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 on Social Evaluation and Spatial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and Beautiful Rural Areas—Using Southern Shaanxi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efines and evaluates the concept of harmonious villages from a geographical perspective, constructing a framework that includes the “Five Harmonies” in the humanistic subsystem (harmonious families, harmonious neighborhoods, cooperative partnerships, harmonious villagers, harmonious citizens) and the “Four Beauties” in the spatial subsystem (prosperous and beautiful villages, beautiful natural ecology, rich and detailed cultural beauty, beautiful village architecture).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 ① In terms of rural physical space construction, Hanzhong is superior to Ankang. ② In terms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Ankang outperforms Hanzhong. ③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and beautiful villages in southern Shaanxi, which are suitable for living and working, is influenced by government attention, the driving role of enterprises, and resource conditions, resulting in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villages. Finally, reasonabl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re made to address the lacking of harmony and beauty observed in various villages surveyed.
Southern Shaanxi Region
我国乡村建设热潮开始于2004年的新农村建设,到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和美乡村建设的现实需求掀起了研究的热潮,唐珂提出要从开发有利于农民就业和收益的产业业态、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增强乡村环境的舒适度和吸引力三个方面进行和美乡村建设
本研究以陕南汉水流域中汉中市和安康市典型乡村为对象展开调查,选取汉中市城固县桔园村、汉台区花果村、汉台区狮子村,安康市汉滨区忠诚村、汉滨区红云村、汉滨区石狮村。其中,桔园村与花果村为丘陵山地桔园种植为基础的农旅融合型村庄,后四者为平原或平坝蔬菜产业为基础的产业带动型村庄(见
采用了大量的体验类指标,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按照评价指标体系设计,针对和度、美度调查,设计了含有29道题目的调查问卷(见
村名 | 份数 | 年龄 | 性别 | 身份 | |||||||
小于20岁 | 20~40岁 | 40~60岁 | 大于60岁 | 男 | 女 | 村民 | 干部 | 企业 | 其他 | ||
桔园村 | 34 | 0 | 7 | 12 | 15 | 15 | 19 | 30 | 3 | 0 | 1 |
花果村 | 19 | 0 | 3 | 6 | 10 | 6 | 13 | 19 | 0 | 0 | 0 |
狮子村 | 18 | 1 | 5 | 7 | 5 | 8 | 10 | 17 | 1 | 0 | 0 |
忠诚村 | 51 | 3 | 15 | 18 | 15 | 33 | 18 | 51 | 0 | 0 | 0 |
红云村 | 18 | 0 | 2 | 4 | 12 | 14 | 4 | 18 | 0 | 0 | 0 |
石狮村 | 30 | 2 | 17 | 6 | 5 | 16 | 14 | 27 | 2 | 1 | 0 |
共发放问卷215份,回收问卷200份。问卷内容包括“和度”和“美度”两个核心维度的各项指标,整体逻辑结构合理。从被调查对象来看,村民162人,占比95.29%;村干部6人,占比3.53%;企业和乡村创业者各1人,占比0.59%,覆盖了不同年龄、性别和身份的人群,代表性较好。
地理学研究人地关系,构建人文子系统“五和”,即从乡村各主体之间的关系入手,家庭关系(家庭和睦)、邻里关系(邻里和气)、合作关系(伙伴合作)、集体关系(村民和附)、外援关系(市民和来)和空间子系统“四美”,即从物质空间出发,经济生产空间(乡村富裕美)、自然生态空间(自然生态美)、社会文化空间(详情浓郁美)、物质聚落空间(村落建筑美)的和美架构(见
层次分析法(AHP)是将要决策的问题及其有关因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进而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因此被用于构建“和美乡村”评价指标体系(见
