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Life Education Curriculum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ianjin
This article use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ife education curriculum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a middle school in Heping District, Tianjin and 40 moral and legal teachers in Heping District. The student questionnaire aims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implementation status of life education curriculum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hrough five dimensions: students’ cognition of life, goals, content, effectiveness, and teaching methods. The teacher questionnaire mainly investigates the degree of importance that schools and teachers attach to life education,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of life education. The comprehensive survey results show that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school students’ life experience, understanding of life, and mastery of learning goals is relatively optimistic,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guidance of school leaders, the hard work of teachers, and the students’ hard work in learning.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areas that need improvement, such as schools, teachers, and parents needing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students’ life education, increase students’ classroom participation, and enhance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life education.
Junior School Student
近年,青少年心理问题导致的极端事件在全国各地不时发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2023年5月,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关于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中指出要“切实把心理健康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培育学生热爱生活、珍视生命、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要求中小学开设心理健康相关课程,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德育思政工作全过程。2023年,天津市市教委等十六部门制定了《天津市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行动方案》中指出要坚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德育始终,全面落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 提升育人质量的若干举措》,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党建思政工作整体规划,把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全面纳入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进行统一培养。在天津市初中阶段的教材中,《道德与法治》的部分教材内容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内容高度重合,这也体现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会贯通。其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全单元围绕“生命教育”主题展开,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材还不足够完善的情况下,部编版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显然能更加权威、系统地涵盖初中生生命教育的内容。
因此本研究计划将《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视为初中生生命教育课程,以此为对象调查初中生生命教育课程的现状,探讨提升初中生生命教育课程的有效策略,从而增强初中生的生命意识,提高青少年的生命质量。
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以天津市和平区某初中校七年级学生及和平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作为研究对象。调查中学生问卷总共发放了200份问卷,实际回收190份,其中包括8份无效问卷,182份有效问卷。教师问卷总共发放了40份问卷,实际回收40份,没有无效问卷。
在研究工具的设计上,由于研究对象分为教师与学生两方面,因而本研究设计了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两类调查问卷。在问卷的内容上,关于学生的调查问卷,通过学生对生命的认知、目标、内容、效果及教学方法等五个维度来了解。其次是教师的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其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生命教育的重视程度、教学方法、教授内容及教学评价等方面来设计。
使用SPSS24.0进行统计分析,导出结果后利用Excel制作数据图表。
