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l Modern Linguistics 2330-1708 2330-1716 beplay体育官网网页版等您来挑战! 10.12677/ml.2024.128707 ml-94972 Articles 人文社科 及物性视角下阅读语篇的生态话语分析:以外研社版高中英语教材为例
Ecological Discourse Analysis in Reading Tex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itivity: A Case Study of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xtbooks of FLTRP
李鑫凤 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甘肃 兰州 02 08 2024 12 08 420 426 14 7 :2024 14 7 :2024 14 8 :2024 Copyright © 2024 beplay安卓登录 All rights reserved. 2024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本文以外研社版高中英语教材中与自然环境相关的阅读语篇为语料,从系统功能语言学及物性视角对小句的参与者和过程进行分析,旨在探讨生态保护观如何通过各种过程类型进行表征。研究表明:相关阅读语篇主要通过物质过程、关系过程和心理过程对文本中的生态保护观进行表征。此外,对教材语篇的生态话语分析,能够为教师授课及教材编写提供借鉴。
Drawing on Transitivity in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this paper makes an analysis of participants and processes in clauses employed in environmental reading texts in the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xtbooks of FLTRP, and further probes into the representation of ecological view.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view is mainly represented by material process, relational process and mental process. In addition, the ecological discourse analysis of text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eachers’ teaching and the teaching material compilation.
及物性系统,小句,生态保护,阅读语篇
Transitivity
Clauses Ecological Protection Reading Texts
1. 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对语篇的生态话语分析,正成为我国生态语言学的主要研究路径之一。“在生态语言学领域,有两种被广泛接受的研究范式:豪根模式和韩礼德模式” [1] ,本文主要聚焦于韩礼德模式下的生态话语相关研究,强调语言以及语言学在环境问题中所发挥的作用,突出语言学家的社会责任 [2] 。“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对生态话语分析的重要意义在于其社会符号观、意识形态观和话语建构论不仅为生态话语分析提供了理论视角,而且也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分析框架” [3] ,因而被广泛地运用到生态话语分析中。

我国学者对生态语言学的相关研究表现在对生态话语分析模式的探索 [4] - [7] ;结合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对语篇进行生态意义解读 [8] - [11] 。此外,系统功能语言学相关子系统理论已被融入生态话语分析实践,如及物性系统理论 [1] [12] - [18] 和评价系统理论 [19] - [22] 。由此可见,近年来系统功能语法指导下的生态话语分析多集中在对新闻语篇的生态意义解读,旨在揭示话语中蕴含的生态哲学观以达到教化目的。然而,对教育语篇的生态话语分析研究明显不足。

为了弥补上述不足,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及物性系统为理论框架,选取了外研社版高中英语教材中涉及自然环境的12篇阅读语篇,共4583词,进行及物性分析,旨在揭示教材阅读语篇内容中传达的生态保护观。

2. 研究设计

本研究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及物性系统为理论基础。系统功能语言学派认为语言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承担着各种各样的功能。韩礼德 [23] - [25] 将语言的纯理功能分为概念元功能、人际元功能和语篇元功能三种。概念元功能中的经验功能主要是通过及物性和语态实现。及物性是一个语义系统,其作用是把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分成若干种“过程”(process),即将经验通过语法进行范畴化,并指明与各种过程有关的“参与者”(participant)和“环境成分”(circumstantial element)。韩礼德通过及物性系统把人类经验分为六种不同的过程:物质过程(material process)、心理过程(mental process)、关系过程(relational process)、行为过程(behavioral process)、言语过程(verbal process)和存在过程(existential process) [26] ,对应的参与者为:施事、目标、载体、属性、感知者、现象等;环境成分包括时间、空间、程度、方式等。

本研究的语料来源于外研社高中英语教材中关于自然环境的12篇阅读语篇,共4583词(见 表1 )。

<xref></xref>Table 1. Source of the selected textTable 1. Source of the selected text 表1. 语篇选取来源
编号

来源

标题

编号

来源

标题

T1

必修一U5

The Monarch’s Journey

T7

必修二U6

Sharks: Dangerous or Endangered?

T2

必修一U5

An Encounter with Nature

T8

必修二U6

What’s really Green?

T3

必修一U6

Longji Rice Terraces

T9

必修三U5

Climbing Qomolangma: Worth the Risks?

T4

必修一U6

A Love of Gardening

T10

必修三U5

Twenty Thousand Leagues under the Sea

T5

必修二U5

Blogging in Australia

T11

必修三U6

Hot! Hot! Hot!