① 统计类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
对于肯定性指标:
(1)
等于实际值/目标值 × 100%
对于否定性指标:
(2)
等于目标值/实际值 × 100%
② 调查类指标的李克特量表处理:按照五种标度进行量化被测试者对问题的态度,得到总分值。
③ 线性加权法计算综合评价指数
(3)
④ 专家打分基础上确定评价模型中的各指标权重(见
目标层 | 准则层 | 权重 | 指标层 | 权重 | 指标说明 | |
和美度 | 和度0.6 | 家庭关系 | 0.15 | 家庭成员素质 | 0.5 | 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技能型人才占比(统计量) |
文明家庭占比 | 0.1 | 被评为文明家庭的数量/总家庭数量(统计量) | ||||
家庭关系满意度 | 0.4 | 被调查对象满意度平均得分(调查量) | ||||
邻里关系 | 0.15 | 邻里关系满意度 | 0.5 | 调查对象满意度平均得分(调查量) | ||
邻里互助交流程度 | 0.5 | 调查对象所选交流程度的平均得分(调查量) | ||||
合作关系 | 0.15 | 合作社数量 | 0.3 | 合作社数量/总人口(统计量) | ||
入社比例 | 0.7 | 入社人口/总人口(统计量) | ||||
集体关系 | 0.3 | 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 | 0.35 | 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情况(统计量) | ||
乡村治理村民参与率 | 0.2 | 选择参与的人数/总人数(统计量) | ||||
村民对村干部工作满意度 | 0.2 | 村民对干部工作满意度平均得分(调查量) | ||||
干部对村民参与村庄工作满意度 | 0.15 | 调查对象满意度平均得分(调查量) |
续表
外援关系 | 0.25 | 村庄规划与帮扶机构 | 0.2 | 有无(统计量) | ||
外来投资企业 | 0.4 | 有无(统计量) | ||||
游客 + 下乡创业市民人数 | 0.1 | 人数(统计量) | ||||
企业家、游客、市民满意度 | 0.3 | 调查对象满意度平均得分(调查量) | ||||
美度0.4 | 生态空间 | 0.3 | 化肥使用强度 | 0.15 | 亩均化肥使用量(调查量) | |
农药使用强度 | 0.15 | 亩均农药使用量(调查量) | ||||
垃圾处理率 | 0.2 | 生活垃圾处理比例(调查量) | ||||
粪污处理率 | 0.2 | 人畜粪便及污水处理比例(调查量) | ||||
水环境清洁指数 | 0.2 | 水质优良水域面积/水域总面积(调查量) | ||||
秸秆综合利用率 | 0.1 | 综合利用的秸秆量/秸秆总量(调查量) | ||||
经济空间 | 0.3 | 非农产值比重 | 0.2 | 非农产业产值/总产值(统计量) | ||
人均收入水平 | 0.2 | 被调查者收入水平平均得分(调查量) | ||||
低效用地情况 | 0.2 | 房屋闲置率、土地闲置率(统计量) | ||||
农业土地规模经营率 | 0.2 | 土地流转后规模经营面积/土地总面积(统计量) | ||||
特色优势农产品占比 | 0.2 | 特色优势农产品种植面积/土地总面积(统计量) | ||||
聚落空间 | 0.2 | 村落集中度 | 0.1 | 不同组之间的平均距离(调查量) | ||
交通便利度 | 0.3 | 村庄距城市的距离(调查量) | ||||
基础设施完善度 | 0.2 | 村民对基础设施条件的满意程度(调查量) | ||||
公共服务完善度 | 0.15 | 村民对公共服务条件的满意程度(调查量) | ||||
村容村貌优美度 | 0.25 | 村民对村容村貌的满意程度(调查量) | ||||
文化空间 | 0.2 | 公共文化设施满意度 | 0.3 | 选择满意的人数/总人数(调查量) | ||
乡村文化活动满意度 | 0.4 | 选择满意的人数/总人数(调查量) | ||||
村庄社会安全满意率 | 0.3 | 选择满意的人数/总人数(调查量) |
和度和美度中等,反映各个村在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方面关系较好,在物质空间建设方面表现较好,但是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各村和美度之间有差异,但是差异不显著。
对和度与美度进行线性加权求和,得到和美度综合评价值。根据评价结果,和美度评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花果村、忠诚村、狮子村、桔园村、石狮村,各村得分分别为3.935、3.93、3.89、3.82和3.07分(见
六个村庄家庭关系、邻里关系的评分均较高,表明村民家庭关系融洽,邻里关系和睦。在家庭关系方面,桔园村以4.15分居首位,而忠诚村以3.76分居末位,反映出不同村庄之间,家庭关系存在一定差异,和谐家风建设或许有助于提升村民对家庭的关注。在邻里关系方面,红云村以4.12分居首位,而石狮村以3.73分居末位,在调研中,红云村村民之间轻松随意的调侃说笑,而石狮村村民来自于不同的地方,基于地缘关系的社会网络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关系较为疏远(见
除了红云村的评分较低为3分外,其余五个村庄在合作关系方面的评分都达到了4分,说明村民之间能够携手合作,共同完成村级项目,而红云村则应该培育村民合作组织,尤其是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作用,让村民参与村庄经济事务。在集体关系方面,忠诚村老支书通过带动村民发展蔬菜产业,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和组织动员能力,同时村民关注集体事务,有集体责任感,排名在首位。红云村村民认为村干部存在以公谋私的行为,对村民的需求没有落实,村庄基础设施亟待完善,对此满意度较低。