根据本研究调查问卷设计情况,有关学生对生命的认知情况的问卷有六个题目,结果如下:
根据
根据
根据
根据
根据
根据
根据本研究调查问卷设计情况,有关道德与法治课目标设置情况的问卷有两个题目,结果如下:
根据
根据
根据本研究调查问卷设计情况,有关道德与法治课内容情况的问卷有三个题目,结果如下:
根据
根据
根据
根据本研究调查问卷设计情况,有关道德与法治课效果的问卷有三个题目,结果如下:
根据
根据
根据
根据本研究调查问卷设计情况,有关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方法的问卷有三个题目,结果如下:
根据
根据
综合调查结果显示,学校学生生活体验、对生命的理解以及学习目标掌握程度等整体情况较为乐观,这与学校领导的指导、教师的辛勤教学以及学生的努力学习密不可分。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学校、教师和家长需要更加重视学生的生命教育,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以及增强生命教育的教学效果等。
项目 | 类别 | 人数 | 百分比 |
性别 | 男教师 | 6 | 15.0% |
女教师 | 34 | 85.0% | |
学历 | 研究生以上 | 21 | 52.5% |
本科 | 19 | 47.5% | |
年龄 | 18~25 | 2 | 5.0% |
26~30 | 17 | 42.5% | |
31~40 | 10 | 25.0% | |
41~50 | 9 | 22.5% | |
51~60 | 2 | 5.0% | |
是否班主任 | 是 | 10 | 25.0% |
不是 | 30 | 75.0% | |
教龄 | 0~1年 | 2 | 5.0% |
1~3年 | 16 | 40.0% | |
3~5年 | 4 | 10.0% | |
5~10年 | 4 | 10.0% | |
10年以上 | 14 | 35.0% | |
职称 | 初级 | 17 | 42.5% |
中级 | 18 | 45.0% | |
副高级 | 5 | 12.5% |
项目 | 类别 | 人数 | 百分比 |
所在学校是否重视生命教育? | A.我和学校都非常重视 | 31 | 77.5% |
B.我很重视,学校不重视 | 2 | 5.0% | |
C.都一般 | 7 | 17.5% | |
D.不重视,主要关心升学率 | 0 | 0.0% | |
是否参加过专业的生命教育教师培训? | A.有 | 10 | 25.0% |
B.没有 | 30 | 75.0% | |
是否希望参加专业的生命教育教师培训? | A.非常需要,但一直没有机会 | 26 | 65.0% |
B.一般,看学校的安排 | 10 | 25.0% | |
C.不需要,没有需求 | 4 | 10.0% | |
您觉得你参加的有关生命教育的教师培训效果如何? | A.培训效果很好,对我帮助很大 | 11 | 27.5% |
B.培训很好,但对我实际教学帮助不大 | 4 | 10.0% | |
C.一般 | 15 | 37.5% | |
D.对我的教学,没有什么帮助 | 10 | 25.0% | |
您或学校是否组织学生进行过以下的生命教育主题的实践活动? | A.没有组织过 | 9 | 13.2% |
B.动植物园/博物馆参观 | 19 | 27.9% | |
C.参加植树等公益事业 | 19 | 27.9% | |
D.殡仪馆/老人院/特殊学校参观服务 | 4 | 5.9% | |
E.革命烈士纪念馆/文化基地参观 | 17 | 25.0% | |
您认为开展以上生命教育实践教学面临的困难是 | A.学生安全问题 | 9 | 13.2% |
B.经费问题 | 19 | 27.9% | |
C.学生纪律问题 | 19 | 27.9% | |
D.实践资源少 | 4 | 5.9% | |
E.老师的意愿问题 | 17 | 25.0% | |
您认为目前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进行生命教育有哪些困难 | A.学生不重视 | 16 | 16.5% |
B.学校不重视,教学内容少 | 6 | 6.2% | |
C.没有很好的形式,缺乏指导 | 30 | 30.9% | |
D.教材不合理 | 6 | 6.2% | |
E.教师关于生命教育教学水平不高 | 16 | 16.5% |
根据
关于生命教育专业培训的调查结果显示,65.0%的教师缺乏培训的机会。有25.0%的教师曾参加过相关培训,其中27.5%的教师认为培训效果不错,但72.5%的教师认为培训内容一般或对教学的帮助有限。总体而言,虽然许多教师积极支持参加生命教育培训,但整体培训情况并不理想,75.0%的教师表示从未参加过专业培训。
关于实践活动的调查显示,86.8%的教师表示曾组织学生参加过主题实践活动,少数教师表示没有组织过。这表明,在生命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师普遍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但组织实践活动中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大多教师担心活动中学生的纪律问题(27.9%)及经费不足(27.9%)。
调查显示,实施生命教育所面临的困难中,占比最高的选项是“没有好的形式,缺乏指导”(30.9%)。其次是“教师关于生命教育教学水平不高”和“学生不重视”,各占比情况为16.5%。调查中还发现,教学内容少、教材不合理等因素也对生命教育的实施造成一定程度的困难。
项目 | 类别 | 人数 | 百分比 |
在与生命教育相关授课中,您觉得您的课堂气氛怎样? | A.融洽,学生们积极参与 | 30 | 57.7% |
B.比较融洽,大部分学习认真听课 | 19 | 36.5% | |
C.相对沉闷,课堂无互动 | 3 | 5.8% | |
D.纪律较差 | 0 | 0.0% | |
在生命教育教学中,您常用的教学方式有哪些? | A.按教材进行理论讲解 | 28 | 22.6% |
B.热点事件讨论–如俄乌战争 | 34 | 27.4% | |
C.情境教学法–如火灾逃生 | 26 | 21.0% | |
D.主题演讲 | 13 | 10.5% | |
E.引用优秀文章或视频–如安全事故 | 19 | 15.3% | |
F.实践教学法 | 4 | 3.2% | |
您对自己目前的生命教育效果满意吗? | A.满意 | 4 | 10.0% |
B.比较满意 | 23 | 57.5% | |
C.不满意 | 13 | 32.5% | |
D.很不满意 | 0 | 0.0% | |
结合实际情况,为加强初中生的生命教育,哪些方式是有效可行的? | A.多个学科的渗透 | 38 | 28.6% |
B.开展相关专题课(禁毒和预防艾滋病等) | 22 | 16.5% | |
C.结合综合实践活动 | 24 | 18.0% | |
D.结合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形成教育合力 | 24 | 18.0% | |
E.单独开设生命教育课程 | 13 | 9.8% | |
F.日常生活渗透(学校黑板报,校报等) | 12 | 9.0% |