T6

必修二U5

Coast to Coast

T12

必修三U6

Stars after the Storm

本研究之所以选择外研社高中英语教材中的阅读语篇为语料,是因为外研社高中英语教材的编写具有科学性且使用范围广泛。此外,选择英语教材中与生态相关的阅读语篇为分析语料,有助于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培养,让德育在英语课堂中“落地有声”。

通过对教材阅读语篇中小句的参与者和过程进行及物性分析,本研究拟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 自然环境类阅读语篇中及物性小句分布有何特点?2) 生态保护观点是如何通过及物性小句表征的?

3. 阅读语篇及物性过程分析 3.1. 小句过程类型整体分布

在对阅读语篇进行人工转写后,本研究通过UAM CT 6.2工具对语料进行了及物性标注。在自动标注后,本文又对未标注部分的内容进行了手动标注后得到物质过程小句百分比分布图(见 图1 )。

Figure 1. Distribution of transitivity processes in reading texts--图1. 阅读语篇中及物性过程分布--

通过对语料中小句的统计发现,外研社版高中英语教材中12篇生态环境类阅读语篇中共计1312个过程。如 图1 所示,外研社版高中英语教材中涉及生态环境类的阅读语篇中,物质过程共出现858次,占比最高,为65.4%;占比第二位的是关系过程,共出现272次,占比20.7%;心理过程共出现131次,占比10.0%;言语过程出现25次,占比1.9%;存在过程出现24次,占比1.8%;行为过程共出现2次,占比最少,为0.2%。由于言语过程、存在过程和行为过程出现频次相对较低,本文将不再作具体分析。

3.2. 及物性分析及其生态话语意义

“过程是及物性系统的中心,也是语义组织和经验表征的纽带。参与者是及物性系统的角色成分,是过程的支配者” [27] 。因此,对阅读语篇的生态话语意义分析主要基于小句“过程类型”和“参与者”的解读。

“物质过程是动作(doing)的过程,表示某个实体做了什么,该动作或许作用于另一个实体。物质过程也是一般语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过程” [18] 。外研社版高中英语自然环境类阅读语篇中使用大量的物质过程,用于建构现实和表达主体行为,具体表现为人类做动作者/施事,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对自然进行改造或破坏等行为;或自然参与者做动作者,“搭配表征生命活动的过程语义,表现自然参与者自发自主的活动过程” [1]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 The sharks are thrown back into the sea where they die slowly and painfully. (T7)

(2) In some cases, local produce might have used more energy and produced more greenhouse gases than produce grown a long way away -even taking into account its transport. (T8)

例(1)中的物质过程对动作者即人类进行了隐藏处理,鲨鱼以被动形式出现在句中,被表征为人类为了谋求利益的牺牲品,“削弱了自然的能动性,磨灭其自身的存在价值” [1] ,被人类物化为牟利的对象。例(2)中的行为主体也是人类,说明人类生产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会对自然造成一定影响。此外,现在完成时态的使用表明这种对气候造成影响的现象一直存在且并未得到有效解决。例(1)~(2)两个例子中均在不同程度上隐匿了物质过程的实际主体,隐匿了引发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的外部原因与责任主体——人类,不利于提高读者的生态保护意识。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发掘造成自然环境破坏的真正行为主体,强化学生的印象,以帮助学生建立生态保护观。

(3) And while many Brits like nothing better than spending their Sunday cutting the grass, some are happy just to sit under the branches of the trees and enjoy the beauty of the world around them. (T4)

(4) From time to time I look at the photo as a reminder to show respect to all animals. (T2)

(5) Building the terraces therefore meant that they could increase the areas in which they could grow rice...... The flat terraces catch the rainwater and prevent the soil from being washed away. (T3)

例(3)中的物质过程表征人类通过接触自然获得快乐,聚焦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例(4)则强调了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例(5)描写了人类改造自然以满足生产生活需要,被改造后的梯田能够防止土壤流失以保护自然环境。双方相互依赖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有助于促进读者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6) What’s more, heavy rain in Eastern Europe has caused landslides, and the heat across Southern Europe has caused forest fires. (T11)

例(6)中自然被表征为动作的主动发起者,被赋予更多的权势力量,体现了自然参与者的能动性。暴雨导致了山体滑坡,高温导致了森林火灾,两个自然参与者都位于小句主位,使读者更关注事态本身,增强从自然的角度认识洪涝和森林大火事件,树立生态保护观。

关系过程反映事物之间存在的关系,包括“归属”和“识别”两大类。在语篇中,关系过程除了反应事物之间的关系,还可以表示事件的结果和影响 [28] 。外研社版高中英语自然环境类阅读语篇中使用关系过程,主要用于描述自然参与者的属性、人类生产生活的产物和人的行为对自然环境产生的生态影响等。