除了红云村外,其他五个村庄评分都达到了3.5分及以上,这表明花果村、忠诚村、狮子村与外部的关系更加良好,能够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桔园村村民表示乡村旅游带来了较多的人流,但与村民的互动关系不强,进一步分映出乡村旅游对于村庄的带动能力比较一般。石狮村和红云村外来投资企业、村庄规划与帮扶机构较少,应积极寻求外部支持和合作,主动与周边村庄、政府、企业等建立联系。
除红云村外,五个村庄在生态空间方面的评分均达到4分,说明村民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村内河流水质好,红云村则因缺少专人打扫卫生,可以通过加强环保设施建设,提高垃圾的处理率。在经济空间方面,得分依次为花果村、桔园村、忠诚村、石狮村、狮子村、红云村,前三个村因在干部带动与企业领导下,有一定的种植技术,村民收入较高。红云村村民普遍反映因为买不起肥料导致土地荒废,如此往复,收入微薄,政府和村干部可以提供技术培训和资金支持,同时,合理给困难家庭设立贫困补助(见
基础设施方面,花果村的评分最高,为4.21分,而桔园村和红云村的评分较低,为3.29分和2.89分,
这反映出不同村庄之间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差异较大,花果村在交通邮电和供水供电等方面都为村民提供了便利,而桔园村和红云村亟需完善道路、水利、电力等方面的建设来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在公共服务方面,红云村以2.78分居末尾,反映出红云村需要提高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在村容村貌方面,评分较低的为桔园村和红云村,可能与桔园村发展旅游业导致未打扫时整洁度不够和红云村因修建高速铁路等工程对村庄环境产生的污染有关。
公共文化设施方面,忠诚村的评分最高,为3.71分,而红云村的评分最低,为2.89分,这反映出忠诚村在公共文化设施方面的工作得到了村民较高的认可,而红云村在这方面投资力度不强。在乡村文化活动方面,狮子村和忠诚村表现较好,评分依次为3.67分和3.65分,而红云村的评分最低,为2.89分,红云村村干部应更多引导和组织村民参加各种文化活动,提高他们的文化自觉性和参与度。在村庄社会安全方面,狮子村和忠诚村的评分稍低,为3.94分和3.82分,仍需加大安全管理力度和治安防范工作。
本课题在陕南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评价的基础上,基于“场景理论”
以乡村实体文化空间与虚拟文化空间建设为载体,开展家风传承、文艺展演等文化活动,促进邻里、干群、技群和主客互动,实现文化空间场景对乡村文化活动的塑造,并最终实现对人群行为模式的塑造。
以乡村聚落空间及建设为载体,开展乡村风貌整治、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美化等工作,通过聚落物质空间建设,促进邻里、医患、互动和主客互动,实现聚落空间对人们思想意识、价值取向、情感塑造的作用,创造生态美好的聚落空间环境,推进农村现代化进程。
在乡村空间中设置公共交流场所,如社区中心、图书馆、文化活动室等,鼓励居民积极参与,从而增进邻里之间的了解和。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设立邻里互助小组,加强邻里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在村域范围内,以乡村经营主体的经济活动空间建设为中心,将村集体经济土地、资金、资产等资源,村民土地、劳力、资金等资源整合起来,实现农业的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品牌化;同时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实现产业的多样化和生产空间的优美化。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构建以优势龙头产业为核心,村集体经济为支撑,村民为保障的产业联盟,促进优势产业的区域化布局,推进农业现代化。
在村域中开展有效的村干部监督机制,建立村民共治乡村建设氛围,推进共同富裕。一是针对干群企之间的关系协调,定期召开村民大会,及时了解村民的意见和需求,协调各方利益关系。二是建立合作与利益共享机制,通过股份合作方式,形成企业与村集体经济、村民之间的合作及利益共享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三是吸纳村民参与村庄建设和产业活动,提高村民的参与度和利益共享。
本文基于地理学研究人地关系的视角构建了“五和”人文与“四美”空间子系统框架,通过层次分析法及专家咨询,确立了包含九大准则层、34项指标的“和美度”评价体系。调研结果显示:
(1) 陕南和美乡村建设成效显著但地区差异明显。六个村庄均达到较和美水平,汉中因政府资金投入多,物质空间建设优于安康;安康则因忠诚村龙头企业天瑞塬公司的带动,产业组织优于汉中。
(2) 影响因素多元化。一是政府支持,如石狮村因政策倾斜基础设施完善,红云村则因缺乏支持发展滞后。二是企业角色,忠诚村企业化运营促进了技术创新与模式应用。三是资源环境,红云村资源闲置与自然条件限制影响了产业投入效果。
(3) 提出政策建议。一是推进以农业企业为龙头的产业联盟建设,促进共同富裕。二是乡村物质空间硬件建设基础上,加强软活动场景建设。三是设立社科基金专项,研究乡村建设项目投入产出效益。
2023年陕西理工大学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号:S2023107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