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 Modern Management 2160-7311 2160-732X beplay体育官网网页版等您来挑战! 10.12677/mm.2024.148239 mm-95344 Articles 经济与管理 新质生产力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
The Theoretical Logic and Realization Path of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Enabled by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1 张雪舟 2 黄喆怡 1 云南财经大学物流与管理工程学院,云南 昆明 云南财经大学国际工商学院,云南 昆明 06 08 2024 14 08 2068 2074 3 7 :2024 17 7 :2024 17 7 :2024 Copyright © 2024 beplay安卓登录 All rights reserved. 2024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背景下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构筑竞争新优势、赢得发展主动权的题中应有之义。从基本内涵来看,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从时代特征来看,新质生产力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具有创新、开放、绿色、人本特征;从理论逻辑来看,新质生产力主要从技术的颠覆性突破、生产要素的创新整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兴起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转型升级四个方面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从实现路径来看,要以科技创新为根本驱动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is the key to promot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building new competitive advantages and winning the initiative for development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era. From the basic connotation, the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is the advanced quality of productive forces spawned by revolutionary breakthroughs in technology, innovative allocation of production factors, and in-depth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es, and it is a leap in the optimized combination of laborers, labor materials, labor objects, and their combina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the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is free from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economic growth, and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novation, openness, greenness, and human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oretical logic, the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mainly empowers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economy from four aspects: subversive breakthroughs in technology, innovativ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factors, the emergence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and the deep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raditional industr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ealization path,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s the fundamental driving force, deepen the reform of the system and mechanism, cultivate high-quality talents adapted to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industrial system, and push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economy.
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经济高质量发展,现代化产业,数字技术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rn Industry Digital Technology
1.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1]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生产力的飞跃、数字技术的深入发展以及科技创新的持续突破,共同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一过程中,新兴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以及材料科学等领域不断涌现出具有颠覆性的创新成果,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壮大战略性新兴行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动力基础。发展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不仅是新时代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关键所在,也是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塑造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核心驱动力。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我们应当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内涵与时代特征,深入剖析新质生产力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制,明确新质生产力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这对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2. 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时代特征 2.1. 新质生产力的内涵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生产力被赋予了至关重要的地位。这一概念深刻地揭示了人类与自然界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马克思曾明确指出,生产力并非一种抽象的力量,而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不断探索自然,利用自然资源乃至改造自然环境的智慧与能力的体现。生产力既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直接反映,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的是,生产力的内涵和外延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形态和结构也在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影响着生产力的发展,更在不断地丰富和拓展其内涵。

新质生产力是以传统生产力为基础的,在数字化、智能化与技术化浪潮的推动下,由技术的颠覆性突破、生产要素的创新整合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所催生的新形式和新质态。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以及三者之间的优化组合所带来的质变 [2] 。“新”,主要体现在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的鲜明对比上,强调以科学技术为手段,聚焦于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未来产业和现代化产业,寻求在这些领域实现革新与突破。“质”,则是相对于“量”的概念,强调生产不仅要追求数量的增长,更要注重质量的提升,要通过科学手段、数字技术和创新赋能,来实现生产的提质增效。而“新质”,就是在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大背景下,将科技创新等要素赋能于现代化产业,使其衍生出新形式和新质态。“生产力”主要体现为马克思所提出的三个关键要素:劳动力、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在新质生产力的框架下,这三个要素都呈现出高素质、高技术、高需求的新特质和要求。

2.2. 新质生产力的时代特征

与传统生产力不同的是,新质生产力以创新起主导作用,推动形成高科技的生产力。这一特征的具体实现,需要以重大科技创新为引领,整合生产力基本要素,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有效融合,促进数字化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催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形成新产业新业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快科技创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进程。

新质生产力作为生产力发展的最新形态,已经超越了传统地理空间的局限。依托于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以及深地深海深空等现代技术,加之新型基础设施的支持,新质生产力在天空、地面、网络等立体链接的开放场域中迅速扩展、融合与跃迁。特别是数据,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其本身就融合于生产过程和人类社会活动之中,具有快速传播、极速反馈和有机融合的特性,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新质生产力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发展理念。新质生产力基于“生态即是资源,生态即是生产力”的新观念,秉持着“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潜能。新质生产力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这不仅是对传统生产力的突破性超越,也是生产力理论的重大拓展。将绿色低碳的理念、技术、标准和管理全面融入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之中,可以提升产业、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绿色化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作为生产力的最新形态,新质生产力致力于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强调以质量为导向,而这一质量的关键衡量标准在于是否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望日益增长,其内涵不断丰富,涵盖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个体价值实现以及社会治理参与等多个层面。因此,新质生产力的质量导向必然包含人本属性,关注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而非少数人,强调的是生产力的内在质量和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这不仅体现在物质资源和技术能力的提升上,更体现在生产过程中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上。