(7) The average high temperature in July is only 22 degrees, so over 30 is not usual for London. (T11)

(8) In fact, both kinds of bags are bad for the environment. (T8)

(9) Sadly, human activity is the main reason why the number of monarch butterflies is falling. (T1)

(10) One of the most wonderful migrations in nature is that of the North American monarch butterfly. (T1)

例(7)将高温天气置于话语的出发点,通过归属类关系过程表征其不同寻常,引发读者思考其背后的原因。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最终反馈给人类的便是自然灾害;例(8)通过归属类关系过程用“bad”直接界定人类生产生活的产物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无论是塑料还是纸质材料的包装袋,都会引起不良后果,因为前者难以降解,容易误导野生动物吞食,而后者的加工过程繁琐,生产制造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温室气体,对气候造成影响。

例(9)通过识别类关系过程,将人类的活动界定为帝王蝶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将信息直截了当地传递给读者,引导读者对人类有意或无意中破坏自然界行为的反思,在思考中强化自己的生态保护观。例(10)通过识别类关系过程,将蝴蝶赋予其与人类同样的生态地位,强调帝王蝶是自然界中最棒的迁徙者之一,有利于加强读者对自然界生命体的重视,传递出更加积极、绿色的生态意义 [16]

“心理过程是表示‘感觉’(perception)、‘反应’(reaction)和‘认知’(cognition)等心理活动的过程。心理过程一般有两个参与者,一个是心理活动的主体即‘感知者’(Sensor),另一个是客体即被感知的‘现象’(Phenomenon)。心理过程中的现象可以指具体的人或物、抽象的东西以及发生的事件等” [26] 。外研社版高中英语自然环境类阅读语篇中的心理过程主要用于表述自然参与者与人同样具有感知能力、人类在掠夺自然资源时无所顾忌的心理活动、遭到自然灾害“反噬”时人类的恐惧心理等。

(11) Summer sees the mountains turn bright green with growing rice. (T3)

(12) People just wanted them killed. (T7)

(13) Yes, each summer in London definitely seems hotter than the last. I suddenly feel a bit scared. (T11)

例(11)中随着夏季的到来,水稻开始生长,山也变成绿色。夏天既是自然变化的见证者,也是促使这一切发生的控制者。大自然为万物提供生长的环境的同时也为人类提供生存需要的物质需求。此时自然与人类一样,被赋予了认知感觉能力,体现了人与自然平等的关系。例(12)中人们为了牟利,对自然界中动物肆意虐杀的心理倾向,说明为了追求利益,人类的生态保护观非常薄弱甚至会被物欲吞噬。动物与人类一样,同处在自然界中,理应享有生存权利,不应处在被掠夺的劣势地位。此处的心理描写充分展现了人类的自私,使读者从中体悟不加节制地对自然进行掠夺这一行为的罪恶。例(13)中的心理过程表征了人类面对气温逐年增加现象产生的恐惧心理,通过情感联结引发读者对环境保护的关注。

3.3. 讨论

综上分析,在小句过程类型方面,物质、关系和心理过程在报道中所占比重较大。其中通过物质过程主要表征了人类对自然施加影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自然因遭遇破坏产生变化等。当人类为小句主体时,自然往往被置于弱势的一方,此时的物质过程若是生态有益性的,可以起到促进学生生态观建立的效果;若是生态有害性的,尤其是将自然置于被动句中,隐藏以人为主体的施事者,削弱了人类行为对自然的破坏,不利于学生生态保护观的形成。此时教师应当通过正确的方式启发学生。人类对自然的依赖应当遵循合理的限度,同属自然界的动物和我们一样有自身的价值和生存的权利。自然作为主体出现在小句主体中时,具有较强的权势力量,此时自然具有能动性,不受人为控制,易引发读者对自然产生敬畏之心,反思自身行为,树立生态保护观。关系过程大多描述了自然环境及人类对自然产生影响的属性,人类对自然施加的负面影响,最终会促使自然环境产生不利于人类生存的变化,突出了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心理过程则表征情感联结和认知体验,能够唤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进而增强人们的生态意识和生态保护行为 [16]