根据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一些教师认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满意,但仍有部分教师表示教学效果不理想。分析发现,教学方法的差异是产生两种不同看法的直接原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常表现良好,反之则不然。如果教学方法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无法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也难以理解和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生命教育实行过程中,多数教师认为多学科渗透、开展专题课及进行实践活动可以加强学生的生命教育。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和生命教育途径的开拓创新,生命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必将得到提升。
如
项目 | 类别 | 人数 | 百分比 |
您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生命教育的授课中是否讲过安全教育的内容? | A.经常 | 20 | 50.0% |
B.讲过一些 | 17 | 42.5% | |
C.比较少 | 3 | 7.5% | |
D.从来没有 | 0 | 0.0% | |
您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生命教育的授课中是否讲过生命与死亡的内容? | A.经常 | 7 | 17.5% |
B.讲过一些 | 22 | 55.0% | |
C.比较少 | 9 | 22.5% | |
D.从来没有 | 2 | 5.0% | |
您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生命教育的授课中是否讲过性教育的内容? | A.经常 | 4 | 10.0% |
B.讲过一些 | 8 | 20.0% | |
C.比较少 | 19 | 47.5% | |
D.从来没有 | 9 | 22.5% |
调查显示,相较于安全教育,生命教育中关于生命与死亡的内容受到的关注较少,仅有17.5%的调查对象表示经常提及。教师的反馈显示,在初中阶段很少直接提及“死亡”这一话题,可能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将死亡视为一个敏感且令人不安的话题。因此,国内的生命教育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安全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未来的初中生命教育可以采用隐性的方式,讨论生命的有限性和死亡的自然性,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面对死亡,培养他们的生命观和人生价值观。
最后是关于性教育的调查情况,遗憾的是,认为“比较少”的占比为47.5%,“从来没有”的占比高达22.5%,而“说过一些”的占比仅为20.0%。不难看出,性教育的缺乏无疑是需要加强的内容。
项目 | 类别 | 人数 | 百分比 |
您认为如何评价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中生命教育内容的掌握程度 | A.分数 | 6 | 7.4% |
B.成长档案袋 | 25 | 30.9% | |
C.老师描述性评价 | 23 | 28.4% | |
D.学生自评 + 同学互评 | 27 | 33.3% |
结合
马克思主义生命观对教育的理念,认为教育应该立足于现实生活、社会关系和生产关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校园环境的良好建设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学校重视这一方面对学生的生命观念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首先,可以将校园设计成一个生态友好型环境,包括植被覆盖、绿化带、花园等。这样的环境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自然生态系统的美妙,培养他们对生命的敬畏和保护意识。其次,在校园内设立农耕区,让学生亲身参与农作物的种植和养殖活动。通过亲手种植蔬菜、养殖动物,学生可以了解生命的生长过程,培养责任感和关爱心。再次,可以配备生命科学实验室,提供各种生物实验设备和资源,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生命科学知识。通过实验活动,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生命现象的原理和规律。生命教育宣传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可以在校园内设置生命教育板块,展示自然生态保护知识和案例。引起学生重视生命,学习保护生命的基本方法,加强生命安全防范能力。通过以上措施,学校可以打造一个生动、多样、富有活力的校园环境,为学生生命观提供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和体验机会。
校内实践体验活动是学生学习课外知识、检验课堂知识、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道德与法治课生命教育的课外延伸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生命意识。学校可以在多个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知识,推进学科融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后进行生物课程的学习,组织生物实验和展示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动手操作,例如进行种子发芽实验、观察生物成长过程等,加深学生对生命现象的理解。此外,学校也可以贯彻“五育并举”的理念,开展健康生活促进活动,包括体育运动、健康饮食讲座、心理健康培训等,让学生了解健康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对自己身体、生命的爱护理念。最后,学校还可以进行生命教育演练。通过组织全体师生参与地震逃生演练、火灾灭火示范、溺水自救演示等校园演练活动,学生得以在实际场景中运用所学知识,增强对生命受到威胁时的应对能力和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这种亲身体验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生命安全的重视,提高他们的生命危机意识。
校外实践既能有效弥补道德与法治课及校内生命教育实践活动的不足,也是落实亲社会行为的有效方法,当人们被物质生活和城市水泥建筑包围时,容易忽略大自然这本“活”的教科书,而完整的生命观既关注人的生命,也关注动植物的生命,这是教育的应然选择(