3. 新质生产力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 3.1. 以技术的颠覆性突破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随着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诞生,世界逐渐步入了万物互联的数字时代。新一代信息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和区块链,催生了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无人经济等新兴经济业态。中国正在全面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的核心技术,如数字技术、低碳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的产业化应用,并加快关键“卡脖子”技术和未来科技的研发攻关,这将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此背景下,将新技术引入生产和服务环节,也可以使社会生产和服务的效率得到大幅提升。例如,智能制造、机器人服务员和手机银行的出现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提升了居民的服务体验,也促进了行业经济的发展效率提升。同时,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物质文化需求,我国供给体系也在不断发展进步。大数据、物联网、3D打印等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供给体系与市场的适配性,未来的供给市场也势必会出现更多提升供给质量的新技术新方法,促进整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3.2. 以生产要素的创新整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力形态,具备高效整合创新要素的能力,通过新要素的投入,能够催生新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在新质生产力不断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数据、技术、人才等新要素能够高效整合资金流、技术流、人才流,实现生产要素的协同共享与高效利用,推动生产组织方式向平台化、网络化转型。例如,数据要素的产业化应用可以让企业精准把握市场供求动态,提高供给适配性;将数据要素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可以形成生产性服务业,建立新的竞争优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持续迭代优化升级过程中,新质生产力也将不断更新和壮大,依托生产要素的高效利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能,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3. 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兴起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作为引领产业升级和未来发展的新支柱和新赛道,战略性新兴产业展现出更高的效能,具备技术密集、价值高端、创新活跃、前景广阔等显著特点,这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和空天海洋产业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可以通过与相关产业的关联,提供产业基础和技术支撑,从而整体提升国内产业链的现代化水平。这些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将使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得到提升,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3.4. 以传统产业的深度转型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传统产业大多为劳动密集型并以制造加工为主,其中一些企业社会需求大,在短期内难以被取代。对于这类企业,可以借助新兴产业及技术实现产业融合,基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助力传统产业向更高附加值和高技术领域转型升级。通过引入新技术、新产品和创新商业模式,可以改善传统行业的生产方式和效率,提升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 [3] 。例如,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其次,新兴产业的发展也将为产业结构的升级注入新的动力。光伏、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将促进经济的多元化和结构优化,增强产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构成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结构调整过程中,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还将有助于增加就业岗位,为新兴产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这将为产业转型和升级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支撑 [4]

4. 新质生产力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现状

新质生产力是在国内外形势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提出的,其核心内涵是高质量发展,由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技术革命性突破、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 [5] 。现今,全国各省市及县域正积极开展将新质生产力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

4.1. 提升生产要素质量,延伸生产要素属性

伴随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生产要素与数智化生产要素融合升级,数智化技术叠加、延伸和放大了传统生产要素的功能,极大提升了生产要素质量。松江区车墩镇是沪上有名的“工业重镇”,历经多年发展,产业转型、土地限制曾是车墩镇经济高质量发展难以突破的瓶颈。近年来,松江聚焦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发力“工业上楼”,以“腾地为王”为突破成链、集链成群新质生产力拓展空间,为实体经济探路“垂直增长”,让企业更好地实现了“立体增长” [6] 。从中值得借鉴的是,在传统自动化生产向“数智自动化”生产转型的过程中,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生产潜力”,能够助推生产要素突破规模报酬递减规律的可能,可以使资本、劳动力、土地等传统生产要素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显著提高产出效率,促进高质量发展。

4.2. 进一步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发展未来产业

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要聚焦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产业,强化科技创新,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应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融合化、生态化发展,谋划发展一批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未来产业。上海格思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在去年12月正式投产了长三角首个卫星制造“灯塔工厂”——格思航天G60卫星数字工厂 [6] 。该工厂配套了行业最先进的“柔性智能化、数字孪生、云制造”技术,将致力打造全球领先的卫星互联网系统。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的还有腾讯G60智算中心,腾讯在松江的项目部署了新一代的HCC高性能计算集群,以及业界最高带宽的腾讯自研星脉高性能网络,是国内最大规模GPU智算中心 [6] 。这些成就使上海松江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韧性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了“硬支撑”。

