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160-7540 2160-7559 beplay体育官网网页版等您来挑战! 10.12677/sd.2024.148250 sd-95407 Articles 地球与环境, 经济与管理 基于农危房更新的乡村文化共享社区设计策略研究——以湘潭市白鹭湖村乡村文化共享社区设计为例
Research on the Design Strategy of Rural Cultural Sharing Community Based on the Renewal of Rural Dilapidated Housing—A Case Study of the Design of Rural Cultural Sharing Community in Bailuhu Village, Xiangtan City
宋文芳 湖南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湖南 湘潭 07 08 2024 14 08 2181 2192 22 7 :2024 20 7 :2024 20 8 :2024 Copyright © 2024 beplay安卓登录 All rights reserved. 2024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开展。一方面村民精神文化需求上升需要更多文化活动建筑与设施来满足,另一方面乡村存在大量弃置危房空房,直接拆建不经济且易造成风貌损失,因此在满足使用安全的前提上考虑将农危房更新改造成乡村文化共享社区成为较好的应对思路。文章以湘潭市白鹭湖村村民活动中心设计为例,在实地调研环境、测绘建筑、走访问谈村民需求的基础上,总结出白鹭湖村传统空间形式消逝、传统生活记忆减淡、老旧建筑破败搁置三个方面的问题,针对性提出“三乡”策略,即乡落空间再现、乡俗生活演绎、乡土技术建造。以期在符合现有政策经济条件下最大程度利用好建筑空间,来丰富村民日常活动、维系当地特色,为乡村发展建设中的常出现的经济矛盾、文化传承矛盾提供一种解题思路。
In recent yea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rural construction has been in full swing. On the one hand, the spiritual and cultural needs of villagers are rising, and more cultural activities and facilities are needed to meet them, and on the other hand,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abandoned dilapidated houses and empty houses in the countryside, which are uneconomical and easy to cause loss of style. Taking the design of the villagers’ activity center in Bailuhu Village, Xiangtan C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three problems of the disappearance of the traditional spatial form of Bailuhu Village, the fading of the memory of traditional life, and the dilapidated and dilapidated buildings of Bailuhu Village on the basis of field research environment, surveying and mapping buildings, and interviews to discuss the needs of villagers. The strategy of “three townships” is proposed, that is, the reproduction of rural space, the interpretation of rural lif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local technology, in order to maximize the use of architectural space under the existing policy and economic conditions, enrich the daily activities of villagers, maintain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vide a solution to the economic contradictions and cultural inheritance contradictions that often occur in rural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农危房更新,乡村文化共享社区,乡落空间,乡俗生活,乡土建造
Renewal of Rural Dilapidated Housing
Rural Cultural Sharing Communities Rural Space Folk Life Rural Construction
1. 引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升乡村建设水平,着力加强农村房屋质量安全管理,国务院24年发布了《住房城乡建设部等5部门关于加强农村房屋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要健全完善农房建设地方标准和技术导则,积极推进‘功能现代、结构安全、成本经济、绿色环保、风貌协调’的现代宜居农房建设,因地制宜促进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和绿色低碳技术的广泛应用”可见对农房宜居的重视。

而乡村社区是村民高频聚合、交流沟通、联络感情、进行休闲活动的公共场域,同时也是乡村文化的载体 [1] ,在乡村建设中至关重要,相关设计研究也比较多。有从空间营造角度进行设计,如韩晓雄等 [2] 研究以村落中心公共空间在乡村复兴中承担的重要作用为视角,通过对河南省信阳市新县西河粮油博物馆及村民活动中心在西河村复兴中发挥作用方式的剖析,提出“村民活动中心+”空间在设计中的具体方法和策略;王慧文 [3] 针对公共空间组织单调,场所营造缺乏交流以及建造的在地性缺失三个问题提出公共场所的开放性,功能组织的多义性,材料和建造的在地性以及乡村社区的同步营造四个策略;赵京京 [4] 围绕叙事理论在柳泉北村乡村公共活动空间设计中的应用展开研究;有从地域文化传承、村民传统生活延续角度进行设计,如王勇等 [5] 从地域方向感、文化认同感,精神归属感三个方面,对民活动中心展开设计分析并总结设计方法,探讨乡村公共空间的场所精神营造,塑造看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的乡村公共空间;袁娜等 [6] 将代际互助模式引入村民活动中心的设计中,以促进农村地缘代际关系的融合;何玘元等 [1] 尝试以历史记忆构筑古今时空对话、女书习俗场域传承“君子女”精神、女书文化空间场域营造和现实与虚拟相互交融的“女书习俗”几方面来探讨基于女书非遗背景下的村民活动中心多维空间建设;也有从建筑的建造、可持续发展角度进行设计,如肖湘东等 [7] 探索了现代建造技术在乡土建筑设计中的可行性解决方案,以及如何在乡土建筑设计中平衡社会性、功能性和可持续性;陈瑞琪等 [8] 从建筑策划出发,研究村民活动中心的策划构成要素,并根据建设目标,对其进行分类和现状分析,同时从选址布局、功能规模、建筑形式、建造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提出设计策略;赵宇彤等 [9] 结合可持续理念与村落发展间的关系,提出激发居民参与意愿、村域空间整体管控、拓展特色产业发展模式的营造策略。以期为乡村社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本文在上述方面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提出“三乡”策略,即乡落空间再现、乡俗生活演绎和乡土技术建造三个方面,再结合实际调研状况对现有农危房进行改造,更新为乡村文化共享社区,以期为乡村社区的发展提供更全面更综合的设计思路。

