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lysis of Hyd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unoff Inversion in Jialing River Basin
As an important tributary of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the hyd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Jialing River have a profound impact on region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This study aims to deeply analyze the hyd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Jialing River Basin, and reveal its changing patterns and driving mechanisms, and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water resource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The study used DEM data and ArcGIS software to simulate and analyze terrain and water systems, combined with CPC precipitation data and hydrological station measurement data (1979~2019) to explore the changes law in precipitation and runoff. The hydrological balan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atershed were evaluated through methods such as sub watershed division, river network generation, and sensitivity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iver network density in the Jialing River Basin is 0.197 km/km 2, and there i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runoff coefficient. From 1984 to 2002 is a period of decreasing precipitation, while the period from 2003 to 2019 is increasing. The average runoff of the watershed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 especially from 1979 to 1988 and 1989 to 1998. The hyd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Jialing River Basin ar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 The decrease in precipitation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decrease in runoff, while the change in river network density reflects the spatio-temporal heterogeneity of hydrological conditions in the watershed.
Jialing River
嘉陵江是长江上游的重要支流之一,流域面积约16万平方公里,流经陕西、甘肃、四川、重庆四省(市),是我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流之一。嘉陵江流域的水文特征对流域内的生态环境、水资源开发利用、防洪减灾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嘉陵江是长江上游左岸的主要支流,发源于秦岭南麓,流经甘肃、陕西、四川、重庆,于重庆市朝天门附近注入长江。研究区的经纬度范围为东经102˚30'~109˚,北纬29˚40'~34˚30'之间,流域面积为16万平方千米,在长江各大支流中居首位,其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地质灾害频发。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近年来气温上升,降水减少,冬季干旱。研究区地理位置如
基于2019年发布的DEM数据和ArcGIS软件,模拟分析嘉陵江流域的地形和水系,提取河流参数。利用CPC降水数据和水文站实测数据(1979~2019),分析流域的降水和径流量的变化规律和水文平衡特征,探讨流域水文变化的影响因素和内在机制。
采用ArcGIS软件和DEM数据对嘉陵江流域进行了子流域划分和水系河网生成,提取河流形态、分级和纵
剖面等参数。同时,利用水文站的实测数据和SWAT水文模型的模拟数据,分析流域的降水和径流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水文平衡特征,进行敏感性分析、归因分析,揭示流域的水文变化的影响因素和内在机制
首先,DEM数据经填洼处理后,利用D8算法确定水流方向,划分分水岭,界定嘉陵江流域及其子流域。水文站定位基础上划分四水文单元(
其次,采用集水面积阈值16.2 km2提取嘉陵江水系河网,河流总长与流域面积比值,即河网密度,由降水量、地形等多种因素决定。基于水文站点位置、自然界线计算河网密度,
从
采用斯特拉勒分级法将水系按照河流的汇合情况分为7个等级。计算各级水系的分叉比、河长比,分别表示水系的分支程度和河流的长度变化率。水系中 级河流数目 与高一级即 级河流总数 的比值称之为分叉比,用 来表示。水系中 级河流的平均长度 与比其低一级即 级河流的平均长度 的比值称之为河长比,用 表示。霍顿在1945年研究发现,河流的长度 几乎不随河流的级数而改变,自然所形成的的水系河长比 之间,且 和 近似为常数。基于Horton定理估算水系分维系数,公式如下:
根据公式得到各级水系的分叉比为2.44~4.38,河长比为1.84~2.51,进而得到全流域的分叉比为3.39、河长比为2.01。
基于霍顿定理计算嘉陵江流域的水系分维系数,分别为1.84,属于壮年阶段,水系分维系数较大说明其流域形态更复杂,河网发育更好。
根据嘉陵江流域的数字高程影像,在ArcGIS中提取主要河道的河床高程值,绘制河道剖面曲线图(