4.3. 利用数字融合改善传统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数字化转型是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和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其中,数字技术成为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手段,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算力作为新的生产潜力,都对产业升级发挥重要赋能作用,有助于在中短期内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山东省青岛市是我国最早一批拥抱工业互联网的城市之一,因而青岛在产业数字化转型上形成了独特的先发优势。除了为人所熟知的海尔、酷特之外,拥有120年历史的青岛啤酒打造了全球首家啤酒饮料行业工业互联网“灯塔工厂”;赛轮打造了全球首个橡胶工业互联网平台“橡链云” [7] ……对于我国的大多传统产业来说,厚实的产业基础是其巨大的优点,因此更要熟练地用好数字化工具,重塑产业组织方式,开辟新的价值空间,实现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产业业态不断升级,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自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起 [8] ,全国各省市积极以“新质生产力”破题,赋能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总的来说,新质生产力的赋能形势一片向好,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和政策实施均不相同,东部地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越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经济基础,吸引大量人口和投资,形成了较为发达的经济体系,反观中西部地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人才流失、资源限制等发展瓶颈,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较大。为了促进新质生产力的未来发展,应当加强中西部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构建,并创建一个东中西部地区开放平台的对接机制。同时,深化东中西部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合作,共同打造一个协同创新机制,从而减少不同地区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不均衡问题 [9]

5. 新质生产力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5.1. 实现核心技术颠覆性突破,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动力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依靠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10]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以科技创新为根本驱动,顺应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颠覆性突破。一是要推进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完善科研资金管理和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二是强调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一方面通过税收优惠、贷款贴息等政策激励企业创新意愿,另一方面通过促进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的融合创新,实现资金链、技术链、人才链的高效融合。三是建立产学研一体化体系,促进企业、高校与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5.2.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产业支撑

一是要发展先进制造业,建设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智能制造,并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等新技术的赋能作用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发展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提升产业体系竞争力。二是推进产业链供应现代化。一方面,着眼于国家战略,推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实现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数字化改造,加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利用新技术推动传统产业的高质量、高效能、高端化发展,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11] 。三是要进一步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所蕴含的丰富创新资源和技术为新质生产力的孕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12] 。我们要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业、空天海洋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元宇宙、新型储能、未来网络等未来产业为核心建立创新链,支撑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发展。

5.3. 加快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人才基础

培育适应新质生产力需求的新型劳动者队伍至关重要。一是要坚持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专注于培养杰出的创新型人才,打造一支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紧密匹配的劳动者队伍。二是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人才激励制度,通过政府、高校与企业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形成“政校企”联合育人机制,持续提供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三是实施更加积极、开放和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设立与国际接轨的全球人才招聘机制,引进海外尖端人才和一流创新团队,鼓励在华外资企业和外籍科技人员参与科技项目,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储备。

5.4. 加强体制机制建设,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进一步破除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完善国家科技治理体系,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13] 。一是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推进市场准入制度、社会信用制度等的深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更透明、更公平的市场环境。二是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一方面要促进数据、人才、知识、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有效流动,实现多链融合,另一方面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优化科技成果评价体系,更好地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三是完善地区协调发展机制,加强中西部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创建东中西部地区开放交流的平台,实现不同地区资源的优势互补,共同打造协同创新机制,减少不同地区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不均衡问题,实现区域协调、城乡协调 [14]

基金项目

云南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建设项目《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项目管理案例库建设》;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境热区农业合作利益协同研究—以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为例》,批准号:2020J0393;云南财经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数字化背景下ESG表现对物流企业绿色创新能力影响研究》,项目编号:2024YUFEYC095。

NOTES

*通讯作者。

References 习近平.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J]. 中国新闻发布(实务版), 2024(6): 3-5. 王飞, 韩晓媛, 陈瑞华. 新质生产力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 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J]. 当代经济管理, 2024, 46(6): 12-1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N]. 人民日报, 2022-04-11(001). 胡江云. 以制度型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J]. 红旗文稿, 2023(22): 26-29. 赋能千行百业高质量发展助推新质生产力竞相迸发[J]. 通信企业管理, 2024(2): 3. 邱爱荃. “含金量” “含新量”不断提升新质生产力为松江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N]. 中国经济导报, 2024-03-09(006). 孙欣. 发展新质生产力: 传统产业要加快转型升级[N]. 青岛日报, 2024-03-18(001). 牢牢把握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 奋力开创黑龙江高质量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 2023-09-09(001). 李文军, 郭佳.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成效、挑战与应对[J]. 经济纵横, 2022(8): 65-75. 习近平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J]. 中国新闻发布(实务版), 2023(3): 3-5. 程恩富, 陈健. 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加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J]. 当代经济研究, 2023(12): 14-23. 张林, 蒲清平. 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理论创新与价值意蕴[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29(6): 137-148. 张屹山, 张可, 辛本禄. 化解东北振兴中体制性障碍的路径探究[J]. 长: 经济纵横, 2016(10): 45-48. 张杰. 科技创新支撑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的路径、问题与对策[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23(4): 54-6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