2. 设计前期调研 2.1. 白鹭湖村区位与自然条件 Figure 1. Aerial view of Bailuhu Village--图1. 白鹭湖村局部航拍图--

白鹭湖村位于湘潭市雨湖区姜畲镇,处于湘中丘岗向湘江河谷平原过渡地带,有部分山岗丘地( 图1 )。全村村域面积4.7平方公里,有村民750户,2522人。2016年由原栗子塘、水库村合并而成,白鹭湖包围其中,也因此得名,京珠复线、湘黔铁路穿村而过,与风景名胜地仙女山相邻,依山傍水、人文厚重、环境优雅。

2.2. 村民需求问卷访谈

当地活动村民多为老年人群,因此问卷调研以问答为主,问卷填写(见附录1)为辅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由于村内活动村民较少,收集有效问卷22份。另外对其他访谈内容进行重点整理(见附录2)。结合访谈与问卷数据反馈,多半老人与伴侣或是孙辈一起居住,青年人较少,村内空心化严重。且村内活动场地较少,仅村委有一处不常开放的阅览室,村头有一个小公园设有座椅和运动器材。儿童放学多是在小公园或就近串门玩耍,老人则多是看电视或者串门种地,娱乐活动形式较为单一。在村民愿景中,村民期望多娱乐、文化活动设施供儿童活动。若是修建村民活动中心,除上述两种活动室外,图书阅览、休闲交流广场、共享食堂、茶室、商店等功能也存在较多需求。另外村内街坊邻居交流场景较多,村民对家乡归属感也较强,需要在设计中多考虑村民交往空间、文化活动宣传空间的设置( 图2 )。

Figure 2. Investigate the problem of discovery--图2. 调研问题发掘--

另外在调研途中,发现村子里存在较多废弃建筑,包括住宅以及一些功能性建筑如养殖场、玻璃厂、水上农家乐等。除此之外,受水塘与农田分隔影响,建筑分散程度高,而白鹭湖村中除了主要道路为水泥马路外,其他交通路径多为原始小径,路径联系弱导致交通并不便捷,尤其是老年人群。

2.3. 危房选择与测绘

对村内一些典型危房进行评估与测绘,选择改造对象为三座相同的废弃养殖场,分别命名为A、B、C。该建筑搭建于2018年,原计划用于养殖,后因资金问题并未投入使用荒废直到目前。场地位于白鹭湖村的一个小山坡上,场地北高南低,西高东低。中间一条蜿蜒的马路将C栋与AB栋分隔左右两侧,A栋与B栋之间则有一条小路由中心坡向东北。场地西南两侧存在大片树林,北侧有一栋自建房,东侧则为大片湖泊,有水产养殖功能,旱季则转变为草地,视野开阔。周边要素现状分布如下(见 图3 )。三座养殖场之间高差约3米,以三栋中间对应马路中心位置为正负零标高,B栋地面标高为1米,A、C栋地面标高为负2米。由于A、B、C三栋相同,因此以A栋为代表进行测绘。

Figure 3. Elements of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of the base--图3. 基地周边环境要素--
3. 白鹭湖村现有问题总结 3.1. 传统空间形式消逝

目前农民对土地的依赖下降,越来越多的村落面临“空心化”风险。政府主导型输血式的村落发展模式,造成了“千村一面”的现象 [10] 。想要掌握村落空间发展的主动权,要充分挖掘并展现地域独特魅力。白鹭湖村所属姜畲镇是一个古老的集镇,明崇祯年间《长沙府志》“街巷市渡”就有“姜畲市”地名。而街巷是乡镇的肌理与脉络,也是当地最热闹最有韵味的地方。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传统街巷空间形式因缺乏维护和使用而逐渐消逝,取而代之的是更为符合现代生活需求的、更经济更直接的空间形式。而更新规划中,又常忽视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使得传统空间形式在规划中失去地位 [3] 。进而导致村落特色不足,千村一律。