4. 结语

本文借助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框架,对外研社版高中英语教材中自然保护类阅读语篇中的及物性系统进行了生态话语分析,探究了其生态保护观的表征方式。研究发现,外研社版高中英语教材阅读语篇主要通过物质过程、关系过程和心理过程对生态保护观进行表征。其中,物质过程主要用于描述人类的行为动作和自然的变化等;关系过程大多用来表征自然因遭受破坏产生的危害属性;心理过程侧重表现人类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恐惧以及对自然的敬畏。由此可见,上述三类过程小句均在不同程度上表征了生态保护观点,表现了教材语篇的教育功能。

本研究只涉及外研社版高中英语教材中对自然生态类阅读语篇的及物性系统分析,并不能适用于所有教育类语篇。其次,因及物性系统中过程类型的模糊性,在对语料进行手动标注时同一小句可能会因理解不同有不用的标注结果,研究结果会产生一定的误差。本研究对教师授课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采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解读文本传达的生态保护内涵,有利于落实好课堂德育,帮助学生树立生态保护观。此外,本研究对教材编写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教材编者应当主动承担起教材编写过程中对生态保护观的传播责任,重视语言表征方式在学生生态保护观形成过程中发挥的作用,采取科学的编写策略增强教材的教育意义,帮助学生通过阅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落实环境保护行为。

References 于晖, 王丽萍. 生态话语及物性分析模式探究——以教育语篇为例[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20(6): 43-54+120. 何伟, 魏榕. 生态语言学: 发展历程与学科属性[J]. 国外社会科学, 2018(4): 113-123. 苗兴伟, 雷蕾. 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生态话语分析[J]. 山东外语教学, 2019, 40(1): 13-22. 何伟. “生态话语分析”: 韩礼德模式的再发展[J]. 外语教学, 2021, 42(1): 20-27. 赵蕊华, 黄国文. 和谐话语分析框架及其应用[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21, 53(1): 42-53. 哈长辰, 黄国文. 生态语言学新思想及其对生态话语分析的启示[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5): 88-96. 刘波, 苗兴伟. 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生态文明话语分析——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生态文明”的讲话为例[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4, 46(2): 119-134. 夏蓉, 徐珺. 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企业社会责任生态话语分析[J]. 中国外语, 2020, 17(4): 33-42. 赵蕊华, 陈瑜敏.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中国新生态故事研究[J]. 外语学刊, 2021(4): 18-25. 董典. 新时代新闻话语的多维度生态话语分析[J]. 外语电化教学, 2021(1): 92-97+15. 何伟, 程铭.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对外传播话语与国家生态形象塑造研究[J]. 外语电化教学, 2023(4): 84-91. 曹进, 刘贵阳. 网络体育新闻标题中暴力语言的生态话语分析——以NBA战报类新闻为例[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21, 43(10): 146-151. 曹进, 杨明托. 基于及物性系统的网络新闻生态话语分析[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59(2): 136-144. 魏榕. 中外媒体中国形象的生态话语对比研究[J]. 现代外语, 2022, 45(3): 318-330. 匡芳涛, 郭璨, 邹秀佶. 汉语野生动物保护类标语及物性过程的生态话语分析[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1): 111-121. 孙炬, 国金晖. 及物性系统视角下亚马孙雨林大火报道的生态话语分析[J]. 中国外语, 2022, 19(6): 70-75. 何伟, 沈维.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语言教材动物话语表征研究[J]. 外语教学, 2023, 44(4): 7-15. 苗兴伟, 刘波. 生态话语分析视角下的气候变化故事——以《人民日报》气候变化新闻报道为例[J]. 山东外语教学, 2023, 44(5): 11-24. 何伟, 马子杰.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评价系统[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0, 43(1): 48-58. 曾蕾, 洪丹. 德育教材生态话语之图文态度评价模式探讨[J]. 中国外语, 2021, 18(1): 53-62. 张慧, 杨连瑞. 中美气候变化新闻语篇中态度资源的生态话语分析[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2, 45(5): 43-52. 曹进, 李怡然. 黄河专题新闻报道中的和谐生态故事建构[J]. 中国外语, 2023, 20(3): 56-64. Halliday, M.A.K. (1970) Language Structure and Language Function. In: Johy, L., Ed., New Horizons in Linguistics, Penguin Books, 140-165. Halliday, M.A.K. (1973) Explorations in the Functions of Language. Edward Arnold. Halliday, M.A.K. (2004)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Edward Arnold. 胡壮麟, 朱永生, 张德禄, 李战子.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74-77. 韩艳方, 陈令君. 及物性系统与中国形象构建——基于语料库的中西方“中国梦”新闻语篇研究[J]. 当代外语研究, 2018(1): 19-30. 何伟, 刘佳欢. 新加坡华文主流媒体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表征研究[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9, 41(2): 67-80.
Baidu
map