的渗透。他们已成为敌对势力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主要目标,敌对势力借助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等手段不断植入其价值观,对我国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造成不良影响。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场所,必须牢牢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导权。而高校思政课是坚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因此,广西高职思政课改革必须直面新的技术发展背景下的意识形态斗争,积极融入数字化改革实践中,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断推动高职思政课数字化转型。而数字技术因其精准性、集成性、便捷性等优势,也有利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实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从而加以精准分析和精准施策,通过思政课堂、思政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等方式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面引导,有效防范化解高职院校中的意识形态领域风险,在提升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价值引领力的同时,不断提升广西高职思政课的育人成效。

3. 广西高职思政课数字化转型的现实困境 3.1. 广西高职思政课优质数字化资源缺乏

促进广西高职思政课数字化转型需要科学的理念作为引导,当前,广西高职思政课数字化转型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仍处在探索阶段。由于广西高职思政课数字化转型的相关理论探讨十分缺乏,造成数字技术难以与广西高职思政课教育教学管理深度融合,从而无法形成具有广西高职思政课特色的优质数字化资源。广西高职思政课优质数字化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在数字化教学设备和场所方面,广西一些高职院校已经增加了数字化的教学设施设备,但是由于技术设备场所有限,数字技术的使用与高职思政课深度融合的数字资源较少,造成数字技术等新媒体新手段的使用范围较窄,使用形式比较单一。数字技术多用于思政课堂教学互动、学生课堂管理,较少出现在思政课的其他教育教学环节,导致数字技术在高职思政课中的应用深度不够。其次,在数字化资源方面,存在特色资源少、自建资源少、共建共享平台不完善等问题。广西高职思政课现有的数字资源多为技术公司制作的数字化资源,这些资源内容丰富、种类多样,但技术公司研发的多为面向全国思政课使用的资源,并未能很好地与广西地域特色资源相结合,与广西高职思政课教育教学规律也未能实现深度融合,导致思政课教师将数字技术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管理的兴趣不浓,造成数字资源使用率不高。

3.2. 广西高职思政课教师数字素养自主发展意识有待提升

近年来数字技术赋能广西高职教学已经在课程建设、教学模式、教学评价取得显著成果,广西高职思政课既要重视传统课堂教学的主渠道育人作用,同时也要坚持不断改进加强、创新提高,通过数字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在推进广西高职思政课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思政课教师需要主动学习数字技术,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字素养,以持续推进课堂和实践数字化改革。但面对新技术手段,如何提升广西高职思政课教师数字素养自主发展意识是当前高职思政课改革面临的难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会使用数字技术进行思政课教学的现象在广西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广西高职思政课教师大多为文科出身,尤其是一些年纪较大的思政课教师,对于新技术手段的应用意识不强,缺乏对新技术的研究兴趣以及实践能力,面对思政课建设新局面的新任务新挑战,甚至出现了躲避畏难情绪 [4] ,导致新技术手段很难在思政课堂教学中得到熟练使用,总体而言,广西高职思政课教师教学中不会使用数字技术的现象仍将会一段时期内存在。二是有些思政课教师虽然会使用数字技术,但不善用的现象比较突出,尤其是年轻思政课教师,由于学科积累不足,对于如何将数字技术深度融入理论教学的过程,也是一知半解,不擅长使用数字技术分析掌握学情、教情,会出现“为形式而形式”生搬硬套等问题。三是思政课的学科性质不同于专业课,对于理论性、政治性和思想性要求高,不能出现意识形态和导向上的问题,但数字技术是建立在互联网和大数据发展基础上的,各种网络信息、数字平台等容易出现内容偏差、技术漏洞等诸多不可控的意识形态和国家安全风险,这些都增加了高职思政课数字化转型的难度,思政课教师也因此有畏难情绪从而缺乏对数字技术学习运用的主动发展意识。

3.3. 广西高职思政课数字化转型的促进和保障机制有待完善

推进广西高职思政课数字化转型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保障机制,当前,我国高校思政课数字化教育教学改革仍处在探索阶段,相应的理论研究不足,也缺乏与我国国情、区情、校情相适应的保障机制。首先,广西高职思政课教育教学管理共建共享机制尚未建立,在数据分析、数据驱动的等方面尚未形成合力。高职的思政课数字化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建立一个大数据平台,有些学校已经搭建了平台,但更多的高职院校由于资金、技术等条件限制,尚未建成大数据平台。同时,各高职的数字平台尚未实现共建共享共管功能,从而造成了平台重复建设、功能单一、使用率不高、缺乏有效管理等问题。其次,思政课数字平台的分析反馈机制尚难实现统一。广西有些高职院校购买或者打造了虚拟仿真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平台、多功能展馆设施等数字化资源,但这些资源多属于不同的技术公司,这使得数据散落在多个平台,形成数据孤岛。造成了校内各平台资源的教学和学习反馈不统一,难以实现数据共享、互联互通,也增加了教师在多平台汇总教育教学数据分析的难度,导致数字技术只能停留在课堂教学一些浅层活动,无法与思政课入脑入心育人属性相融合。最后,广西高职思政课的数字化转型还缺少完善的安全风险保障制度,由于专业技术人员以及资金的缺乏,高职思政课数字化平台及资源少有专职技术人员开展安全风险防控,而对于平台的数字资源的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广西高职院校也缺乏完善的安全保障制度及应急预案,这些都是广西高职思政课数字化转型亟待解决的现实难题,不断推进广西高职思政课数字化转型,需要完善相关保障制度和措施。