3.2. 传统生活记忆减淡

乡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最终还是要回归到村民身上 [11] ,回归并弘扬传统生活艺术上。除了传统节假日,湘潭一带还传承着不少的巫风楚俗,如“接龙”、“收水”、“挂红”等,古老而朴素。

但随着时间的变迁,大多传统生活场景仅存于长辈的记忆当中。在乡村建设中传统记忆减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为经济和社会变迁、文化认同感的降低、传承机制的缺失三个方面的影响。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原栗子塘、水库村合并成白鹭湖村直接导致了许多传统乡村记忆的载体和空间被瓦解。另外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年轻人减少,老年人增多。这种人口流动不仅削弱了乡村的传统力量,也使得乡村的传统记忆难以传承。城市文化的冲击与传统文化的陈旧感进一步加剧了乡村传统记忆的减淡 [12]

3.3. 老旧建筑破败搁置 Figure 4. Surveying and mapping drawings of the original farm--图4. 原养殖场测绘图纸-- Figure 5. Photographs of the current state of the farm--图5. 养殖场现状照片--

由测绘数据绘制单体建筑的平立剖现状图(见 图4 ),可知建筑主要支撑结构为红砖砌柱,长边一侧为空心砌块砖墙,开有大窗洞,另一侧开敞对外。山墙面也是空心砖砌墙体,开有门洞。四边简单的围合出一字型平面,长24米,宽10米,高5米,柱距4米。屋顶为简易三角木屋架,由马钉固定。屋架外铺单层石棉瓦,多破洞。室内垂直向空间无变化,较单调乏味,且堆放大量家具废料(见 图5 )。另外,场地内生长大量杂草灌木,将养殖场掩于其中。而三栋建筑之间存在高差且没有直接的路径相连,关联性弱,交通模糊。

4. 乡村文化共享社区设计策略研究 4.1. 乡落空间再现

首先对三栋养殖场进行交通评估以确定置入功能类别,C栋与AB栋由道路分割较为独立,因此改造成乡村直播工作室,方便接待外来人员及进行农产品宣发,同时尽量减少对村民的影响。B栋处于道路主人流来向处,根据村民行为习惯,改造成村民活动室。A栋地平标高与C栋一致且靠近停车场,改造成使用人群较混合的村民服务中心及共享食堂,方便村民办理业务、村委接待及就餐。AB栋旁则扩建儿童活动室加以联系。丰富的高差既可以方便村民娱乐办理业务的同时视线能够兼顾到小朋友的活动,又可以打造灵活有趣的儿童活动空间。

对原始建筑结构进行局部保留,再进行建筑设计。以“街巷空间”的营造为设计出发点限定空间,再依据设计需求置入功能体块,同时考虑建筑与周边地域景观的交融,包括边庭空间对入自然的引入、门框窗框及廊道对于视线的框景、室外露台方便人进入自然三种方式。另外,将场地丰富的高差由劣势转为优势发展趣味垂直空间,提供灵活的儿童活动场地。最后还原屋面特色,推敲细部空间节(见 图6 图7 )。

Figure 6. Design generation--图6. 设计生成-- Figure 7. Aerial view and local node view after the transformation--图7. 改造后鸟瞰图及局部节点图--
4.2. 乡俗生活演绎

公共空间演化自公共生活,特定的生活方式塑造特定的公共空间 [3] 。在进行村民活动设计时,除了在建筑形式与风格上融合当地传统建筑元素,还要注重功能布局与文化氛围的营造。如在活动中心内设置用于传统乡俗活动的区域,如民俗艺术影音室、手工艺体验区等。同时要考虑村民的实际生活,合理布局功能空间,如村民与儿童分区活动,设置图书阅览室、老年活动室、儿童游乐室等(见 图8 ),满足不同年龄村民需求,两部分独立而又视线贯通。另外,在装饰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如挂画、雕塑、摆件等营造浓厚文化氛围。在建筑东侧留出足够的禾坪空间,用于举办传统文化庆典活动,如戏曲表演、山歌比赛等,吸引村民参与和体验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承(见 图9 )。