教师是对学生实施生命教育的主体,其教学工作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学校可以为教师提供有关生命教育专业培训的机会,提升教师的生命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还可以建立教师资源共享平台,鼓励教师分享生命教育的优秀案例和教学资源,促进经验交流和共同提高。此外,也可以建立教师教学反思和改进机制,鼓励教师定期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估,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多元化教学方法也是生命教育课程中学生较为喜爱的教学方法,学校要大力鼓励教师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包括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践体验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为教师建立个性化的指导与发展平台,针对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安排生命教育领域专家或教研员进行一对一辅导,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并提供专业建议和支持。教育教学创新也是生命教育贯彻实施的活力源泉,教师要参与校本课程研发和创新,设计符合学校特色和学生需求的生命教育课程。通过合作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完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义务教育阶段倡导课堂以学生为本,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还应学会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及技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使学生在课堂参与中感悟和内化知识。首先,教师应该创设积极、开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到放松和舒适。可以通过轻松愉快的气氛、鼓励表达意见等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其次,教师应该经常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给予肯定和鼓励。通过表扬、奖励等方式激励学生敢于表达和分享自己的观点,使学生能有效的吸纳生命教育的知识也从侧面让学生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重要性。学生更希望在课堂互动中调动自己的发散思维,如在投票、问答、游戏等活动中,学生可以加深对于生命教育知识的认知,也可以在生命教育课堂上体验到趣味性,激发自身对于生命教育的主动探索。
从马斯洛的童年经历,以及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可得知人有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因此,家庭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至关重要(
家长要注意在家庭中关注孩子的生命教育需求,与孩子保持经常性的沟通,倾听他们的想法、感受和需求,了解他们在生命教育方面的困惑和需要。在沟通和交流,注意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家长还应该尊重孩子的意见和选择,给予他们发表意见的机会和空间。鼓励孩子分享对生命教育的看法和体会,促进他们的自主思考和学习。家长的示范引导性也是很必要的。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地表现出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家长还应该和孩子参与各种实践和体验活动,如户外探索、志愿服务、社区活动等。通过亲身体验,孩子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生命的奥秘和重要性。其次,“生命教育就是对个体生命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进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识的培养,”(
青春期是孩子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可能会经历情绪波动、自我意识增强等变化。家长作为学生最亲近的人,要帮助他们适应身心的变化,建立健全人格。首先,家长密切关注青春期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多加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增强自信心和社交能力。通过参与活动,孩子能够更好地释放压力,认可自身存在的意义,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家长平时要多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给他们提供情感支持,鼓励他们表达情绪,不要轻易批评或责备。家长也可以鼓励学生积极面对生命中的困境,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建议,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决策。在与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时,注意适当激发学生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让孩子感受到浓浓的亲情与关爱,最终实现生命价值。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家长与教师携手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和身心健康教育能使教育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培养学生各方面变得更加优秀,所以实施学生生命教育需要学生、教师、家庭共同负起生命教育的责任与义务(
其次,家长要协助学校办好生命教育课程,关注学校生命教育课程的内容和目标。对于教师布置的有关生命教育的家庭作业全身心投入感受完成,家长完成作业后可以与学校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促进家校之间关于生命教育的真实互动和交流。在学校建立的家校沟通平台中,提出自己关于家庭教育中深刻、有效的生命教育方法,为学校的生命教育进行开拓创新。家长还可以参与学校对生命教育的评估和反馈。提供自己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学校改进教学质量和课程设置,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于生命教育的学习需求,形成良好的生命观。
本文系天津市教委科研计划专项任务项目(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生生命教育的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021ZDZXX13)项目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