嘉陵江流域河道纵剖面下凹,河流侵蚀强于构造抬升。河源的秦巴山区,三大构造单元交汇,地质复杂,河道陡峭,下凹曲度大,水能丰富。河流入四川盆地,地质简单,沉积岩为主,河道平缓,下凹曲度小。河道形态受岩石、水文、气候等影响。河道比降分别为5.35%、4.36%、1.12‰、4.48%、0.45%。西侧涪江比降和凹曲度大于东侧渠江,与地形有关。西侧流经高原,山深河陡,侵蚀强,河床下切明显。东侧流经丘陵,地形平缓,侵蚀弱,河床下切轻微。干流比降为1.8‰,上下游凹曲度差异大。嘉陵江流域是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重点区,上游陇南–陕南地区和中下游最严重。上游黄土厚,坡陡河急,冲沟多,侵蚀大,泥石流多。干流上游为高山峡谷,崩塌多。涪江上游有盆周山地,滑坡多。盆周山地灾害多于盆中地区。
本文利用CPC逐日降雨量栅格数据和MATLAB编程,对嘉陵江流域1979~2019年的降水量和降水资源总量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北碚水文站的年降水总量、年际变差系数能反映整个流域的降水变化特征,渠江流域的降水资源优于涪江流域。采用降水距平指数评价流域的干旱状况,如
比较四个水文站的降水量差异,结果表明嘉陵江流域的年降水总量受集水面积的影响较大,流域年平均降水量能更好地反映水文单元间的降水状况。四个水文站中,罗渡溪站的年平均降水量最高,为1095.41 mm。降水的空间分布呈现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嘉陵江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分配不均匀,主要集中在5~9月,占全年的一半以上。北碚站以上流域的5~9月降水总量是全年的78%,其中6~9月更为集中,是全年的66%。10月到次年4月的降水量很少,只占24%。7月降水最多,12月降水最少,且相差很大,可见,嘉陵江流域夏季降水占比最大,春秋次之,冬季最小。
嘉陵江流域1979~2019年间的多年分时段平均径流量,以及与年降水总量的关系。结果显示,嘉陵江流域的平均径流量呈现出明显的减少趋势,尤其是在1979~1988年和1989~1998年两个时段,北碚站、武胜站的平均径流量分别减少了124亿m3、55.6亿m3。同期,嘉陵江流域的年降水总量也有所下降,北碚站、武胜站的年降水总量分别下降了231.79亿m3、86.76亿m3。这表明,嘉陵江流域的年径流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河流水量的主要补给来源——年降水总量的减少。
嘉陵江流域的径流量受季节变化的影响很大,年内分配不均匀。夏季是径流量的旺季,冬季是径流量的淡季。流域总水文控制点北碚站的多年平均径流量为657.5亿m3,其中7~10月的径流量占全年的68%,7~9月的径流量占全年的56%。相反,1~6月和11~12月的径流量只占全年的26%和7.8%,12月至次年3月的径流量更是只占全年的8%。嘉陵江流域的径流量季节变化还表现在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异上。最大值出现在7月,为139.23亿m3,占全年的22%;最小值出现在2月,仅为8.9亿m3,占全年的1.3%。最大值是最小值的16倍。7月的径流量高峰之后,8月的径流量明显下降了37.5亿m3,9月的径流量又回升了17.5亿m3,形成了夏、秋两个汛期。
本文根据如下公式计算嘉陵江流域四个水文单元的年际、月际径流系数。由于数据的局限性。
其中,a为径流系数,y为径流深度,x为降水深度。
嘉陵江流域各水文单元的1979~2019的年际径流系数计算结果见
嘉陵江流域的四站(北碚、武胜)的月径流系数变化较大,表明该流域的径流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从上游到下游,月径流系数的差值逐渐增大,说明上游地区的径流量更加稳定,而下游地区的径流量更加波动。在冬春季节,两站均出现月径流系数大于1的情况,意味着径流量超过降水量,说明该地区的河流径流量不仅依赖于降水,还有其他的补给方式,如地下水、冰雪融水、湖泊等。这些补给方式使得河流在降水不足的时候仍能保持一定的流量,维持河流的生态功能。因此,月径流系数大于1的月数越多,表明该地区的河流径流量补给来源更加多样,与嘉陵江流域的地理特征相符合。
由于径流量数据不足,仅计算部分水文单位的逐月径流系数,结果见
基于径流系数、CPC逐日降水量数据对嘉陵江流域各水文单元的径流量进行反推。分析结果表明,嘉陵江流域(北碚水文站以上)的径流量受降水量影响显著,1979~2019年的变异系数为0.17,其中1981年最大,1996年最小。1979~1996年的变异系数为0.2,1997~2019年的变异系数为0.13,说明径流量的变化趋势与降水量一致,且下降更为明显。根据《水文情报预报规范》,1979~2019年间有4个特丰水年和5个特枯水年,1991~2007年间径流距平百分率多为负值,只有1998年为偏丰水年。1998年由于径流量激增,导致嘉陵江流域发生严重洪灾,嘉陵江洪峰与长江汇合后,造成洪水。
基于
1) 降水与径流量的关系
嘉陵江流域的降水量在1979~2019年间经历了显著变化,尤其是1984~2002年的降水减少期,对径流量产生了直接影响。北碚站的数据显示这一时期降水量的减少导致径流量相应减少。2003~2019年降水量增多,但年际变化趋于平稳,北碚站以上流域的5~9月降水总量占全年的78%,季节性降水模式对径流量有决定性影响。夏季降水对径流量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是流域水文特征的关键组成部分,表明气候变化对径流量有长期影响。
2) 河网密度与径流系数的关系
嘉陵江全流域河网密度为0.197 km/km2,研究结果显示河网密度、径流系数呈负相关关系,这与李威的研究结论符合。河网密度较高的地区可能有更低的径流系数,可能是因为降水更容易形成河流径流,而河网密度低的地区,降水更容易形成地下水或蒸发
3) 水利工程的影响
干流中游1979~1988年的径流系数为0.38,而1989~1998年略降至0.37,可能是因为气候变化、水利工程建设对径流量的影响。张跃华等研究指出人类活动,尤其是水利工程的建设,如大坝和水库,会改变河流的自然流动和水文周期,水利工程的蓄水、放水操作可能导致嘉陵江下游河段的径流量和水位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整个流域的水文特征
综上所述,本文以嘉陵江流域为例,利用CPC降水量数据,计算了各水文站的径流系数,并分析了其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结论如下:
1) 年径流系数与降水量同步下降,说明降水量是主要影响因素,人类活动尤其是水利工程的建设,如大坝和水库,会改变河流的自然流动和水文周期。
2) 月径流系数变化大,上游稳定,下游波动。冬春季节,月径流系数大于1,说明河流径流量有其他补给方式,如地下水、冰雪融水、湖泊等。
3) 季节径流系数变化规律与月径流系数相似,但差异小,说明季节尺度上的径流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气温、蒸发、植被等。
4) 分时段径流系数反映了径流形成机制,1979~1996年变异系数最大,可能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有关。1997~2019年变异系数最小,可能与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有关。
作者简介:郑倩,籍贯:重庆市涪陵区,出生于1996年5月,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方面的研究,Email: 4789969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