Figure 8. Updated floor plan--图8. 更新后建筑平面图-- Figure 9. Schematic diagram of section space--图9. 剖面空间示意图--
4.3. 乡土技术建造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愿景下,许多村庄都进行了现代化更新建设。虽然促进了发展,但是多数情况下对不能满足使用的旧有建筑直接进行大规模拆建会造成文化破坏与传承割裂,是现有建筑资源的浪费且会加重经济负担。尽管乡土建筑只需要一些相对较低的技术能力,但是他们的建筑设计系统一直鼓舞着几代建筑师与工程师去探索更复杂的设计理念与施工技术 [7]

针对本文的乡村文化共享社区更新设计,在在选址与布局上,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在道路东侧采用开敞自由的布局形式面向田野,沿着地形铺开,充分利用等高坡地,形成错落有致的建筑群落。在材料上,重视现有建筑材料的重组与合理运用,采用当地易得且耐用的材料,如选用更粗的木材置换现有屋架,用榫卯连接或是齿连接,提高屋架承载力;继续采用经济而性能较好的石棉瓦屋面;使用当地常见红砖砌筑加建部分建筑墙体,与原有建筑呼应等。这些材料不仅成本低廉,而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体现了乡土建筑的朴素美也满足了建筑周期、舒适度、耐久性、归属感、低成本的需求。结构上置入框架体系,加建建筑的钢筋混凝土柱与原建筑的保留红砖砌柱有机的组合在一起,产生清晰的对比。

5. 总结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把乡村建设作为一项长期任务贯穿全程。此后乡村地区现有农危房建筑、闲置空房等不满足现代居住需求建筑的存量更新受到极大的关注。

在这个大背景下,本文聚焦存有大量闲置危房建造的湘潭市白鹭湖村进行调查研究,包括对白鹭湖村进行区位和自然条件的研究,对当地村民进行问卷访谈,了解村民真实的生活需求,对村内一些典型危房进行评估与测绘三个方面的内容,得出白鹭湖村传统空间形式消逝、传统生活记忆减淡、大量老旧建筑破败搁置的问题。另外对现有乡村社区设计的研究资料进行归纳总结,提出“三乡”更新策略,即乡落空间再现、乡俗生活演绎和乡土技术建造。

本设计选取湖南省湘潭市白鹭湖村的三栋废弃养殖场进行应用,将旧养殖场改扩建为微型乡村文化共享社区,在农危房更新的视角下探索现阶段农村大量农危房的活化更新策略,以满足村民需求、延续乡俗文化、激发乡村活力,同时期待为乡村社区的设计发展提供较为全面综合的设计思路。

致 谢

由衷感谢我的导师李丹老师,在我们学习研究方面提供了悉心指导和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并不断鼓励我们完成本篇文章。老师专业知识、严谨态度和无私奉献都将进行影响着我们继续努力学习与前进。

基金项目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青年项目(21YBQ059);2023年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S202310534014);湖南科技大学2023年度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SRIP) (YZ2345)。

附 录1:白鹭湖村调研问卷内容及反馈数据饼图
1. 请问您多大了[单选题]

□ 5~15

□ 15~30

□ 30~45

□ 45~60

□ 60以上

2. 请问您家在村里的常住人口有哪些人?[单选题]

□老人独自居住

□老人和配偶一起居住

□老人和儿女一起居住

□老人带着孙辈居住

□老人和儿女和孙辈一起居住

3. 村里小孩子放学了一般在哪里活动玩耍呢?[多选题]

□去村委会的图书阅览室

□去村中心的小公园玩

□在家里玩玩具

□去别人家串门

□去田野、池塘等野外玩耍

□被父母带去村外其他地方玩

□其他_________________

4. 您希望您家的小孩可以经常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当中?[多选题]

□安全,最好大人可以实时看护

□有很多一起玩耍的小伙伴

□有一些玩具娱乐设施,如滑滑梯秋千

□能够做一些文化教育活动,如阅读绘画写字

□其他

5. 村子里邻里交往接触多吗?[单选题]

□多,经常串门走动

□偶尔照面,一起活动

□来往的少

6. 村里有哪些公共活动场地呢?[多选题]

□广场

□图书阅览室

□公园等活动区域(有公共桌椅、运动器材等)

7. 老人家空闲时间常做些什么活动呢?[多选题]

□种种菜

□钓鱼

□打牌、下棋

□看电视玩手机

□串门唠嗑

□做手工活

□运动,如散步、打拳、跳舞

□其他_________________

8. 如果村子里有一个活动中心,您希望有哪些功能?[多选题]

□公共休息交流区(大家一起坐着乘凉聊天)

□小型活动广场(跳广场舞、看露台电影等)

□共享食堂、茶室、副食商店等

□娱乐活动室(如棋牌室、电影播放室、健身房等)

□文化活动室(如传统工艺制作、舞美练习、乐器)

□图书阅览室

□展览区(大家的创作作品展示)

9. 您为自己的家乡感到骄傲自豪吗?[单选题]

□这有自己的地方特色,感到骄傲并希望让更多的人看到

□不太关心

□不大了解

附 录2:白鹭湖村部分访谈内容截取(2023.5.5)

□问:您家有几口人?