4. 广西高职思政课数字化转型的优化路径 <xref></xref>4.1. 搭建共建共享平台形成广西高职思政课特色数字化资源

数字技术是广西高职思政课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础,搭建具有广西高职思政课特色的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是推进广西高职思政课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着力点。首先,广西高职要多角度地开展与思政课数字化转型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总结广西高职思政课数字化建设中的经验教训,优化数字思政平台的建设,推动本校数字化资源的完善。其次,将本学校已有的思政课数字化资源整合利用,同时融入国家权威网站、广西本土数字化教育资源、平台等受师生欢迎的数字媒体,实现广西高职思政课数字平台的简约化和高效化。最后通过数字技术对广西区内各高职思政课数字化资源进行整合优化配置,打破数据孤岛和创新孤岛,不仅可以缓解经费紧张及技术人员短缺的问题,同时还能对适合广西高职思政课使用的数字资源进行深入挖掘、精细分类、自主研发,并能通过大数据分析、形成师生的数字画像,从而实现对高职大学生思政政治教育的实时管理、实时反馈及精准推送 [5] 。广西高职思政课教育教学管理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入,让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对学生开展正向的价值引领和潜移默化的理论灌输将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而是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实践,不断推动广西高职思政课内涵式发展。

4.2. 更新理念以提升广西高职思政课教师数字素养

高校思政课数字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教学队伍的建设、教学内容的研究、教学质量的评价、学生学习过程的管控、教学资源的开发整合等,都是影响数字化建设效果的重要因素,推动思政课的数字化转型,离不开思政课教师的主体性参与。广西高职思政课的数字化转型需要充分发挥教育主体的主动性,不断提升广西高职思政课教师的数字素养能力。首先,在数字时代,高校要落实树人根本任务,需要树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建设理念,广西高职院校党委要高度重视对教师数字化教育理念的引导和培养。青年大学生是网络原住民,对于数字技术发展非常敏感,这就需要广西高职院校党委从顶层设计入手,积极融入教育数字化发展大潮中,构建适合广西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数字化工作体系,实现思政课数字化转型及创新发展。其次,思政课教师作为广西高职思政课的教育主体,要牢固树立数字创新的主动发展意识。2023年2月,为了推进我国教育数字化战略,教育部发布了《教师数字素养》行业标准,旨在提升教师运用数字技术改革、优化教育教学管理等活动,培养教师的数字创新意识和责任感。因此,高职思政课改革要积极主动融入我国教育数字化战略,深入研究数字技术与高职思政课融合的方式方法,不断提升思政课的建设质量。最后,提升广西高职思政课教师数字素养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广西高职院校要构建完善的培训、评价和激励机制,举办适合广西思政课教师需求的数字素养提升、数字资源开发等培训活动,不断鼓励思政课教师开展自主性学习和创新性实践,同时通过多维评价手段,评价思政课教师的数字素养,并根据评价结果,对思政课教师进行精准化指导和提升,激发思政课教师数字素养的主动意识和创新意识。

4.3. 健全保障机制促进广西高职思政课数字化转型

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新时代高职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机遇,但是建立健全广西高职思政课数字化转型的保障制度势在必行。第一,广西高职院校需结合广西特色、高职院校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保障制度。数字技术赋能高职思政课,确实可以提升理论教学的趣味性、精准性和实效性,但也会带来技术性的安全风险,因此,制定与思政课课程属性相适应的数字技术安全管理规定和应急方案,才能有效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确保数据安全。第二,广西高职院校要健全思政课数字化转型的应用机制。充分发挥数字技术集成性、便捷性的优势,以学生为中心,着力打造“线上 + 线下”“虚拟仿真 + 课堂应用”“数字平台 + 展馆实践”等新型思政课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形式,不断推动思政课改革与创新 [6] 。第三,广西高职思政课数字化转型还需要建立健全思政课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考评和激励机制,制定与高职思政课教育教学规律相符合的培训方案和考评体系,提升高职思政课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活”思政课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内驱动力,练就上好新时代高职思政课的过硬本领。第四,不断建立健全广西高职思政课数字化转型的共建共享保障机制。当前,广西高职思政课数字资源存在缺乏规划设计、资源平台重复建设、数据共享不充分、人才及技术配置不平衡、数字服务与思政课教育教学规律不匹配等问题。因此,通过搭建共享平台,开展集体备课、虚拟教研室、结对共建等活动实现各高职院校数字资源的互联互通,推动广西高职思政课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共管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将数字技术深度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管理各个环节,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和资金的浪费,唤醒“沉睡性”的数字资源,打造广西特色数字资源,提高平台资源的使用率,最终实现广西高职思政课的高质量发展。

广西高职思政课数字化转型是顺应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发展、不断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字时代,我们要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仿真的数字技术手段促进广西高职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高职思政课的育人成效,持续推动广西高职思政课高质量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References 习近平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 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EB/OL]. 2024-05-11.>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405/content_6950473.htm, 2024-07-12. 肖鹏,陈晓蕾.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课程化建设的内涵、价值及路径[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 44(21): 32-37. 颜晓峰. 论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J]. 思想理论教育, 2024(7): 14-21. 冯秀军. 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着力点[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24(6): 106-115. 许家烨. “大思政课”建设视域下社会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析论[J]. 思想理论教育, 2024(6): 68-73. 王丽鸽. 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的生成动因、态势特征与创变展望[J]. 思想理论教育, 2023(5): 20-25.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