答:4口人,儿媳儿子孙子和自己(其他受访家庭也多为“2或1位老人 + 儿童 + 外出务工青年夫妇”结构)。

□问:附近是否以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居多?

答:是的,政府养老补助不够生活,各家子女一般都在外面务工,回家时间比较少,逢年过节才会回来。

□问:附近的娱乐设施和村民聚集交流的地方够吗?您觉得有什么需要改进的?

答:村委会的活动中心有儿童阅览室,但是周日才开放,所以去的比较少,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家里待着,我们平常去村头小公园的锻炼器材那边走的多一点,也有人会跳广场舞,天气好人多的时候有30多人呢,吃完饭跳一下蛮好的,但是离住的地方太近了,还是有点吵。

□问:那您孙子平常放学空闲的时候会去哪些地方玩呢?

答:就是在屋里屋外玩,没什么地方去的。

□问:白鹭湖村有赶集的地方吗?或者附近有什么商贸交易的地方?

答:会赶集,就在村委会前面那条路上,很窄有时候一些小摊还会摆到我家前坪这边,不过现在赶集的人很少了,基本上是卖的人多,买的人少,因为平时买的什么附近有个小商店,也方便。

□问:最近的中小学离的远吗?家里的小孩上学是否便利?

答:小学很远,得有八九公里路,一般这边上学都是有顺路到市里去上班的邻居亲戚开车顺便带过去,自己走不过去,太远了。初中稍微好一点,离村委这边近。

□问:方便问一下您一天的作息是怎么安排的呢?

答:七点左右起床,收拾吃饭送小孩上学,上午种菜松土,跟邻居唠嗑,中午11点多做饭,之后休息,三四点左右耕作,浇菜喂鸡喂鸭,五六点小孩回来吃饭,再之后就乘凉散步 偶尔也打牌跳广场舞,九点多的样子睡觉。

□问:现在村里耕作的居民多吗?看路边有很多油菜,是否有青壮年留在白鹭湖村从事农业?

答:这边有政策,要退耕三年,现在很少有人种田了,尤其是青年人。我们种菜养殖都是供自己吃,基本不靠这个营生。

□问:白鹭湖村有发展工业吗?我们来的时候看见有塑料厂和钢锅厂,是本地产业吗?

答:厂房是外包给个体户的,我们村没有发展的工业手工业,我们这边水源都是受保护的,不会做污染过大的项目。

References 何玘元, 张楠. 基于女书非遗背景下的村民活动中心多维空间建设[J]. 中国民族博览, 2024(6): 35-37. 韩晓雄, 卫红, 刘国强. “村民活动中心+”空间在乡村复兴中的作用和设计研究——以西河粮油博物馆及村民活动中心为例[J]. 小城镇建设, 2017(7): 116-120. 王慧文. 基于乡村公共空间营造的乡村社区中心设计[D]: [硕士学位论文]. 南京: 南京大学, 2021. 赵京京. 叙事视角下乡村公共活动中心空间设计[D]: [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 中国矿业大学, 2020. 王勇, 程瑞强, 张施泉. 场所精神理论视角下的乡村公共空间设计——以黄南村村民活动中心改造设计为例[J]. 设计艺术研究, 2023, 13(2): 5-9. 袁娜, 朱小军. 代际互助模式下的乡村村民活动中心设计探索[J]. 工业设计, 2024(3): 48-51. 肖湘东, 杨楠, 陈冰, 等. 当代建造技术在乡村建设的运用研究——以云南乡土建筑设计为例[J]. 华中建筑, 2020, 38(2): 136-142. 陈瑞琪, 王秀慧. 建筑策划视角下的村民活动中心设计策略[J]. 中外建筑, 2021(11): 128-133. 赵宇彤, 管雪松. 可持续理念下的乡村社区营造探析[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4, 8(3): 51-55. 陈彬. 基于可持续理念的村落环境优化与更新策略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济南: 山东建筑大学, 2019. 巩淼森, 杨梓, 郑彬彬, 等. 社区营造中的共创机制与交互关系[J]. 中国艺术, 2019(4): 76-85. 龚天平, 张军. 资本空间化与中国城乡空间关系重构——基于空间正义的视角[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46(2): 29-3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